公益儿童电影那一年我十四岁新闻发布会成功举行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47更新:2023-04-10 15:51:56

2017年8月27日,由中少旗帜(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北中少旗帜影业发展有限公司携手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关心下一代爱心行组委会联合出品,南京俪质影视公司联合拍摄,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关心下一代爱心行组委会十部系列之第三部影片《那一年我十四岁》,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

影片新闻发布会与中国关心下一代爱心行组委会成立六周年公益庆典暨颁奖盛典同步进行,导演杨雨辰、张荏篪、出品人兼编剧、中国关心下一代爱心行组委会影视部副主任张贝宁、南京俪质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周静静等出席了发布会。电影《那一年我十四岁》荣获优秀青少年公益电影项目奖。张荏篪、张贝宁均荣获2017中国梦爱心行优秀爱心人物奖。

河北中少旗帜影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是一家集影视IP孵化、自媒体搭建、艺人经纪等为一体综合性影视公司。

南京俪质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爱心企业,公司董事长周静静介绍说之所以舍弃商业片的投资而投资这种类型的公益电影那是一种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同时她也希望更多的公益爱心人士加入到创造和谐人文社会的队伍中来。

该部影片由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香港实力派导演邓健文担任总监制、总导演,著名导演王晓民担任艺术总顾问,著名公益导演杨雨辰和九零后新锐导演张荏篪担任导演。

据本片出品人兼编剧张贝宁介绍:影片《那一年我十四岁》全面细致地讲述了中国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城市留守儿童。在一间养老院里,一群孩子以自己的方式维护着自己的家、童年和老人的梦,欢笑和泪水中蕴含着的有孝道、家长和孩子的相处之道、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等等,剧情起伏跌宕,儿童和老人的心理刻画细致入微。

该部影片是著名公益电影导演杨雨辰继留守儿童题材《妈妈回家吧》、少儿国防教育题材《大国小兵》之后的又一力作。杨雨辰导演在现场讲话中对影片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他直言中国拍儿童电影的导演太少。杨雨辰导演表示,我们的孩子和父母正是需要我们陪伴的人,而现场的一多半人,并不缺少物质条件,却由于工作不能常伴他们左右,电影《那一年我十四岁》将缺乏陪伴的儿童和老人搬上大荧幕,试图探讨他们的心理状态,探讨这一社会现象的成因。导演杨雨辰介绍说这部影片他将邀请到著名演员吴晶、刘一麟、于彭、野子等友情客串。剧中的小演员也是从众多的小朋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当然,大部分剧中的孩子还是由真正的留守儿童亲自出演,杨雨辰导演说这部影片将在十月一号正式开机,预计将在2018年暑期于广大观众见面。

同时毛泽东主席扮演者、著名特型演员李学明也出席了影片发布会,并对该部影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李学明老师表示,现在适合儿童观看作品寥寥无几,希望儿童影视创作者们,能够多为儿童着想,做出适合中国青少年的作品。

电影的小演员们也有幸登上了发布会舞台,其中刘子义、倪浩恒、安凌萱及另外两位小演员荣获了“优秀小演员”称号。

发布会后,杨雨辰导演和出品人兼编剧张贝宁接受了中央电影频道的采访,杨雨辰导演说如何探讨解决青少年青春期的健康成长和孤寡空巢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这将是本片的一大亮点,和全社会关注的共同点。

影片立意点选取了一个被忽视的另类留守儿童群体。影片的主人公成橙作为这一群体的一员,身上明显的出现了内心封闭、情感冷漠等心理问题。影片试图从她和孤寡老人之间的相处上,展现两代人之间的生存状况和心理变动,呼吁人们关注这一老一小两个弱势人群。

其次,影片采用多时空、多故事线同时进行的讲述方式,用艺术手法,将未来、现在和过去三个时空有序交织在一起,融入奢华、优雅、小资、朴实等多种生活方式及不同人群的生活态度,节奏张弛有度,打破以往教育题材影片沉重枯燥的惯例,塑造不一样的主旋律轻喜剧,再现丰富多样的生活图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关心下一代爱心行组委会王中华主任给予了该部影片的立意充分肯定,他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电影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应该承担起自身的教化作用,反映生活,反作用于生活,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中华主任说他相信《那一年我十四岁》将会给这个社会,注入一股积极向上的清流和正能量,今后中少旗帜将继续不遗余力的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青少年影视作品。

出席这次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来自社会各界有着公益爱心的企事业家,和充满爱心正能量的演艺界的朋友,以及来自电影频道和各大媒体的朋友等等。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