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菊豆的结局「菊豆结局巩俐烧的那把大火是对身边三个男人的彻底绝望」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99更新:2023-04-10 19:42:54

文|筱羊

为了写《菊豆》的书评,我特意去查了当时拍这部电影时,男女主角的年龄。

这部电影上映时间是1990年,65年出生的巩俐25岁,正是作为一个大青衣最好的年华;男主角李保田46年生人,当时已经四十四岁了。

也难怪电影中把天青的年龄设置到四十岁,其实在原著中,天青的年龄比菊豆的年龄要小,原著中,天青16岁,菊豆20岁。

不过电影是电影,小说是小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是在结尾的处理上:

原著中,天青并非被天白所害,而是自己了结了一生,苍老的菊豆用一句“我那苦命的汉子呦……”,给自己和天青的这段不伦恋画上了句号。

电影中的结局显然要比原著中处理得更激进,天白不耻于自己是母亲和“兄长”苟且所生,用一根木棍将天青溺死于染池之中;而菊豆也用一把大火,将自己以及所有的一切皆化为灰烬。

曾经,我看这部片子,以为这是张艺谋导演的拍摄手法,用极其浓墨重彩的色彩来彰显生命的残酷和悲壮;但这次重温电影,突然有了一点不一样的感触,巩俐烧起的那把大火,除了控诉封建伦理下女性的悲哀外,也是用生命对礼教做出的无声的抗议,她代表着一代女性的成长和觉醒已然拉开了序幕。

菊豆的第一个男人——杨金山,一个残暴、变态到极致的“小丑'

影片的篇幅有限,没有上演迎娶菊豆的场景,一开篇,就是山峦叠嶂下,一个封闭、憋仄的四合院,这是杨金山的染坊,后来也成了埋葬所有人的坟墓。

杨金山作为染坊的主人,既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也是封建宗族思想的拥趸者。他用二十亩水浇地的钱,娶了如花似玉的菊豆,并不只为贪恋女色和美色,最重要的目的,是让菊豆为他生儿子,来延续杨家的香火以及继承他的万贯家财。

影片中的杨金山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丑,他自私贪婪、变态残暴。面对老实忠厚、任劳任怨的天青,自始至终都把他当作家中的牲畜一样对待。

他宁肯花重金为自己纳妾,也不肯为年近四十的天青娶妻,为了极尽所能的压榨他的劳动价值,不断地给天青洗脑,说要不是自己当初好心收养了天青,他不可能活到今天。

自私和贪婪相结合,会孵出太多损人却不自知的”毒念“,而最终的结果也会把自己埋葬。

在杨金山娶菊豆之前,他已经折磨死了两房媳妇,村里人都知道杨金山的暴虐,却任由着他胡作非为,甚至把菊豆每晚的惨叫,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杨金山不肯接受自己生理残缺的事实,便将所有的过错都推给菊豆,施暴让杨金山尝到了十足的快乐,在他看来,身旁的菊豆和猪圈的猪、牲口棚的牲口没什么区别。

女人杀猪似的抽搐和叫唤,便是替他向不公平的日月鸣冤了。寻死觅活的女人转嫁了他的绝望,他喜欢揍她,专拣她料不到的地方和料不到的时机揍她。她眼神飘忽战战兢兢地在他眼前走过,使他体味到自己的强壮,短时间忘掉那种种的不堪和不行。

不得不说,刘恒老师写得太好了,把家暴男猥琐、丑陋的变态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这下我们也应该明白了,为何现实生活中越是家暴的男人,活得越窝囊、越不堪。

杨金山的扭曲、变态、偏见、残暴,将菊豆推向了天青的怀抱。

菊豆的第二个男人——杨天青,一个深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的男人

上文讲到,杨金山不肯为杨天青娶妻,还给他洗脑,说自己对他有养育之恩,是他的再生父母。

这本是杨金山为了更好的驾驭这个“养子”,让他为自己所用的手段,但简单又淳朴的杨天青却把“报恩”视作了人生信仰。

儒家思想中的“孝道”在杨天青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以至于他心甘情愿地承受着杨金山压迫和剥削,毫无反抗之心。

影片中,杨天青在第一眼看到菊豆时,就被她美丽哀怨的眼神吸引,作为一个正值壮年的男人,他内心的欲望被点燃了。

杨天青利用整理牛棚之便,给自己“偷窥”菊豆开了一道墙孔,而就是这小小的洞孔,打开了菊豆和天青长达二十年的“婶侄”畸恋。

被杨金山凌辱到无法偷生的菊豆,不甘心就这样毫无声息的死去,她想要自救,而这个能救她的人,唯有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并对自己的身体垂涎已久的侄儿——天青。

所以,当菊豆发现那洞孔后,并没有害羞怯懦,而是主动把自己伤痕累累的身体暴露在天青的视线里。

菊豆勾引了天青,天青起初也是拒绝的,在他的思想意识里,伦理孝道始终是占了上风。可最终,情感洪流和生理欲望还是战胜了他内心的怯懦,和菊豆成就了夫妻。

那一刻,菊豆是满足的,不单是身体上的满足,更是心灵上的满足,她以为自己找到了靠山,找了能够救自己出苦海的人。

可实际上呢?想要被拯救的菊豆,未来要面临的却是巨大的危机以及意想不到的麻烦。

菊豆瞒过杨金山,生下了天青的孩子天白,后来被已经中风的杨金山知晓,杨金山几度尝试要大家同归于尽,菊豆恳求天青带着自己和孩子三人远走高飞,可天青顾虑重重,始终不敢迈出杨家大院;

菊豆又想让天青了结了杨金山性命,可天青却想挣下好名声,带着杨金山洗澡、晒太阳,擦屎喂饭,被乡邻们交口称赞。

如果说菊豆是当时所处时代女性的一个特例,那么杨天青便是时代环境下普通的、常见的一类人群的代表。他的性格特点明显具有胆怯、懦弱、虚伪、腐朽的一面。

被天青悉心照顾逐渐恢复的杨金山,却并不感念天青的仁义和孝道,反而借助天白来报复天青和菊豆。

正是因为天青的优柔寡断,才给了杨金山报复的机会,天白后来一系列残暴、乖张的行为,都和当年杨金山的灌输、教唆不无关系。

杨天青的懦弱,把自己和菊豆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菊豆和天青的儿子——天白,典型的封建卫道士

杨金山意外身亡,天青却误以为是菊豆下的手,上前就给了她一巴掌,此时菊豆才看清,天青身上的顽固和愚孝,早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曾经在杨金山中风、瘫痪后,她满心欢喜要和天青开始新生活,可天青却畏缩不前,并以“孝子”之道善待杨金山。

现在杨金山死了,天青怀疑是菊豆害死杨金山,自始至终,天青从不认同菊豆和他是同一类人。

菊豆以为自己反抗的对象只是杨金山,可到头来,她才发现,自己反抗的是整个封建伦理道德,在杨天青身上,菊豆看到了杨金山那套封建宗法的烙印,这让她不寒而栗。

菊豆对跟过的两个男人彻底绝望。

而她和天青的孩子天白,自幼目睹了既是父亲,又是兄长的杨天青与自己母亲菊豆的畸恋,成长过程中又不断受到杨金山的影响,他成了杨金山的化身,浑身充满着暴虐、邪恶和阴毒。

时代的悲催导致了老一代人的思想扭曲,老一代人的思想扭曲又接着摧残年轻人的三观,在封建道德束缚下成长起来的天白,成了隐埋在菊豆和天青之间的利剑。

影片的最后,已经老迈的菊豆和天青,想在生命的最后回味一下两人曾经的温存,却被地窖的湿气闷在了里面,天白救出了母亲菊豆,亲手为菊豆穿上裤子,昏迷的菊豆口中还在一遍遍喊着“天青”的名字;

天白回到地窖背出天青,本以为他良心发现,会放过天青,却不想,在菊豆的一声声力竭声嘶的呐喊中,天白毫不犹豫地朝垂死挣扎的天青身上砸去,血色瞬间染红了池塘。

彻底绝望的菊豆,用火把点燃了染坊,在鲜艳的火光中,菊豆的爱情、生命、热情、生机一同被燃尽,她内心的不安和绝望以及无奈和束手无策,连同着对封建礼法的对抗被一起埋葬。

写在最后

无论是看原著《伏羲伏羲》,还是看电影《菊豆》,都会有一种深深的疲惫感,因为它太消耗情绪了。

纵观菊豆,她这一生都是在求索,从开始无奈地接纳命运的安排,嫁给了五十岁的杨金山;到后来在情感和自我拯救的驱使下,大胆的和侄子天青走到了一起,而这也开启了她一生的挣扎和反抗之路;

更加残酷的是,数年后,菊豆的儿子成长为一个封建卫道士,手刃了亲生父亲杨天青,也逼死了母亲菊豆。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个故事太过久远也太过愚昧,是封建专制下的悲剧,在当代不可能发生;但我要说,即便是到了今天,宗教礼法的影响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而人性经过上百年的磨砺,实际上也并没有进步多少。

就正如刘恒老师在小说的注解中写道:

横行的儒家理论在温文尔雅的外表下,潜伏着深度的身心畏缩,即便在它摇摇欲坠的时刻,人类仍旧无法怀疑它无处不在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菊豆对抗的就是这牢不可破的千年封建制度,她的败局其实早已注定!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