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虽好千万别当真的句子「大嫂虽好千万别当真」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29更新:2023-04-11 04:18:00

要说这段时间《狂飙》里的谁最火,那肯定还得是强哥强嫂。

扮演高启强的张颂文前几年就已经靠《隐秘的角落》小火了一把。真正咸鱼翻身、一夜爆红的,还得属大嫂陈书婷的扮演者高叶。

高叶的抖音账号一周内涨了近两百万粉,几个月前的视频顶多点赞过万,现在置顶视频点赞量已经高达400多万。

我挺早就关注到高叶了,对她的初印象大概要追溯到2015年一部没什么名气的抗日剧《生死血符》。

她在剧里演一个妓女,当时还很年轻,脸圆嘟嘟的,旗袍掐着腰身,臂膀浑圆,身线饱满。讲起话来,神情和身材一样,跌宕又流畅。

总而言之,无论是身形、长相,还是声线,都和当时流行的女演员模板不太一样。

与她的婴儿肥完全相反的,是她在表演堕入风尘的性情中人时,那种由内而外的松弛和成熟。

看她在剧里大喇喇地卖弄自己的风情,好像随时都要“鸟为食亡,人为财死”,但面对家国大义,她又能展现出属于草根的韧劲。

这样的表演让我到想起《霸王别姬》里同样稚嫩却老成的蒋雯丽,于是便记住了她,并且能在后来的影视剧里轻而易举地认出她来。

年纪轻轻就能如此自如地演绎复杂人物,以后一定大有所为。毕竟那会霸屏的还是杨幂、唐嫣这类齁甜却无回味的女演员。

我当时是这么想的。但谁知快十年过去了,大女主剧都快给观众看出PTSD了,她还在演女配。哪怕是爆火的角色,也还是个男人戏里的点缀。

现在互联网上越是捧她,吹她,我越觉得有点无奈。

不仅为好演员的时间被白白虚掷感到可惜,也为现在国产影视剧女性角色之苍白而哀叹。

高叶演过的角色,都有极旺盛的生命力。

其中不乏妓女、以色侍人的秘书之类的边缘人物,不难想象,大多都是无奈之选。

但也可以从中窥见,我们影视剧里的女性不是没有欲望,不是没有野心,不是不敢卖弄性感,更不是非黑即白的。

只是,在高叶入行这些年,她们做不了主角。

高叶本人也自谦过,大嫂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不是她演的有多好,而是观众的审美变了。

抖音里,她最受欢迎的视频,是带着港风滤镜的大嫂混剪,以及大嫂的妆容教程。

女孩们纷纷为高叶所说的“剔除妆容中的讨好感”点赞。而这份特立独行的“不讨好”感,恐怕也是高叶前十年始终不得志的原因之一。

但说实话,即便是大嫂陈书婷这个角色,我也不是很满意。

并非对高叶的演技不满意。她已经尽力做到了最好,否则不会得到如此多的喜爱。但显然,剧本中陈书婷这个角色并没能跳出刻板女性角色的窠臼。

观众夸她有性张力。

没错,陈书婷的性感并不是被动的、客体化的,而是充分张扬的主动语态。这是高叶本人带来的附加魅力。众所周知,领带勒脖子的桥段出自高叶的设计。

而原剧本中是,“扇了一巴掌”。

这两个动作的天壤之别,也是好演员和平庸演员之间的差距。

但我还是觉得不够满足。

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是编剧对这个女性角色“唱高调”却又草草收场的写法。

除去规避审查等客观因素外,我认为这与编剧面对灰色女性形象时的力有不逮有直接关系,而这也是女性剧甚嚣尘上这么久,我们却始终无法触及核心的关键阻碍。

在创造一个除了妻子和母亲之外还有其他身份的女性角色时,如果创作者无法具体呈现她在家庭之外的领域如何利用性别发挥优势,也无法准确指出她因性别身份而遭遇的障碍,那么,这个女性形象就注定是浮于表面的。

从这一点来看,陈书婷的塑造就是一栋豪华的烂尾楼。

这个角色的位置起点很高,本以为她要蓄势待发,没想到却随剧情发展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

她出场时是沙场生意的实际掌权者,一个黑帮事务的实际参与者。

在安欣和李响第一次进入陈书婷的住宅时,他们看到家中摆着一张大型的合家福照片。陈书婷抱着儿子坐在中央,丈夫白江波则站在一旁。

权力在谁手上,不言而喻。

但这些峥嵘往事仅仅存在于他人的台词中。

观众实际看见的陈书婷,首先是一个母亲。

这没什么问题。因为从她与高家兄弟暗度陈仓的情节来看,此人机敏且有城府,母亲身份之下暗流汹涌。只是在当时群狼环伺的情境下,她选择躲进母亲身份下韬晦待时。

陈书婷在第一场戏里,处处拿孩子来拒绝乃至震慑警察的以退为进,妙在灵活运用了自己的性别优势,让安欣和李响两个愣头青碰了一鼻子灰。

很快,她又以提携者的身份,参与进高启强的逆袭叙事中。

在这层叙事的开端里,她于细节中处处体现出资源占有者的强势与处理人情世故的老练。

这一时期是陈书婷的高光时刻,观众彻底被高叶的表演折服。

关于陈书婷,或者说高叶如何通过细节展现大嫂对高启强以及全局的掌控,已经有很多同行做出过分析,这里也就不过多展开了。

简单总结起来,有几场重要的戏份,比如陈书婷带高启强拜干爹、替高启强选丝巾,还有她如何恩威并施地管理高启强的小弟,软硬兼施地逼陈泰退位,以及朝高启强发火摔茶杯,等等。

这些戏份都较为生动地树立起了一个黑帮团伙中大嫂的才干和威严。

但是这些戏份也为陈书婷在高启强崛起这条线索的地位降级埋下了伏笔。

首先,所有的戏份中,陈书婷都是以外围招待和打点者的身份加入进来的。

从她与高启强,以及高启强与安欣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得知,陈书婷已经逐步退出了核心事务的管理,渐渐变为一个对一切心知肚明却不直接干预的“贤内助”。

而这和她开场“沙场实际掌权者”的身份相去甚远。

其次,陈泰显然是陈书婷前半生的靠山。配合高启强扳倒陈泰后,陈书婷又没有自己实际控权的产业,此时的她地位尴尬,也必然要面临选择,彻底依附高启强,或是另起炉灶。

也就是说,陈书婷内心的价值排序必须打乱重来。

显然,陈书婷的母性要高于一切,这是第一场戏就已经奠定了的。

那么,剩下的就是妻性和自我之间争夺第二顺位的斗争了。

然后你会发现,编剧开始慌了。

一个强势女人为何在自己的权力一步步被剥夺后还甘愿回头,这给编剧整不会了。

不会了怎么办呢?

万能小妙招,因为爱情。

反正爱情本来就是非理性的,是无法解释的,爱情能解构一切逻辑。

大哥反手一个小撒娇,大嫂瞬间变回小娇妻。

这里蒙混过关了,还有一道坎。

陈书婷是回去了,但她和高启强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转变。

高启强早已不需要借助她的硬性资源,但却依旧需要仰仗她的软实力。黑道产业想要洗白,离不开陈书婷的人情手腕和对局势的洞察能力。

换句话说,她应该是高启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白手套。但她是否甘愿当这个白手套呢?

如果没有儿子高晓晨,也许她愿意。

但只要高晓晨存在一天,陈书婷的价值排序就永远会以母亲身份为首。

她与高启强前期能够顺利结合,也是因为高启强尊从了她的价值排序,将高晓晨视为己出,填补了父亲角色的亏空。且高家的势力壮大,也为陈书婷母子提供了遮风挡雨的保护作用。

但随着高启强野心逐渐膨胀,目睹儿子的言行逐渐偏离正轨,她一定不会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洗白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谭思言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暴力不会消失,只是更加隐蔽。带着儿子脱离高启强的掌控,几乎是她能拯救儿子的唯一选择。

从陈书婷出场开始,她的自我就与母性完全捆绑在了一起。在她和高晓晨的利益集团外,所有人都是外人。

高启强是一个她倾注了心血却注定失控的高级合作伙伴,更何况这个伙伴还一步步夺走了自己的实权,将自己架空。

高晓晨的不可控一定会引来祸端,而高启强的自私与虚伪也必定会让他选择牺牲晓晨(实际上,他也确实那么做了)。

所以,如果陈书婷一直活着,必然会和高启强分道扬镳。

而这一点,引出了我的第二点不满。

不知道在我刚才的叙述中,大家是否能够看出,关于陈舒婷三次重要的选择——带儿子回到京海、和高启强结合、提出分手后再次回到高启强身边——编剧都给出了理所当然的人物预设:

第一,陈书婷是母性大于一切的女人。

第二,陈书婷在丈夫死后拥有自立门户的资源和能力,但她却主动离开了权力中心,扶持下一任大哥上位,并声称自己只想过安稳日子。

第三,在预期的人生道路(想过安稳日子)和婚姻家庭方向(继续发展黑道事业)发生矛盾时,她选择回归家庭(彻底沦为高启强的白手套)。

这三点,几乎每一点都精准地吻合对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

甚至我们可以看出,每一次,当陈书婷身上那些难以被规训的强势,比如她的不配合、她的控制欲,她不同的人生规划刚刚冒出头,编剧就会用一种更为传统的性别观强行压制下去。

“为母则刚”;

“男主外,女主内”;

“爱情至上”。

最后你会发现,陈舒婷被塑造成了一个价值排序为“母性>爱情>自我”的女人。

所以,看到她如此聊草地被写死,我甚至感觉到了一种强烈的讽刺意味。

一个女强人的外表之下,依旧是一个信奉娘道的封建妇女。无论她前期怎么有能耐,怎么有欲望,最后却只能被安排在电视剧里履行母职义务,不断地从一个男人跳到另一个男人的权力荫蔽下。

她真正能够自主决定的,并不是可以选择掌控权,而是可以选择依附于哪一个由男人掌控的权力集团罢了。

更可怕的是,她像是披着现代女性意识的画皮,以一种看似强势、自主、性感外露的姿态蛊惑了许多观众。

人们为她敢于向丈夫兼黑帮大佬摔杯子而欢呼。围绕这个“霸气”行为的采访通稿一篇接一篇,我真的越看越不懂,仅仅一个敢跟丈夫摔杯子耍狠的妻子就能让人们集体高潮?

要知道,她开场时可是能直接捏死高启强这只小蚂蚁的。

如今沦落到只能无可奈何地跟他瞪眼摔杯子,这种赤裸裸的地位降级居然能引来狂欢,很难不让人担忧起现实中每一个筋疲力尽的妻子。

其实,陈书婷这个黑帮大嫂的角色,无论从什么角度都算不上什么进步。

刚刚我们已经扒开了她“女强人”的外皮,所谓性别意识的进步根本就是肥皂泡沫,一戳就破。

再退一万步,就算是那种外表强势实则传统的“大奶教”型大嫂,陈书婷也远远不够生动和具体。

早在1991年由吕良伟、叶童主演的经典枭雄片《跛豪》里,这种黑帮大嫂的形象塑造就已经达到顶峰。

陈书婷只不过学到了点皮毛而已。

叶童扮演的“大嫂”——跛豪妻子谢婉英——是华语影史上难得一见的真正渗入黑帮片男权叙事中心的女性形象。

她可没有陈书婷那么矫情,明明是自己选择呆在土匪窝里,还要哭诉“你给不了我想要的安稳日子”。

与她不同,谢婉英是一个真正的犯罪分子。作为贩毒集团二把手,她负责毒品分销,以及集团内部的财务和人事总管。

大哥顾及兄弟情面做不了的事,大嫂来做。

比如婉拒和跛豪出生入死的手下的借款,又在其他黑帮头目向该手下递过橄榄枝的时候向他伸出援手。

跛豪开内部会议时,谢婉英作为内务总管堂堂正正坐在上席,左右着集团的每一次转向。

她也是片中唯一一个对跛豪的最终决策(也是导致该集团覆灭的直接原因)表达异议的角色。

结果呢,三十年后的陈书婷反拱手让出了决策权。

反正,我是很难拍手叫好。

最后,再多嘴说一句,大嫂,永远只是大嫂,也就是大哥的女人。

“大嫂”这个称谓的背后,是无法摆脱的妻子属性。

所以想要夸像高叶之类的拽姐,真没必要冠以“嫂系美人”的称号。

什么“大哥之所以能成为大哥,是因为他被大嫂选中了”之类的话,都不过是女人无法掌握权力核心的自欺欺人罢了。

什么时候像陈书婷这样的女人能成为权力主体而不需要加上“大哥的”这样的前缀,那才是当代女权意识的真正进步。

哦,忘了。

咱们还有《风吹半夏》里的许半夏,一个真正黑白通吃的成功女商人。

不过我们也详细聊过许半夏的虚假人设。一个明晃晃的大美人在那个年代居然丝毫不动用自己的性别优势获得成功,那是科幻片,跟现实没有半毛钱关系。

也许只有把不惮于展现性感和利用性别红利的陈书婷,与不甘居于人后、野心勃勃的许半夏结合起来,才得到一个拥有“黑白灰”三面一体的当代大女主吧。

期待那一天能早点到来。

-END-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