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法国电影笔记电影大事件是什么「早期法国电影笔记电影大事件」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13更新:2023-04-11 06:10:55

大家好,我是小际。由于个人学业原因,我没能抽出时间录制视频跟小伙伴们分享电影史的知识。从这周开始,我会不定期的发布有关电影史的文章,一是为了巩固我自身的专业知识,二是给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开拓一下视野,三是给那些需要考电影史的小伙伴们一个答题的方向吧~ 因为电影史的内容较多,所以我专门把一些比较重点的分享给大家,像视觉暂留现象、照相术、放映术那种相对比较次要的内容就不呈现给各位啦~ 文字内容较多,如果朋友们发现有错误的地方希望给我指正一下哦~

❀电影的诞生

电影的诞生是一个漫长的接力过程: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明了“视觉暂留原理”;

1878年,法国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成功地拍摄了著名的24格跑马照片;

1894年,柯达胶卷进入市场;

之后,爱迪生、卢米埃尔兄弟相继研发出了放映机;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第一次用“活动放映机”放映了他们所拍摄的短片,这一天成为了公认的电影诞生日。

❀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和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的区别:

爱迪生的放映机“电影视镜”是一个仅能供一人观看的黑箱子,箱子内部有光源,以每秒46格的速度放映画面,其最先完成的作品如《安娜贝拉的舞蹈》、《拔牙》等。其内容大都是简单地表现舞蹈、拳击、变戏法、做游戏等等娱乐性场景;

相反,卢米埃尔兄弟采用的是更为现实主义的态度。他们首先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的封闭的人为空间束缚,迈向了开放的自然空间,他们的放映机将画面投射到白色的幕布上,以每秒16格的速度放映画面,更具备了现代电影放映的基本特点。作品的内容也是更为努力地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正如,乔治·萨杜尔所说: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而不是像爱迪生的“电影视镜”那样,仅仅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具体表现如下:

1、在电机功能上:

爱迪生:电力驱动,笨重不堪且仅供一个人观看的视镜;

卢米埃尔兄弟:便捷的手摇式可供集体放映和观看的拍摄放映一体机。

2、在胶片牵引上:

爱迪生:胶片首尾相接于几个小滑轮;

卢米埃尔兄弟:利用缝纫机间歇运动原理的方式牵引胶片。

3、在放映速度上:

爱迪生:1/46秒画格;

卢米埃尔兄弟:1/16秒画格,更接近1/24秒画格的正常速度。

4、在拍摄内容方面:

爱迪生:拍摄没有脱离“照相馆”的原有模式,人物是被请来为摄影机表演的,内容都是简单的表现跳舞、拳击、变戏法、做游戏等,观众只是一次次重复摄影师的“窥视”,只不过是套用了舞台剧的模式虚构的节目。

卢米埃尔兄弟:摆脱了“照相馆”封闭人为空间的束缚,走向更广阔和开放的自然空间,努力地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艺术电影运动

1906年后最先在法国兴起,主张将传统舞台剧搬上银幕的电影运动。1908年,法国拉菲特兄弟创立的 “艺术影片公司”拍摄的《吉斯公爵遇刺》,主要讲述了16世纪宗教战争时期吉斯公爵遇刺的事件,影片大获成功并开创了“艺术电影”这一类型,将经典舞台剧搬上银幕促进了电影艺术的成熟,此制作模式后来被美国、意大利等国纷纷效仿。1912年四集巨片《悲惨世界》的拍摄,使艺术电影达到全盛时期。

特点:

1.开始以一种比较严肃并称得上艺术的态度来对待电影,影片一般具有一流的剧本、导演、演员和场面,布景豪华、故事富有戏剧性。题材多为宫廷生活和权力斗争,具有成熟艺术的总体结构和气质,具备一定的心理深度。

2.但影片缺少摄影技法和电影语言的应用,缺乏视觉的表现力,“艺术电影运动”的创作倾向和原则,只是在梅里爱的银幕戏剧的基础上,使电影观念进一步完善和细致。

评价:

1.“艺术电影运动”不是对电影艺术的探索与发展,而是将“旧瓶与新酒”的关系颠倒过来,沉醉于传统美学的审美意识状态,是对于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在美学观念上作出的根本否定。

2.艺术电影运动的作品此时效仿戏剧,便从古典文学和戏剧中去寻找所谓高尚的题材来进行表现,大多是根据大仲马、巴尔扎克、斯特林堡及莎士比亚的情节剧改编后搬上银幕的。这些影片注重精心地安排富有戏剧性的场面,而缺少摄影技法的使用和场景转换的手段,缺乏视觉的表现力和电影语言的应用。

艺术影片公司

法国早期电影史上,由拉菲特兄弟组建的电影公司。

1907年至1908年,为了从不景气的情况中摆脱,重新将观众吸引到电影院里来,电影就必须在戏剧和文学方面去寻找高尚的题材。由此,拉菲特兄弟创立了艺术影片公司,约请了法国最有名的作家法郎士等创作新剧本,并且雇佣了有名的法兰西剧院著名演员充当演员。

1908年,艺术影片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吉斯公爵遇刺》获得了世界性的成功。《吉斯公爵遇刺》标志着法国电影企业草创时期的结束。但“艺术影片公司”这一最初的成功并没有继续下去。

由于此片的成功,百代把“艺术影片公司”出品的专映权买了下来。百代购买的艺术影片公司在成立6个月后资金已经完全耗尽。在勒·巴尔吉退出电影界之后,公司只剩下一个空名,成为一个背着有名招牌而从事一般营利事业的公司。

百代公司

二十世纪初,查尔·百代一改梅里爱手工独家经营的模式,把电影制作变成一座庞大、独立、享有巨额利润的企业。他本人由当年集市上的一个流动小摊贩转眼间变为“电影王国的拿破仑”。

百代的经营思想有:实现电影企业与金融资本的联合,垄断电影资料比如摄影机、柯达胶片、剧本、影院等,建立庞大的摄影基地,研究观众情绪并制作观众需要的影片,如:《芳托马斯》系列,聘任电影职业专家导演,造就电影明星,如:世界银幕第一位影帝马克思·林戴。

百代在这种托拉斯思想的指引下走向电影工业的辉煌时代,直到一战爆发,百代衰落,好莱坞取而代之。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