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真好「活着真好当你各种想不开时看这部电影就对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81更新:2023-04-11 09:07:16

经典就是经典,哪怕你看过很多遍,依然每次都会被感动,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

日本电影《入殓师》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10月29日,该片在国内以4K修复版的形式公映,目前已经取得了5500万元的票房,很多观众早已看过这部影片多次,但依然愿意买票走进电影院感受大银幕的魅力!

01

电影策划源自本木雅弘的经历

《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专门在社交平台上解答了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

说起来很有趣,《入殓师》这部电影最初的策划源自男主本木雅弘的一次经历,他去印度的时候,在恒河边上目睹过当地的葬礼,受到了很大触动。也因此,他对这部讲述生死的电影有很深的感情。

我第一次读剧本的时候,感觉内容非常亲切,虽然题材很少见,但直觉告诉我,这部电影一定会很有趣。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为了这部电影都豁出去了,甚至去入殓的现场做兼职,一般没有人会做这样的工作吧。本木去了,我也去了。这种经历成为了《入殓师》的一个根基。在现场,那种真实感扑面而来。当你置身其中,亲眼目睹那些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情感,感受着那份流动在亲人之间的感动时,就会意识到,表面的平静下其实充满了情感张力。

现在看来,虽然《入殓师》根据日本作家青木新门的小说《纳棺夫日记》改编而成,但导演和主演的个人感受才是这部影片成功的主要原因。

02

最动人的部分是对亲情的共情

《入殓师》早在2008年就已经在日本公映,该片还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1955年出生的泷田洋二郎最擅长的是拍摄喜剧电影,作品包括《我们都还活着》《秘密》等,也拍过《阴阳师》这样卖座的奇幻动作影片,《入殓师》是他电影生涯的巅峰之作。

一个网友写道,自己的父亲多年前去世,看《入殓师》的过程中,“哭到不能自已,整个影厅就属我哭声最大,当影片结尾石头被小林失去的父亲死死握在手中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和已经过世的父亲的种种,谢谢您泷田洋二郎先生,让我终于在父亲去世的三年后好好哭了一场。”

还有一个网友写道,“我是抱着看你怎么煽情把我弄哭的心理走进电影院的……当男主角小林给30年未见面的父亲入殓时,我居然忍不住哭出了声……冲出影院,我的脚步变得轻快,我还活着,活着真好!”

其实上面两位网友的感受已经说出了《入殓师》这部影片最动人的地方:一是对亲情的共情,另一个是对自己生活的启发。

《入殓师》的故事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分之二讲的是本木雅弘饰演的小林大悟从东京一家乐团失业后,跟妻子回到了乡下老家,迫于生活,开始做起了入殓师。这部分讲述的是心理转变,他是如何从一开始的恐惧、排斥,到最后从内心体会到了这份职业的尊严,从而喜欢上了这份职业。

后三分之一解决的是“面子问题”和他对30年未见面、但一见面就是生离死别的“父子和解问题”。最终,影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从一个被敬仰的大提琴演奏家一下子滑落到一名被很多人看不起的“入殓师”,这份心理上的失落,相信是很多人无法逾越的心坎。小林的妻子、长辈一开始也不接受他的这份职业,妻子甚至一生气回了娘家。影片对他的心态转变过程有非常细腻的刻画,尤其是小林花了1800万日元(相当于100万元人民币)巨资刚贷款买了一把新的大提琴时,生活像一盆冷水泼向了他,乐团居然倒闭了。这里面蕴含着“艺术和现实生活”的巨大隐喻。

小林喜欢大提琴,但天赋有限,市场冷清,最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生活。“入殓师”这份职业看起来低贱,但报酬高,周薪5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2.8万元),社长佐佐木生荣能够吃得起河豚鱼籽寿司。相信这种“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是很多观众都能切身感受的。

03

拍出了入殓师职业的工匠精神

日本很多文艺作品都对死亡持豁达甚至是赞美的态度。《入殓师》中也出现了“鲑鱼冒死溯流而上”,“樱花盛开”以及“大雁结伴而飞”等画面,但最重要的是,影片拍出了入殓师为往生者入殓时肃穆庄严的“仪式感”,这让那些往生者和他们的家人找到最后的尊严和安慰。甚至可以这样说,这体现了日本人的一种“工匠精神”,将一种非主流职业做到了极致,将一种精神贯注其中,最终让这份职业变得高贵起来。

小林在做入殓师之前,并没有见过死者,即便是他的母亲去世,等他赶到的时候,也已经处理完了,他没有亲身经历过生离死别,所以对于生活和艺术并没有深切的感悟。影片对于这一点有很精彩的表现。一开始,他在大乐团中拉着大提琴,心不在焉,泯然众人。随着他对于“入殓师”这份职业了解的越来越深,他开始在大自然中一个人投入地演奏,他的琴声越来越情感充沛,如泣如诉。在这里,要感谢作曲家久石让,为《入殓师》谱写出了这样充满情感力量的配乐,而本木雅弘的表演也同样精彩。

泷田洋二郎说:“为了表演那些优美的大提琴曲,本木真的非常刻苦地学习了大提琴。当时在外景拍摄地,我们都住在酒店,每天晚上到后半夜都能听到大提琴的声音。虽然我们提出到12点以后就不要再拉了,但是无济于事。本木为了拉提琴的戏份真的非常努力。后来我们剧组干脆就把那一层整个包了下来,跟他说随便你练到什么时候,练到早上都无所谓。得益于本木的认真,电影中的拉琴场景都很真实地展现出来了。”

04

豁达的生命观

艺绽君最喜欢的是山崎努饰演的社长这个角色。这个老头非常有意思,他9年前妻子去世,最后选择进入入殓师这个行业。他有严格的职业精神,对于工作一点都不马虎,但却没有所有宗教的忌讳,尤其是在美食这件事情上。他对死亡持有一种理性的态度,感慨河豚鱼籽“也是一种生物的遗体,”人类吃它们就是“一种生物靠吃另一种生物活着”。

影片最后,小林一开始拒绝去见父亲遗体时,社长持坚定的态度,一定要他去,最后还让小林随便选一具棺材作为礼物,幽默感十足。社长佐佐木生荣这个人物,应该代表了导演本人对于生死的态度吧。

《入殓师》真的是一部杰作,它无处不在的幽默感平衡了往生者家人们的痛苦表情,让观众不被巨大的悲伤情绪压倒。

影片的音乐运用尤其值得称道。情绪高点时,反而只有人物的对话,完全不用音乐烘托,实在是高!如此,当大提琴的独奏响起时,观众才能感受到那奔涌而来的情感震撼绵绵不绝。

如果说《肖申克的救赎》让人感受到了人类意志的顽强和伟大,那么,《入殓师》这部影片无疑是一剂人类心灵上的强心剂,当你被生活虐得遍体鳞伤时,不妨看看这部影片,“感受到它的治愈和美好(泷田洋二郎语)”。

来源:艺绽

记者、编辑:王金跃

监制:贾薇

流程编辑:郭丹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