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 话剧「属于惠州的大型原创话剧火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24更新:2023-04-11 09:48:19

惠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城市,

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

这许许多多的动人的党史故事中,

却还有一些是鲜为人知的。

寻根红色记忆,致敬信仰力量。为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由惠州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策划、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统筹策划、惠州歌舞剧院具体创排打造的大型原创红色话剧《忠诚》,就是以惠东高潭甘溪五人党支部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坚持6年隐蔽斗争,冒死寻找党组织的感人故事为背景创作的。生动展现了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做到“支部不倒,人心不散”,用忠诚书写崇高信仰的精彩篇章。这是我市按国家级精品扶持文艺作品、冲刺省“五个一工程”奖标准,精心打造的一部精品力作。

据统计,《忠诚》自9月29日在线上展播以来,获得了巨大反响。东江传媒网云频道、惠州发布、惠州日报、惠州文旅、文明惠州以及惠城发布等县区发布号慢直播平台,共播出250次,累计观看人次约66.8万。

原创红色话剧《忠诚》创作背景

《忠诚》导演林波表示,惠州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而甘溪村五名党员就是其中红色的种子。

1922年深秋,彭湃来到高潭,点燃了农民运动的烈火。1925年,高潭在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时成立特别支部,积极发展党组织。1927年,高潭甘溪支部成立,共有共产党员25名。

1928年3月至1933年,国民党反动军阀多次集结重兵,对海陆惠紫边区根据地进行围剿,甘溪全乡共有300多人被杀害和失踪,绝户13户,房屋几乎全部被烧毁。甘溪支部25名党员仅剩5人。

由于上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甘溪村五名党员与组织失去联系,是撤离还是坚守?五名党员决定:怀着对党的绝对忠诚,牢记曾经许下的誓言,留下来坚持斗争。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找到组织,并按照组织的安排投入更加火热的革命斗争。

“甘溪支部五位党员用一生践行对党的忠诚,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党性教育的生动素材。”林波说,将甘溪村五名党员的故事搬上舞台,是希望通过文艺的力量,把红色基因注入每一位共产党员的血脉,把忠诚作底色,用信仰作指引,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奋勇前行,让惠民之州在新的百年征程中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年代感与时代感在云频道“同频共振”

作为党的二十大献礼之作,惠州原创红色话剧《忠诚》应时而生。无论从舞台呈现、音乐风格还是表演方式,《忠诚》都力求创新表达,用更当代的审美来诠释红色精神,寻找与当代人、与年轻人的精神共鸣。

不少网友在云频道平台中留言表示,在线上观看《忠诚》就像看了一部评分极高的革命电影,能让人沉浸式投入到剧情的氛围中去,常常在观看的过程中被先烈的英勇无畏感动得泪流满面。台上与线上的情感共通,正是百年前的他们与百年后的我们精神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忠诚》为了舞台呈现真实,在舞美设计上选择了旋转舞台作为一个主场景(山林、山洞),在主场景的基础上变换出其他场景,使舞台呈现更加流畅,通过舞台转换表达不同的情境,这也让在线上观看的网友们一眼便能穿越回那段承载着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将力量照进云端

绘制一幅专属于惠州的“红色画卷”

在恢弘的舞美灯光中,在荡气回肠的歌曲中,在历史的大潮流、大情怀和大浪漫中,话剧《忠诚》所传递出的极致、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坚如磐石的崇高信仰,像清泉一样流入每一位线上观众心中——这,就是英雄的惠州。

以历史映照当下,将力量照进云端。《忠诚》自线上展播以来,在云端绘制了一幅专属于惠州的“红色画卷”。在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话剧《忠诚》的线上展播突破了线下观剧的束缚,进入了独立的状态,不受空间的限制,实现物理隔离,有效保障疫情防控。

新的艺术形式与艺术理念,要有新的展播形式与之相匹配。线上展播可以让全惠州乃至全国的观众通过线上看剧,发现岁月留下的红色记忆,记住属于惠州的党史故事,同时,线上展播可以让红色故事“活”起来,无疑是一堂有意义的“思政网课”,让网友们在观看过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励网民们将这种不断拼搏、永不言败的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意见》也提出,要生动传播红色文化,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主力军,未来,惠州也将继续以这种新型的艺术形式,讲好红色故事,努力擦亮这张红色文化的“城市名片”。

来源:东江传媒网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