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老师好美》「真实事件改编严歌苓老师好美女班主任和男学生的禁忌之恋」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30更新:2023-04-12 03:49:27

经常读严歌苓小说的都知道,她的作品题材很多取自于军旅生活的所见所闻,如《天浴》、《芳华》、《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陆犯焉识》、《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等。她笔下的女性多置身于一个动乱的环境,命运多舛,但是她们外柔内刚,勇于抗争,在黑暗中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芒。

和严歌苓以往作品基调不同的是,《老师好美》将镜头聚焦在国内校园的高中生群体,讲述一段由女班主任和男学生之间的师生恋引发的血案。

令人痛心的是,这部作品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严歌苓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某次和姜文的聊天,说到2009年发生在贵州某中学的三角师生恋悲剧。

一、女班主任和两个男学生的禁忌之恋

在《老师好美》里,严歌苓把女班主任丁佳心设定为一个36岁、独自带着女儿生活的离异妇女。而原型故事里的女班主任——王永丽案发时已经45岁。

2007年9月,深陷三角恋漩涡的高三学生孟超,用刀刺杀了同班同学何小厉。在孟超以及何小厉口中的“心儿”王永丽,成了严歌苓笔下丁佳心的原型,而孟超、何小厉则成了“刘畅”、“邵天一”的人物原型。

在高二那年,刘畅从实验中学转到了二中,丁佳心成了他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刘畅的妈妈经营着一家近百人的广告公司,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公司运营上,而爸爸则是精明的审计师,他们给了他除了陪伴以外的所有东西。

青春期的孩子都比较叛逆,尤其是像刘畅这样亲情缺失的富二代。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温暖又善于倾听的丁老师身上。

在案发前,无论是原型人物王永丽,还是小说中的丁佳心,都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她是他们情感世界的倾听者,是他们文学路上的引导者,更是高考路上的人生导师。

女班主任原型人物王永丽

刘畅后来才知道,早在他对丁佳心产生依赖前,邵天一就已经和她保持了两年不正常的暧昧关系。这让刘畅对邵天一产生了强烈的嫉妒之心,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

邵天一是和刘畅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刘畅如夏日般明媚单纯,邵天一有着诗人般的阴郁敏感;刘畅是养尊处优的富二代,邵天一则是来自贫民窟的学霸。因为家里穷,邵天一学习很刻苦,他决心要考一所北京或者上海的名校。他的敏感自负以及远胜他人的才情,让班主任丁佳心产生了一种可怜又心疼的情愫。于是,她帮他申请全国助学金,并且帮他保守秘密。长久以来,邵天一都饱受失眠的困扰,丁老师便每周一次,开车二十公里载他去医院治疗。

在日久生情的相处中,刘畅、邵天一和丁佳心不可控制地陷入一段诡谲的三角恋关系中。她成了他们的“心儿”。

530(我想你),130(也想你),880(抱抱你),520(我爱你)等成为三人聊天中常用的网络用语。班主任丁佳心在享受两位大男孩的偏爱中,慢慢丧失了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理性。很多次她对自己进行灵魂拷问:我是什么优秀教师呢?我连做教师的资格都没有。

然而,当她面对两个男生狂热的痴迷,以及因她而深感困扰时,她的同情心和怜爱心开始泛滥。最终在一个夜晚,丁佳心和邵天一发生了关系,开始坠入无法逆转的深渊。

二、畸形恋背后,是无处安放的精神寄托

十八岁的男孩子,他们的青春才刚刚开始,他们美好的生活也才刚刚拉开帷幕。

但是,他们中的一个永远地躺在了冰冷的地下,一个面临着法律的审判。这一切的根源,都和一个叫丁佳心的女班主任有关。

严歌苓宣传《老师好美》

我不禁想问,是同样18岁的女同学不香吗?他们偏偏要舍近求远,为了一个半老徐娘,毁了一生的前程。然而,我越往下看越觉得,这几乎是宿命式的悲剧。这是三个都在寻找精神寄托的灵魂,在这场争夺所有权的战争里,容不下第三人。

刘畅生活在一个没有亲情温暖的家庭。父母对他的爱,从来都体现在物质上,穿名牌衣服,上最好的学校等。对于刘畅表现出来的淡漠,他们以惯用的“我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你,为了这个家”,为孩子套上沉重的道德枷锁。

久而久之,刘畅关闭了和父母情感交流的通道,而他对母爱、对温暖的渴望却愈来愈深。而丁佳心包容开放、富有同情心,还善于倾听,成了刘畅情感的绝佳归宿地。

有一次考试前,刘畅的考前综合症又犯了。丁佳心将他带到教室休息室,给他做了令他颇为放松的考前颈部按摩。那次肌肤的亲密接触,使刘畅感受到了女性特有的柔软和温暖。

他把对母爱的需求迁移到了颇具母性的丁老师身上。刘畅的悲剧在于母爱的缺失。

李玫瑾教授曾讲到生命初期情感依恋的重要性。她提到在孩子三岁以前,和母亲建立起来的情感依恋关系,是未来母亲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情感依恋建立起来了,孩子将会很尊敬和爱戴母亲,而他本人也更善于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从刘畅的情况来看,他就是典型的“缺爱”,所以才迫不及待要抓住丁老师的禁忌之爱。长期缺爱使他失去了和家人的情感联结,他做出格事情时,也就不太会考虑会对母亲以及家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你父亲要我给他看好儿子,不准你进游戏厅,不准你多吃冰淇淋,不准你随便花钱,好像我不是你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而是你的监护人兼私人保姆。”

通过这段描述,就能看出丁佳心在刘畅生命里的角色,已经从一个公开的教育者形象变成了更为私人的监护人身份。

再来看看邵天一。

班主任和受害者

刘畅的父母对于他的成绩管得太少,那么邵天一的父母则对他的成绩管得太严。但这两个情况同样都造成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隔离。努力,是邵天一唯一能回馈给父母的。因此,他更加刻苦努力。

一方面是来自父母期望的压力,一方面是天生敏感神经带来的困局,他的失眠症越来越严重。

于是,他把丁佳心当作自己的守护神。只有在她那里,他才能得到片刻的睡眠。邵天一真正想在丁佳心身上寻找的是对未来的控制感。丁佳心可以帮他申请助学金,减缓他愈来愈厉害的失眠,助他考上理想的大学,带他离开贫民窟的生活。

当然丁佳心也有自己要逃离的生活。三十六岁,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正是情欲旺盛的阶段。而丁佳心的特殊之处在于,她是文学的爱好者,是爱情的理想主义者。她朗诵诗歌,解读文学时散发的魅力,感染了无数的学生,使得他们也都爱上文学,爱上语文。

因此,这样的女人天然地鄙视像她前夫那样的猥琐以及世俗。她在刘畅以及邵天一身上寻找的是,大男孩的干净纯粹和理想主义。只不过,他们越界太多。

三、“老师好美”,并不是老师真的好美

小说无疑是个悲剧。邵天一死了,刘畅面临着死刑,而丁佳心被邵天一的亲友们打成重伤,在医院不治身亡。

当年的校园惨案一发生,女班主任王永丽成为了众矢之的。人们谴责她败坏教师的师德,将她看成是勾引男学生、不知廉耻的淫妇。

任何悲剧的发生,都是多人的共同参谋。而女班主任为人千夫所指,恰恰是因为她特殊的身份——人民教师。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当学生的领路人,他们是崇高道德的象征。而女班主任却逾越了自己的身份,做出了和学生的苟且之事,最后葬送了两位学生的性命和前程,也毁了自己和女儿的幸福。

人们痛恨女教师的另一大原因是,在这场三角恋里,只有女班主任是一个经历了社会历练和岁月磨砺的人。她应该具备一个成年人应有的判断力和克制力。

不可否认,丁佳心原本是个很好的老师。她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关心学生的学业,同时也照顾他们的课外生活。她在学生中间,充当的是一个任劳任怨的教师形象。然而在和男同学不断接触的过程中,她渐渐丧失了成年人的理性,任由情感支配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任由学生对她表达爱意。

对丁佳心而言,她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她逾越了作为教师的规矩。

一旦跨越身份的鸿沟,悲剧就发生了。

这一次,严歌苓再也不是以一个女性歌者的身份,来颂扬女班主任。“老师好美”,并不是老师真的好美,而是蕴含着反讽的意味。严歌苓说她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上学,觉得老师是一份很美好神圣的职业。在这部小说里,“老师好美”包含里更为深广意义的探讨,那就是对老师的理想化期待。而整个悲剧就是我们离理想还太远。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