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尔汗神作「一部被片名耽误的影片阿米尔汗的巅峰之作148万人给打出92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98更新:2023-04-12 04:09:19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提到印度电影,载歌载舞一定是印度电影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而大多数中国观众能够脱口而出的影片还基本停留在1980年左右热映的《流浪者》和《大篷车》等。

这一现象的出现,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20世纪 90年代初,好莱坞电影强势扩张,加之印度政府放松了对进口影片的控制,给印度本土的电影带来挑战。

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众的文化视野也开始从第三世界国家转向西方国家,因此,印度电影开始淡出国人的视线。

01新概念电影

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相对低迷后,随着全球化进程地不断深入,21世纪初,印度电影为赢得海外观众和制片商的关注。

宝莱坞开始对原有的“马沙拉”电影进行了一系列的“球土化”改造,形成了印度电影的新样式——“新概念印度电影”。

“新概念印度电影”在制作过程中吸收、借鉴好莱坞电影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印度本土国情进行“印度式”的再创作。

以印度悠久且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旖旎的自然风貌为衬托,改良了之前一些电影歌曲、舞蹈与情节相脱离的缺陷。

加强了歌曲与故事情节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情节更为复杂,制作更加精良,因此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影片。

如2001年,导演米拉·奈尔的作品《季风婚宴》在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中荣获金狮奖。

阿素托史·哥瓦力克导演的《印度往事》成为第7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影片。

还有不得不提的是,《三傻大闹宝莱坞》不仅是2009年的印度票房冠军和印度电影海外票房冠军,而且荣获第57届印度国家电影奖等多项大奖。

这些优秀影片不仅让很多人对宝莱坞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使宝莱坞影片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02人物塑造的成功

电影是以法尔汉、拉朱寻找失联多年的同窗好友兰彻作为开端的,三人的大学生活在法尔汉和拉朱的追寻中渐次展开,也是在一路的追寻中,揭开了十年前兰彻冒名顶替他人在大学读书的秘密。

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则,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成功,与兰彻这一人物的成功塑造密不可分。除此之外,兰彻的两位好友以及“病毒”校长等人物的设置,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从不同的侧面折射出现代人的焦虑,揭示了社会的弊端。

兰彻,是电影中的男一号,也是“三傻”这个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电影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是紧紧围绕兰彻展开的。

“人成为主角,不但体现在 他位于直接或间接的核心位置,最重要的是他必须是充分个性化的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人。”

03极具个性的兰彻

多场景都发生在“皇家工程学院”。电影虚构的这一学校的原型就是被誉为印度 “科学皇冠上的瑰宝”的“印度理工学院”。

印度理工学院位居2015年世界最 难考大学排行榜首,报考450000人,录取13000人,录取率3%。

导演以此为原型虚构的皇家工程学院同样有着优质的生源,而且每学期42场考试,成绩张榜公示、合影按成绩排位、自杀率居高不下。而兰彻却顶撞老师、质疑体制……这样与众不同的兰彻和两位拥护他的舍友被墨守成规的校长“病毒”称为“傻瓜” 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时代的变革和进步,往往离不开这样的“傻瓜”。兰彻的“傻” 体现在诸多方面。

04打破常规、挑战权威

兰彻对于常规和权威的挑战,在他入学的第一天就有所展露。在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中间,一直存在这样一个传统.

刚入校的大一男生要脱下外裤,在臀部盖章,向大二学长致敬,被称为“内裤仪式”。

当所有的同学都乖乖听命于大二学长时,刚入校的兰彻却拒绝了这种带有欺辱性的要求。

学习就是为了成绩、为了文凭、为了名利的观点被很多人所认同,但兰彻却认为成绩不是学习的目的。

“我们要用心学习,但不是只为求个分数……以优秀自律,成功自会随你而来”,这一点,从他同意冒名替富人之子“兰彻”完成学业就能体现。

“病毒”校长是皇家工程学院的绝对权威。

在新生入学大会上,“病毒”校长拿出随身佩带的一支32年前由他的老师赠送给他的笔。

这是由科学家花费数百万打造的可以在太空中书写的笔。

校长说他会把这支“优秀的象征”的太空笔赠送给一位像他一样非凡的学生。

正当同学们踊跃地表示会为 了这支笔而发愤图强的时候,兰彻提出疑问,既然钢笔在宇宙中无法使用,为何不使用铅笔呢?这样的提问,令校长哑口无言。

在学习上,兰彻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

他认为,对知识的理解胜于死记硬背。工程学课上,老师让给“机器”下定义,兰彻没有复述书本中的原文,选择用自己通俗简明的语言来定义“机器”这一名词,结果被老师赶出了课堂。

兰彻不仅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将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这一点,在影片多处均有体现。

兰彻对于大二学长侮辱性的要求——“内裤仪式”不仅果断拒绝, 还利用所学对此做出反击,他用直尺、电线、铁勺制作简易工具,电击了在他宿舍门外小便的大二学长。

在众人帮助校长大女儿莫纳生产的剧情中,更是体现了兰彻的学以致用。

影片的最后,众人在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见到兰彻,学校里的孩子们用所学知识制作着各种工具,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这所学校的创办,体现了兰彻一贯坚持的学习理念。

05乐于助人,重情重义

电影再现了兰彻、法尔汉和拉朱大学时代的诸多生活片段,利用诸多情节展现了兰彻与两位同窗的深厚情谊。

因为校长的离间,拉朱与兰彻和法尔汉二人划清界限,搬出宿舍,但当得知拉朱父亲病危的消息时,兰彻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

当拉朱迫于校长的压力选择跳楼而昏迷不清时,兰彻日复一日地陪伴在侧,悉心照料。

当得知校长对拉朱的“阴谋”后,兰彻冒险为拉朱偷取试卷;也是兰彻,在毕业前偷偷寄出了法尔汉一直放在书包里,于5年前写给一位他仰慕已久的摄影家的信件,为法尔汉争取到了实现摄影梦想的机会。

兰彻不仅对自己的两位挚友真诚热心,对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同样毫不吝啬。

他主动帮助素不相识的大四学生乔伊完成已经被放弃的毕业设计,即使是面对刚 刚决定开除自己的校长,当看到他即将临盆被困雨中的女儿,也能不假思索地伸出援手。

兰彻是电影塑造的一个理想型的人物,在影片中,他几乎是无所不能的。

导演赋予兰彻很多特质,而这些特质正是当下人们不断追求,但囿于现实的诸多因素又不能真正拥有的。

当观众的这种缺憾在观影后得到弥补时,兰彻这一人物的独特魅力也就被成功地塑造起来。

06现实与浪漫双重折叠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校园题材的励志电影,讲述了兰彻等三人挑战教育制度,冲破阻碍,实现自我的人生历程。

该片虽是一部喜剧,却在嬉笑怒骂间提出了对印度当下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笑过之后,启发观众去反思那些掩藏在愉悦背后的残酷现实。以“乐”写“悲”,以“美”揭“丑”,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增强了影片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这句话似乎更能贴切地表达影片的内涵。

应该说,这是一部具有现实和浪漫双重主题的影视作品。

导演对于现实的映射,使电影具有了深刻的艺术价值;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则赋予影片浪漫温情的艺术风格。

这种兼具严肃现实和浪漫情怀 的双重主题,带给观影者“笑中含泪”的情感体验。

今天的解读就讲到这里,更多精彩可见下期分享。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