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的墓在禹州市龙门村哪里「孙思邈的墓在禹州市龙门村」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71更新:2023-04-12 07:11:09

2021-08-30 17:01:42  来源:  作者: 王婵 李俊杰

卢照邻墓

药王祠

孙思邈墓

“医不拜药王不妙,药不经禹州不香。”从很早以前人们就口口相传的俗语,透视出了中华大地中医药界对禹州药市的认可和对药王孙思邈的崇敬。孙思邈在禹州行医人人皆知。但他死后葬于何处,同药王的年龄一样,始终都有争议,难以定论。

《中华药王孙思邈》和《药王孙思邈在禹州》的作者铁绍文是禹州人,他20余年研究孙思邈文化,成果颇丰。禹州无梁镇龙门村卢照邻墓进一步佐证了禹州市无梁镇的龙门村曾经是孙思邈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孙思邈死后葬于此地,较为可信。

为一探究竟,7月中旬,记者与铁绍文一起来到了禹州市无梁镇的龙门村。

龙门村的谷堆是孙思邈的墓吗

车驶上禹郑公路30分钟后到达无梁路口,随后向西驶上彭花路到无梁井王村西一个叫夜呼桥的地方,向北经合庄村到龙门村,在卢照邻墓处停下,换乘越野车艰难地向东北山坡爬行。

山里的碎石路极其难走,不说坡陡路窄,仅一弯一拐就让人感到惊险,车尾刚拐过一个弯,车头又“撞”上了一个不见前路的弯口,上下垂直不足500米的落差,竟有近二十个弯道,曲曲折折,无不惊险。谷两崖上,野酸枣密密匝匝地把谷崖掩得不露泥土。没路了,车停在一个爬不上去的山崖下。我们下车步行,路上全是碎石,杂草有半人之高,因刚下过雨,草上还伴有雨水。我们走在羊肠小路上,衣服大半被打湿,15分钟后,登上了一个大谷堆。

大谷堆已被杂草覆盖,如果没人介绍,根本就看不出是个谷堆。铁绍文对我说,这很可能就是孙思邈墓。

孙思邈与卢照邻

想了解孙思邈的墓在哪里,还得先来说说卢照邻。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唐朝诗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著有《卢照邻集》《幽忧子》。

卢照邻年轻时得邓王李元裕赏识,做过益州新都尉(今四川成都附近)。三年任期结束后,卢照邻没有离开益州,而是逗留蜀中,放旷诗酒,前后大概两年时间。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期间,他做了一首七言古诗《长安古意》,因一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得罪了武则天侄儿梁王武三思而入狱。其家人营救无果,后因友人救护才得以幸免。出狱后不久,他染风疾,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来,他遇见了孙思邈,对孙思邈非常崇拜,拜其为师,将其比作道教的庄子和神医扁鹊。卢照邻曾向孙思邈询问愈疾之道,孙思邈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用自然现象类比人体疾病,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产生的原因。经过孙思邈多年的诊治,卢照邻的病情得到控制。为了表达对孙思邈的敬仰之意,卢照邻创作了《病梨树赋》,对恩师进行了讴歌。

卢照邻墓与龙门村

《旧唐书·卢照邻传》载:“卢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人也,博学善属文。因染风疾(麻风病)去官,处太白山中(大约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以服饵(服丹)为事。后疾转笃,徒具阳翟之具茨山(为永隆二年,即公元681年),著《释疾文》《五悲》等诵,颇有骚人之风,甚为文士所重。照邻既沉痼挛废,不堪其苦,常与亲属执别,随自投颍水而死,时年四十,文集二十卷。”此段叙述了卢照邻染麻风病,辞官迁居阳翟之具茨山(禹州市北15公里的具茨山)。他在具茨山下的住所就在今天的无梁镇。

卢照邻为何到禹州?据《旧唐书·孙思邈传》载:“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孙思邈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名士,如宋之问、孟诜、卢照邻等,皆执师弟之礼以事焉。思邈尝从幸九成宫,照邻留在其宅。前庭有梨树,照邻为之赋,其赋曰:癸酉(公元673年)之岁,余卧疾长安广德坊之官舍……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这段话叙述了卢照邻在太白山病情加重,投孙思邈处。

他迁往禹州无梁一带的具茨山是为了治病,因为孙思邈在禹州。从“徒居阳翟”来看,卢照邻是打算长期居住禹州的。为什么卢照邻要长期居禹,有两点:一是孙思邈已经长期在禹居住,他的家就在禹州;二是因孙思邈已逾百岁,不会经常外游,故购园置宅,作长期居住的打算。公元682年,孙思邈去世,卢照邻的希望破灭,加上“不堪其苦”,于是投河自尽。

卢照邻死后葬在无梁镇龙门村,墓丘位于一山脉尽处,其下为河流。墓丘高大,巍巍壮观。墓穴下方有一石碑,上写“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间写“卢照邻墓”,下写“许昌市人民政府立”。年长者回忆,20世纪50年代前常有人上坟烧纸,20世纪80年代后河南卢氏宗亲协会成员曾多次前来举办祭拜活动。

从记载来看,卢照邻是在孙思邈死后无奈之下投河而死的。这说明孙思邈当时是在禹州去世的。根据当时的运输条件和孙思邈居住、行医的山区,孙思邈不可能运往他处埋葬,故他埋在禹州具茨山某地是可信的。无梁镇龙门村位于具茨山中,山中生长着数百种既可以食用又可药用的植物,西距轩辕黄帝修道处逍遥观约7.5公里,东离朱橚的周定王墓5公里。

根据卢照邻墓所处村名和周围地名推测,他生前在墓穴附近居住,因为这些地名与孙思邈的事迹典故“降龙伏虎”“虎守杏林”相吻合。孙思邈“药王”桂冠约兴于清朝中期,人们为了健康,在道教庙宇里面大都设有“药王殿”,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药王庙”。从这些地名和故事联想,卢照邻生活的地方应该也是孙思邈经常活动的地方,具茨山中的龙门村很可能就是孙思邈当年采药、种药的居住地。

孙思邈与龙门村

孙思邈在禹州流传下来了许多民间故事,从民间的传说中也可以推断孙思邈的墓大致地域。郭沫若说:“传说也能反映出历史的影子。”孙思邈在禹州的历史遗迹和典故颇多,如在城北八里岗有“一针救命”,在城东街有“葱管导尿术”,在城西关桥头有“察药”……这些民间传说的背后有着世代流传的惟妙惟肖、美丽动听的故事。

另外,在禹州特别是无梁龙门村有许多据考与孙思邈有关的遗迹与遗址。据龙门村村民尚秀峰讲,这里有孙思邈采药而被后人叫药铺山的山,还有药铺门、杏林坡、老虎洞以及孙思邈种下的千年葛花树,这些都间接地证明孙思邈当年的确在以无梁龙门一带居住、行医。

龙门村村民世代传说的那座最高的丘叫孙家南谷堆,高丘下面百米外是孙家坟。铁绍文说,孙家南谷堆就是孙家古塚,很有可能是孙思邈之墓。

孙思邈的墓葬到底在不在龙门村,有待专家的进一步确认。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