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表现主义电影风格「电影史系列8欧洲电影运动之德国表现主义」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24更新:2023-04-12 09:11:41

和法国不同,德国电影在一战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壮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层面的支持,1916—1920年底的禁令,使绝大部分的外国电影不能进入德国市场,这使得德国需要大量国内制作的电影来补充市场缺口。另一方面,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巨额的战争赔款导致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居民们只有尽快把手里的钱花出去才能避免钞票的快速贬值,这让消费型的电影市场变得十分繁荣。

德国的电影便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得以发展和壮大。从1918年到1933年间,德国电影工业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仅次于美国的好莱坞,国内最大的电影公司——全球电影股份公司(简称“乌发”)成为德国最大的电影公司。在一战结束后的几年,一个由艺术蔓延到电影领域的重要风格化运动——表现主义,在1920年兴起并持续到1926年。由于这场运动给电影的场景调度、构图、布景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其与法国印象派和苏联蒙太奇一起,被称为电影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三大运动之一。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剧照

一、表现主义电影的风格特征

表现主义运动作为绘画和戏剧中的一种风格,大约开始于1908年。它最初出现在其他欧洲国家,却在德国找到了最强烈的表现方式。表现主义的创作者热衷于以极端的扭曲表现内在的情感真实。表现主义绘画都避免使用那些带给现实主义绘画体积感、深度感的微妙的阴影和色彩。他们常常使用带有暗黑的卡通式轮廓线,和明亮且非现实的色彩。

表现主义的电影,使用了起源于戏剧表现主义的变形的、图形化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面调度风格。表现主义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使用各类的媒介表达技巧,这包括场面调度、剪辑和摄影手法,其对单个镜头构图的强调到了一种异常的程度。

《大都会》剧照

通常来说,任何一部电影中的镜头画面都会形成视觉结构,但多数电影习惯将注意力引向一些特别的元素,而不是镜头的全面设计。在这类电影中,角色形象是最具表现力的元素,而布景、服装和照明通常比演员次要。但在表现主义电影中,与人物形象相关的表现性延伸到了场面调度的每一个方面,电影中的布景常常被看作“表演”或是与演员动作的混合(如《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中的风格化构图)。

表现主义电影有很多整合布景、服装、人物和照明的方法,包括风格化表面、对称、变形和夸张的使用以及相似图形的并置。最明显和最普遍的表现主义特征是变形和夸张的使用,在表现主义电影中,房子常常是尖的和歪的,椅子是长的,楼梯是扭曲和不平衡的。在电影画面上,线条和形状的夸张和扭曲,构图中相似图形的并置是表现主义场面调度的重要特征。

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主义电影都使用来自前面和侧面的简单的光照,将场景渲染得平实和均匀,从而强化人物与装饰之间的联系。在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下,阴影也被用来创造额外的变形。或许是因为过分的强调布景和背景画面,相对于其他影片,表现主义电影的节奏要显得慢一些,这种比较慢的节奏给了观众们时间,用来审视表现主义视觉风格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构图。

在表现主义影片中,摄影技巧也主要是功能性的而非奇观性的。很多表现主义布景使用假透视,当从某个特定的灭点观看时,形成一种理想的构图。因此,在表现主义电影中,摄影机运动和高角度或低角度镜头是相当少见的,摄影机倾向于保持水平的角度和大约是视线高度或齐胸高度。但在某些情况下,特殊的摄影机角度也能创造出一种惊人的表现主义构图风格(如上图)。

《大都会》剧照

二、表现主义运动的主要导演、作品介绍

罗伯特.维内1920年执导的《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被认为是最早的和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表现主义电影。影片使用了风格化的场景,把一些怪异扭曲的建筑以戏剧化的方式绘制在帆布垂幕和平面上,演员们在这些绘制出来的集市、房屋和道路上,展示着一些痉挛的、舞蹈般的运动。影片的新奇性抓住了公众的想象力,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罗伯特.维内之后又拍摄了《拉斯科尼科夫》(1923年)、《奥拉克之手》(1924年)两部表现主义影片。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剧照

或许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导演的弗里茨.朗,也拍摄出了几部极具分量的表现主义影片。1921年的《三生计》,讲述了一位女孩儿和死神打赌,分别穿越到三个不同的时空,企图救回自己死去的恋人的故事。1922年他拍摄了另一部表现主义影片《赌徒马布斯博士》。1924年创作的《尼伯龙根之歌》,改编自德国民族史诗。影片分为上下两部,描述了屠龙英雄西格弗里特的悲壮经历,和他的妻子克琳希德为他复仇的故事。1927年的《大都市》讲述在一个未来时代的城市中,终日享乐的权贵阶层和饱受压迫的平民阶层之间,而矛盾爆发而引发的争斗故事。这部影片因其宏大的画面场景、饱满的剧情结构和开创性的技巧运用,获得了现象级的成功。

《尼伯龙根之歌》剧照

另一位重量级的导演F.W.茂瑙,也拍摄了《诺斯费拉图》(1922)、《伪善者》(1925)和《浮士德》(1926)三部表现主义影片。茂瑙将表现主义元素设置在些奇幻和古老年代的叙事之中。《诺斯费拉图》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吸血鬼的故事;《浮士德》则改编自德国19世纪的经典诗剧。

其他主要的表现主义作品还包括《泥人哥连出生记》、《月亮上的房子》、《宝藏》、《大地之灵》、《夜之幻影》、《蜡像馆》等影片。

三、表现主义运动的终结和其主要影响

表现主义运动最热烈的时期是1920年到1924年,1927年的《大都会》则标志着这一运动的终结。后期一些影片资金的超预算,和一些主要的电影创作者离开德国投奔好莱坞,是表现主义运动衰落并走向终结的主要原因。

F.W.茂瑙在完成《伪善者》的拍摄后,加入了好莱坞的福克斯公司;保罗.莱尼1926年被美国环球公司聘用。弗里茨.朗虽然留在德国,但他在1927年离开乌发公司,开始自己的制作公司后,拍片风格也和之前的表现主义特征有了明显改变。除了导演,德国的许多演员、美术设计师等电影人才也都流向了好莱坞。表现主义电影的拍摄在1927年走向了终结。

1940年代的《青山翠谷》,部分画面带有含蓄的表现主义风格

尽管如此,作为电影最为重要的三大运动之一,表现主义对之后电影作品的影响依然巨大。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流行的“黑色电影”中,影片的构图、色调和布景带有明显的表现主义风格。而表现主义风格的布景和构图,被证明是为恐怖故事及其他类型的故事提供气氛独特的布景的一种有效方式。时至今日,在许多的恐怖片、惊悚片及一些其他类型片中,表现主义的元素依然被经常使用。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