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德艺双馨「德艺双馨如何理解这位影视剧导演说了这样一段话」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91更新:2023-04-12 13:05:28

刘家成

3月28日的北京会议中心,春光明媚、群星荟萃,3层的会议室中传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这里,由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正在举行,44名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获得表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刘家成就是其中一位。

从《铁齿铜牙纪晓岚》《高粱红了》,到近年来的《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等,刘家成委员创作与拍摄了一部部既赢得口碑又获有奖杯的影视作品。本期文化周刊专访刘家成委员,请他谈谈获奖感受,讲述如何更好地用影视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创作德艺双高的文艺作品<<<

记者:首先恭喜您获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能否先谈谈获奖感受,特别是对“德艺双馨”的理解?您认为,如何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实现人品与艺品的统一?

刘家成:获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是对我之前工作的肯定与认可,也是对我日后工作的期待与鞭策,让我更加充满信心与力量。

德艺双馨告诫我,德是前提。做事先做人,从艺先立德。一个文艺工作者的道德水平,必然会影响一部艺术作品的高度。德艺双馨还告诉我,艺是基础,德是方向。有艺无德害社会,有德无艺没共鸣。德与艺相辅相成,和谐共生,完美统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一生追求的主题。

作为影视剧导演,想要把文艺作品提升到一定高度,真正得到观众认可,最重要的就是把德立起来,实现为人、做事、从艺相统一。如此,才能创作出德艺双高的作品,用高尚的情操引领社会风尚,用正能量的作品歌颂祖国、歌颂人民。作为文艺工作者,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使命。

记者:您的作品,多是潜心耕耘。您觉得,如何才能创作出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刘家成:不要急功近利,而是久久为功。作为文艺工作者,作品是立足之本,想要出好作品,最需要的就是沉下心来搞创作。

打磨剧本,是我导演影视作品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根基打扎实了,高度与质量才有保证。我导演的剧大多都是从剧本创作之初就参与进来,和编剧一起在情节、人物、戏剧冲突等方方面面仔细推敲,力争做到真实而生动。

剧本完成后,就是演员的遴选,本着对作品质量负责的态度,我只选最合适的演员,而不是唯流量。在作品拍摄前,组织演员“围读剧本”是我的必做功课。我会结合自身实践,来讲述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最终将大家统一到共同的创作方向上来。只有真正理解了剧本的深刻内涵,才能更好地塑造出丰满立体的人物,演绎出作品主题的精华。

在我看来,最终影视作品成不成功,主要是看它的复播率。如果制作出来后,观众不喜欢,那就是资源的浪费;如果观众喜欢,自然就会反复播放。当然,我们在创作这些作品时,一定要研究观众的欣赏口味,但不能一味迎合,好的作品一定要有引领,使影视剧作品充分发挥出润物细无声的寓教于乐作用,让观众在观剧中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变化。

再有就是对细节的把握。比如刚刚制作完成的《情满九道弯》,里面涉及上世纪80年代的人物故事。不但大框架要立得住,在细节上也不能含糊,否则就失去了生活的真实。当年生活的各种细节,从三轮运输车、大街上的爆米花、推小孩的竹车、窗式空调、蜂窝煤到煤炉子上烤焦的馒头,全都一一呈现,场景也是比照胡同当初的风貌实景搭建,房屋、各种物件用的都是真材实料,有的老物件是费了很大工夫到处搜罗来的。这种细节的考究体现的是创作者的态度和作品的质感,只有不糊弄观众,观众才会为你喝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要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我认为,用情,就是怀着对国家、对人民、对艺术的热情;用力,就是下狠功夫。

刘家成在《情满九道弯》拍摄现场。

>>>抒发共情共鸣的家国情怀<<<

记者:您拍摄了诸多充满生活气息的影视作品,比如《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等,受到好评与热评。从人间烟火中挖掘中国故事,并用影视作品的方式讲述出来,您有怎样的经验与体验?

刘家成:就是要对文艺作品,始终怀有敬畏之心。作品创作不是闭门造车,因为我们的每部作品,都需要经受观众的考验。

20多年来,我曾经尝试过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作品,最后回归到京味儿作品中来,这是我最拿手、最能抒发情感的题材。这些京味儿题材的作品,其立足点都是家庭。都说家是最小国,从最基本的生活元素——家出发,折射出家国情怀。《傻春》描写了一个家庭的亲情,而支撑这个家的是人的善良、勤劳与无私。《正阳门下》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普通百姓的生活变化,剧中男主人公收藏古董发了财,但没有忘记帮助大家共同致富,我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是,收藏古董不重要,做人做事最重要。《情满四合院》,剧中每个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点,但支撑全剧的是正义与爱,是正确与错误较量之后的正能量,有着地道的民间风情,入微的人性体察,精彩的戏剧冲突,温暖的情感输出。

想要讲好中国故事,在作品创作中需要把握四个字:真实、真情。真实来源于生活,真情就是带着爱带着善意去提炼生活。不能只关注生活的阴暗面,更要寻找生活中的阳光和温暖,作品中可能有抨击,但是永远有希望。真实是艺术的真实,而非实有其人的真实;是提炼杂糅后的本质真实,而非比着尺子描红生活的刻板真实;是能够体现生活本质的真实,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真实。

记者:您的作品多立足于现实题材,反映了不同年代的北京人民生活,虽充满京味儿,但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在您看来,如何在充满地域特色的题材中,实现与观众的共情共鸣?

刘家成:有人曾说,京味儿过不了江。京味儿剧确实有浓厚的北方味儿,但我一直相信,也许语言有不通,但情感是共通的。像北京人艺的作品在业内能够独树一帜,就在于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格。尤其它的经典剧目《茶馆》,至今一票难求。这是地域特色题材文艺作品的榜样。

去年我提交了一件提案,建议要鼓励地域特色文化发展,每个省区市每年能够推出一部纯地域特色的影视剧作品加以推广。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如果说中华文化是一条大河,那么各民族文化就是支流,只有支流水充足了,大河才会更加丰盈。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京味儿是浸透在我骨子里的生活气息。想要拍出真情实感的影视作品,需要对生活日积月累的积淀和每时每刻的观察。小到影视剧作品中的每句台词、每件道具,都融入了我日常生活的感受,如此才不会偏离生活,才能把大家最想表达的东西,通过镜头语言表达出来,真正做到与观众共情共鸣。

>>>将委员的责任感融入每部作品中<<<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在影视作品创作、拍摄中,您对青年文艺工作者有怎样的引导与培养?

刘家成:在拍完《情满四合院》之后,我打算拍一个“情满”系列,今年刚刚制作完成《情满九道弯》,讲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奋斗与成长故事。根据剧情需要,我大胆启用了年轻演员,让他们尝试在剧中挑大梁、当主角。他们大多数人并不熟悉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与事,我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讲给他们听,让他们寻找角色的状态。这些演员有很多是非京籍,还对他们严把语言关。等作品出来后,看过这部剧的人,就连对京味儿文化非常了解的人都觉得地道。当然了,起用青年演员,需要磨合,付出也很多,但也因为他们,我的京味儿剧增添了新鲜血液,让更多观众更加有所期待。

记者:今年是十三届全国政协的最后一年。在报出一份5年期的合格答卷中,今年有怎样的计划?

刘家成:将专业与履职结合,发挥专业优势,精心创作文艺作品,为党、为国家、为社会鼓与呼。今年我将要导演军旅剧《第一次起飞》,通过讲述舰载机飞行员的故事,展现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形象,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榜样与偶像。剧中的人物原型,我都亲自采访过。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我更是将委员的这份责任感融入每部文艺作品中,特别是在创作拍摄之前,我都会问自己,这部作品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主题,传达怎样的价值观,如何更好地让观众接受与喜爱。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2年04月11日 第09版)

记者:张丽

版面编辑:谢颖 杨雪 张丽 郭海瑾

新媒体编辑:黄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