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来历「地道战的前世今生」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55更新:2023-04-12 14:19:23

说起地道战,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电影《地道战》。这部 1966 年元旦上映的电影,已创造出超 30 亿人次观看的纪录,可谓是家喻户晓。

《地道战》一片中的地道战战法,是从晋察冀边区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地发展而来。从 1941 年起,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逐步变成了“村村有地道,户户有地道”。这种内外联防的结构能够使各家各户有效地互相配合,隐蔽地打击敌人,使原本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中国军民打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作战区域。

抗战时期的“地道战”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只能用影片中那句“高,实在是高!”来评价了。

关于“地道战”的记载和应用从战国时期就开始了,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纪,在中东地区的战争中还在应用。

战国时期

中国最早的关于地道战的记载要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 年—公元前 221 年),墨翟在《墨子·备穴》中就有开凿地道进行攻防作战的明确记载:如果敌军开凿地道攻城,守军也应径直迎敌,针对敌穴方向开凿地道,以穴攻穴,把敌军消灭在地下。还记载:为了及时了解敌穴情况,每个井穴口派狗执勤,以“审之穴之所在,凿穴以迎之”。古书中既记载了对付地道战的方法,也讲明了地道战的侦察方法。

自战国之后,直到三国时期(220 年-280 年),关于地道战才有了新的记载。三国时期,使用地道作战有文字记载的就达 9 次之多,如曹操与张绣的安众之战、袁绍与公孙瓒的易京之战、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邓艾与姜维的祁峪之战、诸葛亮与郝昭的陈仓之战等均是典型的地道战。

据史书记载,曹操擅用地道作战。著名的亳州古地道就是曹操为其军事需要,专门修筑的地下军事战道,最初用于运送士兵,后用于攻城、撤退、联络、伏击、反地道战等。

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里,在华夏大地上几乎历朝历代的攻城战都采用过这种战法。在欧洲大陆上,著名的君士坦丁堡之战(1453 年)中,穆罕默德二世面对久攻不下的局面,也采用了挖掘地道的形式,企图从护城河和城墙下方进入城中。守城的君士坦丁堡军民也采用了和墨子一样的计策,主动出击,在地道内歼灭敌人。

阿拉斯战役(1917 年)

阿拉斯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地道作战,对阵双方是协约国的英法联军与同盟国的德军。

在经历了 1916 年索姆河战役的惨重伤亡后,英法联军得出了一条血的教训:跟装备精良、战术多变的德国步兵师硬碰硬,无异于大规模自杀。他们变更了作战策略,决定以挖掘地道的方式,在阿拉斯的地下埋伏一支奇兵,关键时刻给予德国人致命一击。

计划很快便开始执行,为了加快挖掘进度,英方雇佣了来自新西兰隧道公司的 500 名经验丰富的矿工,与一队平均身高只有 5 英尺 3 英寸(约 1.6 米)的英国约克郡矿工组成工程队,仅用 3 个月时间便在阿拉斯地下挖出了庞大的地道网络。

整个地道网络由两个“大迷宫”组成,每个都长约 20 公里,能够容纳 2.5 万名士兵。地道并非如人们想象一般狭窄,相反,它能够让两支部队自由穿行,最宽的地方甚至可以铺设一条供应补给的铁路。挖掘工程结束后,人们又立即在其中建立起餐厅、教堂、加油站、轻型铁轨等附属设施,以及一座设备齐全的战地医院。

阿拉斯地道于 1917 年全线竣工,英法联军司令部决定在 1917 年复活节发起反攻,2.5 万名士兵开始在英国陆军元帅道格拉斯·黑格的指挥下,秘密进驻这座巨大的“地下城”,准备伺机而动。在他们头顶上方数十米处,就驻扎着如狗一般机警、却对地下情况毫无察觉的德军。

士兵们在等待了一个多星期后,在 1917 年 4 月 9 日清晨 5 点 30 分,英军第三突击师发起进攻信号,随后,多支联军小分队有序地从指定出口冲出地面,奇迹般地出现在敌人眼皮底下,向驻扎在阿拉斯的德军第二和第六步兵师发起突袭。当日,大雨滂沱,寒风刺骨,在猛烈的迫击炮火掩护下,联军顺利进入德军阵营。狼狈不堪的德国人没有想到英法联军会在距离自己不到一英里的地方突然出现,他们连靴子都没来得及换,有的甚至还穿着睡衣就成了俘虏。

此役,英法联军大获全胜,以一千多人的微小伤亡击溃了整个德军部队,成功将战线向前推进了 10 多公里,身后的巴黎从此安枕无忧,阿拉斯地道战也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重建了阿拉斯小镇。新的居民希望能够忘却战争留下的所有创伤,于是市政当局封闭了这座“地下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镇上一部分知道“地下城”存在的居民将其重新起用,作为地下掩体保护人们免遭空袭。但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地道又被重新封闭。

我们不难发现,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以及此后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内的一千多年历史中出现的地道战,多是用于输送士兵,简单的说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和抗战时期冀中平原的地道战有着很大的区别。

太平洋战争(1941 年-1945 年)

太平洋战争打响后,日本和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帕劳群岛、菲律宾群岛等地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比如在帕劳群岛的贝里琉岛战役中,日军精锐的第 14 师团第 2 联队(超过 10000 人)全军覆没,美国海军陆战队第 1 师的伤亡也超过 8000 人,是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战斗双方伤亡率最高的一次战役。在冀中平原上被地道战“教育”过的日本人,此战便是利用了地道战的方式抵抗美军的进攻。

在结束帕劳群岛的战斗后,美军决定跳过台湾直接夺取冲绳,减少在敌方防御完善的岛屿进行登陆作战。此时,日军派遣牛岛满中将接掌日本陆军第 32 军,主要负责防御冲绳的任务。根据敌强我弱,支援也不利的现实情况,第 32 军高级参谋八原博通大佐便建议利用地形跟美军打游击战、地道战。

冲绳岛战役打响后,很快进入白热化,战斗打的异常惨烈。初期战斗,日本军队采用八原博通与牛岛满的战略计划,凭借牢固的坑道和山洞死守,单是甜面包山一个阵地,一天之内,就 10 次易主,美军最精锐的第六师伤亡达到 3000 多人。

面对躲藏在堡垒和地下的日军,美国人想尽办法,火焰喷射器、推土机等统统利用上,但是仍有不少冷枪不知从何处打出。

可见,在冲绳使用地道战的战术是十分成功的。然而,狂妄的日本人并不满足于单纯的抵抗美军的进攻,而是希望将美军歼灭在冲绳岛。

正当美军在冲绳一筹莫展之时,第 32 军的长勇中将向牛岛满提出一份新的作战计划,建议让第 32 军冲出地洞,杀进美军阵地、一举歼灭傲慢的美军、以报效天皇的厚恩。长勇中将可以说是二战中猪队友的代表之一。最终经过参谋会议讨论,同意了该计划。当然,八原博通大佐在参谋会议上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并没有改变最终的结果。

在长勇等人的计划下日本人冲出地洞主动发动进攻,结果可想而知,最终冲绳岛上遍布日本人尸体。

越南战争(1955 年至 1975 年)

在 1955 年开始的越战中,越军也是利用“地道战”让美军吃尽苦头。北越和越共双方在城市地下布置了精密的地道网络,并依靠这种网络结构对美军实施进攻,造成了美军巨大的人员伤亡。其中规模较大的地道工事长达几公里,根本摸不到边,甚至直到越战结束美军也没有搞清越军到底挖了多少隧道。

越南境内树林遍布,既有高大的树木和竹子做建材,也有低矮的灌木和藤蔓做掩护。当地的红土和黏土也适合开挖地道,就地取材就行。至于缴获自美军的材料就更丰富了,包括各种金属板材、弹药罐,尼龙防水布,沙包等。

尽管地道战在越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甚至一些庞大的地道系统具备了地下手术室、指挥员专用办公室、电影室、弹药工厂设施,但北越军民还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地道内部通道低矮,基本是弯腰或者蹲着前进。在地道内生活要长期面对空间狭窄、空气稀薄、阴暗潮湿的环境,很多人都患上了幽闭恐惧症。同时,在地道里各种生活垃圾甚至排泄物无法及时处理,各种各样的昆虫携带病菌在地道内传播。规模最大古芝地道内曾有约 1.6 万人,战争最后只存活了不到 6000 人。

对于美军而言,反击的方法也是简单粗暴,一方面是直接用炸药爆破或往地道里灌水、催泪瓦斯使其中人员窒息死亡或灌煤气再用火箭筒引爆等,甚至对于地势平坦的区域也可以用坦克压塌地道。另一方面是派人进入地道,对于美军而言,进入漆黑的地道是件十分恐怖的事,后期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地道作战部队。

“9·11 恐怖袭击事件”后的“反恐”战争

至于是真反恐还是打着反恐的旗号横抢硬夺,不是本文的重点,不过自从美军以打击恐怖分子为名的进入阿富汗,很快就将阿富汗大大小小的抵抗组织消灭殆尽,阿富汗剩下的塔利班武装分子开始转移战场将战争转入了地下,或者藏身于深山之中很美国打起了游击战。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阿富汗为抗击前苏联入侵,曾花费了几百万美元修建地下掩体,利用天然洞穴和古老的地下灌溉水渠,建立起了自己的地下堡垒。这些山洞、地道纵横交错,如迷宫一般。

可见,对于阿富汗人民来说,“挖地道”已经是轻车熟路的事。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依靠地下掩体来防止美军的导弹攻击。阿富汗地道的构造和越南地道相比十分简单,主要用于存放武器物资或者将作战的人员藏起来。虽然这个地道结构简单,但是里面没有照明设备,一片漆黑,随处都是陷阱和炸弹。美军夜视设备等高科技装备,在地道中不会发挥太大的优势。面对这未知的环境,无论是美军还是阿富汗政府军都不愿进入。

一位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英国士兵曾只身进入地道,仅凭一把手枪就干掉了四名武装分子,在他回来之后不光受到了嘉奖,还被称作了特种兵之王,不过他自己说他潜入地洞这件事是他这辈子认为最恐怖的事情。要知道这名英国士兵来自 S.A.S(Special Air Service)特种空勤团,是全球最精锐的特种部队之一。

除了阿富汗,在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中,也遭遇过地道战,甚至有专家说地道战会成为伊拉克战争的最后一战,当然因为诸多原因,并没有出现这种局面。

面对这如兔子窝一样的地道结构,美军想要真的彻底歼灭对手,怕是还要耗上若干年吧。

现如今,除了美军在阿富汗遭遇了地道战,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战争中也经常使用地道战,目前美国怀疑朝鲜境内有几千条地道,甚至在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就连墨西哥毒贩和偷渡客都在拼命挖地道。

参考资料:

搜狐:被誉为“战神”,却鲜为人知的日本大佐,一战使得美军损伤 7 万人

网易: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曾用"地道战"消灭近一万美军?

搜狐:揭秘:害惨美国大兵的越南地道战陷阱示意图!

参考网:法国阿拉斯地道战英国矿工掘出的地下城

百度:阿富汗为何能拖住美军 10 年?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