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赶紧毁灭吧,累了「地球赶紧毁灭吧累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74更新:2023-04-12 15:31:04

这是《疯狂的外星人》里面沈腾的一句台词。

这个春节档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前三天最火的一部——《疯狂的外星人》,有点像是其它几个竞争对手的“合体”。

它和《流浪地球》一样,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前者在点映场的高口碑自然也让人们对同为大刘改编作品的《疯狂的外星人》中的科幻元素格外期待。

它和《新喜剧之王》一样,是属于小人物的故事,甚至在《疯狂的外星人》里你还会听到那句熟悉的“我养你啊”。

它和《飞驰人生》一样,都有沈腾主演,这也就意味着在喜剧这个维度上,在宁浩黄渤徐峥的“铁三角”之外,又多了几分当下观众最喜闻乐见的气息。

简而言之,“科幻”和“喜剧”,这两个国内观众最喜欢的类型,在这部电影里神奇地达到了和谐与统一。

宁浩作为一个作者型导演,当然不会放弃在电影中的自我表达,而这一次更是玩到极致,喜剧是娱乐的,科幻是严肃的,用娱乐消解严肃,用戏谑解构经典,其中的隐喻暗示,不言自明,这种爆笑背后的哑然失笑就显得更加高级。

1、宁浩作为作者型导演,强烈的自我表达

先说科幻。

全片开始的第一场戏,看上去很有几分经典科幻片的影子——太空中的宇宙飞船和空间站,地球人和外星人交换基因球进行建交的严肃仪式,配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2001:太空漫游》的味道出来了。

而后,外星人登场,大家熟悉的E.T式的模样。在后面的一场戏里,宁浩甚至直接让外星人骑着自行车飞跃了月亮,只不过后面跟了一条长长的龙。

看完《疯狂的外星人》你会立刻明白,科幻,是这部电影的一把钥匙,但不是核心。那些看上去越严肃端庄的科幻元素——包括太空船、基因球、建交仪式——越是一本正经,背后其实是宁浩的越不正经。

他想要的是,把这么一个严肃宏大的话题,搁在耿浩(黄渤饰)和大飞(沈腾饰)这样的小人物身上时,会激发出怎样的效果。

这个效果,最后就是笑果。

2、科幻和喜剧的结合

黄渤和沈腾在片中饰演的角色,是他们一直一来最擅长的那类小人物,有点傻,加上一点楞,在外人的眼里是一个失意的loser,但却永远活在自己那一套亘古不变的世界观里。

外星人突然驾临他们的世界,无疑就是在一个密封的容器里塞进一条大鱼,整个世界都注定要天翻地覆。

沈腾靠其标志性的语言风格惹人发笑,而黄渤更多用身体语言令人捧腹。

看完《疯狂的外星人》,你也会发现,虽然片中充斥着种种笑点,虽然有国内最出色的两位喜剧演员,但是它好像并没有那么“搞笑”,至少不如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好笑。

这当中的原因或许是,宁浩其实从来不认为自己拍的是人们观念中的“喜剧”,而是“荒诞剧”。

所以《疯狂的外星人》的那种好笑,是当中人物的种种可笑,而这种可笑后面,是有一种无奈的悲凉。可笑与悲凉混搭在一起,就成了宁浩标签式的荒诞。

整个《疯狂的外星人》故事的荒诞,都源于一个认知的错位和某种身份的颠倒错置。具体点来说,是因为耿浩和大飞错把外星人当成了猴,而一心寻找外星人的C国特工约翰又错把猴当成了外星人。

在这个过程当中,以耍猴维生的耿浩把外星人当猴耍,而最后自己却反过来成了被耍的猴。与之对应的是,错把猴当作外星人的约翰,也彻底成了被猴耍的对象。

之所以会形成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局面,则是因为故事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只知道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看待世界,去理解事物,从未试过跳出那套固有的概念思维去思考问题,去了解他人。

这种一根筋式的直线思维,正是宁浩之前的“疯狂系列”里人物的最典型特征,他们直来直去,从不变通,所以当他们的命运阴差阳错地交织在一起时,注定要爆发一场混乱的激烈碰撞。

这种爆发的混乱,与命运的无常,构成了宁浩电影里的荒诞感。很多时候它就像是命运在有意嘲弄那些一条道走到黑的局中人,把每一个人都变成一个或大或小的笑话。

具体在《疯狂的外星人》中,濒临失业只懂耍猴的耿浩是个笑话,

财迷心窍一心卖猴的大飞是个笑话,

苦苦找猴想着建功立业的约翰是个笑话,

约翰背后的老板C国领袖也是个笑话,

打酱油的警察是个笑话,

就连看似无辜而且神通广大的外星人,统统都是笑话。

他们可笑,是因为在他们的观念当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自大和自以为是。这种自大和自以为是,又是由于他们身处的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3、电影中的隐喻暗示

不难发现,《疯狂的外星人》想重点讽刺和批判,就是这种“阶级优越感”和“鄙视链”。

外星人看不上地球人,认为低等的地球文明连一个最简单的基因交接仪式都没法顺利完成,动不动就想用发达的武器一举毁灭地球。而最终等待他的,是被地球人当成猴耍,连一个普通人的待遇都不如。

西方人瞧不上中国人,认为落后封闭的中国根本不懂科技与文明,所以才会不认识外星人,不知道兹事体大,关乎地球的存亡。

而约翰的下场,却是被山寨的中国建筑坑得满世界乱飞,被假外星人喂翔,被真外星人“放风筝”,到了最终他都没有明白事情真正的来龙去脉,反倒是被中国文化不自觉地同化,敲着锣打着鼓去试图制服外星人。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耿浩和大飞,能鄙视的只有猴。在他们眼中,猴不过是经过调教与训练就能为己所用的低等动物,是跳不出应激反应和巴甫洛夫实验的奴隶和宠物。到头来,他们耍猴的种种手段,全都报应般地一一用在了自己身上。

而且,外星人逃跑时用的是他们教的伎俩,最后外星人大闹地球时,偏偏是对于香蕉的应激反应拯救了世界。

4、一些才彩蛋

其实电影里面很多迷影梗,大家看的时候肯定也注意了,宁浩是一个十足的迷影。

比如,《邪不压正》的梗,开场黄渤和沈腾的对话,还有美国队长,出现二次,猴子变身外星人之后跳上塔尖致敬《金刚》,猴子眼神是不是很像《猩球崛起》里面的凯撒,外星人的飞船是不是很《降临》,飞越月亮是最明显的了,《E.T》。当然最经典的还是沈腾那句《战狼》的经典台词:虽远必诛!

我相信大家还会找到更多,这也是我们看宁浩电影的乐趣,他的电影总是比我们看到的更多。而这些彩蛋都是符合整个剧情设计的,这也是让整部电影看上去很高级的地方。

此前,曾有人建议宁浩做一个“疯狂系列”12年的彩蛋加入片中,但宁浩拒绝了这一提议,不想用它来赚取观众的泪水。

也有人建议他设计一个笑中带泪的结局,同样被宁浩拒绝,因为他认为在与外星人建交这件事上,就是没有所谓的答案,没有我们习惯的那种改变和升华。

它就只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宁浩如他所想的那样呈现出来了而已。

每一个人耍人的人,最后都成了被耍的对象。这才是宁浩真正想说的主题,这也是《疯狂的外星人》所继承自“疯狂系列”的精神内核。

宁浩的“疯狂”,是土洋结合的反差,是身份错置的尴尬,是命运无常的嘲弄,是皆尽过火的癫狂。

它会让我们在笑过之后抬头看看镜中的自己,有没有变成那般荒唐的模样。

这也是《疯狂的外星人》不同于其他几部电影的地方,宁浩的电影更值得反复咀嚼,越琢磨越有劲。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