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湖之底》「银湖之底新黑色电影的复临与变奏」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76更新:2023-04-12 21:20:28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硕士 郝瀚

大卫·米切尔·罗伯特的《银湖之底》入围了201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主竞赛单元,影片的风格承袭 “新好莱坞电影运动”以来的新黑色电影(Neo-Noir)传统,又对流行文化进行深刻言说,具备独特的气质。

《银湖之底》海报

对于黑色电影的定义,诸多研究者众说纷纭。美国电影理论家詹姆斯·纳雷摩尔指出,主题、情绪、角色、场所以及风格是和黑色电影相关联的众多元素。不管黑色电影是否能明确定义为一种类型,或曰一种亚类型,都能与西部片、歌舞片、犯罪片并列,显示出美国电影的传统,以及对世界电影发展的影响。

新黑色电影诞生于1960年代末,它的出现是经典好莱坞向新好莱坞的转化的重要标志。其所谓的“新”在于对黑色电影既定的标识的超越,黑色电影中视觉元素上的低调照明、大反差明暗对比、倾斜构图,主题上的反主流价值,人物塑造上的两面性主角(亦正亦邪),氛围上的悲观宿命等,在新黑色电影中进行了迎合时代潮流的转化,表现在技术的革新和所述议题的转变。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银湖之底》都是一部颇为标准的新黑色电影。影片讲述一个终日混迹在好莱坞且碌碌无为的“宅男”因偶遇一个女演员被激发起某种“斗志”。在寻找女演员的过程中,宅男的生活与幻想的边界开始模糊。他似乎触碰到某种惊天阴谋,却最终一无所获,继续沉沦。从人物行为动机上看,主人公完全符合新黑色电影的定势,以“力比多”为驱动,黑色电影的人物大多符合精神分析学给予的设定。力比多(libido)被认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理念,是驱动人类进行创造的本质动力,是蕴藏在无意识中的欲望,显在表现为性欲。而影片开始便展示出“宅男”对于隔壁女演员的欲望,但两者约会在外力干预下戛然而止,宅男开始竭力寻找失踪的女演员,构成整个故事的基本叙事线索,同时也是其力比多释放与满足的过程。

《银湖之底》剧照

在主题上看,《银湖之底》的男性主人公带有悲剧意味,绝望与宿命感十足的结局仍符合新黑色电影的典型设置。随着调查活动的深入,宅男被女演员所激发的理性主义逐步消解,见到了一个越发黑暗的地下世界。银湖既是好莱坞著名景观,也是其象征。就像片名所隐喻的那样,如果好莱坞是一个波光粼粼风光秀丽的银湖,那么男主人公所面临则是腐烂恶臭的湖底。面对黑暗世界,宅男无法通过自身的任何努力改观这一切,最终只能走向无力的结局。影片的最后,男主在找寻女演员失败后主动敲开之前鄙夷不屑的邻居房门,并与之发生亲密关系,正是宅男内心绝望感的视觉化处理。

除此以外,《银湖之底》的色彩处理体现了新黑色电影的视觉风格,不再执着于黑白摄影与大光比、低照度、暗影调,呈现出一副五光十色的好莱坞景观。好莱坞山、格里菲斯天文台等众多地标悉数登场,大量光怪陆离的地下派对、摇滚现场极具视觉冲击。这无疑也是对好莱坞黑暗面的反讽。

作为新黑色电影的变奏,《银湖之底》展示了当下好莱坞电影最为热衷的议题——对流行文化的反思。本片会令许多观众感到“无趣”,主要缘于导演密集地呈现了美国流行文化的典故,并让它们作为道具、台词甚至参与影片叙事关键而存在。这种设置的显在意图主要服务于影片人物塑造。影片主角是一个终日以电影、杂志、流行歌曲、电子游戏麻痹自己的颓废“宅男”,而宅男正是以流行文化为价值准则甚至是人生指南的典范。随着故事推进,导演通过大量神秘主义色彩的叙事段落让宅男通过麦片盒、漫画、摇滚乐等流行文化象征物寻找失踪女演员的蛛丝马迹。而更为荒诞的是,在那些现实与幻觉边界模糊的段落中,宅男竟然真的发现这些基于流行文化建构的“秘密”。宅男找到了指向女演员下落的关键人物——作曲家。

《银湖之底》剧照

作曲家由一个老眼昏花的白人饰演,作为看似激进,实则腐朽、守旧的流行文化的整体隐喻存在。导演也借他之口,显示出流行文化对于当代美国人的塑造与反噬。作曲家声称,无论是涅槃、猫王这些流行文化符号,都是他一手作曲包装出来,所有人都生活在巨大假象中。他是好莱坞地下之王,操纵好莱坞的运转,他的乐趣在于对这些文化产品编制一些晦涩的密码。宅男解读到这些密码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被流行文化控制的一生。这是一种典型的阴谋论式处理,也是好莱坞电影对于历史喜闻乐见的演绎方式,更是导演对于好莱坞电影本身的反思:所谓历史背后的真相,往往是一个人为制造的巨大谎言,并依靠流行文化进行缝补。

最后,《银湖之底》与金棕榈失之交臂,且在影评人与观众之间两面不讨好。究其原因,或许是导演对其风格的极度自信所导致的结果。导演所营造的是一种新黑色电影与谜题电影高度杂糅交织的神秘主义风格,然而,片中所拼贴的《银湖之底》同名漫画、“狗杀手”与开始遗留的大量视觉线索最后竟不了了之。这样草率的处理结果,让人深感遗憾。(郝瀚)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