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对分子谁才是你真正的朋友和敌人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46更新:2023-04-13 00:46:50

原创 2018-04-25 R君 R君爱电影

在电影中寻找曾经迷失的自我、忘却的美好和更广阔的世界.....

R君说

这还真是一是宏大的葬礼式电影,非常的严肃,甚至在很多时候显得有些悲观.......完全不像其他的西部片那样,充满了让人期待的热血冲突、枪战和英雄气概,甚至连几场枪战都拍的过于简朴、写实又冷酷,但是却极其严肃的反思了美国和印地安人之间、甚至美国白人不同人群之间长达百年的冲突是否正确......

电影的片名《hostile(敌对者)》,在英文中原有的意思是“敌对分子”,如果你看完全片,你会发现,这个片名起的颇有深意:到底谁才是真的敌对分子?

的确很难把Scott Copper这位面部充满喜感的导演跟这么严肃的电影关联起来,但是这竟然不是他第一次拍这样的电影。上一次他和我们的蝙蝠侠Christian Bale合作的是在2013年的电影《逃出熔炉(out of furnace)》,也是一部讲述着被命运逼迫着改变的故事.......

有人评论,贝尔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显得过于内敛,甚至变得有些木然,但是R君倒觉得这位还缺一个真正奥斯卡奖杯的男星在电影中的几个场景很好的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和表现,尤其在几个战友倒下的送别和电影最后车站的那一幕,相当好的表现了一位历经生死、亲人分离但又无可奈何的刚强的斗士的形象。

也许是从电影开始的灭门,到一路行程的不断伤亡,到历经艰辛终于抵达终点后,出人意料的几乎全军覆没,让整部电影看起来太过压抑(且也有很多人物思想的冲突),所以在豆瓣上评分也只有6.7分,但是如果R君来评的话,这部电影应该有7.5分。

因为,这毕竟不是一部普通或者传统意义上的美国西部枪战片,某种意义上,更像一部《与狼共舞》那样讲述白人与印地安人相处的故事,只不过,故事的过程更加悲剧一些........

北美大陆上最黑暗的一段历史

《与狼共舞》与《敌对分子》的故事应该发生在同一个时期,那是美国“西进运动”,与印地安人冲突最为激烈的时代。

1864年,美国内战接近尾声,美国的移民开始大量涌入大平原地区寻求新的机遇和落脚点,这片地区东起密苏里河,西至洛基山脉,北抵美加边境,南至德州的北部,正好是印地安人种群的集中居住区域。彼时,这片区域中约住了25万印地安人,包括有著名的苏族人、阿拉巴霍族人、阿帕奇族人等等......

事实上,早在1862年,林肯就曾经亲自下令38个明尼苏达州达曼卡托地区的达可他人苏语部落的38个酋长,虽然据说大部分被绞死的只是部落的神职人员和政治领袖......因此,美国政府当时对印地安人采取的态度和政策就是毫不留情的驱赶和屠杀。

为了配合移民们的“西进”进程,内战结束后,无所事事的联邦军队索性正式了开始大规模对印地安人的围剿行动。到1890年,联邦军队和印地安人之间共爆发了大小1000多次各种规模的军事战斗,基本灭绝了印地安人种族。(据某些资料记载,在这些战斗中,非军事的平民冲突,袭击伤亡不在内的话,真正军事对抗中美军和印地安人的伤亡比基本达到了1:1,可见印地安人的战斗力相当的不弱.......)

在这段时期,印地安人也出现了相当多的抵抗美军的英雄事迹,比如苏族拉科塔人的酋长“红云”,伊利诺州的酋长“黑鹰”,以及阿帕奇族的领袖基劳尼莫.......(现在你听到的美军“黑鹰”直升机、“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正是为了纪念当初的这些人物和种族).......

《敌对分子》用的就是“黑鹰”的这段背景故事。 我们的主角Joe,一个跟印地安人作战20年以上的美军上尉,深切痛恨着印地安人。却被要求执行一个他深恶痛绝的任务,根据总统的命令,要把囚禁了7年,现在终于身患重疾,濒临死亡的老对手,酋长“黄鹰”和他的一家,送回他们在蒙大拿州的故乡居住地........

Joe身边的很多战友,都曾经死在和“黄鹰”的战斗中,因此,他心底甚至期盼“黄鹰”能在旅途中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可以让他有理由来动手.......

当女主角Rosamund Pike (你肯定看过她主演的《Gone Girl》,那部惊艳了很多人的悬疑电影)扮演的Mrs. Quaid出现时,她正刚刚经历过科曼奇族人的屠杀,杀死了她的丈夫,2个女儿,甚至她还抱在怀中的婴儿.......(那一段屠杀绝对看得令人胆战心惊......),所以她跟上尉一样,看到了印地安人就恨的浑身发抖。

这是一只充满了仇恨的队伍,也是一个充满了不满和不稳定的任务.......

朋友和敌人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人对事物的判断喜恶,往往都出于自己的主观角度和判断,虽然这可以说在很多程度上都没有错,但是却不一定符合真相和本质。

印地安人与移民、军队之间当然是水火不容的敌对关系,在对方的眼里,彼此都是十恶不赦的罪人,要除之而后快。但是,当命运真的把彼此关联在一起时,你又会发现,敌人和朋友的界线往往发生了改变,甚至会反过来.......

在温斯洛堡,Joe上尉被安排送一位曾经的前战友Sgt. Charles(查尔斯中士)去皮尔斯堡受审判,他用斧子谋杀了与自己为敌的对方的一家人。 这位曾经的前战友,在多个战场,曾经和Joe一起并肩作战。但是现在他犯了法,就必须被送回原地受到惩罚(绞刑)。

在一个冰冷的雨夜,好心的Rudy上尉出于同情,松开了Charles的镣铐,却被对方趁机袭击并杀死,为了猎捕他,Tommy下士也被迫跟他同归于尽.......在这一刻,你发现昔日的战友,在个人利益面前,根本已经成为你最可怕的敌人;反而是昔日你死我活的敌人,会站在你的身边,帮你去抵挡致命的袭击。

这也许才是真正的人生。

和Joe一起奋战20多年的Tommy, 经历着这一路的生死搏杀,也终于意识到在多年的偏见下,对于正邪判断的准则出现了多大的错误,在雨中,他走到酋长的帐篷前,对他说:“酋长,我们之前对你们的态度真的不可原谅。请收下这支烟,原谅我们吧.....”

而历经艰辛,终于抵挡灰熊谷终点的这支队伍,眼看就能安定下来,却最终不得不面对前来挑衅的白人家庭,一场残酷而激烈的枪战之后,幸存者也都伤亡殆尽,只剩下Joe上尉, Mrs. Quaid和仅存的印地安少女。 这一幕,完全是电影开头那印地安人对白人家庭屠杀的重演,无端的仇恨不分种族,这个时候,曾经是军队保护下的移民变成了新的致命的敌对分子。

所以,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敌人? 在特定的时候,你觉得最痛恨的那个人,其实可能他才是你真正值得信赖的那个朋友。在你眼里他的那些令你痛恨的所作所为,也许只是站在他的角度去捍卫他也必须捍卫或照顾的一些事情,并不是对你有多大的仇恨,或者要牺牲你的利益,只是因为他有责任去安排好一些事情。甚至,你也许并不知道,他的很多安排,其实是在为你的未来做打算,默默的在忍着自己的伤痛,忍着你的误解和恨,在做着很多的铺垫。

在酋长死亡之前,Joe终于走向他,眼神中不再是仇恨。

他说:“我有好多朋友都在我的身边,死在你的手上,我失去了很多的朋友,但是你也一样。”

酋长说:“是,对我们来说,这都是很令人痛心的损失,不过死亡终会降临到我们身上,无可避免......”

2个生死对头的手终于握在一起,Joe说:“不用再回头了,我的朋友,往前去吧,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也将随你而去。”

本片的结尾,据说起初贝尔本人并不喜欢,但是当他看完最后剪辑出来的结果时,他自己也被感动了,觉得这才应该是最好的结尾。 退役了的Joe上尉,终于踏上了Mrs. Quaid的那趟火车,他终于下定决心,要放下了心里那么多的负担,仇恨和责任,不要再失去自己所喜爱和珍惜的Mrs. Quaid, 而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我们都会在特定的时候,有特定的环境在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准则,甚至模糊了敌友之间的判断,我们都会犯错,甚至已经犯了很多错。但是如果我们能看到新的未来,新的可能,新的希望时,有没有勇气去反思自己的错误和判断,更加有没有勇气去承认过去的问题,珍惜剩下的机会,抓住宝贵的时间,不要让过去的错误阴影始终纠缠着自己的未来?

不知道结局会如何,是因为很多事情都不是一方孤独的努力能决定,需要双方的意识和勇气。 但是如果对方已经伸出了手,你能感受到对方的真挚,也能意识到这是值得珍惜的一段岁月,为什么还要坚持敌对的态度,不去珍惜自己的曾经,珍惜未来的机会?

就这点来说,《敌对分子》就是一部讲述反思和改变的影片,让我们知道,有时候我们不应该去轻易的定义我们的“敌人”,随着岁月的推进,我们更应该知道去学会谅解、学会尊重、学会前行。

很多事情,也许你没有看到全貌,所以才会有更暂时、更单向的判断,但是事情往往并不像你想象那么简单和黑白分明。 更加没有什么是极端的仇恨和敌对,因此别让仇恨蒙蔽了你的双眼,也许你放弃了的,才是你更好的将来。

R君,2018年4月24日,于上海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