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沈浩故事(第一书记沈浩电视剧)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45更新:2023-04-13 06:43:26

沈浩 (郭红松 绘)

  “小岗村太穷了,我很努力地工作,但还没做到满意的程度。咱们合作,我就能把小岗村打造成上市公司。”——这是2009年4月王万凤与老同学沈浩的最后一次长谈。此时,沈浩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担任党委书记的第二个任期将满。2009年11月8日,王万凤再来时,与因过度劳累猝死在工作岗位上的老同学已是阴阳相隔。

  “准是跟先前派来的干部一样,镀镀金就走,干不成啥事。”望着这个面带笑容挨家拜访的年轻人,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心里不由地犯嘀咕。不仅是严宏昌,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村里的大多数村民。

  2004年2月,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作为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赴凤阳县小岗村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一进村,他就开始走村串户,花了两三个月时间,把全村108户人家挨家挨户跑了两遍,了解村民的生活和思想状况。

  “永远都是个笑脸,没一点官架子,渴了随手拿起老乡家桌子上的杯子就喝,一点都不讲究,不像省城来的干部,好像就是我们农村人。”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说,沈浩无论是跟小孩,跟老人,跟中年人都能拉上呱,很爱开玩笑。真正让小岗村人对沈浩刮目相看的,是村东修路那件事,二里多的泥巴路,早就成了村民们的心病。

  “最少也得40多万元。”人家外面的工程队撂了这句话。“这么贵,不如自己干!”沈浩说。让村里人感动的是,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跟大家一样忙活,扛水泥、拌砂浆。最后,刨去村民们的6万多元的劳务费,这条路整整省了24万多元。他是真心给小岗村办事呀,乡亲们心里清明着呢。

  “好不容易遇到个踏实为小岗村干事的人,怎么才能把沈书记留下呢?要不,咱再按次手印?”2006年秋天,眼看着沈浩三年任期即将结束,小岗村的老人们有点急了。那时候,小岗村的路变通畅了,大包干纪念馆建起来了,26户住房困难的农民住上了新楼房,村招待所、卫生院、农贸市场建起来了,自来水、有线电视都修好了,小岗村大变样。严金昌跟沈浩关系好,他就去找沈浩,说:“沈浩,你不能走!”沈浩叹了口气说:“老金子,我真的想回家了。”

  沈浩是有苦衷的。他是个孝子,年近90岁的老母亲这些年一直跟着他过,当初为了来小岗村将母亲托付给了四哥,临走流着泪给母亲磕了个响头。每次抽时间去看老母亲,他都要给老人从头到脚收拾一遍。冬天就蜷在母亲身边睡一夜,夏天就在床边支个椅子歇一宿。他看母亲的眼神充满了愧疚和心疼。令他同时感到愧疚的,还有妻子和年幼的女儿。

  严金昌他们按下了98个红手印,请沈浩在小岗村再干3年。按手印,是小岗村人表达真心最神圣的方式。30年前,小岗村人正是用这种方式冒着生命危险将土地包产到户,使小岗村成为“中国改革第一村”。这份诚意感动了沈浩,怀惴着这份珍贵的托付,他暗下决心要让小岗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多年前,小岗村连个小小的瓶盖加工厂都干不起来,沈浩却办起了这么多企业,还引来像美国GLG集团这样的大公司,不易。”沈浩的好朋友,最早报道小岗村的作家温跃渊对小岗村的一切了如指掌。

  村民们在小岗村的发展中尝到了甜头,心也越来越齐。不说别的,单是迁坟这件事就令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议。在农村,动祖坟可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是在有这么多土地改革功臣的小岗村。为了招商引资要使用的土地,整整21天,沈浩硬是一家家做通了工作,最后迁坟只用了3天时间,100多户人家的204座坟全部迁到了村里的新公墓。

  2009年9月24日,沈浩第二个任期将满,小岗村人再次按下了186个红手印,想再次留下这位好书记。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仅仅距按手印一个多月后,沈浩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猝然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沈浩喜欢诗,他去世时,小岗村村民送给他两句诗:“两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质朴的语言寄托了小岗村村民无尽的惋惜与哀思。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0年1月4日 刘姝宏)《 文摘报 》( 2018年05月08日 05 版)

图右:沈浩与大包干带头人严竣昌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