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每个人的结局「1921没提到的人物结局有的人英勇牺牲有的人默默无闻」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04更新:2023-04-13 13:08:06

热映电影《1921》的片尾非常好,用了一段篇幅交代了一部分一大代表的人生结局:

李汉俊被捕牺牲,邓恩铭被捕后受尽酷刑牺牲,何叔衡突围时不愿被俘跳崖

王尽美病逝,陈谭秋被军阀盛世才杀害

参加一大会议的有十五个人,除了众所周知的和已经交代结局的角色外,还有一部分一大代表的人生结局并不被普罗大众所知晓,此外,《1921》中还有一部分人物如杨淑慧、李启汉等人的人生结局也没有提及。

本文简单介绍一下《1921》片中没提及的人物结局,其中有的人叛变了,有的人牺牲了,还有的人默默无闻了一辈子。

一、李达

黄轩饰演的李达是《1921》的男一号,这让很多观众感到惊讶,因为李达在历史资料里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在影视剧中远不如后来中原野战军的参谋长李达出现次数多,甚至有不少人以为这是同一个人。

李达之所以之后长期默默无闻,重要原因是他在1923年就脱党了,其缘由很复杂,在《1921》里也有一定体现。

首先,李达不同意受制于共产国际,不接受对方的资助,但后来陈独秀接受了。而且李达和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也有较大的分歧,陈独秀甚至拍了桌子砸了茶杯要打人,这让李达感到非常失望。

其次,李达和张国焘之间也有矛盾,在《1921》里就有伏笔,张国焘曾在二大时排挤李达,这也让李达有些失望。

然后就是革命形势的低潮,最终导致李达在参加一大仅仅两年后就脱党了。

但是,李达脱党后依然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育工作,因此他屡次受到国民党的打击和迫害,生活一度非常困顿。解放后,李达重新入党,并且担任过武汉大学校长等职务,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非常深入,曾被毛主席誉为“理论界的鲁迅”,1966年李达病逝,享年76岁。

二、王会悟

倪妮饰演的王会悟在《1921》中戏份很多,她是李达的妻子,也承担了一大的会务工作,而且二大在李达家里召开,因此王会悟还担任了二大的会务工作和警卫任务,这些都在《1921》中有所体现。

二大后,王会悟和李达一起回湖南自修大学任教,一年后该学校被军阀武力关闭。之后王会悟一直追随丈夫李达从事教育和出版方面的工作,他们夫妻在1937年出版的《社会学大纲》曾被毛主席表扬,他欣然给李达写信称赞他们夫妻俩是真正的人。

抗日战争中,为了掩护李达,王会悟被日军抓捕并受到严刑拷打,后被地下党营救出狱,之后开始长期流亡生活,在颠沛流离中,她的长女不幸病逝(就是王会悟在二大会议门口抱着的那个孩子)

解放后,王会悟到政务院从事法制方面的工作,1993年病逝于北京,享年95岁。

三、刘仁静

刘昊然饰演的刘仁静在剧中看起来非常年轻稚嫩,但这是没问题的,因为刘仁静参加一大时只有十九岁,二十多岁的刘昊然饰演刘仁静其实已经算“扮嫩”了。

刘仁静虽然年轻,却是一位理论知识丰富的“小马克思”,他在之后曾经和陈独秀一起到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并且用英语在会议上发言。

在苏联时,刘仁静不仅见到了列宁,还结识了托洛茨基,这埋下了他日后被开除出党的伏笔。

1929年托洛茨基被驱逐出苏联,刘仁静不顾组织上让他回国的指示,擅自决定到欧洲寻找托洛茨基,并且和托洛茨基一起工作了一个多月,回国后他拒绝承认错误,并且继续组织托派机构,最终被开除出党。

之后刘仁静曾一度被国民党逮捕,出狱后逐渐靠拢国民党,先后在康泽和胡宗南手下担任过职务,并在1948年被任命为国民党的宣传部副部长,还在报纸上发表了反动文章。

解放后,刘仁静登报做了反省,之后主要从事教育和翻译工作,曾在六七十年代入狱十二年,1978年出狱,由于他是一大唯一在世的代表,因此他的晚年生活非常丰富,并成为国务院参事,1987年刘仁静因车祸去世,享年85岁,去世后他的骨灰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

四、张国焘

韩东君饰演的张国焘在片中有一个单独的桥段,他以个人名义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见面,为此他和李达还发生了严重的分歧,这也是一个伏笔,李达脱党的伏笔,以及张国焘人生的伏笔。

张国焘是一个非常善于耍手腕的人,在二大时他和李达一个组,小组形成讨论稿,李达问他还有要补充的吗,张国焘说没了。结果到第二天大会讨论时,张国焘抢在李达前面发表了一番高论,引经据典对小组讨论稿进行了批评,这让李达非常反感,他质问张国焘,张回答:“昨天没想好,今天突然就想到了”,李达认为张国焘此人非常危险,此后他也被张国焘多次排挤。

李达的感觉没错,张国焘之后的权力越大对革命越危险,虽然他也有创建和扩大红四方面的功劳,但关键时刻犯下的严重错误让他名誉扫地。抗战爆发后张国焘选择了叛党投入国民党军统的怀抱,但他连自己的警卫员都策反不了,戴笠很轻视他,这让张国焘非常郁闷。晚年的张国焘先后移居香港和加拿大,1979年生活潦倒的他在加拿大的一家养老院冻死,享年82岁。

五、包惠僧

胡先煦饰演的包惠僧在《1921》中出镜极少,这也符合包惠僧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定位,存在感并不强。

一大之后包惠僧的发展非常顺利,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但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意志消沉,再加上仕途受挫,很快就脱党了。

之后的包惠僧在第三党和国民党之间横跳,最后落脚在国民党内部,担任过一些如人口局局长之类的文职,1948年迁居澳门,建国后他回到北京,先是学习,后任国务院参事,1979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5岁。

六、陈公博

张超饰演的陈公博在历史上是一个著名的投机分子,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是广东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之一,但陈公博出生于官宦之家,有着强烈的从政意愿,因此他和其他一大代表显得格格不入。

张国焘和刘仁静晚年的回忆录中就提到,陈公博不像是来开会的,更像是来度蜜月的政客。这一点在《1921》中也有所展现。

在《1921》中代表们围绕着党员是否可以当议员或者做官的议题进行激烈讨论,刘仁静甚至非常激动。在历史上,正是这件事让陈公博产生了脱党的念头,他的目的还是要做官。

1922年,陈公博公开支持叛变革命的陈炯明被党内严厉批评,他随即脱党出国留学,归国后加入国民党。他一度在蒋介石和汪精卫之间频繁横跳,以攫取个人利益,最终他还是加入了汪精卫阵营,一直到一起投日当汉奸。

汪精卫死后陈公博继任他的位置成为“天字第二号汉奸”,抗战胜利后他逃往日本,很快就被逮捕回国接受审判。他的妻子宣称他早在抗战胜利前几年就和重庆私下联络出卖情报,陈公博也写信给蒋介石试图保住自己的性命。但天日昭昭,这个半生都在投机的政客在1946年被枪决,时年54岁。

七、周佛海

张云龙饰演的周佛海在《1921》里也没多少戏份,但拜《潜伏》等谍战剧所赐,周佛海的名字在各种谍战剧里出现次数很多,观众也都很熟悉。

周佛海和陈公博的人生道路有些相近,但他似乎更鸡贼一些。在一大上,他当选副总书记,甚至还曾代理过两个月的总书记,但他对钱似乎看得很重,从日本留学回国后被国民党右派戴季陶等人以每个月两百大洋为诱惑吸引到国民党方面工作,并在1924年宣布脱党并得到组织批准。

之后周佛海曾担任过陈布雷的助手成为宣传部副部长,但他最后还是跟随汪精卫当了汉奸,不过周佛海在1942年偷偷跑到重庆面见戴笠,从此开始脚踩两只船。

抗战胜利后周佛海被判处死刑,随后又在蒋介石特赦下改为无期徒刑,1948年周佛海病死在监狱里,时年51岁。

值得一提的是周佛海的儿子周之友并没有追随父亲,而是坚持地下斗争并成为特别党员,他于1985年去世。

八、马林

荷兰人,原名斯内夫利特,在《1921》里他的戏份可不少,一大之后,马林亲自参与组织工人运动,并在三大上力主国共第一次合作,这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24年马林回国,1927年他加入托洛茨基的第四国际。二战爆发后,马林在家乡组织游击队反抗纳粹侵略,1942年马林被纳粹逮捕,在《国际歌》的歌声中被纳粹杀害,享年59岁。

九、尼克尔斯基

在《1921》中,尼克尔斯基被塑造成马林的助手和保镖一样的人物,就像一个007。实际上,尼克尔斯基和马林的地位差不多,他是接替维经斯基来华工作的,而马林回国时接替马林的也是维经斯基。

尼克尔斯基曾经长期在一大参会人员名单里消失,导致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像笔者小时候学历史时一大会议资料里就没有尼克尔斯基的名字,原因是尼克尔斯基回国后长期担任情报部门工作,因此比较神秘。

1938年尼克尔斯基被苏联误判为间谍入狱,1943年他被枪杀,1956年被平反。直到1989年尼克尔斯基的资料才被历史界挖掘出来,2007年他的照片才被俄罗斯历史专家发现,这才补全了一大十五人名单。

十、李启汉

欧豪饰演的李启汉在《1921》中有着精彩的表现,就在一大召开同时,上海英美烟厂工人大罢工正在如火如荼举行,这次大罢工的组织者和总指挥就是时年只有23岁的李启汉。

李启汉最早参加过湖南的驱张运动,之后到上海组织工人运动,是我党早期的工人运动领袖,和邓中夏等人并列,他曾被当局逮捕入狱,被邓中夏称为我党坐牢最早最苦的人。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李启汉在广州被捕,4月22日他被残忍杀害,享年只有29岁。

十一、杨淑慧

宋轶饰演的杨淑慧在《1921》里是王会悟的闺蜜好友,这一点确实没错。而且王会悟还是杨淑慧和周佛海的“媒人”,出身不错的杨淑慧也看中了周佛海,两人谈起了恋爱,不料周佛海被报纸曝光在家乡已有原配,杨淑慧不顾家人反对和周佛海私奔。

杨淑慧不仅在一大会议上协助了王会悟,还在之后担任过地下交通员,她的原则性比周佛海要强,抗战时周佛海投敌当了汉奸,但遭到了杨淑慧的强烈反对,只是最后她也不能阻止周佛海。

抗战胜利后周佛海被捕入狱,杨淑慧积极展开营救活动,她一方面宣扬如果周佛海死了,自己将公布蒋介石抗战时给周佛海的亲笔签名信。另一方面,她通过陈布雷找到毛人凤,在毛人凤的陪同下面见蒋介石,她一直哭让蒋心烦意乱,最后蒋松口同意给周佛海特赦,杨淑慧给蒋磕了三个头。

解放后杨淑慧定居上海,她为寻找一大会址作出了重大贡献。1950年上级通过杨淑慧的儿子周之友找到她,希望她能协助寻找一大会址。杨淑慧在周佛海的文集里找到了一句话“贝勒路李汉俊家”,她根据记忆在已经改名为黄陂南路的地方转了两天,终于在一家面坊门口发现了一大会址。之后董必武亲自到上海确认此地确实是当年的一大会址,董老随后还接见了杨淑慧并表扬了她。

杨淑慧晚年一直居住在上海,1962年去世,享年61岁。

结语:大江东去浪淘沙,千回万转势更大,历史渣滓沉水底,英雄成长红旗下。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