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费穆电影小城之春诞生始末」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68更新:2023-04-13 13:38:20

费穆(1907-1951)

于年轻一代,费穆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但对于专业电影工作者和研究民国电影史的人士,很少有人不知道费穆先生以及他的经典之作《小城之春》。

由费穆执导的93分钟黑白剧情长片《小城之春》拍摄于1948年,文华影业公司出品。大半个世纪前的这部作品,屡屡入围二十世纪大中华百年电影十佳作品、中国电影金像奖经典回顾电影第一名;费穆先生更是被誉为中国最实至名归的电影艺术大师!这样崇高的荣誉,当然绝非偶然。

博学多才的费穆

与演员林楚楚、阮玲玉合影

人文主义导演

费穆1906年10月10日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家庭,自幼熟读唐诗宋词和儒学篇章,忧国忧民、人道主义的思想理念在青少年时期便已萌芽。举家迁居天津后,费穆进入法语高等学堂学习,并刻苦自学英、德、意、俄等国语言,广读中外名著,一只眼睛因为过度劳累而失明。1928年费穆担任天津中法储蓄会文书主任,1930年担任天津华北电影公司编译主任,这些经历对于中外文化艺术的兼收并蓄,对于他未来电影和话剧编导之路,奠定了非常牢固的基础。

费穆的电影生涯起点很高,1932年应电影实业家罗明佑之邀,加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这是老上海具有社会道义和进步思想的电影公司,聚集了孙瑜、蔡楚生、史东山、卜万苍、吴永刚等优秀导演和阮玲玉、金焰、王人美、黎莉莉、郑君里、张翼、吴茵等一大批表演造诣颇高的演员,是有能力和当时的头牌-明星电影公司一争高下的制片公司。

《城市之夜》剧照 1933

《香雪海》剧照 1934

《天伦》剧照 1935

《狼山喋血记》剧照 1936

1933年,费穆首部执导电影便是由默片影后阮玲玉和电影皇帝金焰联合主演的《城市之夜》;1934年费穆执导剧情片《人生》(阮玲玉、郑君里、黎铿主演)和《香雪海》(阮玲玉、高占非、刘继群主演);1935年执导《天伦》(林楚楚、尚冠武、黎灼灼主演)…费穆这些早期影片大都着力表现社会世态冷暖,充满人道主义色彩,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共鸣。

1936年费穆执导了有进步意义的国防开山影片《狼山喋血记》(黎莉莉、洪警铃、张翼、蓝苹等主演),影片没有直接描写抗击外来侵略的场面,却采用一个打狼的寓言故事表达保卫家园的积极思想,在艺术上独树一帜。1937年费穆又执导戏曲艺术片《斩经堂》(周信芳、袁美云主演),1940年执导古装剧情片《孔夫子》(唐槐秋、张翼、慕容婉儿主演),这部作品第一次将影响中华文化两千多年的儒家宗师孔子搬上银幕,费穆的导演功力也得到进一步锤炼。

戏曲艺术片《斩经堂》1937

《孔夫子》剧照 1940

京剧艺术片《生死恨》 1948

《小城之春》1948

日军占领期间,费穆拒绝与汪伪政府成立的电影公司合作,只能暂居香港躲避风头。1941年费穆完成中美合作电影《世界儿女》的编剧之后,宣布退出电影界,转而组建上海话剧艺术团、新艺话剧团并担任编导,在舞台上实现他的艺术理念和爱国思想,体现出一个正直艺术家的气节,也让他的艺术追求和人文思想更趋成熟,为《小城之春》这样的经典诞生,铺垫了道路。

1948年应文华电影公司之邀,费穆执导中国第一部彩色京剧艺术片《生死恨》,由京剧名旦梅兰芳担纲主演。30年代梅兰芳因不堪北平业界、新闻界舆论骚扰,举家移居上海法租界。日伪时期,梅兰芳,一直拒绝汪伪政府要他登台的邀请,便以生病为由,蓄起胡子。抗战胜利后他才刮去胡子复出登台,此片亦是梅大师复出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因此积蓄了深厚的艺术能量,经由费穆大师的电影手法,成为一部舞台艺术经典之作,留下了梅派艺术的珍贵资料。由于摄影棚租金昂贵,又要契合梅兰芳的演出档期,文华公司建议费穆在空档时间拍摄一部小成本电影,于是有了费穆拍摄《小城之春》的契机,成就了一个“小成本大制作”的经典案例。

《小城之春》充满张力的人物关系

忍辱负重、渴望春天的玉纹

情愫暗涌的玉纹和志忱

泛舟小城春水

主演 韦伟和李纬

《小城之春》的编剧李天济(1921-1995)为江苏镇江人,毕业于四川省立戏剧与音乐学校。年轻的李天济,在吴祖光等前辈的提携与鼓励下,创作出了充满戏剧冲突与社会意境的电影剧本《小城之春》,遂被推荐给大导演费穆。李天济因为特别的外形与艺术天资,还参演了《乌鸦与麻雀》等多部电影。新中国成立后,李天济继续电影剧本创作,写出了《今天我休息》、《魔术师奇遇》、《爱情啊 你姓什么?》等有影响力的作品,在业界有一定的地位。

在《小城之春》93分钟的剧情里,费穆充分运用娴熟的镜头调度,浓墨重彩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尤其是通过韦伟、李纬、石羽这几个优秀主演的精湛表演,深刻地抒发了处于小城颓败家庭的人物思想情感与心理波动,揭示出一种渴望人性之春早日来临的强烈欲望,却又不得不埋没于现实与道德的宿命。片尾女主提着菜篮登上古城墙眺望远方的镜头意味深远,提出了一个人生的终极思考:生命意义上的春天究竟在哪里?它何时能到来?

《小城之春》编剧李天济(1921-1995)

男主演 李纬 (1919-2005)

女主演 韦伟

容颜端庄 演技精湛的韦伟

女演员韦伟1922年5月17日出生于江苏镇江,祖籍广东中山。1941年加入上海职业话剧团而初登舞台,1947年拍摄电影处女作《夜店》,次年被费穆选中主演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影片《小城之春》,韦伟依靠深厚的舞台功底,炉火纯青地演绎了一位隐忍负重、渴望春天的小城少妇,很多心理戏的特写镜头,充分展现了韦伟精准细腻的表演功力,丝毫不像初出茅庐的电影演员。五十年代韦伟移居香港,继续拍摄《江湖儿女》《姊妹曲》等影片,于1961年息影,至今已年过百岁而依然健在。

男主演李纬(1919-2005)是中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原名李志远,他的两个弟弟李农和李志舆都是著名演员,是中国大陆非常有影响力的影坛三兄弟。从1937年李纬出演第一部电影《中华儿女》到1992年出演刘少奇,李纬成功地塑造了三十多个银幕角色,亦正亦邪、文武兼备,是一名真正的老戏骨,艺术生涯横跨70年,实属罕见。

在左翼现实主义电影盛行的四十年代末,蔡楚生、郑君里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史东山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沈浮的《万家灯火》、郑君里的《乌鸦与麻雀》等作品成为思想和艺术兼备的主流电影,在票房上也获得空前成功。费穆先生却依然坚持独特的人文主义理想,通过中国古典诗意美学和西洋心理电影语言的精妙结合,运用镜头着重刻画人物心理,展现出一幅幅呼唤人性的动人画面,使得影片具有一种隽永、抒情和诗意的美感,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小城之春》依然散发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和艺术光彩!

池塘边的卡夫卡原创于2021.1.

2023.3.整理、修改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