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主题曲经典音乐「就算你没看过007系列电影也一定听过那首经典的主题旋律」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80更新:2023-04-13 18:28:43

邦德与爵士风情

上世纪60年代的电影音乐中,有两大作品系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分别是意大利配乐泰斗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的“镖客系列”,以及英国配乐大师约翰·巴里(John Barry)的“007系列”。它们代表了那个年代主流电影配乐的标志性风格。

就电影本身而言,“007系列”无疑取得了更加辉煌而持久的成功,这也使得巴里谱写的经典主题旋律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更加持久而广泛的传播。

从1962年的首部电影《诺博士》(Dr. No)开始,“007系列”配乐成为了巴里配乐生涯中最家喻户晓的代表作之一。有西方媒体人曾这样评价这位英国作曲家为詹姆斯·邦德谱写的主题旋律:“他的勇敢、花哨和令人兴奋的音乐,成为邦德公式里最关键的元素。”

随后的二十几年里,巴里陆续为11部007电影谱写了音乐,直到1987年的《黎明生机》(The Living Daylights)。1964年,他为《007之金手指》(Goldfinger)的配乐战胜了甲壳虫乐队的原声唱片《一夜狂欢》(A Hard Day’s Night),登上了美国流行音乐唱片排行榜首位。

后来的“007电影”配乐陆续由迈克尔·凯曼、艾瑞克·塞拉与大卫·阿诺德等新秀接手。不过,当人们提起007的配乐时,依然会首先想到巴里,他为这个传奇电影系列奠定了音乐的总体基调,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

当詹姆斯·邦德红遍全球的时候,约翰·巴里也迅速成为那个时代最炙手可热的配乐家,因为“007系列”的成功,巴里又陆续收到许多其它间谍电影的配乐委托,例如《伊普克雷斯档案》(The Ipcress File)和《谍海群英会》(The Quiller Memorandum)以及后来的系列电视剧《说服者》(The Persuaders)。

从“007”里走出的巨星还有肖恩·康纳利,他在十年间陆续参演了六部“007电影”,以此跻身影坛一线巨星。在他最后主演的“007影片”《金刚钻》里,据说康纳利最后拍摄的镜头就是被放进棺木,似乎象征着他的邦德生涯到此结束。

“007系列”配乐让巴里扬名影坛,巴里通过将爵士音乐赋予高度缩放的乐音延展,竖立起邦德个性鲜明的形象色彩,与他的职业形象极为吻合。同时,那灵活多变、形式自由的爵士曲调更奠定了数十年间谍战动作片配乐给人的基本印象。

“007”开辟了巴里爵士配乐风格的先河,除了这个系列外,《体热》(Body Heat)《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以及《棉花俱乐部》(The Cotton Club)等早期作品,也都展现出他独特的爵士乐语言。尤其是在1969年的《午夜牛郎》里,巴里将爵士风情配乐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过,在这些作品里,巴里已经开始将爵士乐旋律融入进悠长绵延的管弦乐线条中,这也为他后来更具标志性的配乐风格奠定了基础。

属于巴里的60年代

爵士乐是那个年代许多配乐家钟爱的风格,但是除了亨利·曼奇尼和稍晚的大卫·格鲁辛,似乎再也找不出终其一生只坚持这一种风格的配乐名家了。无论是亚力克斯·诺斯、埃尔默·伯恩斯坦还是约翰·巴里,都不约而同地在后来选择了回归传统管弦乐。

“007”配乐一炮而红后,巴里在史诗电影《祖鲁的战争》(Zulu)中第一次展现了庞大织体的交响化配乐风格,配乐中雄浑嘹亮的铜管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约翰·巴里(John Barry)

在整个60年代,年轻的约翰·巴里同时开辟了两条创作路线:爵士风情和传统管弦乐。前者并未延续到巴里后期的作品中;而在传统管弦乐这条对于巴里的整个创作生涯来说更加重要的主线里,除了《祖鲁的战争》外,诞生于60年代的代表作还有《狮子与我》(Born Free)和《冬之狮》(The Lion in Winter)。

1966年的《狮子与我》对于巴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但为巴里赢得了生平第一座奥斯卡奖,也预示了他后来最具标志性的唯美管弦乐风格:通过音色统一的管弦乐齐奏和绵延悠长的节奏铺陈,营造出一种诉说式的婉转轻柔,散发出浪漫精致的动人情调。

两年后,他为彼得·奥图和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的《冬之狮》配乐。这部作品的特色在于加入了对话式的人声配唱,并且出现了庄严肃穆的宗教圣歌,以尽显影片中的正邪对立。这些元素在巴里后来的作品中并不多见。《冬之狮》再次为他赢得奥斯卡奖。有人曾说,同为配乐大亨的杰瑞·戈德史密斯在为《天魔》配乐时,正是从《冬之狮》里获得了灵感。

从1960年初出茅庐,为亚当·费斯出演的第一部电影《跳动女孩》(Beat Girl)配乐,到007系列大获成功,再到赢得两座奥斯卡奖杯,约翰·巴里在整个60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功。如此飞速上升的创作生涯是任何一位同时代配乐家都不曾做到的“奇迹”。

不过,他在这十年里的创作成就远不止这些。

60年代的巴里总是会在配乐中采用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谍海群英会》里的手摇风琴,《诀窍》(The Knack)中出现的女性喘息声,《疯狂世家》(The Whisperers)里使用的羽管键琴,以及在《007之女王密使》中大放异彩的穆格合成器(Moog synthesizer)等等。

另外,这一时期与巴里保持最密切合作关系的导演是布莱恩·福布斯(Bryan Forbes)。虽然巴里为福布斯所做的配乐在知名度上与“007系列”以及奥斯卡获奖作品相去甚远,但有几部作品不能忽视:

在悬疑剧《雨天下的迎神会》(The Suspenseful Seance on a Wet Afternoon)中,巴里巧妙地安排一个室内乐团来表现氛围;在讲述战俘集中营的影片《黑狱枭雄》(King Rat)里则采用了一种严肃但又不失大气的配乐方式;《疯狂世家》中除了羽管键琴的使用外,巴里为影星伊迪丝·埃文斯夫人(Dame Edith Evans)谱写的富有同情感的配乐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超级赌徒》(Deadfall)中,巴里为一场15分钟的珠宝抢劫事件创作了一段单独的吉他协奏曲,至今被业界认为是60年代最独特的影像与管弦乐相结合的案例之一。

这一时期的巴里迎来了第一个创作井喷期,他的“早熟”令其在同辈配乐家中迅速脱颖而出。当约翰·威廉姆斯还在为低成本的电视剧谱曲的时候,巴里已经变成了好莱坞的配乐明星。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