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青年演员「中国优秀青年演员的半壁江山要重现1921年的这群热血青年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3更新:2023-04-13 23:12:58

心有所向,方能远行。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的特殊日子,在这个“九九归一·初心如一”重要日子的明媚早晨,有一抹红,特别耀眼。

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

由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

联合出品的电影《1921》

今天上午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举办了庄重而简短的开机仪式。

开机仪式现场 ©孙中钦

今天,《1921》

终于以一组概念海报首露真容。

“冲破” “新生” “希望”

熊熊燃烧的火焰

生生裂开的石缝

还有从火焰中飞腾而出的鸽群

三个主题 一种力量

将人瞬间拉回1921这惊天动地的一年。

那年的上海,

13位来自五湖四海,

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

突破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与追踪,

在上海共聚,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开机仪式现场,监制兼导演黄建新、联合导演郑大圣首度公布了黄轩、倪妮、王仁君、刘昊然作为本片的第一波演员阵容加盟。

©孙中钦

黄建新豪情万丈地说:

“电影将集结一众青年实力派演员,重塑一群有血有肉的革命领袖,再现一个敢拼敢闯的黄金时代。”

将在片中饰演青年毛泽东的王仁君说,跟自己以往饰演的角色相比,这次更加青春、更加热血。

“百年前聚集上海的年轻人,他们敢追梦,敢拼搏,敢探索。我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就觉得非常亲切,看完导演开列的长长的书单,尤其是那些珍贵的书信和文献资料,我更加被感动了。”

年轻演员刘昊然说:

“我今年23岁,来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中最年轻的几位,跟我年纪相仿,甚至比我现在年纪更小。这些年轻人在一起,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了时代和国家,我也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这部电影。”

黄轩、倪妮、刘昊然、王仁君

比出“1921”的手势

“1921年,13位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他们风华正茂,28年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故事激励人心。”黄建新透露,《1921》剧组将陆续汇聚超过50位优秀青年演员,“相信他们将再现革命先驱们,年少有为的峥嵘故事,同时为主旋律电影带来不一样的青春热血。”

《1921》今日开机

“上海出品”

精心打磨

“把那几本《共产党宣言》和杂志都拿来,演员手里空着难受。” 昨天下午,在上影演员剧团二楼,电影《1921》正在拍摄定妆照。

临时搭建的摄影棚外,导演郑大圣正在指挥,摄影棚内,一身笔挺的灰色青年装,搭配锃亮的黑色皮鞋,梳着三七分头,戴着圆框眼镜,夹起书报,单手插在裤袋的翩翩少年是演员刘昊然扮演的“刘仁静”。

刘昊然在试妆

“挺好,但这个造型好像还是太稳了,不像个学生。”监制兼导演黄建新从里屋走出来,打量着,思忖着,他说,“换个衬衫的造型看看。”

翩翩少年 神形兼备

已经化妆定型一个多小时的刘昊然重新回到化妆间,吹头发、换衣服、修整妆容。

“刘仁静是个少年,起码刚刚脱离少年,那股劲儿还在。刚刚那身衣服,有点像个职员。”黄建新说,衣服不能像个壳,要贴近人物的年龄和性格。

半个小时后,刘昊然换了米色裤子、棉麻质地的衬衫,也吹高了头发,看上去年轻昂扬了许多。

刘仁静

咔嚓咔嚓,两台照相机轮番拍摄后,青年演员又钻进了化妆间,他要再换一个造型。

整整一个下午,满满一走廊工作人员,道具服装化妆齐备,《1921》剧组只完成了一个演员的定妆照。

但这几乎就是他们的常态,前一天试装的“李达”黄轩和“毛泽东”王仁君也“折腾”了足足一下午。

为演员们准备的服装道具

“跟导演合作《建党伟业》的时候,我还有点青涩。十年过去了,我相对成熟了,但我想把这个人物身上的理想主义情怀带给观众。”疫情期间,看了无数资料,做了很多功课,黄轩这样说。

《建党伟业》中的黄轩(右一)

不是代表,但却是今天公布的唯一女性演员,倪妮也对自己将要饰演的角色充满自豪:“她有着很多当代女性的特征,比如她有独立自主的思想,她勇敢地追爱,有责任有担当。”

对于《1921》剧组将要集结的超过50位优秀青年演员,黄建新充满了期待,他甚至在定妆时候就已经比划着开机后要用如何的机位来拍摄一些场景,“我们这次选角的标准,是‘青春实力派‘,更要神形兼备。”

一大会议代表群雕 ©孙中钦

厚积薄发 精雕细琢

虽然,《1921》今天才第一次发布了三张概念海报,但上海市委宣传部早在2016年就开始紧密围绕献礼建党百年开展重点创作,将之列为重点扶持项目,剑指献礼2021建党百年。

影片海报发布

“四年前,上海就找到我,我们一直在做各种准备。通过几年的努力,越来越觉得那种伟大,曾经真实地存在,也越来越感受到那一代人人格的力量。”黄建新说。

一大会议现场还原雕像 ©孙中钦

参考史料

四年来,影片在参考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才开始进行艺术创作,编剧团队历经四年时间深耕剧本,数易其稿,反复打磨人物性格,挖掘历史细节,力求让这段观众耳熟能详的史实在银幕上绽放新意;

剧本论证

四年来,上海市委宣传部多次组织召集党史专家、上海史专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资深研究员等专业人士,与主创团队一同召开多次剧本论证专题会议,听取意见;

团队勘景

四年来,主创团队勘景足迹遍布上海、全国乃至海外,力争在大银幕上再现上世纪20年代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城市文化风貌。

一大会址纪念馆 ©张龙

记者手记

这不仅仅

是一部电影

“我们在车墩不是搭景,而是造房子。我要求很高的。”导演黄建新这样说,带着几分骄傲。

联合导演郑大圣补充道:“我们找来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使用50年以上的公共建筑为标准,甚至按历史建筑的标准,在车墩‘重建’了一大、二大会址,还有渔阳里,陈独秀故居等等……”

一大会址纪念馆 ©孙中钦

一说起正在车墩紧锣密鼓赶工中的外景和内景,两位导演很是兴奋,有点刹不住车。

他们说,“我们的‘一大会址’,是一比一复刻的,用的是收集来的老砖老瓦,里面上下水电都通,还有炉灶,灶能生火,能冒烟。”

20多年前,陈凯歌执导的《风月》在松江车墩镇拍摄取景,上影集团为剧组搭建石库门场景,还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风情。

《风月》还原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风情

最初只是撘景,后来建筑一点点完善起来,两年后车墩影视城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正式对外开放。

再后来,李安导演又为车墩留下了一条800米长的“南京西路”。

车墩影视基地里的老上海南京路 ©王凯

不久的将来,相信为《1921》拍摄所搭起的“红色”建筑和石库门弄堂,将再次激活车墩,吸引来各地游客和大小剧组。

相信电影《1921》的拍摄和制作,将为上海影视产业留下宝贵经验和拍摄资源;也更相信,这部电影将会进一步擦亮这座城市丰富的红色记忆,成就这座城市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孙佳音

编辑:小开

图片:主办方供图,部分源自网络

©新民晚报文化部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