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的建军大业共走出九大元帅了吗「1927年的建军大业共走出九大元帅」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38更新:2023-04-13 23:46:32

1927年的建军大业,共走出九大元帅!

十大元帅

1927年对我军来说是创世纪的一年,这一年人民武装正式成立,揭竿而起,反对国民党的统治。

建军大业共包括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其中南昌起义举行的时间最早,是在1927年8月1日,所以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1927年的这一天,周恩来等在南昌率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对统治的第一枪,这一枪,影响极其深远。

后来的十大元帅,有9位参加了当年的三大起义,他们是:朱德、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唯一没有参加1927年三大起义的,是大名鼎鼎的彭德怀元帅。


舞台上的周恩来和贺龙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三大起义中最早的一个,也是参加元帅最多的一个,共有七位元帅参加了南昌起义,他们是:朱德、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和叶剑英。

1927年7月下旬的一天,天气很热,在江西九江城中心的甘棠湖上,有一只小船。这只小船内坐了五个人,正在泛舟游玩。不知道的人都以为他们是在休闲消遣,实际上,船上的这五个人正在商量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船上五人中,有三人后来成为我党我军威风八面的大将军,他们是贺龙、叶剑英和叶挺!

原来,贺龙和叶挺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准备发动起义的事情,被统治江西的军阀张发奎知道了,他阴谋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扣押贺、叶二人,瓦解起义。这一消息被叶剑英得知,他立即通知贺龙和叶挺,在甘棠湖以泛舟为名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叶挺和贺龙不上庐山,不中张发奎的诡计,起义按计划进行。关键时刻,叶剑英立下大功。

贺龙元帅和毛泽东主席

贺龙元帅

南昌起义之前,贺龙已经官至国民革命军中将军长,而且,他的这个军长和刘伯承那个“光标军长”不一样,手下有战斗力极强的三个师,可谓是军中不折不扣的的实力派。所以南昌起义的班底就是拥有强大实力的贺龙和叶挺的军队。

正因为贺龙的实力强悍,本人又坚决拥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因此,虽然当时他并非党员,但周恩来了解他对党的忠诚,因此让他担任起义总指挥,随后在起义军南下的过程中由周逸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贺龙的南昌起义总指挥一职分量太重了,后来他成为共和国十大元帅,和这一职位有很大关系。

南昌起义之后的贺龙,逐渐成为我党我军的骨干将领,红军时期他是红2军团军团长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时期他是120师师长。解放战争他任晋绥军区司令员,出任大西北后勤大当家,成为彭德怀解放大西北的最大幕后英雄!

1955年的大授衔中,贺龙成为十大元帅之一,位于刘伯承之后、陈毅之前,排名第五。可以说,贺龙成为元帅的基础,是三个职务决定的:南昌起义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和八路军120师师长。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元帅

朱德元帅

在南昌起义领导人的官方排名中,朱德居于第四位,位于周恩来、贺龙和叶挺之后,刘伯承之前。

起义刚开始的时候,朱德的作用相对不那么突出,这是和他的实力直接相关的。当时贺龙和叶挺都是军长或副军长的军中实力派,是起义的班底。而朱德虽然名声煊赫,很早就是云南护国军的旅长,但在南昌,他的军队很少,他时任第3军军官教导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长,手下只有几百人,还多数不是正规军。因此,他的作用只是利用个人关系请敌军头目吃饭打麻将,羁绊住他们,好让打仗时敌军群龙无首,不战自乱。

但这绝非朱德对南昌起义的最大贡献,事实上,他的作用非常突出。三河坝大战他强力拦截优势敌军三天,更重要的是,在起义大部队失败后,队伍面临溃散的危险,正是朱德在陈毅的协助下站出来振臂一呼,整顿队伍,经过湘南起义后,把余部带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如果不是朱德保存了极为珍贵的革命火种,那南昌起义可能就彻底失败了。

朱德后来成为井冈山三巨头之一,红军最初的缔造者,后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和红军总司令,是名副其实的“红司令”;抗战中,朱德成为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爆发后,他又是解放军总司令。

作为军史上唯一的一位三军总司令,朱德自然是十大元帅之一,而且是毫无争议的“第一元帅”!

刘伯承元帅和战友邓小平、李达和蔡树藩

刘伯承元帅

要论党内军事家中军事理论的深厚程度,刘伯承是绝无仅有的,他很早就被称为“川中军神”。关于刘伯承更为传奇的一则故事则是,不用麻醉药就动手术剜掉被流弹打碎的眼球,眼睛周边神经密集,刘伯承所受的剧痛和他的意志可见一斑!为他动手术的德国军医震撼不已,感叹刘伯承真乃“当代关公”!

正是因为他深厚的军事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刘伯承在南昌起义中被任命为“参谋团团长”。这是个有点拗口的名字,其实就是后世的总参谋长。

红军时期,他成为红军总参谋长,而且是一位敢于顶撞李德瞎指挥的勇者,并因此一度被李德撤去了总参谋长一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伯承任八路军129师师长,率部奔赴晋冀鲁豫,开始了他和邓小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情谊;解放战争中,又是他和邓小平,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随后,淮海大战和渡江战役,他和邓小平以及陈毅指挥百万大军,一举攻克南京,推翻了蒋家王朝在金陵22年的统治。

1955年,刘伯承在大授衔中成为元帅,位列林彪之后,贺龙之前,居第四位。值得一提的是,刘伯承于1986年10月7日病逝北京,享年94岁,他是十大元帅中最长寿的。

罗瑞卿、聂荣臻、徐向前、陶铸、叶剑英、陈毅、刘伯承、林彪、贺龙和罗荣桓

南昌起义领导人的官方排名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其中有贺龙、朱德和刘伯承三位元帅。其实,还有几位元帅也参加了南昌起义,他们有的也参与了领导,也有的当时资历有限,只是参加。这几位元帅包括:林彪、陈毅、聂荣臻和叶剑英。

林彪元帅

南昌起义时,林彪非常年轻,他出生于1907年,当时只有20岁。而且,他的职务也不高,时任11军25师73团3营7连连长——同一时期的贺龙、叶挺、叶剑英、聂荣臻、刘伯承等,都是军、师级高官!

南昌起义在军事上遭遇失败时,朱德和陈毅整顿队伍,发起湘南起义,随后把这支只有800人的队伍带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在这支队伍里,就有年轻的林彪,还有同样年轻,后来成为大将之首的粟裕。

在井冈山,林彪开始了他火箭般的蹿升,朱德和毛泽东发掘了这位军事之星的天才,从此,林彪开始了他的狂飙突进。短短数年,到中央苏区和红军长征时,林彪已经是红1军团军团长,成为红军绝对主力的军事主官。

抗日战争中,林彪任八路军115师师长,名闻天下的“平型关大捷”就是他的代表作;解放战争他更是纵横东北白山黑水之间,战锦州关门打狗,一举解放全东北,之后挥师入关,和老战友聂荣臻再度合作,平津战役逼降强敌傅作义,整个华北也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1955年大授衔,林彪以最浅的资历之一,获封最高的军职,在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人民武装的正副总司令朱德和彭德怀,同为战神的刘伯承、徐向前都位居其下。但从他所立的功劳看,却又是实至名归的。

陈毅元帅和毛泽东主席

陈毅元帅

说陈毅参加了南昌起义吧,不确切,因为他赶上起义军的时候,队伍已经离开南昌,向广东开拔了;说他没有参加南昌起义吧,更不确切,因为陈老总对南昌起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毅听说了南昌起义的消息后,从武汉紧赶慢赶直奔南昌,但还是错过了,等上追上队伍的时候,起义军已经离开南昌前往广东开创二次北伐的根据地。但对于陈毅的来投,周恩来非常高兴,委任他当第11军25师73团政治指导员。周恩来对给老战友这个比较低的职务很抱歉,但陈毅则毫不介意,他说:“什么小不小哩!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也干。只要拿武装我就干!”

但陈毅为南昌起义做的最大贡献则在后面,在起义失败队伍面临溃散的危险时,陈毅毅然站出来,协助朱德整顿队伍,采取愿留者欢迎、愿走者欢送的方法,精简部队、严明军纪、明确目标、提升士气,经湘南起义后,他和朱德把这支硕果仅存的队伍带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如果不是朱德和陈毅,则后果不堪想象。

井冈山时期的陈毅,意气风发,和毛泽东、朱德同为井冈山三巨头之一,一度还取代过毛泽东红4军前委书记一职。随后,在中央苏区他任江西军区总指挥,长征中,因为受重伤不能随队西行,只能留下来坚持游击战——陈毅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个没有走过长征路的。

抗战爆发,陈毅成为新四军骨干将领,特别是在“皖南事变”后,陈毅和刘少奇力挽狂澜,重建新四军军部,新生的新四军在南方站稳了脚跟;解放战争中,陈毅先后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野(三野)司令员和华东军区司令员,他和刘伯承、邓小平以及粟裕合作,百万大军纵横淮泗,一举灭亡蒋家王朝。

1955年授衔,陈毅被授予元帅军衔,名列第六,位于贺龙之前,罗荣桓之前。

聂荣臻元帅

聂荣臻元帅

聂荣臻出身可不低,又是留苏的高材生,又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正当国共两党的著名将领们云集这个广州小岛求学时,聂荣臻已经是这些名将的老师了!

聂荣臻并未被列入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但事实上,他出力很多。

中央苏区时代,聂荣臻和林彪搭档,任中央红军绝对主力红1军团政委。他和林彪率红1军团冲杀在前,特别是在长征中,他和林彪的红1军团和彭德怀、杨尚昆的红3军团像两只有力的臂膀,保护中央纵队在危险中前行。

抗日战争是聂荣臻的高光时刻,他再度和林彪合作,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后任政委。他率八路军偏师一部赴五台山开辟了影响深远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察冀的重要性无庸质疑,后来发展成为华北军区。

解放战争中,聂荣臻成为华北军区司令员,率部长期和强敌傅作义对峙,平津战役中,聂荣臻再度和林彪合作,29小时解放天津,逼降傅作义,彻底解放华北,为古都北平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5年聂荣臻被授予元帅军衔,排名第9,位于徐向前之后、叶剑英之前。

毛泽东主席和叶剑英元帅

叶剑英元帅

叶剑英最大的特点是每到历史的转折时刻,他就能挺身而出,发挥关键作用,扭转历史的走势。

前文提到的和贺龙、叶挺的甘棠湖泛舟就是一次,若非叶剑英的机智,那么贺龙和叶挺就有可能被张发奎扣押,而南昌起义也会因主力将领被扣无法按时发动了。

叶剑英另外还有两次扭转乾坤之举,一次是在长征途中助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们脱险,另外一次是在1976年和华国锋、李先念以及汪东兴等人合作,使中国这艘巨舰航行在正确的轨道上。

毛泽东对叶剑英非常欣赏,称他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为糊涂”,经常管他叫“叶参座”。

叶剑英在军中职务很高,先后任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中央后委主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林罗聂解放北平后,叶剑英出任北平市第一任市长。1955年,叶剑英被授予元帅军衔,排名第十位,位于聂荣臻之后。


红军时期的毛泽东

秋收起义

湘赣边秋收起义是由毛泽东亲自领导的起义,和南昌起义对后世的影响略有不同。

秋收起义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时,“农村包括城市”和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开始进行探索并逐步确立下来。

秋收起义中,当部队对长沙的进攻受到重大挫折时,是毛泽东力排众议把队伍经“三湾改编”后带到了井冈山,这是第一支上山的队伍,随后朱德和陈毅率领的是第二支,1928年夏彭德怀率红5军上山,这是第三支。

秋收起义中只走出了一位共和国元帅,他就是以部队政治工作和根据地建设出名的罗荣桓。当然,很多人军事迷朋友认为,如果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不死,他也可能会是一名元帅,但这毕竟只是一种假设,我们在此不做讨论。

罗荣桓元帅一家

罗荣桓元帅

罗荣桓是一位很低调的人,也非常谦虚,因此他的杰出贡献多多少少被人所低估了。

首先,他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位正宗的高材生。他就读于位于武昌的中山大学,学历之高,是任何其他元帅所比拟不了的。

在十大元帅中,罗荣桓一直被称作“政工元帅”,这和谭政的“政工大将”和萧华的“政工上将”如出一辙,但事实上,军队政治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绝对高于军事工作。毛泽东就曾说过:“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灵魂。”

那么,罗荣桓就是军队政治工作的工程师!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同时,也在思考人民武装和旧军队的区别,因此,他主张第一,军队要受党的绝对领导,第二,军队必须要有好的作风。因此,在罗荣桓的协助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支部建在连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在军队中逐渐开展,如果说毛泽东是上述框架的总设计师,罗荣桓就是总执行官!

其实,罗荣桓还有一大贡献,也是被人低估甚至忽略了的。他在抗日战争期间进入山东,几经整合,终于理顺山东的各种关系,建立山东根据地。这是全国地盘最大、人口最多、质量最好、兵源最广的一个解放区,为日后林彪的东野和陈毅的华野输送了大量的兵源——如果不是罗荣桓,整个解放战争就有可能改写!

1955年,罗荣桓被授予元帅军衔,排名第七,位于陈毅之后,徐向前之前。罗荣桓也是十大元帅中去世最早的一个,毛泽东对他的去世极为悲痛,很少写悼亡诗词的人,为罗荣桓写下感人至深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最后两句更是全诗之眼: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叶挺纪念邮票

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在三大起义中是最晚的,于1927年12月11日发动,领导人是张太雷、叶挺、周文雍(著名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的主角)、叶剑英以及聂荣臻和徐向前等人,叶挺任总指挥,叶剑英任副总指挥。

广州起义失败后,部队中也有一小部队几经辗转上了井冈山。那个时候的井冈山可谓风云际会,雄英并起,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广州起义中都有部队上了井冈山!

我们看到,在起义的领导人中,有好几位参加过几个月前的南昌起义,包括叶挺、叶剑英和聂荣臻等人。而三大起义参加了两次的元帅,则只有叶剑英和聂荣臻。

叶剑英的事迹上面已经有过介绍,不再赘述。而聂荣臻这次是直接加入到了战斗的行列,他甚至在战斗中端起枪和敌人扫射。而除了叶剑英和聂荣臻外,还有一位元帅参加了广州起义,那就是徐向前。

徐向前元帅

徐向前元帅

徐向前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一位北方人,他是山西人。其他元帅中,湖南和四川(包括今天的重庆)人居多,叶剑英元帅则是广东人。

徐帅也十大元帅中最被低估的一位,他的军事天才比起刘伯承、林彪以及大将之首的粟裕也毫不逊色。

徐向前年轻的时候上过黄埔军校,是著名的黄埔一期生,和大名鼎鼎的陈赓、左权、胡宗南、杜聿明是同学。他身材瘦削、文质彬彬,当初阎锡山和蒋介石都见过他,都没有看出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在日后竟然带给他们如此大的麻烦。

广州起义中,徐向前任赤卫队队长。

后来的徐向前,在红军时代大放异彩,无论是在鄂豫皖还是川陕苏区,他都创造了无数经典案例,堪称红军战神,无论是辉煌战绩还是战略战术手段还是令国民党各路军阀闻风丧胆的程度,都是同一时代其他的红军高级将领所无法比拟的。

抗日战争时期,徐向前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赴山东开展工作,1940年回延安参加党的七大(实际上七大于1945年召开)。解放战争是徐向前的另一高光时刻,他因严重的身体疾病在大多数时间缺席,但仍打出了很多精彩战例。如果选解放军的四大战神,我觉得徐向前和林彪、刘伯承以及粟裕大概率会当选。

1955年,徐向前成为共和国元帅,排名第八,位于罗荣桓之后 ,聂荣臻之前。


彭德怀元帅和朱德元帅

唯一一个没有参加三大起义的元帅:彭德怀

我们再次盘点一下参加了1927年建军大业三大起义的元帅:

南昌起义走出的元帅最多,有七位:朱德、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和叶剑英。

秋收起义走出的元帅最少,只有罗荣桓一位。

广州起义共有三位元帅参加:叶剑英、聂荣臻和徐向前。

其中,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都参加过的是两位:叶剑英元帅和聂荣臻元帅。

我们发现,在建军大业的三大起义中,十大元帅几乎全到齐了,唯独缺了元帅中排名第二的彭德怀元帅,很多军迷朋友都在想,那个时候他在干什么呢?

1927年的彭德怀,还是湘军的一名中级军官,但他在好友黄公略、段德昌以及邓萍的影响下,已经倾向革命。1928年6月,换防至平江的湘军团长彭德怀率部举行平江起义,随后把起义军带上了井冈山,开始了他和毛泽东长达数十年的革命友谊。

虽然1927年彭德怀没有参加三大起义,但第二年平江起义后,他成为井冈山巨头,随后在开辟中央苏区的过程中居功至伟,地位迅速超过三大起义的大部分元帅,到1955年大授衔时,他已经作为解放军副总司令和志愿军司令员,排名元帅第二了!

彭德怀、朱德、彭雪枫、萧克和邓小平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