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歌曲「这首陪伴国人近40载的旋律编曲者竟是唐山人」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23更新:2023-04-13 23:54:00

有这样一支旋律

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却又一时间叫不上名字

她就是

央视天气预报的主题曲

电音版《渔舟唱晚》

每天晚上7:30,一家人守候在电视机前

静悉天南海北的阴晴冷暖

但你知不知道,这首曲子的原版

与一位唐山古筝大师有关

他就是大牌哥要说的主角

娄树华

人物简介

娄树华(1907年5月15日—1952年5月16日),字荫堂,号权中。唐山玉田大丁庄西迷王会村人。家道小康,娄先生的父亲在林南仓镇席行当掌柜。受家庭的影响,娄树华不得不弃学从商,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对音乐的热爱。十八岁那年他奔赴北京,经人介绍进入“北京道德学社”,开始了对古筝的学习之旅。

他所编曲的《渔舟唱晚》几乎是所有古筝学习者的必修。学奏古筝不学《渔舟唱晚》,就好比学唐诗不吟《春江花月夜》, 学宋词不知岳飞《满江红》。作为中国古筝谱曲的集大成之作,《渔舟唱晚》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被誉为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伊始:云起雪飞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一说河南筝曲)。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人类对于审美的理解总是可以产生共鸣的,哪怕时隔千年,但是对美的体验却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一个共同的频率,唱和相应。诗乐本同源,最早的《诗经》即是诗乐一体,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早已难觅当年《滕王阁序》的韵律,只能在千年之后,循着娄先生脑海中的“渔舟唱晚”之景,一窥究竟。

生平:响彻行云

道德学社牌匾,蔡元培题

《渔舟唱晚》是在什么背景下诞生的?

这得再提到另一位古筝大师,现代筝乐的先驱、河南古筝流派的奠基人——魏子猷。青年时代,娄树华在道德学社结识了河南遂平魏子猷先生。并拜他为师,魏子猷先生逝世之后,娄树华便以传承筝艺为己任,责无旁贷地传播中国古筝艺术。所以,也有一说,《渔舟唱晚》是魏子猷创作,娄树华认真领悟,经过加工、润色、改编,使乐曲更完美。故不少经典的古筝学习教材仍把作曲者归为娄树华先生。

1935年,娄树华先生与国内一批著名的二胡、琵琶、笛子、埙演奏家组成“中国音乐旅行团”,赴欧洲访问演出,先后到瑞士、奥地利等国,最后绕道苏联莫斯科回国。“中国音乐旅行团”在世界闻名的“音乐之城”维也纳的表演活动非常成功,尤其是“乐中筝”更是受到了国际上的称赞和推崇,在那个年代,中国作为封闭的代表,能将古筝这一传统乐器演奏带向世界舞台,娄树华先生功不可没。

原版“北派”古筝唱片已不可考

次年,娄树华等载誉回国,并应上海百代公司特邀灌制了“北派”古筝唱片一张,正面《天下大同》,另面《关雎》。这是娄树华先生留给后人唯一的音乐资料,它也是中国古筝近代史上重要物证之一。

中国曲谱网收录的娄版《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经典之作,也是娄个人最辉煌的成就。它是用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的,糅合了琵琶名曲《浔阳月夜》的部分曲调。以十三弦筝,五均调律定弦和弦柱乐器的特殊结构和性能,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弹按技巧和声韵配合的妙用,诗情画意,切题发挥,突破了地方风格的框子,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佳作。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近一个世纪来历久不衰,享誉海内外。

《渔舟唱晚》并不是娄树华全部的成就。1936年,娄先生为了充实古筝教学内容和施教方便,在魏子猷先生传谱的“中州古调”基础上,移植古琴曲、江南丝竹曲等曲目充实了古筝曲的内容,并借鉴古琴减字谱的指法字母和名称,改造了工尺谱为专用的“古筝指法谱”;同时还编定了《古筝练习曲二十一首》以及用于表演和教学的《古筝曲集》。但受当时战乱的影响,都已经失传,实属中国古筝乐界的一大损失。

传承:余音绕梁

1940年以后,娄树华先生在南方大学读书深造。在这时期他的生活一直十分贫苦,唯一令他宽慰的就是古筝艺术活动。“发愤忘食、乐以望忧”,是这一时期他的精神写照。娄树华先生在南京生活8年之久,在国家多事之秋,承受着命运的捉弄,难以在古筝艺术事业上大展宏图。他常常感叹“命实为之,为之奈何?”

时华北大学,成了娄树华先生弹奏古筝的终章

1949年6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娄树华先生回到北京,在华北大学(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等待国家的需要,但是由于积劳成疾,1952年5月16日因肺结核逝世于玉田大丁庄西迷王会村,年仅46岁。

娄树华先生不仅仅亲身投入到古筝的演奏,也培养出了一位古筝大师——曹正。1936年,十六岁的曹正只身到北平求学,在道德学社,和娄树华有着相似经历的他,被娄先生发现其有天赋,收为学生。在娄树华先生去世之后,曹正秉承娄老遗志,继续将古筝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国古筝院校事业的奠基人,也算了却娄先生的一桩心愿。

右为曹正先生

和曹正先生一样,南派古筝的代表者孙梓仙先生同样师从娄树华先生,成为娄树华在南京授业的唯一一位为古筝艺术奋斗终生的传人。孙梓仙系南京艺术学院早期的几位奠基人之一。可以说,娄树华的古筝技巧是北派,但是对古筝的影响却不分南北,影响了当时整个中国的古筝艺术。

孙梓仙在“娄树华先生纪念会上演奏”

大牌哥说

纵观娄树华先生一生,年少难违父命经商,到后来独自学艺,最终将中国古筝带向世界,“大师”称谓,毫不为过。一曲《渔舟唱晚》凝聚娄老心血,是中国筝曲艺术的瑰宝,他的艺术修为与人生境界永远留在指尖与筝弦的拨弄间。

大牌哥身为唐山人,为有同乡娄树华先生这样的古筝大师感到无比自豪,虽然娄树华先生传世作品多毁于乱世,但唐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娄树华先生对中国古筝做的努力和贡献,《渔舟唱晚》就是听得到的另一个唐山文化符号。值此娄先生忌日,愿他的筝曲永远回响在华夏大地。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