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早期武侠电影特效飞剑掌纹和怪物套装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21更新:2023-04-14 10:34:44

尽管香港早期武侠电影打斗场面不真实,表演僵硬,摄影机从未动过,但 1950 年代武侠电影中的怪物和魔术效果让观影者兴奋不已。

1963 年电影《金剪刀》第一部分的剧照,有一把飞剑(左)。武术特效很原始,但表演和摄影技巧也很原始。

香港的丝线技法,都曾给人以飞跃或飞翔的印象,深受武术编舞者的喜爱,例如袁和平,很久以前发明的,在 1920 年代上海的电影制作以上图。

1962年 的剧照

第一部武侠片是在 1920 年代在上海制作的,但直到现在 1938 年,这一类型才在香港开始,包括四部连续剧《方世玉历险记》。

根据余墨云的《剑侠情缘》和《掌权》,香港直到1937年才具备支撑武侠电影产业的才能,当时由于日本入侵中国,从事武侠电影的导演从上海迁往香港。武侠电影于 1940 年代在香港起飞。

上海电影中的英雄往往是叛逆的,但这些角色的粤语版却是侠义的,并且崇尚儒家价值观。注意到一个武术家用脚拿着香烟爬楼梯的场景,这些电影的价值在于他们“对真实的杂技特技和武术套路的记录”。

粤语武侠片在 1960 年代初迎来黄金时代,有《书与剑的故事》和《阴阳刀》等热门影片。香港演艺界传奇人物萧芳芳是这一时期武侠电影的杰出明星。

余素州在《秘书》(1961)中的场景

魔术和怪物是粤语奇幻武侠电影的流行元素。《佛掌》是 1964 年由凌万导演的四集粤语电影系列中的第一部,必须亲眼所见才能相信。

《暴怒的佛掌》(1965)的剧照

一个关于年轻武术家寻求八掌佛法秘密的简单情节由一只功夫鸡(虽然它意味着一只鹰)、一只功夫蝙蝠和一只功夫雪人/独角兽活跃起来。这些野兽都是人大小,主要由前马戏团演员陈小平扮演,他是公认的动物表演专家。

“当时,在《佛掌》和所有其他需要它的粤语电影中,我是扮演那些怪兽的演员,主要是为了钱,”陈告诉香港电影资料馆。

“武术教练一天只有25港元,但玩这些奇怪的野兽,你一天的薪水是40到50港元。香港电影中大约99%的角色都是我扮演的。”

萧瑟芬与陈小萍饰演的老鹰,剧照来自《南进军》(1963)

有一次我是“毛茸茸的怪物”。我用敏锐的眼光观察这些动物。最难玩的是蛇和鳄鱼——爬过地板的生物,”陈说。

飞剑、掌纹、魔镖、倒片悬浮、线雕在上海奇幻电影中占有重要地位,香港导演延续了这一传统。

像棕榈射线这样的效果通常直接绘制在赛璐珞上,并聘请了专门的艺术家来完成这项任务。1965年小生执导的票房大片《功夫世界的圣火令》,正是利用了这样的手法,成为了票房大片。

《焚红莲寺》第三部 (1957) 的剧照

“那个时候,我们制作武侠图的技术并不先进。像展示从你的手发出的掌力的‘嗖嗖’这样的事情很难做到,”萧告诉电影档案馆。

“一旦你的手准备好投射嗖嗖声,演员就必须站得很稳——他不能动。然后你真的不得不画那个嗖嗖声,随着一道光束投射到天空,它逐渐变大。如果是彩色产品,光束将被着色,红色将显示与绿色战斗。这通常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

猫头鹰传奇(1981)的剧照,一部融合武侠小说和星球大战电影等外国流行文化影响的香港武侠喜剧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