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龙2021「狄龙的唏嘘人生巅峰时香港武侠片顶流40岁秃顶被公司辞退」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51更新:2023-04-14 13:00:06

一、

1986年的某天,40岁的狄龙正坐在邵氏影业的办公大楼里局促不安。

为邵氏勤勤恳恳奉献了18年青春的他,此刻面前却摆着公司的一封辞退信。信上只有简短却刺眼的一行字:

“谢谢你多年来为公司做出的成绩...”

走出从出道就未曾离开过的邵氏影业,神情落寞的狄龙,品尝到了所有开始秃顶的中年男人的苦楚。他突然意识到,此时的失业,或许就意味着演艺生涯的彻底终结。

眺望着窗外的香江夜景,狄龙想起自己从万人追捧的香江第一美少年,到如今刚满40岁时就被邵氏无情抛弃,曾经的那些荣耀和辉煌,就像他拍过的所有电影一样,一帧帧的在脑海中不断倒带重复…

他狠吸了一口烟喃喃自语道:

“真想不到香港的夜景居然这么美,这么美的东西一下就没有了,真不甘心…”

二、

18年邵氏生涯一晃而过,曾经他最熟悉的片场和夜景,如今却已然变成了最陌生的。

当岁月含泪悄悄转身,40岁的狄龙就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回望过去,满眼都是自己20岁的影子。

那个眉目如画的侠客少年,那段颠沛流离的如戏人生…

解读港片幕后,致敬传世经典,大家好,我是豆沙。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不是电影,而是曾经的香港武侠片顶流——狄龙!

三、

1968年,22岁的狄龙在洋服店早已做了7年裁缝,每月拿2000块高薪的他,堪称裁缝届冉冉升起的新星。

本打算做一辈子洋服的他,只因为听了何冠昌的一句话:

“男人要建立自己的终身事业,你做洋服能成终身事业吗?”

之后便只身走进邵氏片场,成为邵氏南国演员培训班的学员。

从月薪2000的洋服设计师,到片酬不足400的新人演员,虽然生活过得穷困潦倒,但每每想到做演员当明星能成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狄龙总会变的热血沸腾。

那些忽明忽暗的香江夜景,那段冷暖自知的龙套生涯,都无法抹灭他眼中的星辰大海。

但有时候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异常骨感。

毕竟在人才辈出的邵氏影业,想要出头当大侠可谓难上加难。在属于狄龙自己的时代到来前

挡在他前面的,是一座足以让他仰望的大山。

而这座“大山”的名字,叫王羽。

四、

1967年7月26日,张彻导演执导的《独臂刀》在港上映,在那个单张电影票不足一毛钱的时代,独臂刀凭借硬桥硬马的武打动作,充满阳刚美学和侠义豪情的场面,成为香港影坛第一部票房破百万的电影。

不仅扭转当年香港电影阴盛阳衰的局面,同时还成功开创了香江新武侠电影的浪潮。

而作为电影男主角的王羽,更是凭借独臂刀这个IP爆红,成为60年代香港首席武侠小生。

而在之后的3年里,王羽又凭借《金燕子》《独臂刀王》和《龙虎斗》,分别拿下1968年到1970年的票冠,成为香港影史上第一个实现票房四连冠的演员。

五、

当年的王羽火到什么程度呢?

在他人气最鼎盛的时期,李小龙从美国回香港第一件事就是去他家拜访。

而星爷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说,自己是看王羽的电影长大的,他是自己最喜欢的演员之一。

后来星爷拍摄的香港影坛另一部划时代的电影《功夫》,有很多灵感就是来源于王羽的《龙虎斗》。

六、

看到师兄王羽在当年的盛景光芒,狄龙在羡慕之余心里也犯起嘀咕,两人年龄相仿、戏路类似,就连身材长相也被人说是小王羽。

这样等下去何时才能有出头之日呢?

希望和失望,理想和落寞,无时无刻的在脑海纠葛。除了更加刻骨的练功和磨砺演技,狄龙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远处默默的揣摩和学习,然后等待自己机会的到来。

后来在回忆起这段时光时,狄龙依然不吝对偶像王羽的赞美。

原本以为这样的等待会持续数年,但让狄龙意外的是,1年后的1969年,机会却突然降临并眷顾了他…

七、

虽然王羽早已是港台,乃至东南亚地区的超级银幕偶像,但他在邵氏的片酬却没有任何变化。再加上“切割经理”方逸华小姐的从中作梗,性情耿直的王羽,便决定离开邵氏转投嘉禾。

面对王羽转投竞对的想法,邵氏仗着合同没到期态度强硬。于是在双方多次谈判无果后,王羽愤怒之下夜闯邵氏档案室,一把火烧掉了自己和其他100多位艺人的经济合同,同时也烧掉了自己与邵氏,与张彻的多年情分。

自此之后,王羽远走台湾,属于香港影坛初代大侠的辉煌就此拉下了帷幕。

值得一提的是,在让王羽走红的《独臂刀》中他所饰演的角色名叫“方刚”,正是从“血气方刚”化用而来。

这样桀骜叛逆但江湖味十足的角色,成就了王羽银幕大侠的伟岸形象。但这样的性格放在现实中,却造就了他日后的悲情人生…

八、

正所谓一代人爬一代人的山,一代人涉一代人的水。在新武侠这个时代洪流的巨大浪潮面前,每个人都是被裹挟着滚滚向前,无法抗拒。

当影迷还在为王羽的离开感到扼腕时,他们不会想到,很快下一个大侠早已被时代选中。

没错,他就是有小王羽之称的狄龙。

九、

1969年,时值导演张彻的新片《死角》选角,从小就学过咏春拳,长相英气逼人,且眉宇之间有着一股侠气的狄龙,就这样被张彻从十几个新人演员里一眼挑中。

自此成为邵氏武侠中白衣飘飘的侠客,万人追捧的巨星,风靡香江数十载。而与他一起走红的,也是位鲜衣怒马的少年侠客,没错,他正是姜大卫。

姜大卫性格开朗,狄龙性格沉稳。一个阳刚一个阴柔,一个清秀一个俊朗。

于是张彻就以京戏武生的类别为灵感,把2人打造成邵氏片场最成功的的铁汉cp。其中姜大卫多是“短打” 狄龙则是“长靠”,两人一活一稳,相得益彰。

这样的设计,既成就了狄姜双子星,同时也影响了当时还在“张家班”当助理导演的吴宇森。以至于后来他在写《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和宋子豪时,除了参照自己和徐克的友情,也不自觉的沿用了张彻为“狄姜”设计的双男主模式。

十、

由于二人天天在一起拍戏,再加上性情相投志同道合,戏里戏外都配合的很默契,很快就成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

二人不仅在公司宿舍同吃同住、穿同一件衣服、吃同一碗宵夜,还骑同一辆摩托车。

之后狄姜又一块合作了《十三太保》《新独臂刀》等电影,更是让这对香港双子星一度成为那些年,香港影迷们茶余饭后讨论最多的话题。

后来作家亦舒在《我眼中的姜大卫》的访谈中,曾聊过这样一件趣事。

当年姜大卫花500万重金,把电影《死角》中的道具车买了回来。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质疑太贵,但姜大卫却从来没有说出缘由。直到有次倪匡问起姜大卫才说出实情,那就是:

狄龙喜欢!

毕竟《死角》是二人合作的第一部戏,不仅如此,就连姜大卫的弟弟尔冬升,在面对媒体采访时也说:

“我哥眼里只有狄龙,狄龙眼里也只有我哥!”

就当所有人以为2人友情会长存时,狄龙在面对媒体时说的一番狠话,却将2人私下的不和彻底公之于众。

十一、

原来当初李翰祥导演开拍《倾国倾城》前,分别找上了张家班的狄龙和姜大卫。狄龙演男主光绪皇帝且意在拓宽戏路,于是便爽快答应了李翰祥的邀约。

而姜大卫演的则是太监寇连材一角,跟他以往荧屏上的侠客形象大相径庭,再加上是清宫戏又要剃头便想推掉。

那时的香港媒体捕风捉影疯传,姜大卫是因不愿给狄龙做配才拒绝。看到报道的狄龙非常生气,于是找到姜大卫当面问道:

“我给你当过那么多次配角,这次你帮我一次怎么了?”

一边是友情,一边是自我,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姜大卫最终决定出演。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狄龙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十二、

电影在正式开拍后,姜大卫凭借更具戏剧张力的表演,将一个小太监演的比狄龙的皇上还出彩。

看到姜大卫如此出彩的表现,李翰祥导演喜出望外,为了给姜大卫增加戏份,甚至不惜在片场大幅度改剧本。

虽然双方都是奔着为影迷呈现更完美的作品,而不得不做的改动。但这样的行为,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狄龙的失落感。毕竟当初说好了,狄龙才是正儿八经的男一号。

看到好兄弟在演技上盖过自己风头,狄龙在为姜大卫高兴之余,心里不免有落差和不甘。而这种情绪和嫌隙一旦产生,就为二人日后的分道扬镳埋下伏笔。

十三、

戏份多寡的纠葛,双方粉丝的纷争,再加上媒体狗仔的推波助澜。刚开始两人或许都不在意,但时间久了就慢慢生了嫌隙。

于是倾城之恋不复存在,繁华盛世成了分手布景。直到有一天,狄龙面对二人关系的追问时不胜其烦,在媒体面前放了狠话:

没什么可惜的,不想见就不见!

而姜大卫也不留情面当众回怼:谁说我要和好,我绝对不会和好!

曾经闪耀香江,情比金坚的邵氏双生,就这样反目成仇。而狄姜的决裂,成为所有港片老影迷的意难平。

从此之后,整个香港都在战战兢兢的等他们和好。但让人意外的是,这一等却等了10年之久…

十四、

从1969年一起合作拍摄《死角》,到1975年最后一次合作《倾国倾城》,在长达8年的友情岁月里,二人在大银幕上共计合作42部戏。

从曾经的惺惺相惜,情同手足,到后来的暗自较劲,形同陌路。身处娱乐圈这样的名利场,友情显得太奢侈,也太脆弱,狄姜这对铁汉CP也不能免俗。

前有王羽和邵氏的老死不相往来,后又周星驰和李修贤的对簿公堂,他们不是第一对,也不会是最后一对。

或许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有美好回忆也会有遗憾缺失,有往日情义也会有今日别离。身边的朋友来来往往相聚相散,我们一起面对过人生的盛景和失意,却终究成为彼此生命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十五、

关于狄姜不和势如水火的真实原因,作为外人我们或许永远不得而知。但多年以后,姜大卫面对媒体的再三追问曾这样感慨道:

朋友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确实有道理...

直到后来,在恩师张彻从影40年之际,门下众多弟子为感谢恩师栽培,一起拍摄了一部《义胆群英》。在电影中姜大卫指着狄龙大声说道:这位龙哥是我们十几年的好兄弟!

这样的境遇,正如《友谊之光》中唱的那样:

人生于世上有几个知己

多少友谊能长存

今天且有暂别

他朝也定能聚首

纵使不能会面

始终也是朋友...

关于狄龙在影坛的那些往事,豆沙会分为上下两集来讲述。或许这种经历正如所有人的人生投影,上半程是少年意气和前程似锦,下半程就是中年辛酸败而复起。

如果你也喜欢港片喜欢狄龙,请一定别忘了给豆沙三连鼓励,我们下期再见。

我是豆沙 关注我 带你了解更多经典港片幕后故事...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