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上英雄桥死过以后才能活着了吗「金刚川上英雄桥死过以后才能活着」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55更新:2023-04-15 07:36:25

人在桥在,人亡桥不亡!

啊,朋友再见群星 - 生于七十年代(电影)

文 | 河 西

人在桥在,人亡桥不亡!

一曲抗美援朝的慷慨之歌,由《八佰》的导演管虎和《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以及《绣春刀》的导演鲁阳强强联手,一起谱就。

首日票房过亿,可见《金刚川》火热的程度。

电影《金刚川》取材于抗美援朝时期真实案例,电影主人公的原型是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驼峰乡曹浦村人张振智。张振智时任志愿军工兵第十团第三连连长。

电影片名《金刚川》并非虚构的一条河流,而是真实存在于朝鲜半岛。这条河是汉江的两条主要支流之一,它起源于江原道北部的金刚山。有金刚山,才有金刚川。金刚川在金刚山附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最宽处可达60米,如果不借助桥梁根本无法通过。张振智带领工兵三连奉命在岩里渡口架一座载重桥,保证它畅通无阻。

而此时,美军利用飞机频繁轰炸来破坏桥梁,张振智带领工兵三连,经过7天7夜的奋战,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中水位重桥。

刚刚架好,第二天次日下午4时左右,四架敌机呼啸而来,七孔桥被炸掉了五孔。就这样,修了炸,炸了修,张振智带领的战士们先后7次在金刚川上修复这座长37米的桥。据统计,为了炸毁这桥,敌军总共投放炸弹1000枚左右,炮弹超过2500枚。在抗美援朝中,志愿军总部给张振智记一等功三次,授二级模范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二级战士荣誉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如果上了点年纪的读者有印象,你会发现这部电影表现的故事和上世纪50年代的老电影《奇袭》中的故事,战略目的刚好相反。同样是一支小分队,《奇袭》是连长方勇率领一支侦察分队到敌后去炸毁一座大桥。在战争中,围绕着桥这条生命线,或护之,或炸之,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

战争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炸桥电影,非南斯拉夫的《桥》莫属。非常神奇,这是一部关于炸桥的电影,而主题曲《桥》(Bella ciao,中译:《啊,朋友再见》),这个普通话发音标准的“桥”,却是意大利语“再见”的音译,因为这首歌原本是意大利游击队的队歌:

啊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一首视死如归、欢快却又带着淡淡忧伤的奇妙歌曲,因为这部电影,在遥远东方的中国大地上传唱至今。同样是老歌,如果将《金刚川》的主题曲、谭维维重新演绎的《英雄赞歌》换成《啊,朋友再见》,并用口琴来配,可能会更贴,更有灵魂。“啊,朋友再见”,《金刚川》何尝不是这样呢?面对狂轰滥炸,他们的每一次出发,就像是在唱着“朋友再见”的悲歌,与朋友与人生作最后的诀别,为的是换来他们可能永远回不去的家乡能够在后方不受战争的蹂躏!

如果没有这部电影,在金刚川架桥护桥行动中牺牲的志愿军战士,只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197653位牺牲烈士中并不起眼的一分子。和黄继光、邱少云这样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比起来,他们并不知名,之前没有太多人关注他们。但是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每一个牺牲都有价值,都值得我们铭记!

他们是英雄吗?肯定是英雄,却又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塑造成的英雄,这就是为什么,导演一定要从不同人的视角反复来讲一次战斗、一个故事。

三个导演分别拍了影片的四个部分:第一段叫《士兵》,第二段叫《敌人》,第三段叫《高炮班》,最后一段叫《桥》。三个视角叙述者,一个是张译饰演的张飞,一个是吴京饰演的关磊,一个是李九霄饰演的刘浩,合起来就是“刘关张”。

影片叙事结构类似诺兰的《敦刻尔克》,以三个片段叙述同一段时间:一周(海上),一天(地上),一小时(天上)。有些观众看了有点头晕,觉得没有必要,或者觉得有凑电影时长的嫌疑。对导演来说,这不是耍花招,而是必须的!他们的意图是说:电影所要表现的,不仅仅是还原战争场面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探索人性,正是不同的人,看到的同一场战争是有差别的。这是活生生的人的战争!

比如“刘关张”中的张飞,名字居然这么直接的用了“张飞”,可是呢,一开始,张译饰演的张飞一点都不“张飞”。这位张飞战士“比较吝啬、抠门”,有点怂,跟《三国演义》中五虎上将喝断当阳桥的张飞几乎没有可比之处。但当剧情发展到生死关头,张飞终于爆发出他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此时,张飞与张飞,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重逢了,那个豹头环眼的张飞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面对敌机的咆哮,他是中国人,他是不可战胜的!

我想这个‘’铁三角”的名字梗是特别需要观众予以注意和理解的,从某种意义上,这部电影的形式就是它的思想核心。

这部电影正是通过电影的叙事手段来反思战争。不再是图解官方教科书,而是强调你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审视去思考,你会看到不一样的场景,你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这里有血腥和残忍,也有战争间隙的平静,更有人作为人的恐惧和孤寂。孤寂,这是导演管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到的一个词。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心里一动。你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到底孤独在哪儿?是青年男女找不到对象的孤独吗?不是,那是一个国家的孤独,一个民族的孤独,而在《金刚川》,更是人面对死亡时的孤独。

管虎说:“他们离前线战场很远,隆隆的炮声一直在远方,他们参与不了这种真正的战斗。”和正面战场上的大兵团厮杀不同,这里人数很少,小分队,却要以一敌十,承受更大的压力。要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以必死的信念尽可能地活下去,直到打退敌人。

和《八佰》有点像,也是一支很小的部队来面对强敌,只是这次人数更少。越是敌我人数差距大,弱小的一方人员就越明白自己行动的危险性,即要做好有去无回的思想准备。在这种思想准备下,他们每一个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所以为了给张飞指明敌机,吴京饰演的关磊选择献身射出闪光弹,最后被战机击碎。

正是这种牺牲精神令曾经孱弱、被列强当软柿子捏的中国,以全新的战斗面貌站立在世界面前,这是令敌人都感到震惊的蜕变。

同样是不同视角叙述同一件事,日本大导演黑泽明的经典《罗生门》最终走向了虚无,《罗生门》的逻辑是人生这个谜团是无法解开的,存在没有意义,一种经典现代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和《罗生门》的悲观基调完全不同,《金刚川》如昆虫复眼式的多视角呈现,彼此之间,不是互相掣肘,而是相互补充。它的逻辑是:即使死了牺牲了,人依然彰显了存在的伟大价值——死过以后才能活着!

· 这本特殊护照离变废纸不远了· 在斐济搞事的原来是台湾特务啊?!· 现在,俄罗斯对德国有这么一些看法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