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幸运儿「共赏丹麦诺贝尔文学奖著作改编电影幸运儿佩尔」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4更新:2023-04-15 09:30:04

北欧时报.哥本哈根2018年12月13日讯.(记者: 彭忠民、朱小军)

12月12日.根据丹麦诺贝尔文学奖著作改编的电影《幸运儿佩尔》在北欧电影公司自有电影院放映,电影导演BilleAugust亲临现场作影片介绍。当天的放映中,电影《幸运儿佩尔Lykke-Per》还特别加注了中文字幕。

电影制片人Thomas Heinesen和哥本哈根投资促进署中国区投资事务负责人杨燕女士致简短欢迎辞。中国驻丹麦使馆文化参赞刘东先生出席当天放映活动并与大家一起欣赏了电影。

在电影《幸运儿佩尔》放映前,丹麦皇家摄影师、《丹麦皇家》杂志社副社长、《北欧时报》丹麦分社社长彭忠民采访了电影导演比尔·奥古斯特BilleAugust。比尔·奥古斯特BilleAugust说:“我很喜欢我所导演的这部电影,《幸运儿佩尔》是一部经典的电影,描写志向远大的牧师之子佩尔·西泽纽斯离开迂腐的日德兰家乡,来到首都哥本哈根。毫无疑问,犹太人角色在《幸运儿佩尔》中占有重要位置,不要低估反犹主义在当时欧洲社会举足轻重的力量。哥本哈根犹太上流社会提供了一幅光彩夺目的画像,蓬托皮丹透过女主人公雅各蓓的视角,描写了柏林火车站内外犹太流民的悲惨遭遇。”

在电影《幸运儿佩尔》放映结束后,丹麦皇家摄影师、《丹麦皇家》杂志社副社长、《北欧时报》丹麦分社社长彭忠民还采访了电影制片人Thomas Heinesen,Thomas Heinesen说道:“我作为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幸运儿佩尔》已经看过50多次了。在《幸运儿佩尔》中,佩尔最终还是抛妻别子,成了海风中高洁而幸福的隐士,这太深刻了....。”

在活动现场,丹麦皇家摄影师、《丹麦皇家》杂志社副社长、《北欧时报》丹麦分社社长彭忠民专门采访了中国驻丹麦使馆文化参赞刘东先生。刘东参赞对彭忠民说:“电影《幸运儿佩尔》的放映,对于中国·丹麦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和发掘中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的电影文化内涵,发现中丹文化交流合作的共赢点和友好交往具有积极意义。展现了共同持续深入推进中丹双边文化关系的美好愿景。”

中国驻丹麦大使馆文化参赞刘东在和丹麦导演比尔·奥古斯特BilleAugust

电影招待会结束后,丹麦资深记者彭忠民右专题釆访了幸运儿制品人汤姆逊TOMAS左并合影

哥本哈根投资促进署中国区投资事务总监杨燕、哥本哈根电影基金、北欧电影(Nordisk Film)公司Thomas Heinesen、Nordisk Film负责人和制片人受邀一起观看了丹麦诺贝尔文学奖(1917年)获奖小说《幸运儿佩尔Lykke-Per》所改编的电影。

丹麦电影《幸运儿彼尔》描述的是19世纪后期,彼得·西德纽斯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来自丹麦西部日德兰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家庭,他前往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大城市学习工程学, 试图实现其革命性的愿景:利用风能和波浪能。他构思了一个大型的工程项目,包括在他的家乡Jutland建造一系列运河,以及建造大厅。但正如佩尔似乎即将实现梦想一样,他很快进入了首都的文化人和有钱人的圈子,结识了众多的犹太学者、犹太富商和犹太女青年,并一度与萨洛蒙家的小姐雅各蓓订婚。但几经变故,又在宗教热忱的激发之下,佩尔离开首都,全力深思,而后找到新的爱情,过了几年资产阶级体面和安稳的新生活。但为了寻找自我,他最终还是抛妻别子,成了海风中高洁而幸福的隐士。

幸运儿彼尔'Happiness-Per'是基于亨里克·彭托皮丹的经典小说,其第一卷出现于1898年,这使得笔者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经过120年来对第一部电影改编,主题仍然是高度关注其爱情故事、可再生能源和最终道德创新理念的混合。

电影导演 Bille August 介绍影片

导演August其最出名的作品是";Pelle Erobreren",是1987的奥斯卡奖获得者。同时他还有一系列其它出色的电影、作品,包括最近在哥本哈根中国电影节上放映的《中国寡妇》。

《幸运儿佩尔》改编自丹麦作家、19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亨里克·蓬托皮丹(HenrikPon⁃toppidan,彭托皮丹,1857-1943)的同名小说。

菲·马·米切尔在《丹麦文学的群星》一书中写道,《幸运儿佩尔》所描绘的场景相当完整,实为当时九十年代丹麦的写照……表现了一个继承了十九世纪丹麦文学复杂遗产的作家所能有的全部力量以及所达到的极限。

(摄影:丹麦皇家摄影师彭忠民;编辑:吴静芳)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