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瞳您好母亲大人如何打破刻板的催泪母子故事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84更新:2023-04-15 19:03:57

2017年,制片人张阿瞳买下了不良生的小说《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在他读的过程中,就已经确定了改编剧集要怎么开头和结尾。

但从2017年底开始,他找到的所有编剧,都拒绝了他。

“大家都觉得没法改,不知从哪下手,但我一开始就觉得可以改。”

他也没承想,自己能“搞定”《长安十二时辰》的导演曹盾,来执导这样一部充满是枝裕和风格,温暖、治愈却充满力量的讲述母子关系的剧集。

“经常有人问我怎么搞定曹盾的?我说我搞不定,不是我搞定的。”

张阿瞳提前给了曹盾导演剧本,当时觉得八字没一撇的事儿。但初次见面之后,他没有做第二次工作,曹导就说可以合作了。沉默寡言的曹盾和“外挂”的《长安》的团队,完全是被剧本吸引过来的。

同样被吸引来的,还有女主角董洁。剧中,她要扮演一个跨度30年,最终年龄定格在58岁的母亲角色。随后,很快定下来的便是丁小军的饰演者尹昉。

所有人,好像都十分默契。或许是与自身经历有关的缘由,大家似乎都不愿意错过这样一个好剧本。

由曹盾、荆冲联合执导,董洁、尹昉领衔主演的都市家庭情感剧《您好!母亲大人》已于10月13日在优酷全网首播,爱奇艺、腾讯视频同步播出。剧集根据不良生散文集《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改编,讲述了苏北小镇的一对寻常母子横跨三十年的人生故事。

剧中以双线并行的方式,呈现出经历婚姻变故,独自肩负起抚养儿子与生活重担的丁碧云(董洁 饰)与儿子丁小军(尹昉 饰)在三十年间相互依靠扶持,彼此牵绊又各自精彩的人生。

剧集以温暖、有感染力的画面,展现出日常生活中那些温馨、细腻、充满力量的美好。近日,影视独舌采访了制片人张阿瞳,请他讲述了《您好,母亲大人》这部剧,是如何“炼成”的。

张阿瞳

被所有的编剧拒绝后,为何还要坚持拍?

做《您好!母亲大人》的初衷,是想创作一个新的叙事语境下,探讨母子关系,讲述当下年轻人生活的剧。

这是制片人张阿瞳与出品方以及曹盾导演,对剧本表达的共同追求。

“我们不是想讲亲情多么伟大,不是想拍一个‘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苦情故事。我们想拍的是两代人的关系。而这个两代人是现在社会的中坚力量80后,和他们的父母。拿到这个项目,梳理完原著,做完策划案完之后,我认为这个故事能够很好地表达两代人的关系,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因为原著的生活细节非常真实。

初读原著,张阿瞳就觉得它提供了非常丰富、真实的细节。这些细节绝不是面壁虚构就能创作出来的。

在已经播出的前10集里,诚如弹幕的一致感慨:细节满分。

比如丁碧云与丁小军过春节时,前景中电视机里放着赵本山的春晚小品;再如妈妈丁碧云给小时候的小军,灌热水瓶、做猪油拌饭等等。

张阿瞳解释,原著里有大量的细节。比如,当年丁碧云看什么电视,爱听什么歌,都可以从原著提炼,“丁小军跟妈妈一起抗癌的时候,爱看的电视剧是《金婚》,还有宋丹丹跟许亚军演的《李春天的春天》。这些原著里都有很明确的细节刻画。”

“在这些丰富的细节中,我们想要把丁碧云这个角色的时代感,通过更具体的意象表现。我们就想到了用歌曲表现,最后选定的音乐符号是齐豫。”

张阿瞳认为,与作为时代记忆的费翔和《冬天里的一把火》不同,齐豫和《橄榄树》等几首歌,代表了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女性特质——女性也想看外面的世界。

“齐豫的很多词都是非常有诗意的。她的作品,无论词曲都兼具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和女性特质,我们希望她的歌曲能作为丁碧云精神气质的象征。”

不过有些可惜的是,后来制作费超标,张阿瞳预想中的齐豫的演唱会,只能取消。

因为细节充沛,即便《您好!母亲大人》并没有特别大矛盾冲突,但观众看两遍三遍后,依然回味无穷。

与此同时,《您好!母亲大人》还寄托了张阿瞳的特殊情怀。这个故事发生在江苏苏北小镇,而张阿瞳本人就是江苏人。

《您好!母亲大人》的整个故事从1986年丁小军出生开始,到2015年丁碧云去世结束,剧集保留了原著的这条叙事主线。而这个时间跨度,与85年出生的张阿瞳的成长历程,几乎完全重叠。

在他看来,这一点很重要。曹盾拍《长安十二时辰》能得心应手,是因为曹导是西安人,他对于“大唐盛世”的理解是写在基因里的。

这个苏北小镇的故事之于张阿瞳,亦是如此。所以,这样一个项目摆在他面前,他无法拒绝,能做的是想尽办法把它做到极致。

连缀两三百件小事的精巧结构

所有看过《您好!母亲大人》的观众,没人能否认,母子二人的双线叙事下,那种叠加的、累积的情感能量带来的感动。既凸显了母子二人相似的性格,又将两代人的感情描摹得充满韵味。

而在找到如此契合的叙事结构之前,从碎片化的随笔集提炼影视故事的过程,对于张阿瞳来说是“非常漫长和痛苦的”。

“我们从2017年底开始做剧本,一直到2019年初才找到导演,中间这一年多干的事,就是拆解原著。”

原著名为“与母亲的99件小事”,但其实“99”只是概述,原著中总共可能有两三百件小事。不过有意思的是,原著附录里有一个“我与母亲的断代史”。断代史是从母亲出生那一年开始,每一年都讲了两个维度,一是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大事件,二是那一年母亲丁碧云发生了什么大事件。

基于此,张阿瞳确定了改编方向。

首先,按人物拆解。要厘清原著中一共出现了多少人,不仅要数清丁碧云、丁小军、外婆、大姨、大姨夫、小舅等各种亲戚以及丁小军的各种同学这种出场比较多的角色,哪怕一闪而过的,只有很少字数的人物,也要进行梳理与总结。

这里有非常值得一提的重要角色——梅众。他是在丁碧云离婚后出现的温暖的男性角色,引发了网友一致好评。

但其实,这个角色在原著中只有不到100字的描述,还没有名字。“丁小军在收拾母亲的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封没有寄出的信,是母亲写给一个男人的一段话。我们梳理到这个人物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人物很有空间。他相当于是母亲的一个念想,这个念想并没有成真,丁碧云和这个人也没有过去。”张阿瞳解释道。

基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张阿瞳给了编剧一定的启发和素材,创作了日企高管梅众的角色。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高潮,我上小学的时候有很多日企在江苏开厂。日企的特点是在中国开厂,但中高级管理人员一定是日本人,他们会有一年或者两年的任期,任期到了他们就回去了。”

梅众这个角色的内核,本质就是丁碧云的一种精神寄托。他可能不存在,是一个想象。或许是丁碧云的一生太苦了,于是这个甜而略带感伤的男性角色的出现,引发了大家的情感共鸣。

拆解工作要做的第二点,是要搭建一个对仗叙事结构,强化母亲与儿子人生的对仗。

张阿瞳坦言,当时和编剧沟通的时候,他有两个要求。“第一个是,故事要从2010年开始,然后到2015年结束。第二,我希望每一集都有个小主题。原著里有一段话是,母亲在29岁时生下了我,又在我29岁时离去,两个29岁是天意,这种生命自然的对仗,是可遇不可求的。”

于是,经过逆向推导,有了第二集的故事,再往后,故事随着角色,自然就生长出来了。

丁小军18岁的时候去上大学,离开了母亲;而丁碧云嫁人,也离开了母亲。后来的剧情,就顺着时间线去梳理下去,丁碧云的那条线是从结婚生孩子一直讲到她2010年癌细胞骨转移;丁小军则是从他上大学离开妈妈,到他回到小城。而在第20集的时候,两条线合并了。20集之后是母子相伴共同抗癌的日常了,会与前面内容呈现出不一样的气质。

因此,《您好!母亲大人》可以当成两个故事来看,丁碧云的半生和丁小军的半生,对仗工整。两个人的半生,合起来是一整段人生。

围绕丁小军的校园生活,是编剧巩雪进行的二次创作。

大学生活、军训,好友胖虎、徐天,高中时暗恋丁小军的尹怡,以及大学让丁小军情窦初开的余雅,这些丰富而鲜活的人物形象,都是原著中没有的,是围绕丁小军的人生,一笔一笔丰满起来的。

更值得赞赏的是,剧集在切换两条不同时空、不同视角的叙事线时,非常流畅。母亲与儿子在不同时空的生活,通过大量相似物和连贯动作转场串联起来,给人带来电影化的精致视听体验。

“前期剧本时,我们就把怎么剪辑、怎么转场都想好了。但正片最终呈现出来的精良效果,还是非常出乎我们的意料。我只想到那一个画面,而那个画面之前和那个画面之后怎么处理,都体现了导演、摄影和剪辑的专业,一些电影质感的长镜头和固定镜头都让我们很惊喜。”

亲情题材真的破圈了吗?

日常、质朴、克制、治愈,是《您好!母亲大人》定的基调。

虽然是一个讲述母子相伴抗癌的故事,但剧集在情感表达上是非常收敛的,并非刻板印象中的卖惨和煽情。

如在制衣厂的妈妈放心不下在家的丁小军,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毅然骑自行车回家,弹幕上观众对真挚又伟大的母爱发出了一串串发自内心的赞叹。

“我们希望最终呈现的效果是平静但有力量的,我们截取小标题和事件,把叙事线打乱,也是基于这层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那种,能够打动观众的力量。”

近两年来,“出圈”的亲情题材影视作品不少。

比如电影《你好,李焕英》《我的姐姐》均引发了全民讨论。剧集方面,《亲爱的爸妈》《乔家的儿女》等探讨家人之间代际故事的作品,也表现突出。相较其他类型剧,亲情题材确实更容易切中大众情感痛点,覆盖全年龄段观众,成为流量密码。

但在张阿瞳看来,亲情题材仍然是小众题材。

“做影视项目,可以按题材来分类,也可以按类型来分类,但是最终大多观众会按爽不爽来分类。就算亲情题材也有爽不爽之分,大家普遍认为爽的,就是极致情感和贩卖焦虑。”

张阿瞳认为,《您好!母亲大人》在剧作气质上更接近《山海情》,长处都在于原生态。是那片土壤、那群人、那个时代、那种生活造就了剧集中的故事,它可能离奇但并不突兀。无论是丁碧云母子的选择,梅众的出现,还是徐天那些配角人物的人生状态,都是有时代依据的,不是刻意制造的。

而如果是刻意制造的矛盾冲突,就脱离了现实主义手法和亲情家庭题材要遵循的“真诚”这一基本原则。

为什么说亲情题材,在这个行业还是小众?“从播出情况就能看判断。”张阿瞳坦言。

“观众更愿意选择的还是三大类型。一是都市爱情,二是刑侦悬疑,三是古装历史。与这些强戏剧性类型相比,亲情题材的家庭戏就是小众,在作品数量上差了一大截。”

另外,亲情题材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制作困境。

比如,部分演员不愿意接拍需要扮老甚至扮丑的角色。这为亲情题材剧的选角带来了很大困难。

再比如,有些制作团队扛不过资本的压力,拍得太多、太快,导致很多亲情题材剧失去了家庭之味,成为了工业化的产品。

张阿瞳(右一)和董洁、尹昉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做项目比较慢的原因。从行业角度来考虑的话,现实题材最好不要一拥而上。不然最后就会变得鱼龙混杂。”张阿瞳总结道。

【文/洛神】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