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疯狂模仿把十万变成十亿的印度富翁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50更新:2023-04-16 07:58:11

“我希望在我的墓碑上,写上这样的墓志铭:“他是一个喜欢玩游戏的人,他只玩他确信能赢的游戏”。对我而言,桥牌是一种游戏,模仿是一种游戏,当然炒股也是一种游戏,人生也不过是一场一场的游戏,它们都是和概率有关的游戏,我唯一要做的是,遵循智者走过的路,模仿智者的思维逻辑,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事实上,我没有任何原创的思想,发财就是靠模仿,一切都是模仿最优秀的人”-----帕柏莱

帕柏莱,印度孟买人,1964年出生印度中产家庭,高中到了美国加州留学,学习计算机工程,毕业后工作数年创业,借了10万美元开了一个IT技术咨询公司,1994年,帕柏莱累积了100万美元,在机场闲逛的时候,他偶然看到关于巴菲特的介绍文章,这个人从20岁开始到64岁,将1美元变成15万美元,年复合回报31%,这么神奇的复利,巴菲特是如何做到的?帕柏莱认为手中的一百万,如果未来30年能够有巴菲特这样的复利,那就是一笔10亿美元的财富,于是帕柏莱开始了疯狂的学习研究巴菲特,年年参加奥马哈股东大会,他甚至不断写信打电话骚扰巴菲特,要求免费替他工作。

帕柏莱第一次应用巴菲特的原则是买入一个小印度科技公司,首先他熟悉科技行业,这是他读书,工作和创业的范围,是他的能力圈,其次,他分析这个公司非常便宜,有安全边际,即使判断错误,这个公司有核心业务也不会破产。初初投资的帕柏莱幸运的迎来了网络股狂热,这个印度科技公司在5年上涨百倍,利用这股科技网络的泡沫,不到5年帕柏莱将资产变成1000万美元,同时他也将自己创业公司以600万美元出售,此后他开始专注于投资游戏。

1999年帕柏莱模仿早期巴菲特合伙公司结构,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基金,不收管理费但当收益超过6%时候,要收取超额部分25%的模式。而后十年帕柏莱基金年化收益率29%,2008年帕柏莱用65万美元竞拍了巴菲特午餐,他终于可以和自己偶像一起就餐3小时,当梦想成真的时候,帕柏莱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何有些杰出而睿智的长期投资者最终会失败?巴菲特告诉他:因为急于致富,不耐烦最终会招致风险。只要不急躁,有耐心,一个比平均水平略高的投资者,只要在一生中不犯灾难性的错误,那么最终在长期复利的作用下,也可以变得富有。

帕柏莱总结了他的模仿心得:

第一,模仿巴菲特的极度耐心,因为急躁的行为只会被市场利用,而对付市场先生的最好办法,是等待定价错误的机会,等待赚钱概率大于亏钱概率的时机,而被市场先生利用的投资者,普遍都患有狂躁抑郁病症,要么过度担心,患得患失,要么兴奋过头,手舞足蹈。你不能因为有钱在手,就强迫自己买入,保持佛陀般的宁静,便宜货自会来找你。在2008年资产价格暴跌时,帕柏莱做了10笔交易,而有好几年帕柏莱一笔交易也没有做。

第二,模仿巴菲特经常说不:市场上大多数信息没有你想象那么重要,市场上大多数机会没有你预计那么稀缺。恰恰相反,对于普通底层投资散户而言,很多消息暗藏杀机,很多机会隐藏陷阱,有些财务报表难以理解,是因为做报表的老板不想让人理解他。用中国人的话就是浑水摸鱼,把市场的水搅浑,把报表做得晦涩难懂,而造假者才能在此中欺骗获利。帕柏莱说自己还没有被骗到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智商低脸皮厚一直在拒绝扑面而来的投资机会。

第三,模仿巴菲特的简单而集中:聪明人都是热衷解决问题,探索未知,许多高难度而复杂的业务吸引他们;帕柏莱说自己又蠢又笨,只能去找最容易理解的生意,去买最简单业务的股票,而一切高度复杂的业务都被他排除。当找到简单而优势的长期生意后,他会坚持投资集中度惊人的可怕,往往将大部分资金集中于其中一两个好点子上。

帕柏莱常常对自己说:在开始实践一个想法前,让这个想法成为你身体的一切,白天思考它,晚上梦到它,把自己活在这个想法里,让你的大脑,肌肉和身体每一部分都充满这个想法,不要管其他念头,直到你可以走出这个想法为止,这就是疯狂模仿的秘诀。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