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 袁霞「中国影星档案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袁霞二」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9更新:2023-04-16 23:13:35

1950年春,军委空军政治部成立文工团。经过一番考察,空军领导决定从全国抽调四个综合力量比较强的文工团(含胶东文协文工团)合并整编。四月份袁霞随团调空军。

整编后,一些同志改行了,一些同志转业了,袁霞则被留了下来,分配在话剧团任演员。这一年袁霞从小想当一名文艺兵的愿望实现了。她感到万分高兴。

在空政文工团期间,袁霞可比过去忙多了,她不仅要参加话剧演出,由于歌舞团的女演员不够,她还要参加《鄂尔多斯舞》、《土豆舞》、《高山族舞》、《腰鼓舞》、《花棍舞》、《俄罗斯舞》、《大生产舞》、《飞行员舞》等十几个舞蹈的演出。

这对袁霞倒是个全面的锻炼。这个阶段演出的大型话剧有《反击》(饰女工代表)、《把眼光放远点》(饰老二妻)、《春风吹到诺敏河》(饰妇女主任)、《英雄阵地》(饰永年嫂)等。

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期间,团里便带着这些剧目到前线为作战部队巡回演出。前线没有礼堂,全都是在广场搭土台子。演出中美国飞机经常来空袭,有时一个晚上好几次,空袭过后再接着演……

前线这种紧张而艰苦的生活对袁霞来说,是个很大的锻炼和考验,但她表现得很坚强。1951年空军有了第一批女飞行员。五月份团里派袁霞和其他七位女演员来到航校体验生活。袁霞被分配在空勤,随女飞行员们生活了四个月。

女飞行员们那种不怕苦,不甘落后的奋斗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她。看着每天刻苦顽强的训练直至放了单飞的女飞行员们,袁霞由衷地为她们高兴,她下定决心好好向女飞行员们学习,把戏演好。

日本教员在带飞中感觉袁霞的接受能力很强,条件不错,就多次动员她改行当飞行员,并说:“袁霞一定能飞出来。”但都被袁霞婉言谢绝了。因为她太爱她的表演事业了。

不久,团里抽调一部分人员到抗美援朝第一线的部队中进行锻炼。袁霞和另外两个同志被分配到空军英雄张积慧团。前线空袭警报不断。她的工作是每天凌晨三点起床,随地勤人员到机场,和他们一起维护飞机。

她能做的工作就是两件事——清洗机器零件和拧螺丝钉,她每做完一件工作都必须经过机械师的仔细检查和加固后才算完成。进入冬季后工作和生活就更艰苦了。东北的天气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袁霞的两只手冻得又红又肿,但她从不叫苦叫累。就这样每天都要冒着敌机空袭的危险,送走一批又一批迎敌的飞机,然后又望眼欲穿地期待着它们的凯旋归来。抗美援朝的几个月,不仅使袁霞真正经受了战争的考验和锻炼,也让她经历了多次失去战友的悲痛。

1955年部队撤销话剧团。刘亚楼司令员为了保存空政话剧团这支力量,就将话剧团调到南京。当时袁霞已怀孕,家人不同意长期两地分居,于是袁霞留了下来。无奈年底只好转业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六局人事科做人事工作。

1956年4月,袁霞的产假还没满,就听曲云说“八一电影制片厂新成立的演员剧团正在招生”。袁霞一听兴奋极了,她们准备了几个小节目便前去报考,结果很顺利地通过了。她的小品《买火车票》的表演,感动了所有的考官。

当时厂里有一部反映福建前线反特的故事片《激战前夜》正在筹备,导演王冰、冯一夫便启用了袁霞饰演女一号(公安人员周洁)。有戏演了,袁霞顾不上家了,把两个月大的女儿留给丈夫,便随摄制组奔赴炮火连天的福建前线,在离国民党盘踞的金门岛很近的小嶝岛上体验生活。

袁霞除了每天跟随岛上的民兵站岗放哨外,还要抽出两个小时学游泳(戏中需要)。结果有一天敌人突然改变了打炮的时间和方向,连向小嶝岛上和海边打了好几炮,致使数人死伤。

有一发炮弹正好打在她练游泳的地方,正在学游泳的袁霞,若不是教员赵松的催喊和拽着跑得快,也就葬身于敌人的炮火之下了。袁霞是个要强的人,虽然没有学会游泳,但拍摄跳海抢救作战图的一场戏时,她硬是毫不犹豫地跳进十几米深的大海里,然后抢救小组的同志再下海把她救上来。

这个镜头反复拍了四次,后两次拍摄(补拍)时,已是第二年的一月份了,天气很冷,男演员下水前都喝几口酒御寒,袁霞不会喝酒,不巧又赶上身体不适,但为了不影响进度,她还是坚持着又跳了两次……

她说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还怎么当演员啊!这是袁霞步入影坛的第一部作品,虽算不上成功之作,但却使她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1958年她又被王苹导演选中,在反映地下工作斗争的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担任女一号何兰芬。

这个角色对她这个年轻演员来讲确实难度很大,一是剧中角色的身份几经变化,开始是天真热情的女工,后来是湘绣商的妻子,杂铺店的老板娘,修理工的妻子等等。二是时间跨度大,前后历时十几年。

面对困难,袁霞说:要感谢生活,感谢导演,感谢摄制组各部门的帮助。为了熟悉生活,导演带领主要创作人员到上海体验生活。首先请了许多在白区工作过的同志作报告,接着袁霞就下到小作坊里和工人们一起缫丝。

上海的夏天酷热难挨,一个星期下来,天天汗流浃背。在参观关押李白烈士的监狱及酷刑室时,使袁霞受到极大的震撼,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角色塑造好,以此来慰藉烈士的英灵。

尤其是听了她的角色的原型,李白烈士的夫人裘慧英同志讲述了她与李白烈士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的生活后,使袁霞逐渐进入了角色。当她化好妆,穿好服装在镜子前一站,她相信镜中的自己就是何兰芬。

她刻苦钻研,废寝忘食。整个内景拍摄三个月的时间,她没有回过家。谈到如何把握角色时,她说这个戏的导演对她的帮助太大了,首先是力排众议启用了她,而且可以说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都是在导演的指导下完成的。

她始终忘不了导演每天都要嘱咐她的一句话:“袁霞,一定要进入规定的情景。”她说这样一来她就进入角色,在拍摄时就会真的去听、去看、去反映……在镜头前就像生活一样,一点也不紧张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