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在空军一号上被劫持的电影「电影空军一号美国总统被劫持国防部长为何多次劝副总统上位」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15更新:2023-04-17 02:05:59

美国总统吉姆·马歇尔在空军一号被恐怖分子劫持,白宫得知消息后,国防部长让副总统取而代之,为何要这样?

当时白宫上上下下都忙于营救总统,但是国防部长竟然干这事,似乎有点不妥。总统还处在危险之中,他动起了歪心思,不是想怎么营救上级,而是如何换下他。不过副总统并没有同意,认为总统还能履行职责。总统被劫持,给了副总统机会,可谓百年难遇。根据美国法律,副总统是总统第一接替者。假如总统不在了,副总统接替。由此可见,当时最想上位的应该是副总统,为何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国防部长?他说的副总统没有接纳,而是让他叫司法部长过来。副总统取代总统涉及到相关法律,她当时并不是特别熟悉,需要咨询专家。司法部长过来后,明确这种情况副总统完全可以取代总统,但是又被拒绝了。见此,国防部长发动内阁成员签名。除了他外,其他成员都签上了各自的大名。只要副总统签名,她就能成为新总统,但是最后没有签字。总统营救成功后,她将那些签名撕毁了。国防部长如此处心积虑,究竟为了什么?

他当时那么干,理由非常充分,总统被恐怖分子挟持,不能履行职责,副总统理应上位。国防部长认为,美国利益非常重要,一个被劫持的总统已经不能正常履行职责,哪怕他没死,也无法正常发声,毕竟当时处于非正常状态。当时恐怖分子将其作为人质,要求释放之前被特种部队抓获的头目。恐怖分子在飞机中用枪指着他的老婆孩子,无奈之下,被迫答应了对方的要求。美国总统打电话给俄国人,让他们放了关在监狱里的头目。此举显然损害了美国利益,毕竟当时抓头目也是美俄两国共同努力的成果。美国总统还特意赞赏两国关系,并且向恐怖分子发出强烈信号“绝不谈判”,结果在飞机上直接被打脸。当总统在空军一号打电话时,国防部长还在副总统旁边说,他无权这么做。由此可见,国防部长的做法还是比较合理的。副总统上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美国利益自然能保住。国防部长是军人,维护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他曾劝副总统“总统职位比个人重要,要区分总统和个人关系”,言外之意,总统代表国家,不能因为个人而不顾国家利益。马歇尔当时只能代表个人,而非国家,所以不能因为他而坏了国家利益。

这个理由无懈可击,所以短时间内内阁所有成员都签名了。尽管如此,但国防部长背后的心思恐怕不限于此。借恐怖分子的手,滴血不沾地干掉总统,进而扶持副总统上位,国防部长可是第一功臣。当大家都在想如何营救总统时,他已经开始着手扶持新总统上位了。一旦成功,那么立了头功。副总统到时候来个论功行赏,国防部长怎么会少了?职位恐怕不会有什么变动,如果提副总统,还不如继续待在国防部。他可能也想继续做国防部长,该职位比副总统强多了。不过他本身已经做了国防部长,为何还要换总统了?也许跟现任总统关系出现了裂缝,说不定对方想换了他,所以提前下手,借这次劫机事件换掉总统,进而能继续做国防部长。总统比较强势,参加过越战,会开战斗力,格斗能力非常出众,否则也不会单枪匹马留在空军一号上,跟恐怖分子较量。不仅如此,最后竟然夺回了飞机控制权,可见能力有多强。总统如此强悍,下属恐怕很难对付得了,说不定影响到国防部长职权,以致于心怀不满。因此打算通过这次事件让副总统上位,她是女性,远不如马歇尔强势,有利于增强国防部长的职权。因此当劫机事件发生后,他马上跳了出来迫不及待地宣布个人职权,甚至让副总统也听他指挥,可见野心有多大。只有副总统上位,才能满足其野心。

国防部长可能跟军火商存在某种交易,他应该是军火商的代言人。没有战争,军火商赚不到钱。当时美俄联手抓恐怖分子头头,两国关系也进入甜蜜期。两个曾经对立的国家走向和平,势必冲突会大大减少。虽然恐怖分子增多,但是这点小啰啰怎么能喂饱军火商,他们这点东西还不够塞牙缝。只有国家冲突,才能满足军火商的胃口。国家越大,生意也越大,才能填饱肚子。国防部长可能不希望美俄两国交好,所以想借这次劫机事件促使两国关系倒退,甚至走向对抗。他着急让副总统上位,然后借她的手干掉总统,最后将罪证推到恐怖分子头上,而他们又跟俄国关系密切。影片开头,美俄两国特种部队一举抓获了他,后来关进了监狱。一旦释放,俄总统势必干不下去,他极有可能上台,由此势必会跟美国对抗。两国冲突不正是国防部长愿意看到的吗?到时候可以帮军火商卖军火,肯定畅销。影片中,恐怖分子之所以能劫持空军一号,关键有内鬼。没有他,怎么可能。此人是特勤人员,说不定跟国防部长关系密切。如果这样,这次劫机事件国防部长说不定是知情者,否则也不会那么着急让副总统上位。是否参与了策划就不得而知了。

尽管国防部长三番五次劝副总统上位,但她还是没有听,哪怕内阁全部成员都签名了,依然无动于衷,坚持不当总统,听从在空军一号上的马歇尔指挥。劫机事件解决后,又亲自撕毁了那份名单!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