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毅 知青之歌「任毅知青之歌蒙难记三十二」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94更新:2023-04-18 00:51:58

《知青之歌》蒙难记(三十二)

作 者:任 毅

图 片:选自网络

建邺区人民法院来人了

监狱里的我还在一天天地等待,照样的日出日作,日落而回,晚上断断续续的接受批判,不过批判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有时五、六天才来一次。其他没有任何的改变,只是心中的焦虑一天天地加剧。

监狱中的干部还是从前的老样子,他们长期形成的单一思维模式的管教方式不可能有丝毫的改变,更谈不上从“真理标准”的讨论中看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当然更不会联系到实际工作中去。他们还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和思想准备,他们还是认为判了刑的政治犯决不会无罪释放,决没有这样的可能,虽然态度有所改变,但那都不是实质性的。

尤其是对我,他们也是在观察,在看,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尽管他们不希望奇迹”发生,想象中也不会发生,这是他们长期形成的职业思维,这次他们又会看到什么呢?

一九七八年七月初的一天,也就是我的上诉书寄出去三个月后的一天下午。天气异常的炎热,我带着芦帽,光着身子正在大田里劳动,汗流浃背,徐指导员走到我的面前叫我:“回去!”

回去干什么?他没有告诉我,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凶兆。我光着身子站在那里,十分疑惑。

“我一个人回去?”

“你不一个人回去,还要我陪着?到中队部!”徐指导员说。

于是我走上前,伸出双手,准备戴铐子,此时我不忘是大组犯人的身份,“一人行走就要戴铐”嘛!

他看着我,脸上掠过一丝笑容,却又很快消逝,说:“戴什么铐子,赶快回去。”我愣住了,四周的犯人也愣住了,当我刚刚反应过来,转过身,撒腿就跑,朝两公里外的监狱跑去,光着身子。肩上搭着一条白色毛巾,头上的芦帽早已跑掉,刚刚剃过的光头在阳光下照得发亮……

当我气喘吁吁,光着上身光着头来到中队部时,见到赵指导员正和两个人在谈话,我上气不接下气地大声喊道:“报告指导员,犯人任毅来到!”

指导员见我来到,站起身来,那两个人也站了起来。“进来!”指导员发话了,语气十分平稳。

“你的衣服呢?”

“在工地上!”

“呶,坐下!”指导员用嘴示意一下中队部墙边的一排椅子,我坐了下来,他不声不响地走出了中队部。

那两个人也坐了下来,一个人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我看见那公文包上“卷宗”两字十分醒目,于是提问开始了。

“你是任毅?”

“是的。”

“到这里几年了?”这好像是明知故问。

“八年多了。”我抬头看着他们说。

那时,我还不知道案子会这样快就来复査,只当是和一九七三年那次的外调一样,所以提醒自己保持尊严和气质,以免被对方的气势所压倒。其实,此时光着身子的我还有什么尊严和气质,一身晒得黑不溜秋的皮肤,极其狼狈,然而我这一次的提醒都是错的。

“我们是建邺区人民法院的,这次来的目的就是收到你的上诉书,来对你进行重新审查的,你有什么说什么,我们会实事求是地处理的。”来人开门见山、简单扼要地说明道。

我等的这一天就这样悄然而至,我抑制住心中的狂跳和兴奋,却似平静地回答。“从哪里开始讲?”

“就从你的那首《知青之歌》开始。”

此时在我的心里,就是希望他们讲这句话。

于是我按照上诉书上所叙述的内容,那都是我早已谙熟于心的内容,从容不迫,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叙述得有条有理,颇有章法。

他们认真地听着,飞快地做着笔录,也不打断我的陈述,屋内的气氛是平静的,不像是提审人员和犯人的对话,只是坐的位置的不同,只是一方衣着严谨,一方赤膊光头。

叙述完了以后,他们又开始陆陆续续提起一些当初判刑的内容。

这以后又陆陆续续问了其他的一些事,我都一一做了回答,看上去他们还算满意。

屋里已经很热了,又没有电扇,他们用纸扇不停地扇着,大口大口地喝水,其中一个人站起来,给我倒了一杯水,我接过来,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止,可是八年了,又有谁给我这样做过呢!

“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你在移领袖石膏像时,讲了什么话,时间久了,你好好考虑一下,再回答!”他们很耐心,语气也很平和。

于是,我把当初移领袖石膏像的经过讲了一遍,并承认当初的态度是很不严肃的。

我滔滔不绝地一口气讲了下去,讲完后一口气喝干了那杯放在我面前已经冷了的开水。

一个上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收工的犯人已经开始回监房,清晰的大声的“报告班长,犯人进去”的喊声阵阵传到屋中,引起他俩的好奇,于是走出去看这一情景,回来后一人问我:“你们就是这样上工,出工的?”

我说:“是的。”

坐下以后,他们让我向前看过记录,要求我认真地看一下是否属实,并叮嘱:“看仔细点,有记得不符合的地方提出来”。

我十分仔细地看了,发现他们记得很详细,也很全面,和我和原话没有一点点的差别,我递了过去。

“很正确,我完全认可!”

“好,那请你签字!”

一声“请”沁人心扉,八年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请”字,“请”差不多已在我和我身边的犯人中消失了多年。

我签上我的名字,又极为认真地按照他们的要求在每一张记录上按上手印。

他们把记录放进“卷宗”里,告诉我:“我们回去后,可能还会有一段时间重新审理你的案子,你不要着急,还是那句话,我们会实事求是的!”

这是他们第三次使用“实事求是”这一词语。

由此看来,阳光正在穿透厚厚的云层。

我向他们告别,离开队部,径直朝监狱大门走去,肩上还搭着那条“414”毛巾,没有人看着我。

快到监狱的门口,我回转过身,看见那两个人还站在中队部的门口注视着,我深深地向他俩鞠了一躬,又转过身去,大步走向监狱,不再回头。

奇怪的是,赵指导员在整个提审过程中,只打了一个照面,直至最后他也没有回来,我想,现在他心中已经开始明了了。

(未完待续,插图选自网络,与文章无关。)

(注:《始末》由今日出版社出版,该书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

本文原载于“苏州知青”公众号,题目为编者所加。)

【作者简介】任 毅,男,江苏南京人,1947年生,南京市第五中学66届高中毕业,1968年12月到南京江浦县插队落户。1969年创作歌曲《知青之歌》,迅速在全国知青中广泛流传,1970年被打成反革命并判死刑,后改判十年有期徒刑。1979年1月4日平反,宣布“无罪释放”,被安排到南京纺织公司所属丝绒厂工作。退休后供职于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