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被家暴「著名女作家受家暴患癌为何她要花75万冰冻脑袋」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97更新:2023-04-19 02:38:17

他们被密封在液态氮罐内,罐内寂静、寒冷,温度是零下196度。他们在默默地等待着“复活”那一天的到来,等待期很漫长,需要50年。

他们就是冷冻人。

2015年5月30日,60岁的杜虹躺在病床上,平静地离开了人世,她是一名胰腺癌患者。

随即,等待在隔壁病房的2名美国医生立即展开行动,迅速对杜虹遗体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

此后,杜虹的遗体被运往了位于美国洛杉矶的Alcor总部,Alcor是世界上最大的冷冻人体研究机构之一。

在那里,经过头首分离,杜虹的头部被封存在了零下196度的密闭容器内,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50年后,她的头部会被解冻,随后经历身体再造,最终完成整个“复活”的过程。

人体冷冻,这个概念并不新鲜,早在1962年它就被正式提出了,全球真正意义上的首例冷冻人是美国富豪詹姆斯•贝德福德。

而杜虹成了我国的首例冷冻人。

杜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她是重庆市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此外,她还是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

2014年10月,杜虹因胃痛去了医院,结果,彩超检查显示她是“胰腺占位”,当时,陪同她去医院的是她27岁的女儿张思遥。

两人并不相信,因为2013年底,杜虹曾做过一次全面体检,报告显示她一切正常。

但最终的确诊结果打破了两人最后的一线希望,她被确诊为胰腺癌三期!

众所周知,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它会以极快的速度夺走病人的生命。

这些年,杜虹走得很艰辛,却无比坚强。

杜虹是重庆人,1955年,她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外婆是老师,母亲也是老师,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从小,杜虹就酷爱读书,喜爱文字。

长大后,杜虹响应了当时的国家号召,下乡当了一名知青。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此时,已经回城的杜虹重新捡起了书本,作为第一批的高考生,她顺利考取了大学,成了令人羡慕的一名本科师范生。

毕业后,她像外婆和妈妈一样,也成了一名老师。

再后来,得益于良好的文字功底,杜虹被调入了重庆出版社工作,成了一名图书编辑。

而这时,她开始了一段恋情,对方姓张,是一名作家。那时的杜虹,知书达理、温婉优雅,她在张先生的眼中惊为天人。

在他的热烈追求下,杜虹当了爱情的“俘虏”,两人很快成婚,婚后,女儿张思遥出生了。

但杜虹婚后的生活证明了:爱情并非只是“才子佳人”的神话。

杜虹发现,丈夫性格有缺陷,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会对她拳打脚踢,甚至连她的母亲、女儿都不能幸免。

每次,他打完人后又会痛哭流涕,跪在杜虹面前道歉,他还信誓旦旦地说,再也不会了!

有人这样说过:“家暴,其实只有零和无数次的区别!“

事实的确如此!

所以,杜虹果断结束了这段婚姻,承担起抚养女儿的担子。

一个单身女子要挑起一个家,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在她的爱护下,女儿张思遥却阳光开朗,丝毫没有单亲家庭孩子的毛病,后来,女儿还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做了一名编剧。

历经风雨,心中依然有爱,杜虹就是这样的人。

张思遥10岁那年,杜虹还资助了一名8岁女孩,于是,杜虹有了第二个“女儿”,家里也多了第3个成员——她和杜虹母女关系很好,至今,她还和张思遥姐妹相称。

那些年,杜虹身边不乏追求者,但为了母亲和女儿,她还是选择了单身。

2013年,杜虹的母亲病重,为了照顾她,杜虹放弃了一位美籍华人的追求,也放弃了到美国定居的机会。

对于这些,张思遥看在眼里,满怀感恩之情。

如今,外婆去世了,张思遥正想为母亲找个伴的时候,杜虹竟罹患了癌症。

确诊后,杜虹陪着母亲走遍了北京的几家大医院,得到的回答基本相同:肿瘤包住了主要血管,手术的可能性不大。

于是,杜虹放弃了手术,选择了放化疗。

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她的病情稳定了,闲暇时,她在家练书法,或者和女儿一起出去走走,逛逛花市。

如果生活就这样岁月悠长、时光静好,那该有多好。

但天不遂人愿,2015年3月,杜虹病情反复,健康状况急转直下,检查显示她的病情到了终末期。

为此,张思遥常常背着人痛哭,但杜虹却反而更加的淡定。

她的身上插着五六条管,每次抢救,都需要打开气管,心肺复苏时,甚至有可能会压断肋骨。

即便再疼,杜虹也不放弃,她写诗,还上网寻找治疗的方法,就连她的主治医生都感叹:工作10多年了,杜虹是他遇到求生欲最强的病人!

为何杜虹会寻求“冷冻”呢?

这是因为,在这段治疗期间,她无意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里面说,泰国有一对父母将患脑癌的女儿送到了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冷冻,他们期望50年后,技术发展了,女儿能重新复活。

杜虹看了,开起了玩笑:“我也把身体冷冻起来吧。”

张思遥却认真了,她把母亲的想法告诉了丈夫鲁辰。

于是,鲁辰开始搜索这方面的信息,他发现当时国内并没有从事人体冰冻的机构。

此后,通过网络志愿者以及在美国的同学,几番辗转,鲁辰联系到了美国的Alcor。

几次交流后,鲁辰认为,Alcor是值得信赖的,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十年间,Alcor实施冰冻的人比之前几十年的总和还要多,这其中,不乏像牛津大学教授波斯特伦、Paypal创始人和亿万富豪彼得•蒂尔等名人。

所以,他相信:“冷冻人体在科学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准之后解冻,是一种希望。”

那么,杜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她说,50年后的世界是个未知数,但她不介意用自己的遗体做实验,新兴科技总是要有人尝试的。

但冰冻人体要钱,而且价格不菲:全身冰冻需要200万人民币,如果只冰冻头部的话,也要75万。

反复权衡后,杜虹选择了冰冻头部的方案。

随后,张思遥卖掉了杜虹在北京20多平的一套养老房,加上她多年的积蓄,凑齐了所需的75万。

刘慈欣的《三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人类为了送一个探测器去获取三体世界的情报,举全人类之力,将癌症患者云天明的大脑送到了太空。

杜虹是《三体》的编审,也是个科幻爱好者,她可能没想到,她日后的经历竟和云天明如此的相像。

2015年5月30日,弥留之际的杜虹对女儿说:“我想抱抱你!”——这成了她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杜虹去世后,张思遥在朋友圈中写道:“妈妈,我们未来见!”

《三体》作者刘慈欣这样说道:“对杜虹女士,我充满敬意。她能在自己的生命结束以后,还能用自己的‘身体’去向科学的未来探索,是一个很有想象力且充满勇气的人。”

倾尽全部积蓄,却甘愿头首分离,然后,把自己的头送入冷冻罐,有人疑惑了:“这样做值得吗?”

的确,冷冻人目前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说:

前景尚不明确,就如同他们的合约上,无一例外地写着:“不承诺复苏”;

冷冻人的维护费用问题,这对于家属来说依然是一种长期的负担;

即便冷冻人能成功解冻,他们能否适应日新月异的新环境等等

……

但不得不说,“活着”依然是人类最强烈的欲望,只要它正当、合法,人类对生的执念,从来就不是一件耻辱的事。

就像杜虹,尽管历经风雨,她仍然笑对人生,认为“人间值得”,因为,这个世界有爱她的母亲,也有她爱的女儿!

零下196度的液态氮罐,冰封住的是“冷冻人”的身体,冰封不住的,是他们永恒的爱和希望。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