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喜剧「87豆瓣翻红再也没人拍出这样的喜剧」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71更新:2023-01-13 08:58:08

宇宙的尽头在铁岭,喜剧的尽头也在铁岭。

所谓:出了山海关,人人赵本山。

稍微有点年龄的观众都还记得,2013年之前的春晚赵本山承包了全国人民过年的喜庆和笑点。

如今《乡村爱情》已经拍到15季,村里的老少爷们成为了东北戏剧宇宙的代表,但大部分观众都认为,《乡村爱情》并不是东北喜剧的巅峰,真正的巅峰在2004年:

《马大帅》

马大帅,不太帅的东北农民,没钱也没权。

他人生的戏剧性起始于一场不顺利的“婚姻”——

女儿马小翠与村长儿子订婚,却又逃婚了。

擅长“忽悠”的马大帅说成了这桩儿女婚事,却没考虑过女儿的意愿,自以为是的收了彩礼盖房。

女儿逃走后,村长登门讨要彩礼,马大帅决定进城找回马小翠。

逃走的马小翠投奔进城的舅舅范德彪去了。

范德彪,号称“辽北第一狠人”,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确实是伙夫。

作为进城务工的成功人士代表,范德彪带着墨镜和金链子,在维多利亚娱乐广场做保镖,绝招是威震江湖的鹰爪挠。

只是这绝招屡试屡爽,每次都被人按在地上摩擦。

范德彪武力值虽然弱,仗义和敞亮却非常到位,外甥女前来投奔,他立刻帮忙找工作落脚。

在与范德彪相认之前,马大帅可谓一步一个坎:

丢钱包、丢地址、被小偷栽赃、进了拘留所。

这短短的波折里马大帅爆发了强大的适应能力,从一个山村里的淳朴农民变身为监狱教父。

若不是范德彪把马大帅接拘留所,还不知他能在黑道上走多远。

但范德彪没想到的是,自从自己襄助了这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姐夫后,两个人的命运都走向了荒诞而又精彩的方向。

范德彪在娱乐广场动武失败,被人打得满脸是血,暴露了弱鸡的武力值,惨遭辞退。

创业失败被人骗钱,8万块钱打了水漂。

马大帅的命运也并不平稳,干一行砸一行,行行尝试行行留不下。

街头卖艺,在城管与警察的驱赶下毫无机会。

澡堂搓澡,用点劲就让客户人间大炮飞进池子。

在后厨打杂,粗手笨脚变成在后厨“打砸”。

还有替人哭丧、陪退休干部聊天、照顾独居老太太……

当创业的范德彪和不断找工作的马大帅凑在一起,他们的人生堪称荒诞版“东北往事”。

2004年的《马大帅》能成为东北喜剧的巅峰之作,是因为这部剧集从方方面面都难以被后人超越。

1、最强的喜剧阵容。

称霸春晚小品届的赵本山早已是喜剧届的传奇人物。

据说在那个年代里,春晚赵本山的节目表演时间段,东北地区的观众都默契的遵守一条不成文的约定:

保持安静,不可燃放烟花爆竹。

谁家在这个时候制造噪音干扰大家观赏小品,必定遭遇来年最麻烦的邻里危机。

如今已成影帝的范伟在当年早已具备影帝的素质。

且不说他在春晚舞台上与赵本山合作的经典作品,就说他在剧中的表演,早已浑然天成毫无表演痕迹。

在《马大帅》播出很多年后,范伟在饭馆被观众认出,依然被观众称为:彪哥。

一件小事,可见他将这角色塑造得入木三分。

如今两位喜剧巨头已经不再合作,喜剧届依然找不出可与二人实力相比较的人物。

无论是演技还是喜剧的感染力,如此阵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最辛辣的讽刺与调侃。

喜剧是讽刺的艺术、是冒犯的艺术。

可惜,现在的大多数喜剧都变成了滑稽戏,毫无讽刺与冒犯,偶尔还要硬拗人间清醒,强装笑中带泪,让观众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

在《马大帅》里却保留着最可贵的讽刺。

比如拳击一段。

那个痴迷拳击的傻儿子,自以为自己有拳击的天赋,不可一世、不听教育,甚至对自己老爹动手。

前来陪练的马大帅一开始就是个收费的人肉沙包,被打得七零八落。

但是马大帅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令人惊叹,勤学苦练武力值就逐渐上升,最终KO了傻儿子。

遭遇一顿痛打,傻儿子瞬间清醒,认清自己不是武学天才,不过是人间巨婴。

和所有人间巨婴一样,对着镜子永远认不清自己的实力,总要挨一顿社会的毒打才能成长。

比如陪老干部聊天一段

退休副局长是个官迷,当权力伴随退休消失,他竟然接受不了身份的变化,成了心理疾病。

扮演领导前来沟通交流的马大帅磕磕巴巴的表达着,艰难的学会了毫无底线的吹捧,甚至由衷感慨:

你们当领导的也不容易。

如今还有哪个作品能够这样辛辣的讽刺官迷?

3、最强烈的冲突与解构

《马大帅》最优秀的地方在于,当剔除所有的喜剧元素后,马大帅的故事线是爽利的,剧情冲突是完满的,哪怕不靠笑点依然是个优秀的戏剧。

角色的身份代表了城乡意识的冲突。

城市代表的精致与冷漠和乡村代表的粗粝与淳朴一次次对撞,撞出剧中无数精彩的桥段。

比如马大帅照顾独居老人一段。

老太太坐拥豪宅,性格孤僻,嘴上刻薄。

她讲究生活品质,讲究家务细节,这些“城里人”的需求让马大帅倍感繁琐。

从外表看,老太太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做好所有细节的保姆。

但从本质看,儿女都在国外无暇顾及老人,老太太对生活细节的苛求不过是情感的孤独所致,她真正需要的不是事无巨细的保姆,而是个能够陪伴她、照顾她情感需求的“孩子”。

马大帅不是个细致的人,他一次次的犯错、一次次吃瘪,但他热心而又善良。

于是在城里老太太与乡村老大爷的对撞里,真情实感的陪伴获胜了。

在碰撞中,笑料百出却又笑中带泪,这才是真正的感动。

两个喜剧巅峰人物、一堆大胆讽刺的笑料、一个外表粗糙内里精致的故事,《马大帅》成为东北喜剧的巅峰之作不是东北笑星的“带货能力”太好,而是这部作品从一开始就诞生在巅峰。

剧集在2004年播出后反响绝佳,以至于后续的第二部和第三部根本无法超越第一部的高度,甚至被人批为“剧情崩塌”。

稳坐经典宝座的《马大帅》在2019年被B站各位UP主二创,无论是王家卫版还是黑帮版,就没有马大帅与范德彪驾驭不了的风格。

但是最深入人心且最具有教育意义的莫过于德彪西与灯泡之间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一个灯泡,放进去还能拿不出来?

87 版《红楼梦》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没有人尝试翻拍它?

最根本的原因:现在拍红楼梦赚不到钱,不只是说粗制滥造的拍法赚不到钱,精雕细致的拍法同样赚不到钱,因为红楼梦的受众群体太少了,而这些本来就不多的受众中还有一大部分是旧版的脑残粉,公开表示翻拍剧都是垃圾拍了我也不看不关注的那种。拍红楼梦本身就是个费时费力费资金的活计,下了力气还讨不到好,哪怕是为了洗钱,花同样的金钱和精力足够拍十部偶像肥皂剧了,有哪个制片方愿意在这个题材上下功夫呢?
深层次的原因:红楼梦不是一般的影视题材,这里面涉及到的名著解释权、影视艺术霸权的水太深了,官方显然是对目前87版一统江湖的形势是非常满意的,并不希望有任何的新来者打破这一局面。哪怕是真要翻拍,官方也希望一定要在尊重87版现有权威的基础上去翻拍,所以几年前的小戏骨一出来全场叫好,各种媒体公众号发文章夸,用的配图一大半还是87版的。官方希望制片方和观众对红楼梦有超出87版之外的理解吗?显然不希望。而像六小龄童那样占定了艺术霸权的高地不容后来者染指的情况,又有多少呢?

为什么有人说九七之后香港电影就衰落了?

第一个就是时代不一样了啊。97年之前,香港是在英国的统治之下,97年以后,香港回归了,成为了中华大家庭的一员了。这个时候的香港电影也开始跟我们的国家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了,很多人觉得香港电影已经没落了,主要是因为香港的动作电影、搞笑电影、英雄电影的市场已经饱和了,加上了新的时代,香港人感觉跟之前不一样了,所以才会有没落的感觉。



第二个是香港电影的审美变化了。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香港的搞笑电影,例如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在香港人看来,太多就知道套路了,之后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同样,成龙的动作电影、周润发的英雄电影也是差不多了。所以,周润发和成龙到了美国发展,这样,香港的电影在一段时间里就沉寂了很多,所以,才有人觉得香港电影衰败了。

第三个是大陆电影的百花齐放。在97年以后,大陆电影跟香港电影学了很多,不仅仅有很多优秀的电影出来,还有一些大制作的电影上映了,冯小刚的、张艺谋的都是很好的,当然,不仅仅是这些导演,还有陈凯歌等人。大陆电影的百花齐放,让很多人更多的关注大陆的电影,而不是香港的电影,所以才有人觉得香港的电影已经不行了。

实际上,香港的电影还是一如既往的优秀,只是大家的审美观点发生了变化,让人觉得香港电影不好了而已,这个是假象。你喜欢现在的香港电影吗?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