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离别了却愿再相随什么意思「为何离别了却愿再相随」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56更新:2023-04-20 04:08:59

风已吹过20年,哥哥,好想你。

为纪念一代巨星张国荣离世20周年,其生前经纪人陈淑芬于4月1日(即张国荣的忌日)于香港红馆举办《继续宠爱·二十年·音乐会》;另一边厢,环球唱片推出怀念张国荣的专辑《REMEMBRANCE Leslie》和《REMEMBERING Leslie》,并于4月1日晚在湾仔会展举行大型纪念晚会《想张国荣20周年致敬音乐会》。此外,陈淑芬还在香港沙田文化博物馆举行“继续宠爱·张国荣纪念展”,有不少是唐鹤德的私人珍藏。

时光荏苒,“哥哥”张国荣已经离开我们20年。这些年来,他在银幕和舞台上的风华绝代,生活中的音容笑貌,都未曾远离,每年的4月1日,不仅仅是香港,全球的“哥迷”都会用各种方式怀念和祭奠,也让4月1日成为张国荣的专属纪念日。今年我们得以重温《最爱是谁》,重温《无心睡眠》《A Song for You》和《想你》,以及在《为你钟情》等经典影片中再次回味,继续宠爱。

?

踏着脚在怀念昨天的你

2023年作为特殊年份,环球唱片远赴英国找回一批张国荣当年在新艺宝时期录下的母带,把失落的录音和未曾正式发表的歌曲重现人间,虽然不是最佳版本,但再次听到哥哥不一样的声音也是一种寄托。《REMEMBRANCE Leslie》专辑推出3首之前未有正式曝光的歌曲,包括《无心睡眠》的另一版本、翻唱歌曲《最爱是谁》和《A Song for You》。

《REMEMBRANCE Leslie》邀请张国荣生前御用监制梁荣骏出山,请捷克爱乐乐团参与《侧面》及《由零开始》的重新改编,让经典歌曲有了新的想象空间;其中一首《想你》由前Beyond成员刘志远重新编曲,以简约的琴声为主轴衬托张国荣温暖磁性的声线,间奏与尾奏一段萨克斯独奏画龙点睛,把埋藏心底的对哥哥的思念情绪倾泻绽放。

《A Song for You》是全碟中唯一的一首英文歌曲,据前环球唱片高层陈少宝透露,当年做《Salute》专辑时都已经做好,但基于哥哥出专辑有个原则,就是每次只收录十首歌,所以最终忍痛放弃。而这次重新问世的歌曲沿用了张国荣珍贵的vocal track(原声录音声轨),加上御用音乐人梁荣骏任监制、罗尚正重新编曲,让歌迷再次领略哥哥的细腻声线。

《无心睡眠》重新发布的版本中,副歌中的一句“踏着脚在怀念昨天的你”唱成“踏着脚在忘掉昨天的你”。“怀念”还是“忘掉”?想念也可以有多重维度。

而在张国荣的代表作《无心睡眠》中,重新发布的版本将副歌中的一句“踏着脚在怀念昨天的你”唱成“踏着脚在忘掉昨天的你”,歌曲则在开始以静态、沉寂的气氛去营造失眠的情绪。歌迷对张国荣的感情只有怀念,永远不会“忘掉”,但也许哥哥在另一个维度希望“被忘掉”,不打扰也是一种纪念,想念可以有多重不同的方式。

不知不觉20年了,“哥迷”的思念之情散落在各方。

?

为何离别了却愿再相随

2023年怀念哥哥的诸多活动中一个爆点即是翻唱版《最爱是谁》,尤其MV邀请到曾与张国荣合作拍戏的李丽珍担任女主角,一镜到底的手法以及李丽珍的情绪波动再度引发大面积共鸣。

《最爱是谁》由林子祥原唱,作曲卢冠廷,填词潘源良,张国荣曾在1986年的“浓情”演唱会上翻唱过,一直未曾正式出版。直到这次,歌迷才知道哥哥原来真的有正式的录音室版本。据悉录音声轨从《Salute》母带中寻得,然后再交由香港爵士教父Ted Lo(罗尚正)操刀重新编曲,赋予歌曲全新生命。

《最爱是谁》MV邀请曾与张国荣合作电影《为你钟情》的李丽珍担任女主角,一镜到底,全程于巴士取景。

MV邀来曾跟哥哥合作电影《为你钟情》的李丽珍演出,全程于巴士取景。李丽珍凝望车厢外风景若有所思,不发一言,其间还经历日与夜,细腻地演绎时而思索、时而落泪,最后激动嚎哭,情绪饱满牵动人心。李丽珍还留言“其实我要谢谢哥哥,这多年之后,我们还可以一齐演这MV”。

很多歌迷通过这支全新的MV再度联想起经典的《为你钟情》,以及李丽珍与填词人潘源良的一段情。《最爱是谁》曾经是电影《最爱》的主题曲,当年潘源良拍摄电影《恋爱季节》,女主正是李丽珍,两人日久生情,但当时潘源良已经有家室,无奈分分合合,无疾而终。“为何离别了,却愿再相随”,影迷歌迷可以想起的珍贵影像太多太多,“阿珍最终没有等来阿水(张国荣在《为你钟情》中的角色)”,有网友调侃最终结局是“阿珍爱上了阿强”(五条人歌曲),仿佛一种穿越和荒诞的宿命。

撰文:南都记者 丁慧峰

面容精致的哥哥,像天生存在于大银幕的图腾。这图腾带着迷人的光,照亮了银幕内外的各个角落,让精致细腻之美成为一种可以参照的标准。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歌手,也是银幕上倾倒众生的演员,张国荣将华人演艺圈“巨星”的标杆,带到一个极高极美极耀眼的位置。

转眼他飘然离去20年了,20年来他的故事一直传奇,他的作品依旧被追捧。这种属于时代的巨星似乎也已经在当下渐渐缺席,只留风华绝代的他和他的故事。他的音乐和电影,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长大,让人们见识什么叫真正的天王巨星。而电影,记录着他从初始到归去的不同形象、不同瞬间,仿佛一直都在人间一般,和我们一起青春、一同成长。

哥哥在银幕上留下的踪影太迷人了,翩翩贵公子般如玉的面容,天生带着魔力;痴心的爱人、多情的书生、不羁的浪子、空有锦绣皮囊的懦弱负心汉……电影中的各种幻境,他是最亮的那束光。人们为他银幕上的潇洒如痴如醉,但把美梦撕破、让完美破碎的悲剧因子,他亦演得尤为出彩。尤其是年龄渐长之后,哥哥在银幕上展示的落寞与失神,比他流光溢彩的春风得意更吸引人。这是属于优秀演员的进化,也是哥哥交出的高分答卷。在他塑造的这些代表破碎人生的角色里,让我们看到了魅力更有“弹性”的他。

每每想起哥哥留给我们的诸多银幕形象,这些“破碎的美好”总会第一时间浮上心头。无论是落魄的单身父亲、失意潦倒的导演、热血澎湃的革命者,或是受制于心魔的医生、疯魔的杀人犯,还是决然为爱赴死的名伶……他们让我们见识到演员张国荣的无限可能性,这比他身上与生俱来的美更令人倾倒。

1

放逐的爱人与理想的同志

在那部发生在异国阿根廷的《春光乍泄》里,流淌在张国荣饰演的何宝荣身上的那种“破碎感”,是来自于人物对爱情的迷茫状态。超脱于性别界限之外,哥哥带给何宝荣极具活力的味道,像是一口烈酒一口烟的强烈口感,何宝荣破碎感的背后,写满复杂的情绪。破碎的心神,以疏离的状态面对爱人,随意改写感情变奏的动线,恣意地面对感情,隐藏内心对于感情的依赖。在异国他乡放逐感情与欲望,用身体对抗内心荒凉的痛感。哥哥塑造的何宝荣像是脆弱敏感的小兽,在感情森林里迷失,乱撞得让人心疼。

很多人都觉得难以想象,哥哥竟然还能演革命者。《红色恋人》正式官宣之后,张国荣塑造的革命志士靳,吊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心。他用肃穆又满含激情的感觉,塑造了为革命舍生赴死的英雄形象。

在理想与感情的关系里,理想主义的光芒让靳表面的“破碎感”,变成了一种理想主义革命形象的符号。之前历尽酷刑的摧残,也映衬得最后哥哥笑颜开怀欢歌热舞的镜头更加美好和深刻。幻象与现实的对比,破碎与美好的对比,让家国情怀与儿女情长的创痛变得切肤般的深刻入骨。张国荣的出演,也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

2

纯粹的父亲与失意的导演

张国荣的“破碎感”带给我的第一次冲击,一定是《流星语》中的李兆荣。精英人物由巅峰的坠落,本身就带着强烈的冲突。哥哥带来的惊喜不光是他从高处跌下落魄的对照,更是将角色的“破碎感”重塑与治愈的细腻刻画,表现得真挚动人。萍水相逢的父子,在困境中依偎取暖,用真心修复彼此人生的裂痕。哥哥唯一银幕演绎父亲的形象,在外表破碎的背后,展示了纯粹情感的真挚美好,幻化出成熟男人另一重身份境界里的真实与伟大,破碎却带着治愈的感动。

虽然哥哥一直都想做导演,最终也只做过一部短片(《烟飞烟灭》)的导演,但他却很生动地演绎了一个“破碎感”极强的落魄导演。《色情男女》里的阿星,在生存困境里,带着感情的困惑、梦想的破灭、现实的无奈。哥哥展示了一个带着全方位“破碎感”的角色,在声色犬马名利场的起伏沉沦,放低自尊与追求的处境。为了挣扎求生,阿星一次次妥协求全。他眼睛里的光,随着角色暗淡复生又熄灭,那种麻木的“破碎感”太难表现。可在他的眼睛里,能看到细腻的迹象。哥哥在电影中的眼神,远比剧情噱头所谓的“色情”更有深度深意和吸引力。

3

疯魔的枪王与心魔的医生

当《枪王》里的Rick,在镜前举起手枪,许多影迷会想到《的士司机》里的罗伯特·德尼罗。哥哥在迷影致敬般的复刻戏仿之外,让角色的癫狂感变得更激烈。一动一静的对比之下,让角色焕发出复杂的情绪变化,把内心疯魔的“破碎感”,演绎得层次十足。在正义走向罪恶的复杂情绪里,在黑白混淆的身份里,在面对爱人与罪恶的焦灼关系里,让对抗升级,也让人物疯魔的状态变得更激烈。在张国荣众多的银幕形象里,Rick无疑是最无常爆裂的一个。哥哥放大了情绪,带动了表情与心理状态的勾连,让这亦正亦邪的人物变得生动鲜活。

由于多种因素,电影遗作《异度空间》变得噱头十足,但哥哥演绎受困于心魔的心理医生阿占,真的让人们见识到他演技已入化境。心理医生的一体两面,隐藏在秘密背后的复杂情绪,在正常与崩溃之间的切换,张国荣每一个细微的眼神与表情,变得生动深刻。阿占的“破碎感”,在于秘密带给他的困扰,直面内心深处的阴影,靠自己强大的意志力来治愈,也要靠外在力量的帮助。心魔的一点点激化,在爱、怀疑与占有的不同状态里,变成反思情感关系的命题。哥哥在其中演绎的“破碎感”太深刻,他的每一个眼神与台词,都让人难忘。

4

作为替身的警察与名伶

当家宝遇到瞳,当蝶衣遇到小楼,在各自的相对关系里,他们都像是作为爱的符号的替身,出现在彼此的世界里。

《星月童话》用身体的替身来寄托深爱破灭的疼痛,家宝身上的“破碎感”来自于生存环境的影响,生存空间的挟持,无论是身体还是感情,都让他进入到人生困境的缝隙之中。而巧遇的女子拯救了他,也复活了自己,星月童话的浪漫,淡化了水深火热中焦灼的状态。两个背负破碎感的人物,在拯救对方也是解救自己,即便是波折重重,但结尾所带来的深刻与回味,真的带着极强的治愈感。张国荣一人分饰两角,在两个角色身上刻画了爱的赤诚之情。尤其是男主角家宝的身上,多了一丝不羁的沧桑感,让人心疼又喜爱。

而《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成为段小楼生命里,一种精神情感的替身。在不对等的失衡关系里,蝶衣亲手造就了自己极美的“破碎感”。也让宿命中撕扯的命运,在个人与时代的不同空间里,变成鲜血淋漓的展示。哥哥之于蝶衣,是角色与演员之间的互相成就,戏里戏外,有惺惺相惜的牵连。造就了人与戏、情与痴、恩与怨的纠葛,像是前世今生的奇妙映照。作为哥哥银幕上的经典形象,程蝶衣身上的破碎与美好,成为经典,值得影史永恒铭记。

完美之人演绎破碎,营造出更大的戏剧冲突,对于张国荣,是不断突破的求新求变,也是戏如人生的一再切换。也许在多年之后,我们依然想他,便是因为,见证过他的美好,随年月飘过,在某一刻顿悟他戏里戏外的撕裂与破碎。哥哥赋予银幕角色“破碎感”的不同惊艳表现,也是足以让人无限回味感动了。

如玉之美,玉碎亦美。时间再快都带不走胶片留下的痕迹,20年世间沧桑,哥哥虽然走了,但他的印记依然在人间发光发亮。我们永远都记得他的美好,属于银幕上他别样的演绎和表达,即便带着让人心疼的破碎感,还是那么耀眼夺目。影迷一代一代长大,看着他的那些经典,回味他的那张脸,代入不同年龄对于故事的解读,总有不同的收获与感悟。如果他还在的话,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银幕惊喜呢?一定很多很多吧。

再过20年,我六十多岁,如果能够再为哥哥写些字的话,一定又有不同的感慨了吧。

特约撰文:藤井谦(独立电影记者、主持人、影评人)

图片整理:实习生 陈嘉怡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