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会战简介「常德会战概述」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76更新:2023-04-20 07:14:04

常德会战是中、日两军于1943年底在以常德为中心的湘北地区进行的大会战。会战中,双方都调动了大量部队,并显示出了各自的攻、防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后,美、苏、英等国逐渐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开始战略反攻。中国为配合美、英,从第6、9战区抽调大量部队到云南、缅甸,准备反攻日军。

日军为了牵制中国抽调兵力到云南、缅甸,并打击中国的抗战意志,遂集结重兵向湘北重镇常德发动大规模进攻。

常德当时属于中国第6战区管辖,是重庆大后方的物资转运基地,也是第6战区的兵力集结地。

会战前,第6战区根据日军调动情况,判断日军可能会进攻常德,也进行了积极部署。

会战从1943年11月1日开始,到1943年12月20日止,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在澧水以北的煖水街、王家厂一带展开。第6战区所辖第10集团军利用地形,节节抵抗,有效迟滞了日军,并大量杀伤日军。其中暂编第6师在煖水街与日军激战4天4夜,击毙、击伤大量日军。第10集团军下属的第79、66两个军互相配合,或固守防线,或突进侧击,使日军无法突破第10集团军的防御阵地,一直在煖水街一带打转绕圈。

日军见煖水街、王家厂一带形成胶着,遂以少部兵力牵制第10集团军,主力转向南面,直接进攻澧水沿岸的津市、澧县、石门、慈利,战争进入第二阶段。

驻防澧水沿线的是第29集团军。

该集团军下的第73军以新兵居多,未形成真正的战斗力,澧水防线很快被日军突破,一部日军渡过澧水向常德进发,主力进攻澧水以北的石门。

据守石门的暂编第5师异常顽强,面对兵力、火力都占优势的日军毫无惧色,坚守不退,为第73军主力后撤赢得了时间。但暂编第5师伤亡非常大,在按命令渡河后撤时又遭日军截击,师长彭士量(湖南浏阳人)阵亡,全师几乎伤亡殆尽。

石门失守后,中国第6战区的澧水防线出现巨大缺口,日军大部队从石门横渡澧水,相继攻占慈利、桃源,从西南部包抄常德。

在桃源的陬市战斗中,第150师师长许国璋(四川成都人)自杀殉国,第150师几乎全军覆灭。

澧水东部的第29集团军第44军因保存实力,擅自后撤,津市、澧县、临澧相继失守,该路日军也很快到达常德外围。

在华容的日军一部从安乡横渡洞庭湖(当时安乡和常德之间的洞庭湖是一片广大的水域),在沅江下游的汉寿登陆,从东南部包抄常德。

至11月22日,日军进攻常德的4个师团全部到达常德外围。部分日军已经于11月18日到达常德外围,与守军前哨部队接战。

常德会战进入第三阶段,即常德保卫战。

驻防常德的是第74军57师,代号“虎贲”,师长余程万(广东台山人)。第74军是抗日英雄部队,多次大败日军,被日军列为重点关注的部队。

彭士量

第74军因军功卓绝,由军委会直辖,当时在第6战区整训。由于军情紧急,暂由第6战区指挥,其中57师奉命驻防常德县城(当时是县),另两个师则被派往常德与慈利之间阻止日军南下。日军以重兵将这两个师与57师隔断,57师成为孤军。

57师只有8千多人,8门苏联淘汰的野炮,围攻常德的日军达数万人,各种长身管火炮200多门。

57师擅长防守,余程万利用地形和常德建筑,将常德分成城郊、城墙、城内三道工事,步步阻击日军。特别注意发挥守军以逸待劳的优势,在三道工事内布置了大量隐秘的机枪火力。城郊周边、城内道路中间和路口都修筑了大量水泥碉堡。

这些工事发挥了巨大作用,日军以重兵连续不断向守军冲锋,都被挡住,大量日军被守军火力杀死、杀伤。直到11月26日,日军才大体占领常德郊外工事,但已经伤亡5000多人,57师伤亡也超过6000余人。

日军占领郊外工事后,立即进攻城墙,57师防守仍然非常顽强。双方在城墙拉锯激战了4天4夜,日军付出重大伤亡后,才突入常德城内。

城墙失守后,57师全部转入城内,与日军巷战。57师在城内修筑了大量巷战工事,日军在城内进展非常缓慢。双方在城内不分昼夜以激战,每条街道、每栋房屋,甚至一个弹坑都被反复争夺。

日军虽然进展缓慢,但还是慢慢向57师阵地压缩推进,至12月3日,已逼近到师部所在地中央银行,此时余程万能掌握的人员不足400人。为避免被全歼,并接应城外援军,余程万率部分人员突围。

常德于当日陷落,留守中央银行的57师余部全部阵亡,但57师的残余人员仍然与日军战斗。

常德被围期间,第6战区调集了大量部队解围,其中第18军和第79军从北面,第74军和第100军从西面,第10军、第99军、第58军从南面(主要是第10军)纷纷向日军展开猛烈进攻。其中第74军和第10军几乎不顾自身伤亡向前突进。

由于日军防守严密,除了零星人员进入常德外,没有成建制的部队进入常德。而解围的部队也伤亡惨重,其中第10军预10师师长孙明瑾、参谋主任陈飞龙阵亡,副师葛先才及另一团长受重伤,预10师伤亡2千余人,几乎打光。

日军占领常德后,57师残留人员藏在城内断垣残壁中,仍然与日军战斗,外围军队也继续向日军进攻。日军惧怕被围歼,只留一个中队守卫常德,大部队很快撤出常德。

12月9日,参与解围的第58军进入常德,第6战区中国军队随即对日军展开追击,但只与日军少量殿后部分发生交战,并无大的战事。常德会战于12月20日中国军队停止追击后结束。

整个常德会战中,中国第6战区在指挥上并没有多大失误,绝大部分英勇善战,给日军沉重打击。尤其是57师以绝对劣势的兵力死守常德10多天,让日军深深领教了中国的抗战意志,以后很少提及“摧毁中国抗战意志”。

常德会战结束后不久,当时著名作家张恨水被57师的顽强抗战精神所感动,写出了著名的长篇小说《虎贲万岁》,并谢绝了余程万的稿酬,后来也谢绝了余程万的宴请。

常德会战结束后,第74军前任军长王耀武为纪念常德保卫战中牺牲的烈士,在常德建造了“烈士公墓”,公墓内有蒋介石、陈诚、白崇禧、于右任等国民党政要的题词。

2003年12月8日,常德市政府在公墓内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

2013年11月13日,来自海峡两岸人士(包括省市领导、专家学者、抗战老兵、阵亡将士家属)在常德市纪念常德会战70周年公祭英烈典礼。

当天,在常德共和酒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常德会战学术研讨会,参与人员围坐一堂,回忆过去,分享研究成果。

注: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百度百科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