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知道自己是秦淮八艳吗「柳月照义如是我闻秦淮八艳之柳如是与钱谦益的飘摇一生」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99更新:2023-04-20 07:27:43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 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浙江嘉兴人 。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明末清初女诗人。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一、桃花得气美人中

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杨爱,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也有另一说法:杨爱女扮男装拜见钱谦益时带去诗词和书画作品请教。才情飘逸令钱谦益一而再、再而三地怦然心动,喜爱之情难以掩饰。告别时,钱谦益有感而言:“以后你就用‘柳是’这个名字吧。我再字你‘如是’,作为今日的证盟。”杨爱自然欣然应允。就这样,传奇才女柳如是诞生了。

其实,柳如是的名字特多。她曾姓杨名爱,又名朝,字影怜;改姓柳之后(柳是“寓姓”),还有雯、隐、因、隐雯、云、朝云、云娟、婵娟、蘼芜君、我闻居士、河东君等近30个名、号。

名号之多,一方面见证了柳如是的才艺,因为她不愿意以一个烟花女子的身份出现在自己创作的众多墨宝、画卷上,诗歌、文章里署上同一个名字;另一方面也侧向反映出她命途多舛,经历坎坷。

柳如是的生父柳养吾,饱读诗书,尤精医典,被召人宫廷侍奉,曾任过明朝御前太医博士。光宗皇帝病逝后,柳养吾受诬陷而死,其妻杨氏随之服毒自杀。年幼的柳如是被舅舅杨洁儒抚养。几年后,舅舅去世。柳如是进入吴江盛泽名妓徐佛家,以杨爱之名为婢女。

她聪慧绝伦,又虚心好学。豆蔻年华时分,曾经为身老病退还乡的周道登相中,带回家中。但随即为周道登的群妾所忌,几乎引来杀身之祸。有幸逃命后再次来到徐佛家。不久又出走,盘桓于松江,与“几社”诸多少年游山玩水、诗歌酬唱。如花妙龄时坠人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恰如柳如是诗中所写“桃花得气美人中’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妓。

清代史学家赵翼为柳如是写诗有言:“一样平康好姿首,青青终让章台柳。”对她的评价远在卞玉京、陈圆圆、顾眉生几位之上。

纸醉金迷的生活底色,灯红洒绿的声色犬马,乱世风尘的人生道路柳如是绝不苟且屈从妥协,依然追求爱情生活、寻找终身伴侣。

二、咫尺君门泪满襟

柳如是追求爱情、寻找伴侣之路最后通达的是钱谦益。

钱谦益(1582年一1664年),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常熟(今属江苏省)人。与吴伟业、龚鼎孳合称为“江左三大家”。尤其以诗闻名,诗文在当时极负盛名,在东南一带,被奉为“文宗”和“虞山诗派”的代表人物。可谓当时公认的诗坛领袖、开风气之人。

钱谦益虽然文坛光耀,仕途却很不顺畅。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十年后才“诣阕补官”,授编修。不久后即遭御史陈以瑞的弹劾而罢官,奉诏削籍南归。当时他的心情既有心灰意懒的悲切:“门外天涯迁客路,桥边风雪蹇驴情”;又有归隐田园的向往:“耦耕旧有高人约,带月相看并荷锄”。第一次沉浮钱谦益为官仅几个月,离职七年。

直到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驾崩,思宗即位,钱谦益重新奉诏入朝,任经筵日讲官、詹事府少詹事,参修《神宗实录》。当时写下《九月二十六日恭闻登极恩诏有述》一诗,有“旋取朝衣来典库,还如舞袖去登场”句,可谓欣喜若狂。

事实上,他也走了一段时间的官运。第二年七月,钱谦益出任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因而写下《戊辰七月应诏赴阙车中言怀十首》,对皇恩感激涕零,“重向西风挥老泪,余生何以答殊恩?”

可惜的是,三个月后,他卷人崇祯一朝的党争。因与温体仁、周延儒争为阁臣,被革职还乡。此时的钱谦益是何等沮丧,何等悲切呀:“秘殿风高白日阴,天阶云物昼沉沉”;“孤臣却立彤墀内,咫尺君门泪满襟”。第二次沉浮钱谦益为官一年半不到,在野足足等了17年。

南明弘光朝(1644年),钱谦益为礼部尚书。南明消亡后人清廷为官,以礼部侍郎兼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顺治三年(1646年)辞归。第二年,因黄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狱,出狱后于顺治六年获赦归里。此是第三次沉浮,钱谦益为官不到三年,

就在钱谦益第二次仕途沉浮的17年田野生活中,他幸遇柳如是并在相识两年又四个月后娶了她。

三、桃花引惹渔郎至

一直漫游各地的钱谦益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二月来到杭州。似乎天意使然,当时柳如是也客居杭州,她多有往来的草衣道人(即王修蔽,广陵人,后归许霞城给事)成了两人相识的“红娘”。

钱谦益在草衣道人家中看见柳如是《西湖八绝句》诗:

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

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认为诗写得“清丽别致",尤其对“桃花得气美人中”一句赞赏不已。于是由草衣道人出面,邀请柳如是与他同游西湖。

柳如是向来性格开朗,与鼎鼎有名的钱谦益虽是初次相见,却毫无拘束之态,谈诗论景,随心所欲。钱谦益初见柳如是便因她的魄力奇伟深为触动,心念所至,认为遇到了生平知己。

他一时兴起,竟一口气吟了十六首绝句。其中之一是:

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

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他对柳如是的倾慕之情充盈诗外。

西湖同游之后,两人开始诗文书信往来。钱谦益对柳如是的诗词、文章、书法了解越多,赞赏愈甚。

柳如是对钱谦益满腹文采风流,为人通达旷放,颇识人生三味也倾慕不已(也许还因为了解到钱谦益是东林党领袖,富甲一方之类)。她终于按捺不住了。崇祯十三年(1640年)十一月,柳如是女扮男装,突然来到常熟虞山,访钱谦益于半野堂,并在钱家度岁。

华亭非无桑下恋,海虞初有蜡展踪。

汪伦老去风情在,出处商量最恼公。

钱谦益把柳如是突然出现的“鲁莽”当成她行事的“大胆简洁”,不但不怨怒反而非常欣赏。试想,近花甲之年尚能有这样出色的女子主动追求,谁能不喜出望外?他如获至宝、惊喜的心情在柳如是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

柳如是本来即为了“被接受”而来,钱谦益的表现使她达到了目的。于是,他们一同踏雪赏梅、寒舟垂钓,寂静的半野堂中荡漾起一老一少一对忘年之交的笑声。

第二年正月底,柳如是与钱谦益在嘉兴鸳鸯湖分别。尔后,钱谦益过西湖游黄山(同行的有吴伟业和另一秦淮名妓董小宛)。在黄山,钱谦益写了不少“游诗”,表露了对柳如是的爱慕之情。柳如是的诗则情思缠绵,成了两人定情书。

钱谦益接读此诗必魂销心醉,大为感动。钱谦益虽是大名士、大诗人,但此时他已59岁,而柳如是比他小了36岁。

钱谦益历尽坎坷仕途而贏得年轻貌美才女的爱情不是易事,这使得他对柳如是格外珍惜。正因为钱谦益对柳如是的相知、相惜、相敬,雅洁不俗,使得柳如是嫁给了他。

那个时候起,钱谦益将柳如是比作卓文君,而柳如是把钱谦益比作“才高博洽”、“博通经籍”的东汉大才子马融,说:“天下惟虞山钱学士始可言才,我非才如学士者不嫁。”钱谦益则回答说:“天下有怜才如此女子者耶,我亦非才如柳者不娶。”

切似乎水到渠成。崇祯十四年(1641年)六月,钱谦益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茸城湖上设彩船,过于张扬地以正妻礼仪迎娶了柳如是:“买回世上千金笑,送尽生平百岁忧。”

四、春日酿成秋日雨

嫁钱谦益前,最早见于记载与柳如是关系亲密的是复社的张西铭。而与她有过情感纠缠且时间甚久的是复社巨子陈子龙。

陈子龙在文坛上的地位与钱谦益相差无几。柳如是比他小好几岁。二人在崇祯年间曾短暂同居,有过一段相当和谐的相处时光(柳如是的诗中有“我是华亭旧时客”的句子!

其时,柳如是写了一首文采风流的《金明池。寒柳》词:

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迷离,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舫,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春风,儿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还有一首五言《遣怀》据说也是赠陈子龙的)陈子龙回柳如是一首四言绝句:

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

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

但两人的恋情无疾而终。这引来多方猜测,各种版本的野史小说莫衷一是。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是当时陈子龙应举不中,自感抱负不展,救国无望,深以为耻,而深明大义的柳如是也不愿拖累于他。

另一种是陈子龙的妻子张氏精明强干,柳如是无法见容于她,又不甘心俯首作妾,只得忍痛仳离而去。

还有一种是柳如是选婚的结果。不论原因为何,两人的情感却真--柳如是出嫁之后,陈子龙特意收录柳如是的诗文编成《湖上草》一集相赠,而柳如是后来所写的诗文中也有“

红泪年年属旧人”等句记念陈子龙(清兵人关以后,陈子龙积极组织义军抗击清军,后不幸被捕。押解途中,他乘人不备投水而尽)。

年华最美好的时候,柳如是经历了一次未果的爱情。是爱情的伤感,还是命运的悲苦?莫非是“春日酿成秋日雨”?

五、销魂照个人来矣

柳如是与陈子龙分手后,裙下之臣不在少数(她又先后经历了与李待问、宋征舆等人的感情奔波)。飘流于吴越之间,归宿难定;柳如是已很难再相信萍水爱情。最终,幸运却光照到她身上,这是为何?是柳如是凭真性情追求来的。

王国维题柳如是《湖上草》三绝句的第三首云:

幅巾道服自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

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土几须眉。

柳如是在给汪然明(徽州富商,与柳如是关系密切,为她刻《尺牍》和《湖上草》)的信中一直自称“弟”。

女人自称的不是“依”或“妾”而是“弟”,这在300年前难免不让士大夫们目瞪口呆。古今伎女,与士大夫平起平坐、蔑视一切的,柳如是为绝无仅有。显示的是她奇伟的魄力,独立平等的人格。

再看柳如是写给汪然明的一封感谢信。

“鹃声雨梦,遂若与先生为隔世游矣。至归途黯瑟,惟有轻浪萍花与断魂杨柳耳。回想先生种种深情,应如铜台高揭,汉水西流,岂止桃花千尺也。但离别微茫,非若麻姑、方平,则为刘阮重来耳。秋间之约,尚怀渺渺。所望于先生维持之矣,便羽即当续及。昔人相思字每付之断鸿声里,弟于先生亦正如是,书次们然。”

信上可以看出她与汪然明的关系:感激从心底涌出,但前提是平等相待;爱恋之情跃现纸上,但凝聚成的是真挚的友情。连与汪然明也是这样,与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究竟魄力奇伟彰显、人格独立平等、个性坚强自主的柳如是要自我选择什么样的婚姻、什么样的人呢?她写的《踏莎行·寄书》云:

花痕月片,愁头恨尾,临书已是无多泪。写成忽被巧风吹,巧风吹碎人儿意。半帘灯焰,还如梦里,销魂照个人来矣。开时须索十分思,缘他小梦难寻你。

她最终选中的是钱谦益。“销魂照个人来矣”钱谦益在新婚时兴致勃勃写下了“合欢诗”四首,其一为:

朱鸟光违河汉深,鹊桥先为架秋明。

银缸照壁还双影,绎腊交花总一心。

地久天长频致语,鸾歌凤舞并知音。

人间若问章台事,细合分明抵万金。

此诗表达的也可算作柳如是当时的心声。

六、艺苑蓬山第一流

柳如是与钱谦益结婚后,应该过了一段“好日子”:日夜厮守,一起赋诗作文,著书立说之类。但真实的生活已难重现,也没必要点点滴滴全部记述下来。细节是生动的,逸事是睿智的一一就从一些细节和逸事中来了解。

忘年夫妻有儿女情和诗文趣。钱谦益说:“我爱你乌黑头发白个肉。”柳如是回道:“我爱你雪白头发乌个肉。”这是老夫少妻间的情话。这组情话被柳如是写进《奉答牧斋》一诗,化为“春前柳欲窥青眼,雪里山应想白头”。

钱谦益在他的书斋后另造了一座藏书楼,命名“绛云楼”。原初的意思是专门供柳如是读书用的,因为钱谦益尊称柳如是为“绛云仙子”。

柳如是为了给钱谦益祝寿,悄悄在一亩地上画了个大大的“寿”字,用油菜籽播撒,其余全部种麦。第二年春暖花开,两人登楼赏景。当钱谦益看见碧绿的麦田里有个金黄的“寿”字向他迎风招展时,先是目瞪口呆,接着手舞足蹈,须发尽白的老人喜极而泣。

1644年,钱谦益被弘光政权重新起用时,与柳如是一同进南京。路人看到的柳如是竟然头插野鸡毛,一身戎装,打扮成昭君出塞的样子。这种出格装扮自然会引来嘲笑,但有“丈夫气概”的柳如是依然故我。

柳如是还精通音律,长袖善舞,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她有一幅《月堤烟柳图》的卷子流传下来,后面还有钱牧斋的题跋,带有灵气而清新雅致的文人意趣。她的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她的书体效仿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和褚遂良,虽力道稍欠,但十分秀美。

柳如是在青楼时就洒脱大胆,与文人名士尽意交游。出嫁后,她并没改弦易辙,收拾个性,做起贤妇。她依旧狂放不羁,和钱谦益的朋友比酒作乐,往往酩酊大醉(“咳吐千钟倒玉舟”)。

钱谦益毫不介意,反而称赞她“佳人那得兼才子,艺苑蓬山第一流。”自己丈夫的评价虽有不客观的嫌疑,但其中蕴涵着共同生活的因素而让人倍觉真切。

七、两朝领袖欠一死

1645年五月,清军打到南京,弘光帝朱由崧丢下南京逃跑后,钱谦益于南京城门跪迎清军。因而他成了“欠一死”的“两朝领袖”。

钱谦益曾发明了一件小领大袖,样式特别的外套。一位江南学者问他这衣服代表哪朝风格,钱谦益解释说:“老夫之领学前朝,取其宽;袖依时样,取其便。”立即被讽刺道;“先生真是两朝‘领袖’!”甚至连亲人也毫不给他面子。

外甥女夫死再嫁,按照惯例,将无法享受吹鼓手前呼后拥的待遇。钱谦益替她惋惜:“前番贺喜鼓乐喧天,此日举觞消火灭,今昔之不同如是。”

不料,外甥女反将了他一军:“舅前番来贺纱帽圆领,此日登门朝珠补挂,今昔之不同亦如是。”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诗,讽刺钱谦益:“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钱泳《履园丛话》评论说:“虞山钱受翁,才名满天下,而所欠惟一死,遂至骂名千载。”

钱谦益在弘光朝廷覆亡的时候确有苟且贪生之念,但他内心里念念不忘恢复明朝,实际行动上多次冒杀身之祸从事反清复明活动,也不容抹杀。

一是计谋反清复明。顺治六年(1649年),钱谦益在给门生瞿式耜(时任永历朝廷留守桂林大学士)的密信中,提出了“中兴之基业”的关键是顺江而下夺取江南。瞿式耜向永历帝转报钱谦益密信疏中写道:“盖谦益身在虏中,未尝须臾不念本朝,而规划形势,了如指掌,绰有成算。”

二是努力游说多铎(清朝南征大将)。他以吴地百姓一向驯顺为由要求不需诉诸武力。在得到多铎的保证后,钱谦益利用他个人的影响力劝说江南各地的士绅,说“天与人归”。避免了扬州大屠杀的惨剧再现。

三是帮助忠明之士摆脱满清迫害。他协同黄宗羲使王珊将军安全获释(黄宗羲在著作中因此称赞钱谦益)。1655年,钱谦益出面帮助顾炎武出狱(因杀死家仆而被满清政府逮捕)。

所以,陈寅恪也曾说:“牧斋之降清,乃其一生污点。但亦由其素性怯懦,迫于事势所使然。若谓其必须始终心悦诚服,则甚不近情理。”

“孤坟接蒙叟,鬼唱夜为邻”。连名字也没有的墓碑上只刻着“东涧老人之墓”证明钱谦益死后也得不到人们的原谅——其实,他“变节”一事也没有得到柳如是的原谅。

八、柳月照义应如是

钱谦益与柳如是的结合不为公论所许,一致认为“谦益愈放废”了。据说,两人到浙江旅行,回到常熟时被看不顺眼的人们追着赶打,满船都是砖头、瓦块。就是闭户著书也被说成“松圆邀翰墨,河东媚房拢”,意思是钱谦益左有清客程松圆,右有爱妾柳如是。也许钱谦益是真“愈放废”了,但柳如是并非一般。且看她言行。

“乙西之变”后,柳如是看到明朝灭亡的命运已无可挽回,便劝钱谦益一同以身殉国,来个“你殉国,我殉夫!”一同跳水自尽。

但钱谦益走到水边,试了试,抬头对柳如是说:“水冷得很,我们不如改日再来吧?”柳如是对名满天下的东林党首领同时是个软骨头而极端失望,她“奋身欲沉池水中”。

钱谦益上京就职前,柳如是吟了一首诗给他:

素瑟清樽迥不愁,枪楼云雾似妆楼;

夫君本志期安桨,贱妾宁辞学归舟。

烛下鸟笼看拂枕,凤前鹦鹉唤梳头;

可怜明月三五夜,度曲吹箫向碧流。

她想用柔情和宁静甜蜜的生活图景挽留住丈夫。可惜未能如愿。

钱谦益满清任职不到一年就称病返回老家,用诗酒消耗剩余生命。每当他为一些不遂意的事情而生气,烦躁得绕屋彷徨时,总自言自语:“要死要死!”

柳如是一次在旁冷冷回道:“你当初不死在乙酉南京陷落之日,而死于今日,这不是太晚了吗?”

一次,钱谦益与柳如是出游。看到一处泉水清澈,钱谦益想脱鞋袜洗脚。柳如是站在一旁冷笑道:“你当这是秦淮河么!”

黄宗羲年轻时曾游虞山,住在钱谦益家。一天夜里,黄宗羲已经睡下,钱谦益提着灯来到他的床前,摸出七两银子来相赠,给黄宗羲作为安家之用,并说“这是内人的意思”。

顺治十二年(1655年),张名振舟师纵横海上之时,柳如是曾人海犒师。白耷山人阎尔梅(阎尔梅曾是史可法的营中幕僚)被清兵追捕,柳如是曾将他藏在家里。

柳如是数次冒死到抗清义军中犒师,对义军慷慨解囊。就是经济拮据之时(晚年的钱谦益经济状况非常不好,一是连吃几次官司,需要钱打理;二是1650年绛云楼不慎起火,藏书和大批珍宝古玩化为灰烬),她依然卖尽金珠,全力资助抗清义军。

虽然柳如是对钱谦益的“失节”难以原谅,但她却有“上书代死”一事。1647年,钱谦益因黄毓祺反清案被捕人狱,他在一首诗的自序中记载了此事:

丁亥三月晦日,晨舆礼佛,急被急征,锒铛拖曳,命在漏刻,河东夫人(柳如是,字河东)沉疴卧蓐,蹶然而起,冒死从行,誓上书代死,否则从死。慷慨首途,无刺刺可怜之语。余亦赖以自壮焉。狱急时,次东坡御史台寄妻诗,当诀别”。此可见证两人在“民族气节”之外尚有至深“爱情”。

九、与君携手祓征尘

不被世人理解和接受的钱谦益是郁闷的,而这种情绪感染给了与之一起生活的柳如是。《奉和小岁日京口舟中之作》诗:

首比飞蓬鬓有霜,香奁累月废丹黄,

却怜镜里丛残影,还对尊前灯烛光。

错引旧愁停语笑,探支新喜压悲伤。

微生恰似添丝线,邀勒君恩许并长。

还有著名的《春日我闻室作》: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

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

珍重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悲伤惆怅之情溢于言表。即使这样,柳如是依然用诗句记述了自己的爱情感受:

旌心白水是前因,觑浴何曾许别人?

煎得兰汤三百斛,与君携手祓征尘。

钱谦益的回赠是:试听同声山乐禽,何如交响频迦鸟。

佛经《正法念经》上释说频迦鸟:“如是美音,若天若人紧那罗等,无能及者,唯除如来妙音。”知己之音,应是如此。

钱谦益还写了首《后秋兴》: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诗中可以看出,患难夫妻其实更是知己。还有一些书信:

自悲沦落,堕人平康。每当花晨月夕,侑酒征歌之时,亦不鲜少年郎君、风流学士绸缪缱绻,无尽无休。但事过情移,便如梦幻泡影,故觉味同嚼蜡,情似春蚕。年复一年,因服饰之奢靡,食用之耗费,入不敷出。渐渐债负不赀,交游淡薄。故又觉一身躯壳以外,都是为累,几乎欲把八千烦恼丝割去,一意焚修,长斋事佛。

自从相公辱临寒家,一见倾心,密谈尽夕。此夕恩情美满,盟誓如山,为有生以来所未有,遂又觉人世尚有此生欢乐。复蒙挥霍万金,始得委身,服侍朝夕。春宵苦短,冬日正长。冰雪情坚,芙蓉帐暖;海棠睡足,松柏耐寒。此中情事,十年如一日。

不意山河变迁,家国多难。相公勤劳国事,日不暇给。奔走北上跋涉风霜。从此分手,独抱灯昏。妾以为相公富贵已足,功业已高,正好偕隐林泉,以娱晚景。江南春好,柳丝牵舫,湖镜开颜。相公徜徉于此间,亦得乐趣。妾虽不足比文君、红拂之才之美,藉得追陪杖履,学朝云之侍东坡,了此一生,愿斯足矣。

以上是柳如是陆续写给钱谦益的信中的少部分。这么幽微清丽的文字,这么朝暮绵长的思念,这么一往无悔的爱与悲悯,在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日子里,他们的年纪仿佛是倒过来了。

只是“相思枫叶丹、一帘风月闲”的儿女情事同家国天下相比,实在太微末渺小了。在亡国之人悲凉的末世情怀中,曾经灯影桨声的秦淮河已是无限伤心地,记忆中的坟茔,荒草漫芜,无处凭吊。

看尽浮华后的淡远情长是心底的倾诉:“一见倾心、盟誓如山、冰雪情坚、松柏耐寒、此中情事,十年如一日“欠一死”而终于早柳如是魂归天外的钱谦益还能听到吗?

十、以死谢君独我闻

柳如是嫁到钱谦益家后,一直掌握着经济大权,这在钱氏家族中其他人看来实在不可容忍(当时,钱谦益的原配夫人陈氏尚在)。钱谦益一死,就发生了争夺家产的“钱氏家变”。

为首者正是大名鼎鼎的藏书家、《读书敏求记》的作者钱曾。其实,正如前面提到的,钱谦益的晚景十分凄凉。还有一例证。康熙三年(1664年)夏天,钱谦益卧病不起,连丧葬费用也无着落。恰好盐台顾某以润笔费一千两白银要文章三篇。钱谦益因重病在身无力为文,只好求来访的黄宗羲代笔。

黄宗羲虽敬重钱氏夫妇,但他以曾发誓绝不为满清做任何事而推辞。无奈之下,钱谦益将黄宗羲反锁于书房,逼其连夜写出了三篇文章才解决丧葬费用。

柳如是几经斡旋,并不成功。于是,她做了次精心安排:把争斗的族人请来,好言相劝,盛筵相待;酒桌喧闹之际,宣称要到后楼去取财物;上楼后,关好门,一根绳子吊死了。

此前,柳如是早已妥帖安排:一则派人去衙门告状,另则在喝酒时将大门关了;等她自尽就把那些争斗的族人捆起送官——果然,在封建法条之下,因家主新丧,迫死主母而伏罪。

柳如是与钱谦益生的女儿这一年17岁,已嫁给无锡赵玉森编修之子(柳如是是秦淮八艳中惟一有子女送终的人)。她在书案里翻出母亲的遗书。

遗书写道:“我来钱家25年,从不曾受人之气。今竟当众被凌辱,娘不得不死。娘之仇,女儿当同你哥哥一起出头,拜求你父亲知道。”

就这样,康熙四年(1665年),柳如是在胁迫中断然终结一生,柳如是死后,归葬于常熟虞山锦峰拂水岩下花园浜,钱谦益墓之西,墓碑刻有“河东君之墓”五字。其墓边有座石亭楹联为:“浅深流水琴中听,远近青山画里看。”

“幅巾道服自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柳如是的一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经历如此多苦难,享尽人间富贵,看过人间繁华,终究不过是为了回归心灵的平静。

正如柳如是自己所说:

“原来,我用尽一生的时间,只为擦净六根所沾染的尘灰,只为心无挂碍,重返宁静。

柳如是生平

生年生地考证不一。明思宗崇祯十二年二月(公元1639年):与钱谦益相识于杭州。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十一月(公元1640年):女扮男装访钱谦益于常熟虞山半野堂,并在钱家度岁。明思宗崇祯十四年六月(公元1641年):在茸城嫁给钱谦益为妾。清世祖顺治二年五月(公元1645年):“乙西之变”后,劝钱谦益殉国不成而自杀(未遂)。清世祖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在钱谦益被捕人狱时上书代死。清世祖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张名振舟师纵横海上时,曾人海犒师。清圣祖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在争夺家产的“钱氏家变”中上吊自杀。死后葬于虞山佛水山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文章:

宋徽宗和李师师“锦幄初温”,周邦彦躲在床底,写下一首经典艳词

世人皆知李清照,无人念我朱淑真,如此才情却被世人忘却了千年

美人有慧眼,私奔随英雄——“第一嫁法”红拂女与李靖的爱情故事

春愁难断、红笺传情——巴蜀女校书薛涛,晚唐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