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留在朝鲜娶妻生子「志愿军一等功臣收养朝鲜遗孤80岁时坦言真后悔没带她回来」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26更新:2023-04-20 13:43:40

197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引进了朝鲜电影《金姬和银姬的命运》,由于拍摄的手法独特,加上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内多个城市上映后,引发了人们空前观影热潮。

图|2008年金姬和银姬布面油画

不仅是电影广受好评,就连电影的主题曲《爸爸的祝福》,也曾风靡一时,后来被改编为中文,并被多次翻唱。

睡吧睡吧小宝贝

可爱的小宝贝

树儿静静夜低垂

……

中国人民解放军81师副师长的黄万丰也与战友们一起到电影院中观看了影片,当主题曲《爸爸的祝福》响起后,黄万丰也不禁热泪盈眶,因为他与当年在朝鲜收养的女儿已经分别25年了。

收养朝鲜孤女

25年前的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局急转直下,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上,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决定派志愿军入朝参战。

1950年11月7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奉命入朝,参加二次战役的东线的长津湖战役。

黄万丰,时年23岁,任志愿军第27军81师243团1营1连连长。

时隔多年以后,黄万丰依然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季节,他与战友们一起,忍着冻饿,向美军发动猛烈的进攻。

图|黄万丰

零下四十度的极寒天气,第九兵团因为是仓促入朝,就连棉衣也没有准备好,一到战场,就出现了大面积的冻死冻伤的情况。而那时27军接到的任务是,攻歼柳潭里、新兴里的美军,第80师并配属第81师第242团担负攻击新兴里、内洞峙等地区美军的任务。

黄万丰参加了对新兴里美第七师第31团的围歼,他依稀记得,除了他们243团以外,242团作为预备队第一梯队也参加了战斗,尽管是以有心算悟无心,而且还是在优势兵力的前提下,我军还是付出了巨大的伤亡。243团全团仅剩下不到两个连的战斗力,连级以上的干部牺牲了14名。

而美第七师王牌第31团(号称北极熊团)3100余人全军覆没。

事后黄万丰才知道,242团5连负责在水门桥一带阻击来驰援的敌人,因为天气极度寒冷,全连100多人全部都化成了冰雕,一直到最后时刻,全连人都保持着战斗姿势。

毫无疑问,战争是残酷的。

就在黄万丰率领1连准备执行下一个任务的时候,一个朝鲜语联络员抱着一个3岁的小姑娘走了过来。

图|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

黄万丰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的父母在之前战斗中被美军的飞机炸死了,等到我军发现的时候,小女孩已经哭得眼泪也没有了。

看着眼前这个小姑娘,黄万丰一下子心软了。

事实上,黄万丰也是一个苦出身,自己就亲眼看见过日军屠杀村子里的普通百姓,那种尸横遍野,孤儿哭泣的景象就在他的记忆深处,后来到了朝鲜战场,他又看到了这一幕,尽管心情十分悲痛,但他作为军人,军务在身,就算是再同情,也要等回来以后再说。

只是眼前这个小姑娘,黄万丰却犹豫起来。

孩子的父母已经在战火中身亡,孩子无人照料,在这炮火连天的战场,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一股强烈的同情心涌上黄万丰的心头,使得他不顾一切的要带走这个小姑娘。

黄万丰命令炊事班长空出一个竹筐子,他将孩子放进去,并把自己的棉被裹在孩子身上,就这样黄万丰一头挑着物品,一头挑着孩子,走上了战场。

孩子一开始还很警觉,后来因为太困,直接在竹筐里打起了瞌睡。

事后,黄万丰知道了小姑娘的名字——娇静子。

看着这个小姑娘,黄万丰涌上一股慈爱之情,他还没结婚,没有孩子,他心里想的是,如果这次自己当敢死队牺牲在战场上,那这捡来的孩子就是我闺女了。

带着“闺女”打仗

娇静子能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活下来,确实是一个奇迹。

黄万丰让通讯员给孩子缝了棉衣棉裤,因为缺少材料,是黄万丰将自己的棉被拆了才改的这一身棉衣,要知道九兵团入朝原本就缺乏棉衣,棉被几乎是唯一可以御寒的,但黄万丰那时考虑的并不是自己,而是想方设法的让这个孩子活下来,至于他自己,等睡觉的时候再想办法吧。

尽管父女俩人语言不通,但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娇静子大概也意识到了,眼前这个叔叔是个好人,所以也放下了戒心,在外人眼中,他们就像是亲父女一样。

黄万丰后来接到了南下的命令,就把娇静子委托给炊事班长照顾,临走时还再三嘱咐:

“你丢了什么,也不能把娇静子给我弄丢了,啊!”

炊事班长大概也知道,这个孩子是他们连长的心尖子,当即站起来大声喊道:

“是!”

图|志愿军战士与朝鲜孤儿

这一下心里有了牵挂,黄万丰每次战斗间隙,几乎都是一刻不停地往炊事班跑,看看娇静子,给他补一补衣服,打起来再交给炊事班长,每次临走时都是同样的嘱咐:

“丢了什么,也不能丢了孩子。”

“是!”

炊事班长也很喜欢这个孩子,平常的时候照顾得很细致。

小孩子一开始还很不习惯,一次行军途中,娇静子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大喊:

“阿妈尼,阿妈尼。”

黄万丰心里很焦急,因为孩子的哭声很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没有办法,只好担着孩子在原地兜圈子,好说歹说才哄得孩子不哭闹了。

事实上,这个孩子不仅是黄万丰的寄托,同时也是全连战士的精神寄托。

在后来长达半个月的行军中,全连的战士也都在悄悄关注着这个小生命,不时地过来看一看。随着时间一长,娇静子也认清了他面前这些叔叔们。

不过,娇静子还是与黄万丰最亲,别人心疼连长,想替她挑担子,一换人,孩子就哭,没办法,黄万丰只好自己担着,说来也怪,只要是黄万丰一出现,孩子就不哭也不闹。

以至于黄万丰后来还感慨:

“这可能就是上天安排的父女缘分吧。”

那时全连的战士,都对这个孩子很包容,把自己缴获的舍不得吃的罐头留给孩子吃,要知道这罐头以前原本是留给重伤员的。

炊事班长也很细致,每次都是拿罐头煮了汤,或者是用开水泡成浆糊状,喂给孩子吃。

孩子不能饿,一饿就哭。

被迫分离

事实上,黄万丰收养了一个朝鲜孤儿的事儿在全军早就传开了,但大家对此都出奇地选择了不闻不问。

将近两年的时间,黄万丰与娇静子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一直到1952年10月,情况发生了变化。

志愿军27军奉令换防回国,黄万丰本来以为自己能带着孩子回国,没想到就在接到回国命令以后,师部领导找到了他,向他提出一个要求。

“志愿军战士不能带任何朝鲜人回国,娇静子必须留下。”

黄万丰一下子呆住了,他本来以为这件事就这么会悄无声息地过去,没想到这一天还是来临了。

可黄万丰又怎么舍得丢下娇静子呢?

他找了团政委,团政委也无可奈何,后来直接找上了师部,找到了师政治部主任,黄万丰声泪俱下地反映:

“娇静子是个孤儿,我带着她两年了,出生入死,我能把仗打完就靠这个念想,她就是我闺女,我要带娇静子回去过好日子,我舍不得她,她也离不开我!”

政治部主任虽然也深受感动,但他也无可奈何,还劝说黄万丰:

“这不是一个娇静子的问题,这是国家与国家的政治问题。再说,战后朝鲜急待用人,娇静子应该为自己的祖国尽快消除战争创伤而贡献力量,我们必须服从纪律。”

为了能带孩子回国,黄万丰想了很多办法,见正规渠道不成,他又想把孩子藏在被炮兵包裹好的炮座里,可后来试了以后才发现,娇静子这两年长大了不少,包裹炮身的帆布炮衣又很憋闷,万一出了什么事,黄万丰心里打了个寒颤。

没有办法,黄万丰只好把娇静子托付给了一个朝鲜文工团的女上尉。

图|黄万丰晚年

就是这么一托付,黄万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见到娇静子。

事实上后来黄万丰很后悔,因为他到了火车站以后,朝鲜人民军并没有详细的检查,反而热情地与志愿军拥抱握手,他完全可以将娇静子光明正大的带回国内去。

黄万丰一生都很记挂着娇静子的情况,一直到1975年,《金姬和银姬的命运》上映后,黄万丰又想起了在朝鲜的女儿,如果她还在的话,应该已经28岁了,她过的好不好,她结婚了吗?当了妈妈了吗?她还记不记得在中国还有一个“阿巴吉(朝鲜语:父亲的意思)呢”?

战后黄万丰荣立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还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万丰以志愿军功臣的身份入朝访问,受到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接见。

那时的黄万丰,很想问问娇静子的情况,可后来打听后才知道,寻找娇静子要惊动朝鲜官方,黄万丰思来想去,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

图|《爸爸的祝福》曲谱

2000年,黄万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一次谈到了娇静子时,黄万丰泪流满面:

“在朝鲜战场流血牺牲,我们不后悔,我后悔的是,没把这个娇静子带回国啊!”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