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楚霸王项羽的歌曲有哪些「把项羽唱哭的楚歌是什么歌最经典的那首是刘邦的写照」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02更新:2023-04-22 01:42:34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元前202年,刘邦率领40万大军与项羽对决于垓下。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之下,项羽大军节节败退,面对着韩信大军的重重包围,最后只能坚守壁垒。

如今的项羽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他这一生浮浮沉沉,也算有过辉煌的时刻。正因为如此,沦落到这样的地步不免悲从中来。

夜晚的垓下月色撩人,项羽的帐篷里传出来阵阵琴声,继而又传出了一阵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势不逝”。此时的他心中已经酝酿好的一个完美的计划。

那就是他准备带上一支精骑部队突围出去,但同时他也明白,如此以来便是要将其他将士的生死置之度外,而且还有他的虞姬。可是大丈夫能屈能伸,项羽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虞姬从项羽的歌声之中听出了他的悲欢与失意,所以她也不打算连累项羽,当一曲楚歌末了的时候,虞姬拔出刀剑自刎而亡。只留下项羽独自泪流。

然而就在此时,汉军的营地里,韩信正在为了如何对付项羽而绞尽脑汁。突然他就想到了一个妙计,韩信让部下用牛皮制作风筝,然后将竹笛绑在上面,等夜风吹起,穿过竹笛的时候便发出了深幽凄凉的声音,伴随着竹笛的凄凉音调,韩信组织汉军大声唱起了楚歌。

歌声一响,便随着风吹响了项羽的军营之中,将士们听着这熟悉的乡音,不免得心中酸楚,继而流下了眼泪。

韩信用一首楚歌击溃了项羽大军的内心防线,最后导致许多项羽军都前往投降刘邦。而项羽则连夜带着精骑部队逃出了包围圈,天亮后汉军才发现,于是连忙去追。

最后一路将项羽追击到了乌江边上,项羽知道自己已经穷途末路了,所以便放弃了抵抗,选择自刎而亡。刘邦也彻底赢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从而建立了西汉。

那么韩信让士兵们把项羽唱哭的楚歌到底是什么歌?它的来历到底是什么?

古代民谣之——楚歌

楚歌又名楚国的歌曲,在秦汉时期特别的流行,也是我国汉族地区流传比较广的一种音乐形式。楚歌是从楚辞中延伸出来的,所以在歌词内容上也多用楚国方言中的“兮”来进行发音。

歌词通常以七言或四言为主,但是跟《诗经》上的四言体又有点不一样。主要区别就在于楚歌的隔句或者末尾大多数是以“思”和“兮”等规律性字眼。

楚歌一直从先秦时期到汉朝都在沿用,原因是西汉开国君主刘邦原先也是楚国人。先秦的楚歌只有零星的记载,在《诗经》当中的“周南”和“召南”能寻到一丝踪迹。

刚开始是在民间流行,秦末汉初时期开始成为宫廷庙堂中的御用歌曲类,深受封建帝王们的喜爱。所以楚歌的特色就是上承楚辞,下启汉赋。

楚歌的歌唱特点也跟荆楚方言有很大关系,屈原曾在这一方言之上对楚歌进行了新的歌唱形式,形成了参差错落的骚体诗。

在楚歌当中,也有很多经典的代表作,比如大家熟知的由项羽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所作的《垓下歌》,不过最为经典的就是刘邦的《大风歌》,这首歌可谓是刘邦人生最为真实的写照。

《大风歌》与刘邦

刘邦所作的《大风歌》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句话,但却是非常的铿锵有力,仔细研究发现这三句写尽了刘邦戎马一生。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大风歌》气势磅礴,读来给人一种海纳百川的感觉,比起《垓下歌》的悲壮更显得有气吞山河的气概。

想必这首楚歌蕴藏着刘邦要称霸天下的决心,像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写的就是刘邦的前半生,他如浮云一般随风飘扬。他以大风比作当时的社会环境,用云来比喻自己。

再用“飞扬”来呈现自己的形态,在那样的乱世之中,刘邦出身于草莽,本应该随波逐流,但他却成为了起义军的首领,也算是真的扬名立万了。

因此他用“飞扬”而不是“飘扬”或者“飘荡”来形容,是对自己前期打拼出来的事业之肯定。

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是发展到了中期阶段的刘邦给自己定下的目标。荣归故。里是很多在外打拼的人士都希望实现的事,刘邦也是如此。

最后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刘邦希望自己能揽到天下的人才,并有征讨四方之志。对于他来说,从秦末乱世开始,他历经了很多战乱和困苦,所以他内心希望赶紧结束战乱,然后安定四方。

这三句词概括了刘邦早期、中期到晚期的经历,虽然看似刘邦的口水歌,即兴吟唱的楚歌,但却非常有内涵。因为歌词里所描写的他都一一实现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