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女间谍「首位女间谍的扮演者与一代妖姬齐名和丈夫离婚30年后又复婚」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44更新:2023-04-22 02:03:33

欧阳莎菲是一位在艺术上有执着追求的演员。她于20世纪40年代就走红于上海影坛,1949年去香港,后赴台湾继续从影。

20世纪60年代,欧阳莎菲曾在“亚洲影展”和台湾电影金马奖评选中,两次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欧阳莎菲本名钱舜英,原籍江苏苏州。1924年9月9日出生,父亲早死,她和两个哥哥由母亲抚养长大。她只读了几年书,生性好动。

欧阳莎菲在片场内为杂志拍摄的照片

14岁那年,她随母亲到上海谋生,在工厂当包装工,后来在上海租界著名的惠罗公司当店员。

当时,适逢“金星影片公司”附属的“金星电影戏剧训练班”招生,长得玉容花貌、娇小玲珑的欧阳莎菲应试入选,从此步入电影圈。

在“金星”受训的两年里,她学得不少才艺。1941年,她为该公司主演了处女作《春水情波》,同年在上海大戏院首映,很快就为影迷所注目。

电影《摩登女性》(1945)宣传照,欧阳莎菲

日寇进入租界,“孤岛”消失之后,欧阳莎菲一直为伪“中联”及日寇掌握的“华影”充当演员,先后拍摄了近20部影片。

那几年,她可称得上是上海影坛的大忙人之一。

她拍摄的这些影片中,由她参演的有《人海慈航》(1943)、《秋之歌》(1943)和《凯风》(1944)等片,担任要角的有屠光启(1914-1980)导演的《摩登女性》(1945),在其它影片中都担当配角。

电影《天字第一号》(1945)特刊封面

抗日战争胜利后,欧阳莎菲在1946年主演了屠光启导演的影片《天字第一号》。她饰演北平一个大汉奸的姨太太,妖冶浪荡。

这个汉奸家的机密文件老是丢失,北平的日伪军到处逮捕可疑人物,可始终抓不到弄走文件的人,文件却依然丢失。

这时汉奸家庭内发生了一些纠葛,姨太太爱上了汉奸的内侄,而这位内侄却钟情于汉奸的女儿。

在三角恋爱的角逐中,姨太太让了步,并在特务抓人之际,她护送汉奸的内侄和女儿离开北平,去往国统区。

电影《天字第一号》(1945)剧照,欧阳莎菲

后来,姨太太借刀杀人,使大汉奸处死了他手下的特务头子,最后她亲手杀死了大汉奸,不幸中弹牺牲。

大汉奸在临死之际,才明白他的内侄、仆人全是国民党的情报员,而他的姨太太则是国民党“中统”领导的“天字第一号”情报员。

《天字第一号》是导演屠光启根据一部话剧《野玫瑰》改编成电影剧本,导演日以继夜进行赶拍,当年只花了27天就拍摄完成,完成后将片名改为《天字第一号》。

1944年,欧阳莎菲和屠光启的结婚照

这部抗战间谍影片于1946年圣诞节在上海皇后大戏院首映,电影上映犹如一支强心剂,刺激了国产电影萎靡不振的市场环境,开启了国产电影复苏的局面。

影片创下当年最高票房卖座记录。

屠光启因此平步青云,欧阳莎菲也一炮走红,成为20世纪40年代后期我国的当红影星之一,而屠光启也由一般的导演变为著名的间谍片导演。

屠光启

《天字第一号》的出现,成为了一种类型标杆,引领了中国间谍电影类型的第一次创作热潮,这种影响直至现今。

后来有人幽默地评论说,《天字第一号》的成功,倒不是欧阳莎菲的演技一开始就很成熟,而是因为她给自己起了一个又长又响亮的艺名:“欧阳莎菲”连名带姓四个字,笔划又多,在海报上占空间又大又醒目,宣传上不知不觉就占了不少便宜,竞使她一下子喧宾夺主,脱颖而出。

电影《六二六间谍网》(1948)剧照,白光(左)和欧阳莎菲

欧阳莎菲在那个时候很有一套交际手腕,当年的圈里人把她和“一代妖姬”白光(1921-1999)等同看待。

由于屠光启经常用欧阳莎菲在他导演的片中饰演角色,欧阳莎菲对屠光启很有好感。

在拍《天字第一号》影片之前,二人结为夫妇。

之后,欧阳莎菲陆续拍摄了几部卖座好的影片,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愈益走红。

电影《血溅姐妹花》(1948)宣传册封面,陈天国(左)和欧阳莎菲

如1947年在屠光启导演的《处处闻啼鸟》中担任主角,一改从前的反派面目,改演正面人物,而且表演甚佳,获得一片赞扬声。

欧阳莎菲于1948年主演的《春归何处》、《红楼残梦》、《血溅姐妹花》以及1949年主演的《女贼》和《玩火的女人》等片在当时都是卖座的影片,欧阳莎菲成了许多影迷崇拜的偶像。

电影《女贼》(1949)宣传册封面,欧阳莎菲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欧阳莎菲与当时不少的知名演员,都有过愉快的合作。

她与卫禹平(1920-1988)、吕玉堃(1921-2004)、梅熹(1911- 1983)等合演过《断肠相思》(1948)、《寒山寺钟声》(1949)等影片;与王丹凤(1924-2018)更有一段难忘的“姐妹”之缘。

在1944年公映的电影《大富之家》中,欧阳莎菲演一个势利的姐姐,王丹凤演她温柔的妹妹。

电影《教师万岁》(1944)剧照,左起:欧阳莎菲、孙芷君、王丹凤、韩非

后来,她们还合拍过《教师万岁》(1944)等影片。1953年,欧阳莎菲曾由香港到上海探望过王丹凤。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屠光启与欧阳莎菲到了香港。那时候,香港拔尖的女影星不多,欧阳莎菲仍然走红。

到香港后,欧阳莎菲和导演洪叔云(洪金宝的三爷爷)来往密切。

欧阳莎菲和导演洪叔云合影

两人合作过《别让丈夫知道》(1952)、《信不信由你》(1952)等片。

其实这也是欧阳莎菲为在香港站稳脚跟的一种策略,但屠光启脾气暴躁,自然不愿戴这顶绿帽子,吵来吵去,两人离婚。

离婚后的欧阳莎菲仍旧在香港拍片,有时也去台湾拍片,而屠光启去了美国。

到了20世纪60年代,欧阳莎菲加入邵氏公司为基本演员,多扮演中老年角色。

电影《别让丈夫知道》(1952)宣传单

从影40年来,欧阳莎菲共拍过200多部故事片,扮演过众多角色。

青年时代,她饰演的多是娇滴滴的千金小姐、华贵冶艳的女情报员、贵妇或屈居社会底层的妓女等角色。

随着岁月的变迁,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欧阳莎菲开始转演历经沧桑的中年妇女,或白发苍苍的老妪,角色也愈演愈老了。

电影《断肠风月》(1956)宣传册封面,欧阳莎菲

难能可贵的是,不管演什么,她的态度都很严肃认真。

1960年,欧阳莎菲因在电懋公司的影片《母与女》(1960)中饰演一个善良的女佣,获得了第七届亚洲影展的最佳女配角奖。

在影片中,欧阳莎菲饰演寄寓豪门篱下的女佣人,因为女儿与少爷恋爱,而屡遭东家白眼,后来女儿抑郁而死,她含辛茹苦,将外孙女抚养成人。

1960年,尤敏和欧阳莎菲(左)获得第七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奖

欧阳莎菲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个慈母的典型。

基于对演艺工作的热爱,欧阳莎菲在台湾愈演愈老,也愈老愈演,声望不减当年。

退居配角之后,再也没有人会依照她的形象和性格来为她编写剧本欧阳莎菲却仰赖自已纯熟的演技,又塑造了不少银幕形象。

电影《母与女》(1960)宣传照,欧阳莎菲和丁皓(右)

如在《宋宫秘史》(1965)中,饰演落难失明的李密妃;在《鱼美人》(1965)中,饰演相国夫人;在《虹》(1968)中,饰演一位残疾少女的慈母等等,仍为人所称道。

出人意外的是,1968年,欧阳莎菲在《烽火万里情》(1967)中,却饰演了一个性格孤僻的寡母,活生生拆散了儿子的美满婚姻,还把患肺病的媳妇冷酷地逼回娘家。

电影《烽火万里情》(1967)剧照,欧阳莎菲

欧阳莎菲把这个不近人情的“恶婆婆”,演得惟妙惟肖,以致于“令不少观众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欧阳莎菲这一次成功的表演,让她又夺得了第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女配角奖。

1981年,欧阳莎菲赴台湾定居,担任台湾中华电视台演员,期间也参加电影拍摄。

电影《近水楼台》(1952)宣传册封面,欧阳莎菲

回顾自己的银幕生涯,欧阳莎菲曾颇有感触地说,演员最好到什么样的年龄,就演什么样的角色,青年角色让青年演员去演,老了再演青年人的角色,会有损银幕形象,对培养新人也不利。

欧阳莎菲曾在影坛大红大紫,风光一时,但生活道路却十分坎坷。和丈夫屠光启离婚后,她独自抚养孩子。

电影《化身艳影》(1953)剧照,欧阳莎菲

直至1979年,在三个女儿的劝说下,屠光启和欧阳莎菲这对离异了30年的夫妻才重归于好,不料,一年多后,丈夫屠光启却告病逝。

欧阳莎菲又一次成了孤雁,回到台湾后,偶而也应邀拍电影,演电视剧,1993年她获得台湾第30届金马奖纪念奖。

2010年8月3日,欧阳莎菲因器官衰竭在美国盐湖城病逝,享寿86岁。

图说南国名伶红线女的银幕人生王丹凤在香港主演的六部电影 宜古宜今大放光彩白杨“明星制造”引瞩目 开启民国造星经典案例“低音歌后”白光 :民国年代巨星 最具格调的不老妖“后无来者的一代歌后”周璇“封”采依旧 岁月从不败形象摩登女郎误打误撞进影坛 对电影皇帝展开追求 一生百部作品“黑眼圈女郎”谈瑛 民国娱乐圈的辣妹 张爱玲最爱的女明星民国“作家明星”胡萍 主演中国首部恐怖片 红姑娘沦为金丝鸟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