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可及讲述了什么「触不可及从人物设定背景隐喻影名内涵解构影片内在价值」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88更新:2023-04-22 02:18:57

2011年出品的法国版《触不可及》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影片,每次看都会笑中带泪,在满含不舍的心情中等待电影落幕。即使有后来翻拍的美版《触不可及》,我还是更爱回忆法国版。

《触不可及》是新世纪以来最成功的法国电影,以很小的成本在全球一举拿下4亿多美金的票房,不仅刷新了法国本土的票房纪录,还成为当时影史票房最高的非英语片,并且在各大电影节中获奖无数。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真实事件中,一位生在大富之家的法国富豪——Lv旗下公司的副总裁菲利普·博尔格,在一次玩滑翔伞时发生事故,导致四肢瘫痪;一个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看护阿伯代尔陪他度过了接下来的十年。菲利普将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名叫《第二次呼吸》的自传体小说,《触不可及》即是以这部小说为蓝本,但影片中做了一个比较重大改动,将主人公德瑞斯从阿拉伯人变成了黑人,出生国家也从阿尔及利亚换成了塞内加尔。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高位截瘫的白人富豪菲利普和一个刑满释放的黑人看护德瑞斯之间跨越阶级种族的友情。这是一部关于友谊与成长的电影,除了给我们带来很多关于友谊的感动与思考,影片还有其内在的价值,本文将从人物设定,背景隐喻,影名内涵3个方面对影片的内在价值进行深度解读。

一、人物设定:在黑与白、贫与富、健全与残疾构成的强烈冲突对比中感受人性之美

01、在“黑与白”中感受“容”之美

“容”在文字溯源中对“容”的构形有过不同提法:①从宀从公;或以为“宀”作形旁,“公”作声旁;或以为容从宀,从谷。宀指房舍,谷指山谷。二者都有容纳的意思。②外部是早期的“穴”字,下部的“口”表示某些物品。洞穴中有物品,就是装、盛、容纳的意思。从这个角度讲,容是会意字。

沿用历史源自甲骨文。战国文字承自甲骨文,上部变为“宀”,下部变为“公”;《说文解字》古文承自战国文字。战国文字和《说文》古文都是从宀,公声,但这种写法没有沿用下来。篆文由战国文字演变而来,“宀”下多出两笔,变为从宀、从谷,谷亦声,这种写法沿用至今。

从以上信息不难看出“容”即容纳、包容,引申出来即指对处在一起的人不排斥,能接纳。那么影片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黑与白”的“容”之美的呢?

肤色的“黑与白”

影片将德瑞斯的身份改成黑人,将人物关系的对比张力在欧洲移民浪潮的背景下显得更加突出。这里的“黑与白”不仅仅代表着肤色,更分别代表着两种法国社会的特殊群体,影片利用这一特殊比喻来引领观众认同角色。

两位主人公第一次见面,是在一次应聘中。德瑞斯大摇大摆走进房间,没有花一秒钟介绍自己,上去就拍了一份文件在桌子上,说希望菲利普能在上面签名证明自己来应聘过了,然后他才可以领取政府的失业救济金,他也许是有史以来脾气最横的应聘者了。德瑞斯言行的粗鲁引来了女助理的不满,不过菲利普完全不恼怒他的行为,反而吸引了他的注意,他告诉德瑞斯自己现在还签不了字,让他第二天一早再过来拿。

菲利普并没有因为德瑞斯是所有应聘者里唯一的一位黑人而对他有偏见,也没有因为他应聘的无理理由生气,更没有因为他的行为举止不满,因为德瑞斯身上有一样他最看重的东西,就是不虚伪,也完全不同情自己。这就是“容”的美,不片面,能够理解他人的难处,客观地接受他人的特殊,并在特殊中发现闪光点。

履历的“黑与白”

在应聘豪宅的走廊里,应聘者们坐成一排等待面试,其中只有德瑞斯显得格格不入。别人都是西装革履穿着皮鞋,只有他画风嘻哈,脚踩一双破运动鞋。面试者们个个都十分厉害,有的毕业于名校,大部分人还有相关证书,比如医疗看护证书或者多年经验,都有完美的履历。而德瑞斯之前因为抢劫了一家珠宝店被判盗窃罪入狱六个月,才刚刑满释放,按理说这样一个问题青年,平常人都不会录用,但菲利普却十分看好他。

身边的朋友劝说他:“这个家伙是谁?你身边的人都在担心,伊冯娜跟我说他既糊涂又有暴力倾向,他还打了一个邻居不是?菲利普,其实并轮不到我来说教,但是你得警惕点,别把乱七八糟的人请进家门啊,特别是你这样的情况!他之前因为抢了一家珠宝店蹲了六个月,如果他资历很高也行,可是他似乎什么都不会啊!当心一点吧,这种人根本没有一点同情心的。”菲利普说:“就是这一点,这个就是我想要的,没有一点同情心,你知道他为什么把电话递给我吗?因为他忘了我瘫痪了,对,他是对我没有同情心,他又高又壮,两胳膊两腿,他脑子也够用,身体健康,其他事情,如你说的他的过往,我一点儿也不在乎!”

其实从德瑞斯要求菲利普签字就可以发现,德瑞斯由于履历的原因,从出狱找工作到最后寄希望于求职被拒三次即可领取失业救济金中可以看出,他努力的想要融入社会,却得不到认可,没有机会,而菲利普的接纳与包容,给了他一束光。而德瑞斯在影片中的黑人身份也代表着非裔法国人渴望融入社会的念想,渴望社会能够接纳并包容,给他们一束希望的光。

02、“贫与富”中感受“温”之美

他们两人原本是这个社会的两极,在性格、生活习惯和爱好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菲利普虽然生活不能自理,可骨子里还是流淌着贵族的血统,他待人稳重富有绅士风度,但身为一名贵族精英,他要必须时刻保持冷静和优雅,喜怒都不能直接表现在脸上。而德瑞斯因从小在贫民区长大,一身匪气,口无遮拦,他跟飞利浦的隐忍克制完全相反,属于是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者。在他们的相互扶持中,又是如何感受到“贫与富”中的“温”之美的呢?

品画艺术的“贫富思维”

菲利普从小生长在贵族阶级,平时爱好都比较高雅,他会去艺术馆盯着一幅画看一个多小时。但德瑞斯感觉很无聊,说:“我们走吧,你都盯了这玩意一个小时了,该换个台了吧。”菲利普不为所动地说:“这幅画散发出一股安详的气质,还夹杂着些许暴力。”工作人员极力配合:“非常动人。”德瑞斯很不理解,问:“您觉得白底儿上一块污渍动人吗?”当德瑞斯看到菲利普花上4万多欧元去买一副只有一滩鼻血的画时,德瑞斯更是想不通,他心想这东西我也能画,结果他真自己整了一副。

菲利普邀请朋友来鉴赏,朋友说:“一个不知名的艺术家1万1千欧,我还是觉得......”但当菲利普告诉朋友这幅画在伦敦展示过,马上要去柏林时,朋友就给买下了,多么讽刺的一幕!

菲利普与德瑞斯之间的“贫富思维”并没有成为他们之间的隔阂,菲利普不会斥责德瑞斯不懂艺术,甚至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他随心所欲画出来的作品;德瑞斯也没有因为看不懂艺术而自卑,而是自己信心满满的画了一幅让菲利普欣赏。他们之间的“贫富思维”是有温度的,是发自内心的温暖与互相认可;反观菲利普朋友的“贫富思维”,不知名作家的画作不值那么多钱,即将进柏林展览的画才更有价值,在他心里,只有冷冰冰的金钱与衡量思维,这样的强烈对比更凸显出菲利普与德瑞斯之间的“温”之美。

鉴赏音乐的“贫富思维”

电影里最经典的一幕,便是在菲利普的生日会上。生日前,菲利普说:“她邀请我所有家人,名单长的和乐谱似的,他们主要是为了看看,我是不是还活着,有点像例行检查,是的,我嘛,就假装惊喜,大家都不容易,然后其实大家好像彼此都挺讨厌的。”

生日那天,还是如往年一般,所有人正襟危坐,保持最优雅的仪态欣赏交响乐音乐会。但是到了德瑞斯这边,就开始画风突变:菲利普让乐队演奏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号,结果德瑞斯说他在广告里听过,还问是个咖啡的广告吧?演奏巴赫-B小调第二管弦乐组曲时,他开始配音:“我将要离开你,我将去那城堡拜见尊贵的国王,我要在那儿领导吟游诗人。跟我走吧,我是个英勇无畏的骑士!”演奏巴赫-F小调第五键盘协奏曲-第二乐章时,他说:“这首很诡异,像是一群人光着屁股,到处乱跑不穿衣服。”演奏维瓦尔第-四季. 春时,兴奋地又开始配音:“您好!这里是巴黎失业人口管理局,目前线路正忙,预计等待预计等待时间约为两年!”最后演奏的是科萨科夫《野蜂飞舞》,德瑞斯惊奇地问:“这不是猫和老鼠里的吗?汤姆和杰瑞。”最后菲利普感叹了一句:“救命啊这救命啊!这可是大师们的杰作!”

下面轮到德瑞斯展现他喜欢的音乐,当充满了节奏感的舞曲一响起,他就瞬间把这个高雅的交响乐音乐会变成了大型土嗨蹦迪现场,动感的节奏让那些习惯端着的上层人士们也忍不住摇摆起舞,生日会顿时热闹了起来,德瑞斯一边跳一边说:“来吧,跳起来吧!来啊,跳舞啊,今天可是菲利普生日!”德瑞斯让菲利普也体验了一把尘世里的快乐,直到晚上上床休息时菲利普的嘴边还挂着未消散的笑容,这应该是他这么多年来过的最开心的一个生日吧!

菲利普并没有用所谓的价值去判断俗与雅的高下,而是和德瑞斯一起调侃名曲,雅俗共赏;德瑞斯对名曲的“欣赏”虽然充满了下层人民的生活气息,但正是这样的鲜活气息让平淡乏味且严肃的生日会变得热闹非凡,让菲利普体验到了久违的温情,这就是他们之间的“温”之美。

03、“健全与残疾”中感受“和”之美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时至今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饱含传统“和文化”意蕴的用语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构建和谐社会也需要建设和谐文化,而影片中也向我们展示出了一种别样的“和”之美。

影片用异常流畅的人物塑造和精妙的情节,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堪称完美的小故事。在人物塑造中,德瑞斯大大咧咧,菲利普隐忍克制,他们性格形成了互补,让这个原本充满了秩序的豪宅有了生气。而且德瑞斯还有一个优点,比起之前的那些对菲利普敬而远之的职业护工,他脑子里没什么主仆的概念,也不故意把残疾当回事儿。

在情节把控中,德瑞斯与菲利普相处是随性欢快的,他们一起吃饭、打雪仗、开豪车飙车,他们之间已然进入了美好的友情乌托邦;当德瑞斯离开后,菲利普回到了在护工眼中是一个什么都需要被照顾的残疾人,他们的眼中带着怜悯与同情,动作处处小心翼翼,于是菲利普越来越压抑,甚至开始封闭自己,不吃护工喂的饭,因药物副作用喘不过气也不让护工靠近半步,拒绝按摩师,两人再次见面时菲利普已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老头子,没有了半分活力。

在这样精妙的情节对比中,我们跟随着剧情轻松而欢乐,随着压抑而伤感。因为德瑞斯与菲利普之间是和谐的,没有所谓的阶级,也没有所谓的主仆。因为没有束缚的相处才是最自然的,所以我们会沉浸于他们带有喜剧效果的故事中,而忽略他们上司与下属的关系,纯粹地为他们日常相处的点滴小事感到喜悦,这种喜悦便来自于他们之间的“和”之美。

影片利用黑与白、贫与富、健全与残疾的人物形象设定,在一段温馨治愈的故事里让我们感受到关于“容”、“温”、“和”的人性之美。

二、背景隐喻:即使出生、教育、阶层处于社会两端,也能进入友情乌托邦

01、出生背景

影片中的德瑞斯其实并不是现在家庭里的亲生子,他现在叫做妈妈的那个人是他的婶婶。德瑞斯八岁被婶婶一家领养,从老家塞内加尔被接到了巴黎,一直在破败的社区里长大。他原名并不是叫德瑞斯,但随着越长越大,他把自己的名字给混丢了。和菲利普豪宅的富丽堂皇相比,他的家破败拥挤,一家好几口挤在一个小房子里。而菲利普生于大富之家,拥有庞大的家产,即使身体瘫痪也能享受到最好的看护。

影片中德瑞斯正是那些欧洲移民的一个缩影,他们虽然身体来到了欧洲,但始终无法正式融入社会,他们干着低廉的工作,甚至干脆在约街头游荡,属于这个城市中光照不到的地方。

02、教育背景

菲利普是欧洲传统贵族教育出来的精英,谈吐优雅极富绅士风度。他会看艺术展览,听歌剧,举办交响乐音乐会;而德瑞斯一直在破败的社区里长大,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因为没有机会和条件,他只能只身在社会里摸爬滚打,所以身上总有一股社会匪气。菲利普的教育带给他的是冷静与优雅,而德瑞斯的“社会”教育带给他的是“在黑暗中努力寻找光明”。陶行知曾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德瑞斯领略过“黑暗”,但他没有丢失“道德”,所以即使没有高学问,也值得尊重。

03、阶级背景

在法国大革命前,法国的居民被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天主教高级教士。(国王不属于任何阶级)第二等级:贵族。第三等级:包括资产者、农民、无产者在内的市民、下层人民。除第一第二等级外其他阶层,新旧阶级势力之间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对革命推波助澜。法国的贵族头衔是开放的,让一些有能力及有钱的第三等级人群有机会成为贵族。

在影片的人物背景设定中,观众很容易将菲利普代入为第二等级的贵族,德瑞斯代入为第三等级的下层人民,你会发现,德瑞斯与菲利普就像两面彼此阶层的镜子,上层与下层都会对他们不了解的生活方式产生刻板印象。即使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甚至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观念里还是存留下了印象,所以影片想借此来揭示当初人们观念中无法轻易剔除的阶级概念。

影片通过对塑造出生、教育、阶级都处于社会两端的人物背景,用清晰动人同时又不失谐趣的成长曲线讲述了两个“触不可及”的人是如何走进友情乌托邦的,并借以讽刺当时还存留的阶级思想,赋予了影片现实意义。

三、影名内涵:借正话反说理——只要你愿意真诚地伸出双手,就可以碰触到真正可贵的东西

只要你愿意真诚地伸出双手,就可以碰触到真正可贵的友谊和爱情。在前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菲利普已经获得了可贵的友谊,那么爱情又是如何碰触到的呢?

菲利普的妻子早年因病去世,后来他有了一个交往很深的笔友,却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从来不敢见面,甚至不敢打电话,只通过书信往来。这种畏畏缩缩的爱是德瑞斯受不了的,他自作主张给远方的笔友打去了电话,为当菲利普迈出了勇敢的一大步。但菲利普还是自卑自己的身体状况,没有选择德瑞斯挑选的他坐在轮椅上的照片,而是选择了一张他与别人谈笑风生的照片。在约定见面的那天,就是那么巧合的擦肩而过,菲利普很伤心。

其实照片的选择就是一种“自我欺骗”,对他人的不真诚,你想要的便会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你。

故事的结局,德瑞斯把菲利普带到了餐厅,为他约好那个他想见又始终不敢见的笔友,以最真实的状态去面对,终于帮他打开了那扇尘封已久的窗,他听到了那声期待已久的声音:“你好,菲利普!”

当你愿意坦诚你的缺陷,真诚的伸出双手,那颗“触不可及”的星,它愿意为你而来,让你“触手可及”。

四、结语

这部电影为什么会获得大量欧洲观众的共鸣?因为《触不可及》是一部特别温情治愈的小品,并透着一种法国电影的优雅和精致,它没有讲什么宏大故事,也没有把阶级分化政治正确讲的多么义愤填膺;也因为德瑞斯与菲利普是对抗之外的另一种可能,两个看似永远不可能有交集的人走到了一起,他们并不是谁依附于谁,而是都拥有独立自由的人格。它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真诚地伸出双手,真正可贵的东西便“触手可及”!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