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间传统文化「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演绎无悔的人生」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44更新:2023-04-22 05:01:59

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演绎无悔的人生

访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赤城马栅子戏传承人张泽宗

赤城人好客,到了赤城县白草镇就认识了好多朋友,每天都有朋友开车游览,每天都有朋友请客,每天都能听到当地很多传说,大家都对我这个远从新疆来的旅游专家很热情,昨天朋友驱车20多公里到了当地海拔最高峰摩黑梁,海拔2134.9米,回到酒店就撰写了《白草镇的故事传说》有朋友说白草镇有个马栅子村是本地有名的文化村,特别是马栅子戏已经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里有位叫张泽宗的老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会雕塑,喜欢绘画,喜欢书法现在是非遗文化遗产马栅子戏的传承人,无独有偶张泽宗老人的大儿子张泊就坐在我旁边喝酒,席间我们约好第二天张泊开车接我到马栅子村拜访他父亲。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代表人张泽宗

马栅子村地处白草镇以西3公里左右,在黑河边上,两边高山环绕,河中间有尊两米多高的天然石人,身披红布足下有供品,有香炉等朝拜品。进了马栅子村有专门唱戏用的戏台,有看戏的广场,还有很多百年老房子,虽然没有人居住了,但浓郁的古风文化深深的吸引着我,感觉要把马栅子村改造成民俗文化村,加上非遗文化马栅子戏,这里准会成为文化旅游名村。

到了张泽宗老人家说明了来意,我说:“我是做旅游景区规划的,听当地朋友介绍了您与非遗文化遗产马栅子戏的情况今天特来拜访,我与张泊也是好朋友。”老人很慈祥,我问了很多问题老人都一一做了回答,我提出看看以往颁奖证书,张阿姨拿来了很多本我选了些都拍了照。

笔者与张泽宗老人

中国的戏曲比较繁多,除了京戏,川戏,昆剧,秦腔,晋戏,越剧等著名戏种外好多地区,县级都有地方戏种,但马栅子戏就在马栅村,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四百多口人,马栅子戏团就有二十多演职人员,最多的时候有四十多人,演出人员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主要在节假日排练演出,有时候也被邀请到其它市县演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城马栅子戏证书

张泽宗老人今年75岁,从小就喜欢画画,自学雕塑(作品与塑像都很传神,十四岁就参加了马栅子戏团,主要以敲打乐,拉胡琴,弹乐为主,多才多艺。

老人原来在供电部门工作,不幸的是在四十多岁是被高压电击中失去了一截手臂,但怀着对家乡的爱与传统文化传承,他依然积极参与马栅子戏的发展与推广,被推选评定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栅子戏的代表性传承人。

入选张家口市社会科学人才库

一等奖帧数

我对戏曲没有更深的研究,但能听出韵律,张泽宗老人与张泊带我到村庙参观,庙里的神像,彩绘都是张泽宗老人亲手雕制绘画的,我们入乡随俗对神像做了拜手礼,一位叫贾佐的老人也来到庙里,贾老是台柱子我提议来一段马栅子戏,老人即兴唱了一段。

笔者与贾佐老人,张泽宗老人

关于马栅子戏的来源,发展我都请教了张老,他发给我一篇文章我放在这里将这个地方戏曲的发展介绍给大家。

多本荣誉证书

《马栅子调》简介马栅子戏是河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因发源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白草镇马栅子村而得名。1940年,延庆人大头李宽在三道川刘官窑村卖艺,他主唱蹦蹦戏(评剧),马栅子村文艺爱好者郭举、贾万厚、贾润随他学戏,因时间短没学完整,回村后结合当地方言发音,改创成现今的马栅子调。马栅子戏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马栅子调,是长期以来流传在赤城县白草镇马栅子村的一个传统小戏,它唱出了独特的民风,犹如一朵艺术奇葩绽放在大山深处。然而,随着老演员的相继离世,部分传统剧目、表演技巧的流失,它面临着失传的危机。2008年,为了保护这个剧种,村民自发组织成立了"马栅子调"农民剧团。2009年,马栅子调被列为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泽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栅子戏的代表性传承人。 2020年正月二十一晚,郝殿斌通过微信跟张泽宗求得《马栅子调》曲谱,正月二十二,郝殿斌拜托董国良用扬琴演奏《马栅子调》作为伴奏,当日晚上,郝殿斌用板胡、二胡、低音胡分别演奏了此曲(郝殿斌订弓指法)。发给朋友们,以宣传和弘扬民族民间音乐!

张泽宗老人雕塑彩绘的神像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