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老外「一剪梅之前老外早就被这些中国元素洗脑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24更新:2023-04-22 16:32:33

文 | 人间观察员

谁能想到,2020年的主题曲居然是1983年的《一剪梅》。

连污王本人都一脸懵逼。

几个月前污王宣布退休的时候,绝对想不到,他唱了36年的代表作《一剪梅》,会火遍全球。

1月,一位叫“蛋哥”的UP主举着手机站在雪地里,旋转着唱出“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将视频上传到了快手。后来,有网友把视频搬运到了Youtube,不知道是歌词太魔性,还是蛋哥造型太奇异,总之这段视频在老外中一下就火了。

网友三年前传到YouTube的《一剪梅》MV,如今播放量已经超过了1635万次。有人在评论区说,“我也是很震惊现在这首歌评论区看不到几句中文了都。”

与听到这首歌只会想起费玉污和嘿嘿嘿的中国人不同,雪花飘飘直接击中了老外的灵魂深处。

起初,他们只是被洗脑的曲调吸引,但当试着了解这句歌词时,又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有人给歌词做了拼音标注 “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并进行了翻译,The snow falls and the wind blows(雪飘,风吹)。Quora上有人解释道,因为歌词表达了悲伤痛苦的情绪,因此成了流行迷因。

最初,人们只是用这句歌词表达悲伤绝望的情绪,比如:

表达一个人的悲凉之心: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表达你此刻的无能为力: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表达你对当下疫情态度: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后来用的人多了,便成了一句万能用语,不论什么情境下都可以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如果不知道雪花飘飘,甚至交不到朋友。

“妈妈问我为什么还有30件未完成的工作。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发现女朋友跟我最好的朋友在一起了。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我可能怀孕了。”

那就为你演唱一曲“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做噩梦梦见自己有婚前性行为,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但凡听过这首歌的人,都会被它魔性的旋律洗脑,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以至于没法集中注意力做自己的事情。

沉迷烧纸钱的老外

这不是中国文化第一次莫名其妙的输出了。

清明祭祖时烧的纸钱,一度成为全球地下的硬通货。这些冥币上用中文写着“祖先保佑子孙后代顺顺利利天天发财”。

国外网友给这些冥币起了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名字,“ancestor money”(祖先钱)。

也会有人疑惑,给自己的祖先烧中国的纸钱,他们能花出去吗?万一底下通货膨胀厉害又该怎么办呢?国际版淘宝速卖通上很快就出现了美元版的祖先钱,轻松解决了网友们的难题。

当然也有不走心的,比如下面这张,中文面额100万,但英文面额却写着“ONE DOLLAR”。这样糊弄祖先,确定祖先还会保佑你吗?

有不少网友出了如何给祖先烧纸钱的视频教程,还有人开办“烧钱教学班”、“烧祖先纸互助小组”。

没有祭祀容器,老外索性用电饭煲内胆替代。祭坛很重要,但烧纸的过程同样很讲究。在烧纸前,得把祖先纸打横折叠两次,再打竖折叠一次,代表“财不外露”。

点火的时候一定要用蜡烛,点燃的部位得从祖先钱的闭口位置开始。一旦搞错其中一步,“愿望成真”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少,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十分严谨了!

像下面这位大哥更是教材级示范。右手大肚弥勒佛镇压妖邪,寓意笑口常开,左手点燃祖先纸,口中念念有词,祈祷祖先保佑,代代平安,发家致富。

有人表示自己烧了祖先钱之后,每个月多赚了3000美金。

有人烧完第二天就中了大乐透。

这就难怪国外网友抱怨中国人太小气了,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一直藏着掖着,不让人知道。

除了冥币,汉字纹身受到越来越多老外的青睐,只不过很多人一定不知道自己身上的汉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有个西班牙小哥哥做过一个街头采访,拿着一张纸,让不懂中文的路人在里面随机选几个汉字作为纹身图案,看看他们都会选什么……

而大家的选择尴尬地集中在“海鲜饭”、“猫”、“幸福”、“爱”、“好”、“日”等等字词。

几年前,一名越南纹身师因为给顾客纹汉字纹身而被捕。原来是因为他不懂中文,在顾客身上纹的汉字与他们的要求完全不符。

一名女顾客想在肩头刻上《小王子》里的一句话“被你驯服的一切你都要负责”,但这名纹身师却给她刻了“鸡汤面”几个字。

另一名顾客相信,他手臂上纹的是“上帝是爱人”,但实际上却是“拉夫势贱人”。

一位憨厚的朋友想要纹一个“风之痛”,结果被纹成了“痛风”。看看这位受害者的照片,我寻思纹身师可能有生命危险。

美国歌手Justin Timberlake,右腹“风土水火”,左臂“溜冰”,嗯,很无厘头。

麻辣鸡小姐姐的这句“上帝与你常在”倒是没有什么语病,可是碰上个书法好的纹身师真的很难吗?

你做梦也想不到老外管“血滴子”叫啥

国内网友每天等美剧更新的时候,国外网友却沉迷中国的玄幻仙侠小说无法自拔,每天都要登录各大武侠小说网站,看自己追的小说有没有更新。

一个专门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给外国人看的网站“Wuxiaworld”(武侠世界),在全球的排名甚至超过了起点中文网。

网站的建立者绝对想不到,来自中国的武侠和玄幻小说,居然能成功帮一名小伙戒毒。

Reddit上有一个“翻译小说”板块,有人在里面发帖总结了武侠、仙侠、玄幻小说的区别。连中国人都分不太清楚的玄幻和仙侠,他们居然也给出了总结:

玄幻和仙侠表面上看起来相似,道家因素是(道、阴阳、长生等等)是区分二者的关键,如果没有道家因素,那就是玄幻。

还有各种常见武器和计量单位的换算表。

比如判官笔,因为英文里没有准确对应判官的单词,所以被翻译成了“法官的毛笔”;拂尘,被翻译成了“飞翔的/马尾做成的毛掸子”;血滴子被翻译成了“飞翔的断头机”;月牙铲被翻译成了“和尚的铲子”;峨嵋刺则被翻译成了“峨眉锥子”。

尤其当这些名词涉及古文和武功秘籍时,要翻译成英文真是太为难老外了。知乎上有个问题,“金庸武侠里的武功绝学翻译成英文会是怎么样?”

有些翻译不知所云,有些却让人耳目一新,大家自己品品。

“乾坤大挪移”这门功夫要真这么厉害,让发现地心引力的牛顿情何以堪?

且不说这些不正经的翻译,就算正经的翻译,也很难传递出中文的神韵。

18年2月份在英国出版的《射雕英雄传》里,“降龙十八掌”被译成了“The 18 palm attacks to defeat dragons”(打败龙的18个掌的攻击)。这一掌法公认较好的英译版本是,The eighteen Dragon Conquering Palms(征服龙的18个掌)。

译本里,“打狗棒法”被译成了Branch Beats the White Chimpanzee(棒打白猩猩),至于为什么这样翻译,网友们也是脑洞大开:一定是西方人舍不得打狗。“狗狗这么可爱,为什么要打狗狗?”

靠谱的解释应该像下面这位网友说的一样。

通过统计Goodreads上的评价, 给《射雕英雄传》打出二星的读者认为文中对有些人名,如“郭靖”“丘处机”等的翻译,直接用拼音Guo Jing、Qiu Chuji代替;而对又一些人名,如黄蓉、包惜弱却又翻译成Lotus Huang(黄莲花)、Charity Bao(包慈悲), 这会花费他们很多时间去识记人物和理清人物关系。

你倍速看的国产剧 老外恨不得二刷

中国的文化输出不限于网文,《陈情令》大火的时候,不少外国人也和我们一起在追这部剧。他们在IMDb上打出了8.9的高分,远远高过国内豆瓣上7.7的分数。

作为耽改剧中很成功的一部,《陈情令》里魏无羡和蓝忘机的感情让人动容。但如何定义他们之间的情谊,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当别人说《陈情令》不是一部好剧时,有人用王一博的表情包回复:你没有资格跟我谈论这部剧。

底下一位网友放了链接,说明两个男主角之间的关系可不一般。

看了链接里的视频才知道,原来老外也喜欢给男性角色组CP。

在这个全民倍速看剧的时代,国外剧迷却表示50集每集44分钟根本看不够,甚至恨不得二刷。

当初《甄嬛传》播出后立即成为现象级爆款,剧组顺势而为,翻译台词并剪成了6集电视电影,于2015年登陆Netflix,成为我国影视剧走出国门,打开西方市场的一次重要试水。

美版《甄嬛传》是中国内地第一部登陆Netflix的电视剧,有人因为《甄嬛传》开始了解中国和中国历史,有人因为看了《甄嬛传》后开始入了中国电视剧的坑。6集的电视电影少了很多细节,于是就有人呼吁大家去看76集的原版。

有网友会把清朝皇宫里发生的故事,和他们自己国家的历史剧联系起来。

甄嬛的名字,取自于“嬛嬛一袅楚宫腰”,美版的翻译为“The slim waist of the concubines of the Chu Palace(楚宫里的小老婆腰超细)”,可以说,完全译出了另外一种风味。

看到老外们如此好学,许多中国人和华裔纷纷担起了输出中国文化的重任,为他们讲解什么是宫斗,什么是江湖。

《延禧攻略》热播期间,甚至还有中国UP主在油管上主动为老外们科普,什么叫Big Pig Trotter(大猪蹄子)。

在“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的2020年,世界日趋极化、各国争锋相对,或许只有在一些不那么严肃的领域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民才能放下成见,聊一些共同的爱好,享受异国文化中的乐趣。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