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号的妻子是与小沈阳演小品的丫蛋吗?「句号二婚与小11岁丫蛋成夫妻大舅子去世后当岳父母的亲儿子」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6更新:2023-04-23 03:22:17

文丨虞白

编辑丨痞爷

2019年,小品演员句号和岳父岳母一起接受采访。

主持人问句号的岳父:“您现在觉得您这个女婿选对了吗?”

岳父毫不迟疑地回答:“实践证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看起来这只是个平平无奇的问题。

但有时候,越平淡的语言,背后隐藏的故事可能越汹涌澎湃。

仔细品味句号岳父的回答,就知道,“实践证明”四个字背后,包含了多少过往。

1

1962年,句号出生在辽宁丹东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当然,刚出生的他不叫句号,而叫句兆杰。

父母虽然都在当地服装厂上班,但特别爱听戏唱戏。

没事的时候,总爱哼哼两句。

在这样的环境下,句号自然是耳濡目染,从小就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看着儿子这么喜欢唱戏,父亲喜不自胜。

工厂经常举办文艺活动,父亲一般都会带着儿子一起去。

一方面是为了让儿子见识到更多的文艺表演形式,另一方面,当然也是为了显摆儿子的机灵过人。

父亲的一位同事看句号很喜欢这个浑身散发文艺气息的小孩,常常教他说评书。

句号也很感兴趣。

就这样,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句号靠着父亲和工友们的口口相传,学会了戏曲和评书的基本功。

15岁那年,他参加了一场辽宁省的文艺演出,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决心将文艺表演作为自己终生的职业。

后来,他进入部队,做了一名文艺兵,他当时是电影放映员。

1987年,句号参加了沈阳电视台的春晚。

凭借小品《考演员》收获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开始在东北地区小有名气。

说到这次让句号事业腾飞的起点,就不得不提句号生命中的一个贵人——叶景林。

叶景林也是一位著名的喜剧演员。

他看到句号的表演后,觉得他非常有天赋,于是就想着跟他搭档。

当时句号还是姜昆的徒弟。

听说叶景林想和自己搭档,句号非常高兴,练习更加勤奋了。

当时,沈阳电视台找到叶景林,想让他出个节目参加春晚,但这个节目只有一个人。

叶景林思来想去,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句号。

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全程把关,这才有了后来句号的一战成名。

句号小有名气后,叶景林又带着他认识了赵本山。

赵本山带着句号到处走穴,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节目。

句号参演的第一部电影《现世活宝》,也是由赵本山牵桥搭线的。

但时间一长,句号就发现了跟着赵本山的局限性。

虽说跟着赵本山有机会上春晚,但能不能上,赵本山说了也不算。

而是由节目导演决定的。

思来想去,句号决定另辟蹊径。

他出演了不少影视作品,1995年,他凭借《脸对脸背靠背》中的李会计一角,提名金鸡奖最佳男配。

次年,又登上央视春晚,表演小品《三地钱包》。

1997年,句号获得第四届长春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这几年的句号,可以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可是,随着他事业的腾飞,他的烦恼也与日俱增。

2

首先就是名字。

他原名叫句兆杰嘛,但因为他是喜剧演员,观众笑完之后老是记不住他的名字。

这时候,一位前辈随口说了一句:“你姓句啊,那你直接叫句号好了。”

前辈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句号却当了真。

他想,这样也好,诙谐好记,起码能让观众见到自己的脸时叫得上名字。

从那以后,“句号”就成了他的艺名。

名字只是小事,最让他烦恼的还是婚姻生活。

成名之前他已经结婚生子。

但因为事业正好在上升期,句号每天都在各地到处演出,无暇顾及家里。

聚少离多让夫妻感情出现了裂痕,再加上当时句号名气并不大,即使拼命演出,依然收入微薄。

时间长了,妻子渐渐生出不满。

两人从互不理睬变成大吵大闹,最终决定离婚。

离婚之后,句号独自带着女儿生活。

离婚后,句号开始反思自己,他觉得是自己忙于挣钱,疏忽了家里,从而导致婚姻破裂。

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再婚,一定要把家人放在第一位。

1994年,句号发现,自己宿舍对面新搬来一个小姑娘。

句号热心肠地表示:以后就是邻居了,有什么事尽管开口。

对于句号的热情,小姑娘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这个小姑娘就是郭雅丹。

郭雅丹在文工团负责女高音,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但却从来没有谈过恋爱。

句号知道她的情况后,常常给她帮忙。

比如给她把水桶扛上楼啦,帮她换煤气啦之类的,总之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在郭雅丹面前刷脸的机会。

郭雅丹也不好意思让句号天天给自己白干活,她常常帮句号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改善伙食等等。

一来二去,两人慢慢熟了。

郭雅丹得知句号一个人还要带着一个女儿生活,非常心疼。

句号忙的时候,她就主动帮句号带孩子。

看看,这样的生活状态不是夫妻是什么。

感情到了,在一起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年龄,句号比郭雅丹大11岁,还离婚带着一个女儿。

而郭雅丹只比句号的女儿大12岁,在小女孩面前,完全就是一个大姐姐,怎么能当好“后妈”呢?

但两人可顾不上想这些,先爱了再说。

两人虽然没觉得有什么,但架不住家里人阻拦。

先发现这段恋情的,是郭雅丹的爸爸。

他到宿舍看望女儿,发现女儿居然从句号的宿舍里出来了。

这让他大吃一惊。

要是让别人看到了,背地里还不知道要怎么指指点点呢?

他赶紧询问女儿具体情况,面对着亲爸,郭雅丹觉得也没必要隐瞒。

直接说自己和句号在谈恋爱。

没想到,爸爸不但不支持,反而很生气地说道:“我不同意你们交往,你们赶紧断了,你找别人。”

郭雅丹不理解,爸爸为何如此反对。

郭父给她解释,你年龄小,长得也不差,又有正经工作,什么样的人找不到?

为什么非要找一个比你大11岁,离婚还带着一个娃的男人?

郭雅丹也不退缩,说自己的人生大事要自己做主,绝对不听父亲的。

郭父见女儿毫不低头,气呼呼地走了。

实际上,他也不是真的反对。

要是句号真的对女儿好,女儿也喜欢,那其他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他主要就是怕女儿上当受骗。

出了宿舍楼,郭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找到文工团的领导,也就是自己的老同学魏宝贵。

打听句号平时为人究竟如何?

魏宝贵一听老同学打听句号的人品,当即就明白,句号和郭雅丹的事情,八成是有谱的。

于是他说尽好话:“别人我不敢保证,但句号可是个老实人,雅丹跟了他,肯定不会吃亏。”

虽然老同学把句号夸得跟花一样,但郭父还是半信半疑的状态。

他又找了文工团的其他几位同事,旁敲侧击地问句号平时为人如何,

结果得到的答案都是一致的:这是个好人。

郭父这才放下半个心,句号的为人在他这里算是通过了。

但句号离异又带着孩子,又让他发愁。

3

没想到,就在郭父犹豫要不要同意女儿的这段感情时,句号的母亲也对这段感情提出了质疑。

某天,郭雅丹像往常一样,用钥匙打开句号宿舍的门,准备做饭。

看到沙发上坐着一个女人,她吓了一跳。连忙问:“你是谁?你怎么进来的?”

坐在沙发上的女人没有回答她,反问道:“你是谁?你怎么会有我儿子的钥匙?”

第一次见面就充满火药味,仿佛预示了他们这段感情注定要经历考验。

郭雅丹一听女人的回答,才明白这是句号的妈妈来看儿子了。

句号的妈妈一看郭雅丹又是做饭又是收拾卫生,立刻也明白了,眼前的女孩大概就是句号的女朋友了。

等郭雅丹走后,母亲直接告诉句号,自己不同意他俩交往。

句号连忙问为什么?

母亲说:“人家小姑娘那么小,看上你啥了?再说了,那么小的小姑娘,能照顾好我小孙女吗?”

句号听到母亲的担忧,哭笑不得,连忙说:“妈。你放心吧,雅丹对孩子可上心了。”

句号母亲还是不放心,她觉得两人年龄相差这么大,郭雅丹接近儿子肯定有别的目的。

看着双方的父母都不同意,句号和郭雅丹犯了难。

两人谈恋爱已经很长时间了,到了该领证结婚的时候了。

如何才能让双方父母放心呢?

想来想去,句号觉得,还是真诚最能打动人。

他带着女朋友去拜见岳父岳母,见面后,句号郑重地承诺:“爸,妈,虽然我比雅丹大11岁,但我一定会好好照顾雅丹,绝对不会辜负她。”

一段话下来,把岳父岳母说得热泪盈眶。

说到底,他们只是想让女儿有个好归宿罢了。

郭雅丹也跟着句号拜见了未来的公公婆婆,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婆婆,自己虽然年轻,但一定能照顾好句号的女儿。

1999年,在双方父母的支持和祝福下,句号和第二任妻子郭雅丹终于结婚了。

因为“雅丹”音同“丫蛋”,所以句号平时都亲切地叫妻子“丫蛋”。

郭父还毛遂自荐,当了他们婚礼的主持人。

婚后,为了照顾句号和前妻的女儿菲菲,郭雅丹一直没要自己的孩子。

菲菲有时不服管教,郭雅丹难免大声训斥,这时,菲菲总会说:“你走,你不是我们老句家的人。”

每次听到这种话,郭雅丹都非常伤心。

而每到这个时候,句号总会训斥女儿,安慰郭雅丹。

本以为日子能一直平静下去,没想到郭家却出了大事。

4

2007年,句号的大舅子,也就是郭雅丹的亲哥哥出了严重的车祸,不治身亡。

郭父郭母只有一儿一女,唯一的儿子去世,对于他们是致命的打击。

老两口哭到不省人事,甚至连儿子的后事都没法处理。

这时候,是他们的女婿句号站出来,帮大舅子料理后事。

处理完大舅子的后事后,句号跪在岳父岳母面前,郑重承诺道:“爸,妈,你们不用担心,这个家只要有我在,我就一定会照顾好您二老和我那小侄女,从今往后,我就是您亲儿子。”

郭父郭母感动得热泪盈眶,但并没有当真,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女婿为了宽慰他们说的话。

但是,能有这番话,郭父郭母也欣慰了。

但句号知道,自己说的并不是空话,他是真心要把岳父岳母当亲爸亲妈看待的。

每天下班后,他都会先去岳父岳母那里转一圈,帮二老收拾收拾房间,做做饭,再陪他们谈谈心。

除此之外,句号还给小侄女转了学,让她上最好的学校,平时孩子有什么事,第一时间也是找她。

有一次,郭母半夜心脏病发作,郭父本想打给句号。

但他突然想到,句号每天凌晨才休息,他心疼女婿,就没打给句号。

可郭父打了一圈电话,还是没能联系上出租车,无奈之下,只好打给句号。

句号一听就急了,忍不住说道:“爸,这种事您应该第一时间打给我。”

在医院里,句号忙前忙后,忙完缴费取药,就是亲自伺候岳母。

惹得一旁的岳父泪水涟涟,由衷感慨:“亲儿子都不可能做到这个份上。”

2008年,句号因为工作需要转到北京。

为了更好地照顾一大家子,句号在北京买了一套大房子,把岳父岳母和小侄女都接到北京居住。

刚开始,岳父岳母不同意,他们觉得,自己去北京就是给句号添麻烦。

几经劝说都无效,句号装作很生气的样子说:“爸 妈,您二老不愿意跟我去北京,是不是还把我当外人看?”

二老一听就急了,他们早就把句号当亲儿子看待了,怎么可能把他当外人?

为了避免姑爷伤心,二老只得跟着句号来到北京。

来到北京后,句号怕二老孤独,有时间就带着二老去北京各个景点转悠。

还鼓励他们多去全国各地转转。

有了句号的陪伴,二老慢慢也从失去儿子的痛苦中走了出来。

5

2009年,句号跟郭雅丹结婚11年,两人终于迎来了一个女儿。

这时候,句号已经47岁了。

老来得女的他非常高兴,又心疼妻子的付出,就打算找一个保姆来做家务。

岳父岳母一听不高兴了:“这不有我们吗,你请保姆不是浪费钱吗?”

句号说:“我请您老俩来是来享福的,不是来干活的。”

这话一说,岳父岳母更不高兴了,学着他之前的样子说:“你说这话,就是还把我们当外人。”

句号听了,只好作罢,让老两口帮忙带孙女。

而对于自己的亲爸亲妈,句号也非常孝顺。

而且因为自己还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句号在岳父岳母面前尽孝的时间更多一点。

而他对岳父岳母做的一切,妻子郭雅丹都看在眼里。

妻子回报他的方式,就是同样用心地对待自己的公公婆婆。

婆婆曾经说过,儿媳郭雅丹对她,比亲闺女还亲呢。

这大概就是爱吧。

不仅存在于男女之间,还存在于亲人之间。

而要得到爱,首先就要付出爱。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