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其中就包括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王母娘娘是中国古代神仙文化中一个家喻户晓的神仙大牛,在关于她的神话传说中,很多男主人公都是人间帝王,这是为什么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文化心理?
王母娘娘,又被称为西王母、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灵圣母、金母、王母、西姥等,全称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 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 《枕中书》曰:
木公、金母,天地之尊神,元气炼精,生育万物,调和阴阳,光明日月,莫不由之。
王母娘娘是中国神话中掌管不死药、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仙。在道教神话中,西王母是女仙之首,主宰阴气、修仙、生育万物的创世女仙。
这样一位掌管不死之药、高高在上的万界女仙之首,数千年来一直与凡间帝王保持良好的关系,甚至与好几位帝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些与王母娘娘有过交往的帝王中,首先要数周穆王,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瑶池》诗,说的就是周穆王和西王母的凄婉爱情故事: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说的是某年某月的某一日,王母娘娘又一次倚窗东望,希望心上人从远处走来,没想到心上人没看见,却听见外面无数人唱着心上人为怜悯万民所作的《黄竹歌》;王母心中悲恸万分,三年之约已过,为什么穆王还不来?要知道穆王有赤驥 、 盗驪 、 白义 、 踰轮 、 山子 、 渠黄 、 华騮 、 緑耳等八匹骏马,每一匹都神骏非凡,日行三万里轻轻松松,如果想来瑶池,应该轻易就到了,莫不是穆王有什么不测?
《穆天子传》卷三记载:“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
白云在天,山䧙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周穆王答曰:
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席上王母娘娘载歌载舞,双眼脉脉含情,问穆王:“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穆王眼里泛起了泪光,强忍不舍道:“国家还不平安稳定,我先回去好好治理,三年之后一定回来见娘娘。”
就这样三年过去又是三年,曾经的约定还在耳边,人却杳无踪影,这段开局无比美好,结局却凄怨的人神之间的爱情故事,最后成了一个凄美传说,在人间一代代流传。
800年以后,穷极无聊的王母娘娘静极思动,漫无目的四处闲逛,这一日来到了蓟城,见燕昭王姬职勤政爱民,又勤于修道,也有可能因为姬职的气质与穆王颇有相似之处,心一软,在燧林这个地方与姬职一起游玩的时候,顺势传授仙术给姬职,又怕姬职愚钝,又两次亲自指点他修炼。
不过姬职志在恢复父亲的荣光,拼命征伐攻取,并没有按照王母娘娘的指点修炼,三十三年后无疾而终。光阴流逝,转瞬又是200年,或许千年的时间足以让王母娘娘减轻对穆王的思念,这一年王母纡尊降贵下了凡尘,来到汉武帝宫中,唐末曹唐《小游仙诗》云:
玉箫金瑟发商声,桑叶枯干海水清。
净扫蓬莱山下路,略邀王母话长生。
诗里说的是汉武帝与王母娘娘相会的故事。
汉孝武皇帝刘彻特别嗜好修炼神仙道术,经常借巡视之名游历名山大川,和去五岳去祈祷神灵,以求自己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元封元年(前110年)的七月七日,记住,这是非常重要的时间点,首先,据传这天是汉武帝的生日;第二,这天是乞巧节。林杰《乞巧》诗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在这个月老红绳不够用的日子,王母娘娘来给汉武帝庆祝生日,还让侍女献上七个寿桃,这已经不是暗示了,完全是赤裸裸的告诉我们,我王母娘娘哀伤了千年,终于焕发了第二春,又要谈恋爱了。不过这位神仙大佬的品味一点没变,还是老调调,喜欢人间帝王。
有人说,爱是盲目的,陷入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低于零,这句话在王母娘娘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话说这天二更时分,为了突出自己对汉武帝刘彻的重视程度,王母娘娘摆出了大阵仗,她乘坐一辆有九色斑纹的龙拉的车,车子通体紫云氤氲缭绕,五十名一丈多高的天仙侍卫,手持彩色的旌节,身上佩着金刚宝印,戴着高冠,护卫在车旁。
看起来三十岁不到的女仙之首王母,身材高矮适中,容颜秀丽,美貌绝伦,肩上披着黄金织成的大披肩,光彩照人,仪态端庄;衣襟系着的灵飞大绶带,腰间佩着“分景”宝剑,头上梳着高高的发髻,戴着“太真晨婴”冠,脚上是一双刻有凤纹的黑玉鞋。
等武帝跪拜问候安康之后,招呼武帝一同落坐,王母亲自做了各种精致的食物果品,摆上异香四溢的琼浆,武帝如同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叫不出一样东西的名字,只能发呆。王母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心中暗笑,又让侍女端来一个玉盘,盘中盛着七只鸭蛋大的淡青色仙桃,王母亲手拿了四只递给武帝,自己吃了三颗。
武帝闻到桃子的香味,垂涎欲滴,三口两口吃了桃子,偷偷地把桃核滑入衣袖,王母一见,暗笑这武帝没有见过世面,不动声色地说: “这是仙界蟠桃,三千年结果一次,凡间的土地贫瘠,桃核无法发芽。”
酒过三巡,王母一挥衣袖,顿时一阵仙乐响起,却原来是王子登弹奏起由八只玉板作成的璈,董双成吹起了云和笙,石公子敲起震天锣,许飞琼吹起了竿簧,婉凌华敲起了麟、凤、龟、龙、虎形的石片,范成君敲起了湘阴山石制成的磬,段安香奏出仙律,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王母见武帝那种如痴如醉的神态,心底暗暗怜惜,想起千年前穆王去世失约,决心不让悲剧重演,柔声说:“我知道你喜欢道术,不过要修炼道术,首先练气,《太仙真经》云:‘益、易之道,练气之本’。‘益’,就是使精神饱满,‘易’,就是要使自己的形体健壮。你应该珍惜自己的精气,气化血,血化精,精化神,神化津液,津液变成骨。这样循环往复,一年易气,两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毛发,九年肉身化为仙体,也就是真正成仙。”
王母说完,担心武帝难以领悟真传,而自己对这些初级的修炼之道并不特别精通,又派侍女郭密香将三重天宫中的上元宫,统管着天界里的十万玉女的真元之母上元夫人请来,不顾上元夫人和一班仙人的反对,公然违反上天禁令,强令上元夫人将《六甲左右灵飞致神》秘经十二卷,这等本应只能传授给得道仙人的道术,传授给了刘彻这个凡人。
王母娘娘在刘彻的央求下一再心软,再次违反天帝的禁令,将天界绝密的《五岳真形图》传授给武帝,并且打算三年赐给武帝半颗仙丹,一付‘石象敬’仙药,力图让刘彻勤加修炼,早日成仙,避免重蹈穆王覆辙。
即使上元夫人的弟子仙人何昌强烈反对,认为:“刘彻虽然对道修炼的有一定诚意,但他不是修仙的料,把十二卷秘经传授给这样的行尸走肉,很不妥当,最近有不少人向上书天帝控告刘彻,说被刘彻杀害的无数鬼魂在荒野中嚎哭,无数冤魂哀泣;刘彻滥杀有功之臣的,对士兵用刑罚代替犒赏,这些年原野上白骨纵横,无数黎民百姓横遭戕害,世间对刘彻的怨气冲天,喊冤的声音处处可闻,天帝已经洞察刘彻的这些罪恶,是天帝的旨意绝不可以让刘彻成仙得道的。”
恋爱中零智商的女仙老大只是轻飘飘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天帝虽然地位尊崇,可是王母娘娘也不是吃素的,庇护个把凡人还不是小菜一碟?
武帝自得到真经以后,勤加修行六年,觉得心胸特别爽朗,格调特别高雅,认为既然连王母和上元夫人都这么看重自己,得道成仙肯定没问题。
有了这种想法之后,武帝渐渐骄横起来,不顾劳民伤财,大肆修建宫殿亭台,对南方北方的异族夷、狄远征讨伐,活埋屠杀俘虏,导致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数年修行毁于一旦,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刘彻驾崩。
由此可见王母得道成仙千万年,看男人的眼光实在不咋地,爱情梦又一次破灭了,不知道她此后还会不会相信爱情?
从周穆王到汉武帝,中国古代关于西王母传说的男主人公基本都是人间帝王,为什么会如此呢?中国传统神仙文化和星宿文化认为,人间帝王都是天上的星宿主下凡,除了这个因素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这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文化心理?请大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