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这个世界充满着戾气的人「狩猎这个世界充满着戾气」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29更新:2023-04-23 17:16:43

《小情人》造就了大部分人童年时期的梦;《变形金刚》造就了科幻迷们的梦;《her》造就了人与人工智能的一段梦;《僵尸》造就了一大批僵尸电影迷们的梦。但有时候电影不一定就是在造梦,它也在给观众探讨一个现实问题。例如,丹麦电影《狩猎》。

《狩猎》由丹麦著名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执导,丹麦国宝级演员麦德斯·米科尔森出演。并斩获多次大奖。

卢卡斯(Lucas)是小镇上的一名老师,和蔼可亲且对孩子们的照顾无微不至。并因此引起了早熟小女孩克莱尔(Klare)的好感,当小女孩向卢卡斯单纯且幼稚的表达自己的爱意时,卢卡斯委婉地拒绝,然而这激起了小女孩的恨意,小女孩报复说谎,指出卢卡斯性侵自己。一时间,卢卡斯成为了小镇上共同敌视的人。仿佛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好友的敌视,前妻的不信任,爱犬的死亡让卢卡斯几近崩溃。即使最终小女孩承认了谎言,但小镇之中充满的戾气并没有因此而消散。卢卡斯和小镇上的人再也无法回到从前那样。

在这个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并不在乎事实的真相,甚至有些人并不认识卢卡斯,他们只是凭借自己所听到的就擅自判卢卡斯有罪,并且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卢卡斯排挤,恶言相向甚至大打动手。在他们眼里,卢卡斯就是”小镇中的异类“。一件小事便激发了人们所谓的”集体意识”和掩藏于内心的破坏欲。这种欲望在平日中的生活被人们掩藏的极好,但一旦有了一个宣泄的“裂缝”出现,它就立马显现,势不可挡。人性太复杂了,当一个人或是一类人的出现能够发泄自己对生活的不满,生活给予自己的压力时,那大家都变身为“圣母”。这个时候歧视他人令人以衬托自己的优越,并寻找自己在这个集体之中的存在感。好像只要你不去攻击他的时候你就会被这个集体所抛弃。社会心理学中所指的主要集体心理之一便是人们通过攻击和歧视他人来获取自己的归属感。

这种心理最能体现在当今的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中的人们只要看到一些东西不符合心意,就肆意辱骂,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欲望的充分发泄。人们需要一个理由来宣泄现实世界的压力,而这一切都以伤害他人为基础,这种暴力和自私令人可怕。在这部电影里,对卢卡斯无休止的侮辱甚至打骂都是那些离他生活很远的人—超市营业员,刚刚认识的新同事,或者是从不认识的市民。更令人感到可笑便是这帮营业员认为卢卡斯有罪便对他进行追打,却没意识到自己打人也是一种犯罪。人们迷醉于指责别人,却完全忽略了自己行为上的过失。可能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叫做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吧?

这个时候卢卡斯用他的反抗,来警告这些“圣母”,他用行动告诉他们自己并非任人宰割的弱者。毕竟这些“圣母”们只会欺负弱者。

整部电影点睛之笔就在于教堂,这是唯一一个可以让卢卡斯和小镇上上的那些“善良的人“平静共处的地方,是不是因为教堂中的神像提醒了这些所谓的”善人“要学会包容。并且是不是只有在这里,卢卡斯才能寻找到所谓的公义呢?因为唯有神会有公义的眼目看待他,只有神不会带着偏见的眼光批判他。最终在教堂里,卢卡斯爆发了,他质问曾经的好友,质问所有人,同时也是对神的质问。

但卢卡斯清白与否已经不再重要了,在小女孩说谎的那一刻,卢卡斯便已然成为了那些“圣母”们发泄的对象,攻击的对象。就像森林中的鹿一样,随时等着给卢卡斯致命一击。

这样的电影主题鲜明且有意思。它一开始就在踏踏实实的讲故事。它不会说一大推无关主题的东西,然后突然发问生活的重要性在哪里。它更不去无病呻吟的批判,甚至会指引你一条正确的道路。看完电影,我们只会自己发问:当面对别人无理的攻击时,我们自己会不会像卢卡斯那样理智?

生活并不是那么复杂,只要我们不去逃避。

生活便是一路坦荡。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