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的歌曲(生命里的歌歌曲)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65更新:2023-01-14 23:07:03

1980年我读师范后的第一个暑假,记得是8月初的一天晚饭后,我将竹床搬到大门前禾场上纳凉。“双抢”已一个月了,跟您说啊,这三十来天的时间可不是“眨眼间就过”的那种噢,而是分分痛苦、时时煎熬、度日如年,更何况后面起码还有半个月最艰苦的“冲刺”哩。但我的心境却与往年大相径庭,因为从头年考上师范起日子已有盼头了。妈妈点着了一个“烟包”放在我身边。所谓“烟包”就是抓一把稻草分别将两头和中间缚紧,在尾巴这头点上火,再熄了明火让其慢慢燃过,有时还要撒上锯末让浓烟更辛辣。蚊子是暂时退避三舍了,但人也被熏得“七荤八素”。我却不管这多,索性四脚拉叉地躺着,在不时的咳嗽声中惬意地听着收音机里的节目。我漫无目的地调着台,忽然有一个台传出浑厚、富有磁性而深情的女中音,于是我凝神倾听起来。后来发现是在教唱歌,再后来我就喜欢上了这首《假如你要认识我》的歌。“珍贵的灵芝森林里栽,美丽的翡翠深山里埋。假如你要认识我,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我的心跳明显加快,血液似乎在开始燃烧起来,这分明是一个“青年突击队”里的姑娘在向男青年们发出召唤啊。我还把女歌手想像成那个美丽的突击队姑娘,她似乎就在我的眼前,她曼妙的身姿,迷人的笑靥让人心旌摇荡……后来有了电视,知道她是歌红人美的关牧村。从此只要她出现在荧屏,我就感到莫名的激动。又过了许多、许多年,只要听到她的歌声,我就会想到那很久以前幸福地纳凉、听歌的情景,想起那苦并快乐着的青春岁月。

真心感谢那个酷夏夜,感谢妈妈点燃的烟包、纳凉的竹床,更要感谢我的小收音机里传来的美妙歌声,从此让我生命的血液里融入了歌的元素。我虽不识谱,但并不妨碍我对歌的欣赏与崇拜。

或许是因岁月的感怀,我对

“年代歌”情有独钟。这些歌至少经历了三十载以上的传唱,历久弥新,我大致分为五大类(仅举例)。

——经典红歌。“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首《红梅赞》可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以江姐为楷模,为党的事业而奋斗!我尤喜欢歌剧《江姐》的另一首插曲《五洲人民齐欢笑》,里面有这样一段内容“到明天全国解放红日高照,请代我把孩子来照料,告诉他胜利得来不容易,别把这战斗的年月轻忘掉。告诉他,当好革命的接班人,莫辜负人民的期望党的教导”……“孩子”叫彭云,出生于1946年,其父彭咏梧牺牲于1948年,母亲就是江姐更是于重庆解放的前一刻被敌人屠杀在被关押的渣滓洞。这首歌反映了江姐临就义时向党组织“托孤”的情形,催人泪下。彭云后来在人民政府和继母的关怀下迅速成长,并于恢复高考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科学院计算所的研究生,后在美国考取了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不久为了更大的发展重新赴美,从此与妻子定居美国,现在他的儿孙在美国都做得很成功。彭云曾说他本想做出一点“大的东西”再回国,不料想“东西”未做出人却已经老了……我想说,彭老啊您已经七十大几了,还是早点回来吧,江姐需要你多去探望,叶落终要归根,我们无数的江姐崇拜者们都期待着您的归来!

我曾去过好几次井冈山,每当汽车蜿蜒盘旋在上山的道上,远远地看到“拿山镇”的指示牌时,心情便激动起来,歌声在耳边瞬间唱响:

……

三送(里格)红军 (介支个)到拿山

山上(里格)包谷 (介支个)金灿灿

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

包谷棒棒 咱们穷人掰

紧紧拉住红军手 红军啊

洒下的种子 (介支个)红了天”……

在泪眼婆娑中,我看到了赣南苏区的百姓们箪食壶浆,握着正踏上漫漫长征路的红军战士们的手不放,他们恋恋不舍地唱道“问一声亲人红军呀,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我还看到了湘江血战时漫江的血水、遵义会议的光芒、过雪山草地的悲壮、吴起镇三军会师的欣喜若狂。我更看到了苏区人民的惊人奉献,当时仅23万人口的兴国县扩红近十万,长征中牺牲5万余人,基本每行2公里就要牺牲1名兴国子弟!真的是“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啊……

——电影、电视剧里的爱情歌曲。7月中旬从上海回到家乡,我第一时间遍访城市的大街小巷。小县城的店铺放音乐比较自由,那些或奔放或缠绵的歌曲我没留意多少。可是走着、走着耳畔忽然传来电视剧《外来妹》的主题曲《我不想说》

许多的爱我能拒绝

许多的梦可以省略

可是我不能忘记你的笑脸

想想长长的路擦擦脚下的鞋

不管明天什么季节……

该剧主要讲述六个从穷山沟赵家坳到广东港资公司打工的年轻女性的命运及其爱情的故事 ……想着剧中最美演员阿芳的扮演者却于2012年逝世,想着演唱者被称为甜歌妹子的杨钰莹后来“玉女”形象受损,都不胜唏嘘。电视剧播出大约1年后,由于反响很大,中央电视台为此邀请编创人员及个别演员制作了一个专访。导演成浩动情地谈到,他们带着演员们深入生活,跟好多女工姐妹交了朋友,分别时恋恋不舍。当电视拍摄中途再去找她们时,已没了一张熟面孔,其失落感溢于言表。过了许多年,一想起那场专访,一曲《我不想说》又轻轻响起,当“可是我不能忘记你的笑脸”一句悄悄的从心底划过时,我的眼眶又一次湿润。

说到爱情歌曲,有一部电影插曲不应该忽略,那就是《柳堡故事》中的《九九艳阳天》。

……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想把军来参

风车呀跟着那个东风转哪

哥哥惦记着呀小英莲……

一直以来我无不为副班长李进将他与二妹子间纯洁的爱情,化作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动人的故事而感动万分。阳光率真的副班长和甜美单纯的二妹子之间含蓄而又真挚的革命情感,令人充满遐想。《九九艳阳天》表现的男女主人公缠绵、纯真的爱情,就像柳堡村小河里淙淙流淌的水,如河堤上随风摇曳的柳条儿,在我心头久久地荡漾。

——励志歌曲。2019年上映的《我们的四十年》60集连续剧,反映1978年出生的北京青年冯都,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成长的历程,表现个人命运与国运紧紧相连的主题。冯都30岁后,每当遭受生活挫折的迷茫时刻,1985年电视剧《人在旅途》主题曲的轻声伴唱声都会飘然而至。“从来不怨命运之错 ,不怕旅途多坎坷,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 错了我也不悔过”……只要曲调一响我心头就一阵发热,有时眼里还噙着泪。我似乎看到了祖国四十年走过的极不平凡的征程,看到千万万人正从“1978”的起跑线上奔来。这里面不但有“漫天遍野”的年轻人,还有一波、一波的老人和小孩,当然也有我——那时的我还未满十八岁!

1981年下半年我工作才几个月,就参加了全区基层团干培训,培训班结束时举办了一场文艺晚会。晚会最后全体高唱《年青的朋友来相会》,团地委书记站在舞台前排中央,与我们齐声歌唱“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虽然过了二十年、三十年乃至四十年我们与年轻的书记都没能“再相会”,因为他早已是省委主要领导人了。没相会不打紧也很正常,相信那充满着“年轻的朋友们”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歌曲,他同样是不会忘记的。

——文革前期打上强烈时代印记的歌曲。当时有很多像“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要斗私批修、要斗私批修”等类似于呼喊口号式的歌曲,但也有不少好听、甚至特别好听的歌。“毛主席啊,您是天上的太阳我们是行星,紧紧地围绕在您的身旁……我们千遍欢呼万遍歌唱,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这首歌只要一唱起来,就能让人就格外虔诚,整个人像是置身于一种特别的氛围中,究竟是什么,当时闹不明白。直到后来得知它直接套用了宫庭乐谱,再到后来观影时看到宫殿内一派歌舞升平,群臣们正跪着对高高在上的皇帝山呼万岁的场景时,我终于解开了这个谜。

当时要求大队都要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看过的一些节目印象都很淡了,不过有一出“不忘阶级苦”的小戏却记忆犹新。随着大幕拉开,幕后响起如诉如泣歌声“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舞台上同时表演着地主的狗腿子们向贫苦农民收租、逼债、强抢儿女抵债的一个个场面。在观众情绪已充分调动,已对地主恶霸恨得牙痒痒时,一个“地主”身穿绸缎、戴着瓜皮帽,趾高气扬地拄着根文明棍左摇右摆地出场了。他嘴里胡咧咧道:“良田万亩我嫌少,老婆九个不嫌多。猪肉牛肉能得饭,偏偏豆腐吃不烂!”台词刚念完,台下好几个正半饿着肚子的年轻后生早已火冒三丈,直冲上去要揍那扮演地主的演员,好在大队干部及时制止。虽是一场笑话,却反映了文革初期以歌与戏的形式营造浓烈的“革命和造反”气氛的成功。

——革命样板戏。人们通常说“八个样板戏”,实际上后来又加了两个。从艺术的角度看,可以说样板戏件件是精品,从编导、舞台设计到唱腔都达到了一个后人较难企及的高度。文革开始后的较长一个时期几乎没拍故事片,外国电影除了阿尔巴尼亚(“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成了当时许多人见面时一句相互戏谑的话)就是朝鲜的“哭哭笑笑”了。因此样板戏成了群众的“最爱”,往往一个片子一年内要放映几次。我同样特别喜欢样板戏,观影的次数多了,里面的优美唱段多般都能“啍”上几句。

2009年曾到海南旅游过一次,行程路线刚好包括了我心仪已久的万泉河。快要接近她时我的心“怦怦怦”地跳着,待小河尽收眼底时更是万分激动。我的脑海里呈现出这样一幅美丽、灵动的画面:红色娘子军们,在成排的椰树下操练,她们跳跃着、奔跑着,还高唱着“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向前进,向前进……”的娘子军连“连歌”。当汽车启动,万泉河逐渐远去的时候,娘子军连的战士们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里,活跃在五指山、万泉河等地的矫健、英勇形象又浮现在眼前,“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打敌人,打敌人”婉转、清越的歌声萦绕在耳边,久久不愿散去…

永葆这战斗的青春、打虎上山、胸有朝阳、光辉照儿永向前、雄心壮志冲云天、北风吹、朝霞映在阳澄湖上、智斗、趁夜晚出奇兵、自从退休离上海、家住安源、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赵勇刚……好听的歌多了去了,全都是我的至爱呃。

那些充满正能量的“年代歌”,几十年来一直娉娉婷婷、清清浅浅地长驻我心间,且时间愈久愈浓香馥郁,像一朵朵长盛不衰的花……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