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问题「我严重怀疑这岛国新片抄了微博热搜」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02更新:2023-04-23 18:13:56

90后,养老。

这两个原本不搭界的词,如今却频繁地捆绑出现。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考虑养老了。

前不久,「个人养老金制度即将出炉」的消息登上热搜。

一时间,养老话题再度被激烈讨论。

甚至引发了新一波的「养老焦虑」。

到底存多少钱才够养老,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恰巧,一部新片就直击养老焦虑。

由日本国民级女神天海佑希,孤独的美食家「五郎」松重丰联袂出演。

虽然被部分网友诟病过于「正能量」。

但换个角度看,或许恰恰能纾解当代人的养老焦虑——

《没有养老的资金》

老後の資金がありません

在日本,存够多少钱才够养老?

影片一开场,专家就给出了回答:4000万日元。(人民币约205万)

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这不难实现。

但对于女主笃子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却是难于登天。

她和丈夫都已50多岁,可存款只有700多万日元。

他们的养老焦虑,来自收入和支出的双重压力。

攒养老金,首先要仰仗收入。

但难就难在随着年龄增长,收入也会到达瓶颈,甚至有变成零的风险。

主妇笃子不仅要照顾家庭,还要做电器销售补贴家用。

为了保住这份收入,遇到任何事都只能微笑着说没关系。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确定工作什么时候说没就没了。

到了50岁再找正式工作,举步维艰。

好在笃子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

丈夫是一家公司的正式员工,还能保证一定的家庭收入。

谁知祸不单行,丈夫的公司倒闭了。

不只是顷刻间就失去了工作,连2000万的法定退休金也一分都没拿到。

简直晴天霹雳。

由于只有一家公司的工作经历,丈夫在找工作这件事上没什么经验。

中年二次求职,天真到有点可笑的地步。

到了新岗位,丈夫慢悠悠的性格让他吃了很多苦头。

并且收入也是大不如前了。

想要攒到足够养老的资金,必须得想其他办法。

既然收入减少,为了攒到钱,只能控制开支。

但人不可能不吃不喝,尤其是到了50多岁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花钱更是如流水。

首先就是为父母的花销。

家中老人都已经到了「随时离开都不会觉得意外」的岁数。

笃子的公公去世,她来不及悲伤,便要着手操办葬礼。

棺木、祭台、骨灰盒、遗照各种产品价位都有高低。

销售员的专业话术准确把握着人的自尊心、孝心、虚荣心。

一场葬礼七七八八加起来,竟然总共要花费400万日元。

超过笃子家庭存款的半数。

即便如此,笃子还是坚持给公公办一场体面的葬礼。

本来指望礼金能减轻一部分负担。

没想到葬礼到场的人只有零星几个,礼金只回来42万。

至于兄弟姐妹,也不一定就能分担赡养老人的压力。

正所谓亲兄弟明算账,笃子丈夫的妹妹家早已经拿着账本在严谨地划分两家的用钱比例了。

好不容易解决了葬礼,笃子又要面临下一个难题——赡养婆婆。

为了省钱,她提出将婆婆接到自己家中照顾。

可想而知,与老人一起生活会遇到很多问题:

金钱观念不合,婆婆买菜不看价钱,随便大方地请客。

还被网络诈骗,让骗子卷走了笃子女儿结婚用的100万礼金。

用钱的地方不止长辈,子女的终身大事也是很大一笔支出。

文文静静的女儿,吃饭的时候突然通知双喜临门:未婚先孕,准备结婚。

摇滚歌手女婿虽然看起来不着调,但两个人非常恩爱。

女婿家庭经济状况也意外的殷实。

果然没家底搞不了音乐。

但跟有钱人家做亲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方要求场地要上档次,整场婚礼要上得了台面。

相应费用又要花掉家庭积蓄的一大部分。

铺张地办婚礼对笃子来讲太勉强,但又不舍得委屈女儿。

在女儿的幸福面前,养老金再次败下阵来。

控制支出的难点,不仅是在对父母长辈和儿女的花销上。

也包括笃子和丈夫二人不同的财富观念。

一个拼命省用力攒,一个没心没肺不以为然。

这种观念错位让攒养老金的难度变得更高。

笃子每天都在非常认真地列支出明细表,为养老金发愁。

她还在外做着两份兼职。

包磨破漏洞还在坚持缝补,不舍得换新的。

但丈夫面不改色地就接受了全额支付葬礼全部费用的要求。

丈夫对家庭经济状况和整体经济环境都没概念。

在笃子不安地告诉丈夫,家庭存款只有700多万日元时。

丈夫回答说:我以为有2000多万呢。

一言不合还要卖房子。

对转手可能会亏损1000万毫不知情,没有关心过房价涨跌情况。

当两人双双失业,支付不出婆婆的赡养费时。

笃子放下尊严,想从娘家借点钱,也劝丈夫打电话给妹妹商量。

谁知丈夫却出于面子,一而再地故意逃避,甚至还为了面子错过了工作机会。

表面上,笃子和丈夫简直全方位戳中了当代人的养老焦虑。

毫不留情地让我们看到了物质条件的重要性。

姜思达就曾经在节目中讨论过,要存多少钱才能放心退休。

有个朋友说100万就够了,但遭到了嘲笑。

因为100万分三30年花,一年只有3万多块,分到一个月只有2500。

这个数额其实已经算是小城市的中等收入了。

但显然没有办法将重大疾病、突发事故等问题包括在内。

假如想过上体面舒适的退休生活,成本则要高得多,甚至有人开口就是三四千万。

这个数额减少再减少,听起来也足够令人沉默。

但话又说回来,养老焦虑的核心,真的只是钱吗?

实际上,它更多是一种不安全感。

比如,很多空巢青年已经开始担忧,突发危险时自己将孤立无援。

节目中一个女孩说,现在合租室友们都商量好,谁在浴室一小时没有声音,大家就要去敲门询问。

随着年龄的衰老,这份不安感自然也越发强烈。

也正因如此,很多朋友开始相约做老来伴,住在同一处小区甚至是对门。

抱团取暖的互助养老,成了不少年轻人的首选。

《没有养老的资金》中也出现了这种互助养老公寓。

里面的住户各式各样。

有带着小孩的单身母亲,年轻的情侣,老年夫妇,无儿无女独身老人。

很明显,他们的养老生活并不符合「体面」的标准。

许多户人家住在一个屋檐下,共用一辆七八人座的小汽车。

但却带来比物质更重要的关怀。

「关系虽然不像家人那样亲近,但也没有陌生人的疏离感。」

正如笃子将婆婆接回家养老,虽然焦虑又无奈,有时还会抱怨。

但是还是时刻担心关切老人的安全和健康。

尽管意外事情一件又一件,可是婆婆不但没觉得自己没被照顾好,还觉得很「感谢」。

原来公公去世后,婆婆一个人曾有过「跟着一起死掉」的念头。

在昂贵的养老院也挡不住寂寞和无助。

笃子为了省下赡养费才提出的一起生活,意外给了老人真正需要的陪伴。

虽然这样的处理方式不免落入日式温情的俗套,但也的确点醒了观众:

人在衰老后,最需要的可能不是奢华的食宿条件,而是关怀与陪伴。

未雨绸缪是必要的。

但过度焦虑实在是一种自我折磨。

永远有高不可攀的物质标准,营造出「没有四千万就必然晚景凄凉」的恐慌。

也永远有眼花缭乱的消费主义找准痛点,不断刺激着已经足够焦虑敏感的神经。

可正所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焦虑常有,但不是生活的全部。

终究,我们在找寻的是那一份内心的安宁。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