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反派邪恶女巫「最时髦恶女反派上线迪士尼这次行了吗」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35更新:2023-04-24 15:24:16

虽然票房表现应该也不会特别好 ,但是,这部迪士尼真人新片,今天还是在影院正式上映了。

而且,应该还是本周最有看点的一部院线新片。

这就是《黑白魔女库伊拉》

由于为影片之前就在北美线上和流媒体同时播出,也有不少朋友应该都看过了。豆瓣评分也早就出来了,6.8分。

算不上特别高,但是,在迪士尼的这波真人重拍电影里,倒也不算特别差。而IMDb也有7.4分,算是正常发挥吧。

库伊拉算是迪士尼动画中的经典反派了,她来自动画片《101斑点狗》,对皮草有执念,绑架大量斑点狗只为剥皮做一件皮草外套。

想想还挺邪恶的。

记得之前发布预告片的时候,甚至有人直呼石头姐的库伊拉有女版“小丑”内味了,不少人都挺期待的。

从实际情况上看,女版“小丑”肯定是不够格了,基本就是迪士尼真人电影正常发挥。

这几年,迪士尼一直热衷把一些自己的经典IP真人化。这就是一个IP要赚多份钱。

算起来,应该是从2010年的那部《爱丽丝梦游仙境》开始支棱起来的:影片获得1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还拿了两个奥斯卡提名。

从此迪士尼真人电影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狮子王》《阿拉丁》《花木兰》......

基本套路就是改编之前的经典动画。

这些“动画改真人”电影都有很强的合家欢属性,老少咸宜,人畜无害,也成为迪士尼的新·赚钱法宝。

不过,在原有剧情基础上,迪士尼也尝试做了一些革新。比如,它第一次做出改变是2014年《沉睡魔咒》,这是迪士尼首次把反派作为真人电影的主角。

但出于合家欢的限制,《沉睡魔咒》走的还是反派正说的童话路线。

而这部《库伊拉》的视角跟《沉睡魔咒》类似,都是选择了反派做主角。

但这回,迪士尼这次没有再试图去“洗白”反派了。

电影中,库伊拉天生性格叛逆,是那种被学校开除的问题少女。

一次意外,她以为自己害死了母亲,逃到了伦敦,靠偷东西过活。

出于对于母亲的爱和愧疚,库伊拉压抑了自己邪恶的一面,伪装成无辜的小白兔。

因为在时装设计方面的天赋,她得到了“时尚女魔头”男爵夫人的赏识,成为了时尚圈的苦力打工人,此处剧情可参考《穿Prada的女恶魔》。

机缘巧合之下,库伊拉发现男爵夫人才是当年害死母亲的罪魁祸首。她心中的邪恶再也控制不住,成功黑化。

值得注意的是,库伊拉的黑化不是走投无路之下的无奈之选,也不是因为仇恨迷失了自我,而是因为她天生就是一个坏胚。

导演没有否认库伊拉的本性中的恶。

黑化后的库伊拉有让人讨厌的一面——极度自恋,对昔日好友颐指气使,对救命恩人也丝毫没有感恩之心。

电影中还试图解释了库伊拉性本恶的根源——基因(这也成为不少网友诟病本片的原因)。

影片中有一个比较俗套的情节,库伊拉的生母其实是男爵夫人。

比起库伊拉,男爵夫人更接近纯粹的邪恶。为了保住时尚女魔头的地位,她甚至想杀了亲生女儿。

而库伊拉的养母温柔且包容,成长中也有两个家人一般的好友,但后天环境并没有感化她。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库伊拉的邪恶根植于基因中,使她最终成为了像母亲一样的恶棍。

值得肯定的是,这种塑造反派的方式,显然还是比《沉睡魔咒》那种纯圣母式的洗白要高明不少。

小突破是有了,但迪士尼似乎并不愿意走得更远。

导演给库伊拉加了不少保险,天生反骨的叛逆个性、时尚天赋,赋予了这个角色一定的人格魅力。

另一方面,电影的剧情也比较拉胯,后半段有很多无聊且不合理之处。比如库伊拉最后报复男爵夫人的方式,就非常的浮夸且脱离现实。

好在,我们对影片的关注,倒不是那无聊套路的剧情部分。

实际上,《库伊拉》最大的亮点,是电影中对于伦敦70年代文化氛围的还原,这部分还是很有意思的。

形容70年代的伦敦,有一个词一定不能少,那就是“朋克”。

1975年,Sex Pistols乐队在伦敦成立,掀起了一场后来席卷全世界的朋克运动。

他们的音乐先锋又反叛,他们骂英国女王,骂资本家,骂消费主义,他们挑战一切规则。

《库伊拉》的故事设定在1978年,正是朋克革命如火如荼发展之际,电影原声也用了很多朋克音乐,强化了那个年代的文化氛围,也和库伊拉天生反骨的个性相得益彰。

先锋、反叛、颠覆,是“朋克”最鲜明的特点,而库伊拉三次颠覆男爵夫人在时尚圈的地位时,背景乐都用了著名朋克乐队的歌。

第一次对男爵夫人的报复,是在伦敦晚会上。库伊拉骑着机车入场,酷炫和先锋的造型成为全场焦点。

这个大胆又叛逆的个性少女火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而那段蒙太奇里所使用的背景音乐,就是著名朋克乐队Blondie的《One way or Another》。

Blondie是纽约朋克音乐的代表乐队,主唱还是女性,在70年代非常有影响力。

他们《Parallel Lines》这张专辑非常经典,不少后来者都模仿过这个封面。

坐着垃圾车高调入场,把垃圾变成高级时装,亮相之后扬长而去,是库伊拉第二次打败男爵夫人。

这里的背景音乐是The Clash的《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

The Clash也是英国朋克运动的元老之一。

比起性手枪粗暴的荷尔蒙发泄,The Clash的音乐更加现实主义,歌词也写得更有文化点。

他们最有名的专辑莫过于这张《London Calling》,Paul Simonon一贝斯砸出了摇滚史上最有名的专辑封面之一。

第三次,库伊拉用了一场非常酷的小型时装秀,彻底击败男爵夫人,赢得了这场时尚拉锯战的最后胜利。

也是在这场时装秀上,库伊拉第一次穿着她那著名的斑点外套亮相。

这里用的背景音乐是《I wanna be your dog》,Iggy Pop的乐队The Stooges的歌。

The Stooges活动时间甚至早于英国的朋克运动,1974年就解散了。但他们颓废的音乐风格对后来的朋克音乐有非常深的影响。

除了上面说到的这几个代表乐队,《库伊拉》的原声还有很多惊喜,包括齐柏林飞艇、大门乐队、皇后乐队、滚石乐队在内的很多著名乐队/歌手,倒是让乐迷们过了把经典音乐串烧的瘾。

除了音乐,《库伊拉》在时装方面也十分惊艳。

因为,随着影响力的扩大,朋克从音乐类型逐渐发展成了一种风格、一种文化。

最先受到朋克文化影响的,是时尚。一时间,大家都不好好穿衣了,开始搞朋克,皮革、金属、破衣服。

那个年代最著名的朋克服装品牌,莫过于Vivienne Westwood,她在时装中加入了各种捆绑、束缚、刀片元素,真•朋克。

带着70年代朋克文化烙印的时装,是《库伊拉》做得最亮眼的一部分。

这次迪士尼请到了著名的服装设计师珍妮·比万。

她拿到过10次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的提名,并凭借《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疯狂的麦克斯5:狂暴之路》两次获奖。

珍妮是伦敦人,她自己就经历过那个疯狂的朋克年代,“我记得那个年代很有趣,时装和音乐都让人激动。”

在为库伊拉设计服装的时候,珍妮参考了Vivienne Westwood、Alexander McQueen、John Galliano以及德国朋克歌手Nina Hagen。

珍妮还带着团队全世界淘古着,有一次提了10箱子衣服给石头姐试。

库伊拉的造型就是非常典型的朋克风,融合了年轻时候的Vivienne Westwood的独创性,以及John Galliano的经典线条,很多套服装都让人印象深刻。

她第一次和男爵夫人正面交锋,用火来了个华丽亮相,白色斗篷下面是耀眼的红色长裙。

这个造型参考了Charles James在1955年设计的一条名为“树”的裙子。

机车拉风亮相的那次,库伊拉脸上涂了一个“The Future”,这个字体设计来自性手枪乐队《Never mind the bollocks》的专辑封面。

库伊拉穿着巨大长裙把男爵夫人锁在车里的那个造型,衣服上一共手工缝制了5060个花瓣,肩膀上还绑着微型的马匹和马车。

惊艳的时装设计固然是视觉享受,但在《库伊拉》里,服装也成为了主题表达的一部分。

当库伊拉黑化之后,她的服装也有很大的变化,珍妮在采访中说到:“她的整体造型变得更加锋利,裁剪更加合身,更加的库伊拉。”

而库伊拉与伯爵夫人在服装风格上的不同,正是伯爵夫人屡次被打败的原因。这背后是时尚圈残酷的真相:跟不上时代的人就会被抛弃。

在朋克变革到来之际,库伊拉是和时代站在一起的人,正如她脸上的涂鸦所写,她是未来。

而伯爵夫人优雅成熟,但也很保守、无聊,她是过去的辉煌。

珍妮在为伯爵夫人设计服装时,参考了迪奥的高定,比较偏向五六十年代的风格。

于是,影片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通过时装、音乐、造型等各种方式,去尽力还原那个70年代的伦敦,去营造一种时代的氛围。

这其中,或者源于是主创的私心,或者他们对于时尚的理解吧。

起码,对我来说,这部分倒还挺有意思的。

所以,如果你刚好要去看这部《库伊拉》,上面提到的时装与音乐部分,大家倒是可以去关注下。

最终,当朋克时装秀看看,不用抱太大的期待就是了。

总之,一切放轻松。

毕竟,今天还是周末。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