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你眼力海狼电影海报有何破绽为您全方位解读经典幕后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69更新:2023-04-24 22:54:27

作者/ 林小野

1982年12月刊《大众电影》封三

本片四名德国军事顾问均为“果阿突袭”幸存者,包括潜艇指挥官汉斯;路易斯·蒙巴顿勋爵为本片首席顾问,不久遭到暗杀;大牌顾问站台,为何影片出现多处年代错误?原著小说《夺船党》披露了怎样的史实?好听的电影主题曲叫什么名字?出处是哪里?《野鹅敢死队》理查德·伯顿拒绝出演,后深感懊悔;《野鹅》几乎全员出动,“瑞弗上尉”被派克一脚踢开;美丽妖冶的德国女间谍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

回顾八十年代,引进片里《海狼》剧本是最站得住脚的,这是一部披着“戏说”外衣的史实大片,编剧有章有法,情节一波三折,主题深刻,对白幽默。

什么“拿酒漱漱口”、“你赢了”之类的热门俚语,早先均源自此片。

不仅如此,灯光舞美摄影服装一流,直至今天仍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好,今天小野继续为您解读经典,关于《海狼》故事背景、正史野史、周边轶事、秘闻花絮,说点你不知道的。

英国政府封存35年绝密档案被拍成电影

果阿突袭行动一直是英国政府绝密档案。

直至影片开拍两年前,1978年,由于英国《官方机密法》废止,这个尘封35年的传奇故事才得以浮出水面,为世人知晓。

本片编剧詹姆斯·拉森(James Leasor)二战时期是名远东记者,出了名的快手,迅速将这个故事写成小说《夺船党》,于同年出版,并成功拉来路易斯·蒙巴顿勋爵作序。

路易斯·蒙巴顿勋爵 Louis·Mountbatten

大家可能会奇怪,这个蒙巴顿勋爵是干啥的?片头用了长达15秒时间向他致敬,差点把人看睡着。

——“这部电影是为了纪念加尔各答轻骑兵最后一位荣誉上校,即缅甸伯爵蒙巴顿!”

这位蒙巴顿勋爵非常好玩,故事多得三天三夜说不完。此人系出名门英国皇室旁支,被戏称为“含着八把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跟我们清朝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差不多,由于英国普遍联姻欧洲皇室的传统,此君在世时拥有八个继承权。

别人家富二代都飙豪车,这位勋爵一高兴就飙军舰,不知道哪天心血来潮命令手下将整部军舰漆成粉红色,又不知道哪天哪根筋搭错,豪情万丈,筹划着用北极的大冰块子打造一艘航母。

蒙巴顿勋爵跟本片的交集纯属地缘优势,因为他曾以东南亚战区最高司令身份驻扎德里(如今的新德里),还是果阿突袭事件发生之后,1943年10月6日都穿秋裤了。

这个荣誉上校,确实是挂名的。

被称为印度末代总督的路易斯·蒙巴顿勋爵

不过那也不耽搁他老人家插一脚,蒙巴顿洋洋得意为小说写下序言——“我立即看到了这次行动的结果是多么有价值。我很高兴最后可以归功于计划和实施这项计划的人。”

说归说,他没为这次行动成员补发任何奖状勋章,慰问金更是一个大子儿没有。

加尔各答轻骑俱乐部老兵们

而加尔各答轻骑兵成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当中有许多超级富豪,可不是我们想象的小康之家,比起贫民百姓来,他们有一千个恋世的理由、一万个逃避的能力,可是“他们二话不说就排队报名去了”。

据公开档案显示,加尔各答轻骑兵成员职业身份包括——银行家、茶叶商、黄麻商、保险代理人、律师和会计师等等。

加尔各答轻骑兵

现在回过头来看《海狼》大家都觉着这剧组挺豪的,美酒香槟大卡司青山绿水换衣服,总投资1200万美元,是因为背后有蒙巴顿勋爵这棵大树好乘凉,皇帝女儿不愁卖。

要知道,蒙巴顿勋爵不仅是《海狼》的精神导师,由于在王室里年龄偏大,同时还是查尔斯王子的心灵导师。彼此之间互称“啊,我名誉上的爷爷”、“啊,我名誉上的孙子”and so on...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海狼》公映前一年,这棵大树,倒了。

1979年8月27日,路易斯·蒙巴顿勋爵死于一次爱尔兰共和军暗杀行动,游船爆炸。

发行方联美电影公司United Artists变脸,丢弃制片方,这就面临一个去库存问题了。

最后《海狼》犯了电影行业大忌,在发行渠道上临阵换将,改为派拉蒙。

这部优秀影片遭遇极小概率事件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充分证明了电影是门高危产业。

多年以后,制片人尤安·劳埃德(Euan Lloyd)仍哭丧着脸说道——“派拉蒙根本不重视我们,他们当这部电影是‘可怜的表亲’,所以卖得不好。”

果阿突袭死里逃生的德军,却成了本片军事顾问

先给大家简单整理一下事件地点,还有历史背景。

加尔各答轻骑俱乐部,虽然名字叫加尔各答,可它位于印度德里(Delhi)东南。

德里后来拆分成旧德里、和首都新德里。

开篇大卫·尼文扮演的比尔·格雷斯上校开着豪车穿街过巷,背后宏伟的建筑是“印度珍珠”——泰姬陵。

位于德里东南200公里处阿拉格城。

去过泰姬陵游玩的同学们会知道,电影中的加尔各答轻骑俱乐部大致距离阿拉格机场12公里。

而千里之外的果阿港口三条“商船”亟待解决(以埃伦费尔斯号为首)。

他们是游弋印度洋中德国狼群潜艇的大脑,务必让它脑死亡。

电影开篇就有交待,这帮德国海狼有多招人恨。

潜艇大副

潜艇指挥官瞄准一艘英国商船“都灵顿号”,根据准确情报,它5821吨位,毫不客气地将其击沉。

但是电影没说,整个二战期间,德国U型潜艇干翻了大约3500艘船舰,2000万吨排水量商船沉没海底,你看到的都灵顿号只是几千分之一。

演员达·范·汉森德 Dan van Husen

顺道说下,扮演潜艇大副这位达·范·汉森德挺不错的,大家在电影《兵临城下》见过他,只可惜今年5月31日得冠冠去世了。

因为影片用了大量笔墨渲染德国鬼子是有多膈应人,所以在结尾处埃伦费尔斯号爆炸时,水手们跟下饺子似的跳海逃生,大家伙都解恨的。

施迈瑟冲锋枪,亦称M40冲锋枪

不过在这里要告诉你一件事,真实的历史是——这条埃伦费尔斯号大副二副都没死,既没淹死,也没被派克的施迈瑟冲锋枪突突了,片中潜水艇指挥官汉斯·约阿希姆·克鲁格也没死。

他们都被雇佣过来,成为本片军事顾问。

电影海报上卖了个破绽,有谁看出来了

看过这部电影的同学对派克手上这把小左轮印象挺深的,好想拥有那种。

拿在手上有款有型,很符合路易斯·普格上校的特工身份。

而且是隐藏式击锤,随手就掏出来了,跟个香瓜似的,不用担心勾住上衣口袋。

大概制片人自己也很喜欢,电影海报上还让派克摆了个007式造型。

都好,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问题,这枪大号叫作S&W保镖左轮(S&W Bodyguard revolver),出品年代1955年。

这是穿越了吧?

超前12年,整整差一轮!

就笔者本人认为,整个剧组是故意的,因为不仅有我刚刚提到的那五位大顾问,还有路易斯·普格上校的原型、真正的普格上校,当时还活着,是本片首席军事技术顾问。

这六位大军师不可能只吃空饷不干活儿。

路易斯·普格上校彼时健在,是本片顾问

不过这支小左轮背后的S&W相当受益(美国史密斯·韦森公司),此后S&W左轮系列被日本、韩国广泛用于制式警枪。

其实纵观整个影片,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视觉上的唯美倾向。

只要漂亮就拿来用,首先演员服装大多七十年代流行风格,就连化妆发型都是(但军装严谨)。

再有这部错得离谱的车子——

这部老爷车在我国知之甚少,Hillman Minx,英国产希尔曼。

虽然车标翅膀越具象说明它年代越久远,但果阿这部灰色希尔曼是1953年车型。

Hillman Minx 希尔曼车标,翅膀越抽象,年代越近

但是这部车子作为一块灰蓝色块太舒服了,色彩学上没毛病,这就是本片的视觉取舍标准。

这一切无伤大雅,从美学角度讲,你也可以理解成这部电影为后现代风格,跟巴洛克、洛可可、歌特、新古典一样,这是一路美学风格。

后现代风格说白了就是混搭,比如我们熟悉的《大话西游》。

本片只是轻微混搭,毕竟不是《辛德勒的名单》那样严肃的历史剧,类型不一样。

再说说本片优美的主题歌《珍贵的时刻》

看了这么多字大家眼睛有点累,中场休息一下,我们来听听音乐。

这部电影之所以说拍得用心,在音乐上足可以体现。

首先,它是首尾呼应的。

影片开始3分钟时,比尔上校和杰克才一走进俱乐部,背景音乐便响起,一首钢琴协奏曲。

直到大家屏息敛气收听时事新闻,一名会员挪开唱机唱针,音乐停止。

这首曲子源自一部1941年出品二战题材电影《自杀飞行中队》(亦称《危险的月光》Dangerous Moonlight),被1943年的轻骑兵们追捧也很正常。

如今,这部电影早已被人遗忘,但主题曲《华沙协奏曲》却流传下来,生生不息。

至结尾处,本片音乐制作人罗伊·巴德Roy Budd基于《华沙协奏曲》重新编曲,填作新词,改名为《珍贵的时刻》(The Precious Moments)。

由英国老牌歌星麦特·蒙罗Matt Monro演唱。

这首歌节奏舒缓,仿佛海浪舔过沙滩,荡涤心灵,按摩耳朵,使得整部影片张驰有度,主题升华。

麦特·蒙罗在欧美享有广泛的知名度,其声音醇厚优美,如一坛陈年老酒,幽香暗放。

许多脍炙人口的电影主题曲,均由此君演唱。

麦特·蒙罗Matt Monro

林子祥《话长江》、区瑞强《教堂钟声》,即翻唱自麦特·蒙罗《星期三的孩子》(电影《谍海群英会》主题曲)。

而笔者最喜欢的麦特·蒙罗作品是《From Russia From Love》——《007俄罗斯之恋》主题曲。

1963年出品《007之俄罗斯之恋》

派克踢走一只“野鹅”,拉来大卫·尼文

格利高里·派克 Gregory Peck

派克在70年代过得并不顺心,首先,1975年他的长子乔恩(Jon)开枪自杀,据说是精神错乱。二儿子则重度抑郁。

再者,他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自己老了。

对于许多明星来说,这是一个要命的坎,还真有迈不过去的。譬如梦露。

都说梦露的死有阴谋,但也不能不承认,36岁的梦露也是活活窝囊死的,因为福克斯不给她演《埃及艳后》。不论她如何哭诉哀求,反正就是不给你演!老了,观众审美疲劳了。

其实梦露如果坚强一点,再多挺一年,就能看到《埃及艳后》的惨败,她能舒坦死。

虽然派克心态还不错,但不断缩水的片酬在提醒他,风光不在了。

许多制片人只肯给他每部25万美元另加10%分成。

25万美元?

1954年他拍《百万英镑》时就是25万片酬,这不是终点又回到起点了吗?

不过他也曾因此意外发了笔横财,1976年电影《凶兆》出人意料大卖,最后6000万票房分他10%,那成了他一生中最赚钱的一部电影。

1976年电影《凶兆》The Omen

可是,对于一位老人来说,钱再多又有何用?儿子死了,什么都提不起兴致。

出演《海狼》这一年,派克已经63岁了,编剧不得不绞尽脑汁,为他炮制出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为何如此高龄还在情报机构里鞍前马后?

于是,路易斯上校老婆女儿都被德军炸死,这是动力之一。

但是,我觉着这对历经丧子之痛的演员来说未免残忍,当比尔上校说出这句台词时,我觉着派克脸上的忧伤是真实的。

编剧在塑造这个人物上面花了许多心思,也侧面帮了派克很多。

前面我有提到编剧詹姆斯·拉森(James Leasor)在好莱坞很受制片人欢迎,因为很讲武德,效率高,从不拖稿,就连出版商也狂爱他。

好的编剧就是要有道有术,真的能教给观众经世济用的干货。

比如,在塑造路易斯上校狡猾的特性上面,真的是花样百出——

假痴不癫,看到地上有具尸体,临场应变——“哎呀,我们是来卖茶叶的,不是要去警察局哦。”

还有兵不厌诈,如何假装来电,诓骗拉姆塔斯戈夫塔现出真身。

还有这段打斗戏非常专业,派克专踢人下巴,当防身教材看看挺好。

原本制片人拟《野鹅敢死队》原班人马照搬过来出演《海狼》。

路易斯·普格上校由理查德·伯顿出演,但伯顿当时身体状况非常糟糕,戏拍半个小时要戴颈托歇会儿,再想想《野鹅》摸爬滚打的日子有些不寒而栗,于是拒绝。不过,后来看完《海狼》他又后悔了(后1984年59岁脑溢血去世)。

《野鹅敢死队》里的理查德·伯顿

理查德·伯顿拒演时,《野鹅》“瑞弗上尉”理查德·哈里斯可是拍板了,但派克随后向《海狼》制片人建议,由比自己更老的大卫·尼文(69岁)出演比尔上校,不要哈里斯!

《野鹅敢死队》“瑞弗上尉”理查德·哈里斯

派克为什么力主大卫·尼文入场呢?这里也是为了跟人置口气。

1961年电影《纳瓦隆大炮》The Guns of Navarone

1961年,派克和大卫·尼文曾一起合作过著名的《纳瓦隆大炮》,此片被列为AFI100部最惊心动魄的美国电影第89位!

这部电影拍续篇时(1978年)不带他们俩玩了,嫌他俩太老了。

对于一位老牌电影明星来说,失落感是巨大的。

我派克就是要跟大卫·尼文再创辉煌!

咱老哥俩不仅老有所养,还老有所为呢~

“现在我们都是老百姓,脑袋也秃了,肚子也大了,我可以保证我们会把工作做好的,尽管年纪大了点。”——比尔上校

大卫·尼文本人曾被艾森·豪威尔将军授勋

“我们商船自从波尔战争后就一直没有作过战!”——比尔·格雷斯上校

大家可能看不出来吧,如此精神矍铄的老头儿,当时却是一个渐冻症患者。

跟电视剧《过把瘾》方言一个病,最后患者走路都是剪刀型,最终呼吸肌“冻住”,活活憋死。

拍完《海狼》三年后,1983年7月29日,大卫·尼文死于渐冻症并发症,终年73岁。

当时大卫·尼文仍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海狼》拍摄工作,跟轻骑兵老将们一样以身犯险,这无关片酬,只是出于爱国热诚。

比尔·格雷斯上校

开篇,比尔·格雷斯上校开着爱国车劳斯莱斯大银魅飞驰在泰姬陵身后的小路上。

由于车速太快飞砂走石,还揉了揉眼睛,这可不是闲笔,编剧要露出他尾指上的金戒指。

通常这种戒指刻有族徽和姓名,可以当公章用的。那个年代我国商人也这么干。

买卖人、有钱、有钱得比较早、性子急、守约的英国绅士,15秒交待好身份职业性格。

俱乐部里这场三人对话也很有意思,路易斯上校不便道与人知的工作性质,杰克孩子般的天真,还有老于世故的轻骑兵头子比尔·格雷斯上校。三人个性一览无余。

杰克:“特工部,特别行动执行部,你们到底干些什么?”

路易斯上校:“打杂呗。”

杰克:“别逗了。”

路易斯上校:“好吧,都是紧急手术。”

杰克:“像一个打胎的医生?”

路易斯上校:“嗯,有点像。”

这里有个中国观众听不懂的笑话,路易斯上校说的是“紧急行动”,杰克则像个孩子一样调侃成“紧急手术”,因为行动与手术都是一个单词——Operation。

再有就是编导调侃格利高里·派克本人,因为现实生活中,派克高调主张妇女堕胎自由。

轻骑兵动员大会这场戏里,比尔上校的演说词也很经典,颇具鼓动性,是一个漂亮的演讲模板。

当他提到“我们商船自从波尔战争后就一直没有作过战!”这个信息量就比较大了。

波尔战争,准确地说第二次波尔战争,打架地点比较遥远,南非,跟荷兰人抢地盘儿。而且年代也很久远,1902年。

这说明加尔各答轻骑兵四十年前还是壮小伙的时候就有参战经历,还说明他们都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 。

史实与小说不同的是,这票老人家非常讲究,不仅最终没杀战俘,给本片留了几个德国大顾问,而且片中那条老破船——菲比号PHOEBE,是真金白银租来的,可不是偷来的。

【注】菲比号PHOEBE指“月亮女神”,跟演员菲比·凯茨是一个“菲比”!

在我的视野里,比尔上校是最接近大卫·尼文本人的角色。

我在写《尼罗河上的惨案》周边文时,详述了大卫·尼文履历。

那部片中的大侦探波洛,只是大卫中校二战时期的传令兵。

大卫·尼文二战时在欧洲战场干的正是《海狼》路易斯上校的活儿——加入英军幻影侦察团,在敦刻尔克一带秘密活动。

对这个我比较好奇,一个当时蜚声欧美的电影明星,是如何低调地深入敌后嘎苗头的?

但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艾森·豪威尔将军还为此特地为他授勋,也只能理解为大卫高超的化妆术了。

盟军造型《生死攸关》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1946)

豪华阵容,片中还有哪些优秀演员?

先说两个好莱坞德国鬼子专业户——

Ⅰ、这个五毛钱只看半张脸的潜艇指挥官,其实我们都认识

顺道说下,这个军服不严谨,德军潜艇指挥官要到每年4月19日之后才换白色大盖帽,本片是为了方便观众识别角色身份——这人是个头目!

此人原型叫汉斯,也是本片顾问。

潜艇指挥官汉斯原型是本片顾问

这位演员是奥地利人,罗伯特·霍夫曼Robert Hoffmann,好莱坞德国鬼子专业户。

罗伯特在电影《老枪》里扮演一个德国中尉,往井里扔手榴弹那个,大家还记得么?

Ⅱ、另一位鬼子专业户

还有路易斯上校和盖文跑去果阿抓舌头,这个代号“喇叭”的远东第一间谍,演员不仅是纯正的德国人,而且他本人名字就叫“狼”——沃尔夫·卡勒Wolf Kahler!

沃尔夫·卡勒Wolf Kahler

喇叭大概看中派克手上这只小左轮了,两人抢啊抢的,最后……

Ⅲ、杰克的扮演者特瑞沃·霍华德跟角色一样

此人天真率直,跟马龙·白兰度是一辈子的宿敌!

咦,你是谁啊?

特瑞沃·霍华德小时候家里特别有钱,爸爸是伦敦劳埃德保险斯里兰卡分公司经理。

这家保险公司世界数一数二靠谱,施瓦辛格拍《终结者I》时,由于怕自己眉毛刮掉长不出来,特地跑去这家公司上了个保险。

在别的小朋友还在上幼稚园时,霍华德就被妈妈领着环游世界。

1965年《战俘列车》男二号 埃里克·芬查姆少将

1962年,因为很喜欢马龙·白兰度,他特地跑去《叛舰喋血记》剧组演了个男三号。

期间马龙跟一家英国小报打官司,霍华德还给予了热心帮助。

但马龙·白兰度后来在剧组的表现太毁三观,霍华德粉转路人,后来又路人转黑,逢记者便说,“马龙·白兰度不专业,丫就一混蛋!”

不过正是因为公开的积怨,两人再度合作便有了可看性,1978年,霍华德被请进《超人》剧组。

Ⅳ、都有哪些《野鹅敢死队》成员出演了《海狼》?

这部电影标志着之前《野鹅敢死队》(The Wild Geese1978年)几位演员和剧组成员的重聚。

其中包括——

制片:尤安·劳埃德(Euan Lloyd)

编剧:雷金纳德·罗斯(Reginald Rose)

导演:安德鲁·麦克拉格伦(Andrew V. McLaglen)

作曲:罗伊·布德(Roy Budd)

道具:施亚德·盖(Syd Cain)

导演 安德鲁·麦克拉格伦(Andrew V. McLaglen)


美丽妖冶的德国女间谍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

德国女间谍——克伦威尔夫人

当年看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蛇蝎美人儿克伦威尔夫人。

再有就是她手上那把匕首,好想自己也有一把,拿来削铅笔啊!

不仅如此,就连死,都死的那么妖娆万分!令人难忘!

后来八十年代许多国内女演员死都要死出个卧鱼的模样,被《大众电影》拐弯抹角批评其实都是跟克伦威尔夫人学的。

早先剧组敲定的人选是黛安娜·里格(Dame Diana Rigg),曾经的邦女郎,后来《阳光下的罪恶》女主角。顺便说一下,这位女演员今年9月10日去世了,癌症。

1982年《阳光下的罪恶》剧照

可《海狼》开拍的这一年,黛安娜·里格已经41岁了,剧组需要年轻的面孔。

克伦威尔夫人最后一刻换成了名不见经传的英国女演员芭芭拉·凯勒曼(Barbara Kellerman)。

芭芭拉那一年才演了著名英国长剧《CI5行动》第三季第7集《内讧》,漂亮得非常明显。

在《CI5行动》里,她就是演一个漂亮的女招待,年纪轻轻却不缺世故,也是心机婊那一路。

女招待面对警察的盘问,玩世不恭地说道:“我们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这是干我们这行的规矩!”

令人印象深刻!

当然,芭芭拉最令人难忘的是《海狼》里她跟罗杰·摩尔这个号称电影史上最惨烈的接吻。

当年看完电影之后,邻居们争论了半个月,这女的到底是被盖文捅死的?还是良心发现自杀?

好在现在有互联网,我们可以镜头分解一下——

就我猜测得没错,再早渔夫咖啡馆老板死于刀伤、后来轻骑老兵杰克也死于刀伤,盖文再笨也能想到是这女的干的。他之所以迟迟没有动手,是真的对她有好感,抱着侥幸的心理,让她一步。

《海狼》这一年,罗杰·摩尔已经52岁了,而且对媒体抱怨自己已经厌倦了出演007,因为讨厌跟自己女儿同龄的女演员搂搂抱抱。

这次的芭芭拉·凯勒曼年方30,真的可以做他女儿了,这大概也是罗杰·摩尔拿刀捅死她的原因之一!

好,今天的经典解读就为大家讲到这里。

祝各位朋友晚安!下次再见!

(全文完)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