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05「代号9103|太行山上野菊香三线厂里吐芬芳」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79更新:2023-04-24 23:44:43

楔子

在上世纪特殊的年代,保定西部山区,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素不相识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的来到太行山的山坳里扎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设三线。他们的精神,就像太行山上的野菊花一样,于精彩中展平淡、于缤纷中展朴素、于恶境中展坚毅。每一方区域都是谜,等着我们去慢慢破解,我们或许是点滴的还原,尽力就好。

60年代初,国际形势渐趋紧张,美帝苏修对中国进行围攻。1964年12月,毛主席党中央提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靠山、分散、隐蔽”,“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遵照毛主席党中央的决策。在太行山北麓的紫荆关下,拒马河畔,一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在这里拉开序幕。

保定地区的曲阳、阜平、涞源就布局了大大小小的十几个三线厂,形成了国防建设的钢铁长城。涞源的东方厂是个有一千多人的兵工厂,涞源走马驿的红光厂、卫星厂,铜川的新华厂是东方厂的配套厂,还有工农、力生和铁道兵6619厂等三线厂。

  

山里的野菊花

当年,在巍巍的太行山深处,湍流不息的拒马河畔,在一个不明显的小山沟里隐蔽着一个三线兵工厂,对外厂名叫国营东方机械厂,代号9103厂。位于涞源县王安镇南赵庄村,所有车辆出入的唯一道路就是通过王安镇的112国道。我于1966年底从保定被招工,1967年初进厂,直到1990年12月调离东方厂,在那里奉献青春、放飞理想二十余年。

兄弟姐妹们在国防科技战线上奉献芳华、无怨无悔。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以乐观主义精神用双手和智慧编织着美好的生活。累并快乐着,苦并幸福着。共守岁月,亲情自浓,收获了亲情友情和爱情。流年,烟火,红尘,都是值得我们记忆的青春年华!

  

距王安镇约3.5公里的南边,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较宽的大山沟,两侧山上绿草葱葱果树棵棵还有各色野花妆点着美丽的山川,沟底有一条小河缓缓流入拒马河。但当夏日暴雨来临,两侧山水倾入沟底,湍急汹涌的河水便冲过漫水桥汇入拒马河。

漫水桥把此处分为河东与河西。漫水桥东侧有一个更长的山沟延伸至银山脚下。在这山下,山腰的石头房里住着村民们。这里便是南赵庄村。俗称赵家沟。东方厂就布局在这里。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到广阔天地去锻炼。

停课闹革命,要学工学农学军,到广阔天地去锻炼,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终于来到山区三线工厂当了一名军工人。这张照片深刻的诠释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青年的人的价值趋向和世界观,这个你懂的。

稀薄的土层掩不住长满苔藓的黑褐色岩石,山显得荒芜却也同样展示着她的坚韧和美丽。并不茂盛的花草在这里顽强的生存着,用同样的多姿多彩为这座贫瘠的大山昭示的充满特色的四季。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那满山遍野的菊。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山菊花平淡无奇,其貌不扬。

低矮且粗壮的茎干,瘦小且色彩暗淡的叶片,单薄且并不妩媚的花瓣,更像一棵棵无名的小草,与世无争。然而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习性,形成了它随遇而安的生长方式,无论在崖畔还是在沟壑,无论是在树下还是在路旁,即便是在岩石的缝隙中,只要根落哪里就会顽强的生存下来。

  

遵照最高指示,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他们都是十六七岁的小姑娘,远离父母,远离家乡,来到艰苦的山区,穿上工作服手捧红宝书自豪的当了一名军工人。这是部分保定学员的合影。他们经过培训实习锻炼,大多分在五车间,即工具车间,负责模具和工具的制作。经过实际操作的锻炼,将成为兵工厂最年轻的师傅们。山菊花深恋着生养他的故土,对身处的环境条件没有任何特别的要求,一切都顺其自然。无论多么贫瘠的土地,只要给他自由,便野性勃勃的左冲右突,上下求索,不屈不挠的发展壮大,为这座大山装点出更加宏伟的画卷!冬天来临,严寒扯去了大山的绿纱,经不起风霜的枯草败叶渐渐零落成泥,而倔强的山菊花却“宁可枝头爆香死,不肯凋落西风里”尽管花已枯萎,叶已蜷缩,可那挺直的枝干依然保持着向上的姿态,即使大雪压身,也轻易不会低头。

  

这是理化室初期的师傳和学员们

这是理化室初期的师傳和学员们。他们个个胸前戴着毛主席像章,遵照毛主席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工程师主任的领导下,一起完成工作台的定制及各种仪器设备的采购安装,化学药品的采购,组建成理化室。

山里的野菊花用她的执着与坚强,诉说着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于精彩中的平淡、于缤纷中的朴素、于恶境中的坚毅、与高压下的威武的诸多品格,不也给予我们人类深深启迪吗?是的,这位工友对“山里的野菊花”(摘录)的赞美,不正是我们军工人的写照嘛!

  

清晨伴着嘹亮的军号声,新的一天的太阳升起,人们踏着进行曲走在上班的山道上。广播喇叭中传来播音员清脆甜美的声音,时而广播通知,时而广播新闻或表扬好人好事。电话室的姑娘们更是忙碌,时而翻译着电报内容,时而焦急的呼叫着外线,时而转换着厂内各单位的连线。后来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才实现了厂内自动转换。在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坚守着。

  

清相亲相爱的姐妹照,他们的父辈就是东方厂的建造者一一现在的河北建设集团(曾经的华二建没集团)厂房宿舍建成后又辗转其他地方去参与建设,而他们的很多子女便留在了东方厂继续为生产军品做贡献。其中有很多子弟继承了父辈的专业手艺在工作中大显身手。

从1966年开始这个偏僻的赵家沟就热闹了起来。为了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搞好三线建设的指示,许多人满怀着赤诚火热的心从五湖四海齐聚这里。有从各地抽调来的优秀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有从山西淮海机械厂(342厂),湖南江南机械制造厂(282厂),东北齐齐哈尔机械制造厂(672厂),以及新疆,兰州,包头等大兵工厂调来的老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

有转业复员军人,有从保定,易县,涞水招来的学员,有国家分配来的大中专学生,组成了东方厂生产线的基础生产力。在这里将为军工产品奉献他们的青春年华。

  

1971年开始建造涞源火车站并于当年12月31曰北京至涞源段火车通车。火车从沟口通过驶向涞源。1972年以后东方厂的批量原材料就可直接发到王安镇车站,大大减轻了车队的运输压力,客车的开通也给人们出行带来了许多方便。

  

那时物资匮乏流通不畅,若有人出差捎买的东西能写满一张纸。出门像公子,求人像孙子,回家像驴子。大袋的动物饼干大白兔奶糖虾酥糖,衣服鞋帽一大堆,手提肩扛赶火车,从永定门上车几元钱的火车票晃荡五个多小时到达王安镇车站。

车上人又累又困东倒西歪睡姿百态,火车后半夜到达王安镇站,还好,后来厂里有车接站。2011年后保定至涞源高速路穿山过桥一路畅通。在涞源东出口下道穿过拒马河上的小桥直达赵家沟只需一个多小时。

涞源的冬天可真冷。海拔高,山风硬,那真是刺骨的寒风呀!平时职工上下班都穿着用加厚织法织成的毛衣毛裤,外边再套上棉袄棉裤,穿着厚厚的条绒面儿的大棉鞋。或穿棉衣棉裤外罩棉军大衣。

户外工作的职工则发的工作服是大皮袄皮帽子和大头鞋。再冷的天也挡不住孩子们到室外玩儿,看,这可真是亲妈做的厚厚的棉裤棉袄,足以抵挡涞源的寒冬。

通常要用旧袜筒把袖口裹好,再用裁剪剩的的布头把领子和棉袄的下摆包上一层,脏了可隨时拆下来洗干净再缝上。只有临近春节时才整体拆冼。孩子上床睡觉后,妈妈们拆洗后,放到火炉上的烤衣架上,旺旺的火很快会把棉衣的衬里和衣面烤干,熬夜赶制,第二天孩子们会穿上干净如新的棉衣,棉裤。

建厂初期首先要有水电。在架设电线时,用镐在山上刨坑,一镐下去碰上石头火星四溅。然后众人齐上生拉硬拽把电线水泥杆拉上山竖立坚实架起电线。挖沟铺设管道全是工人轮换着干。在工房挖坑打眼打地基,安装机器设备也靠的是工人的聪明才智实干加巧干,齐心协力共同拼搏,为早日投入生产,无论寒冬与酷夏争分夺秒苦干实干。·

  

建厂初期,厂领导大多是从各地调来的久经考验的老革命、老干部。当时的厂党委书记夫妻便是其中之一。他们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以后,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带领全厂职工干部技术人员实干苦干,大干快上为产品批量生产奋斗着。

这种精神在东方厂各届各级领导干部中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他们或脚踏实地或高瞻远瞩清正廉明一心为公,他们砥砺前行竭尽全力,带领东方厂走向辉煌。

  

春天踏青,夏天赏花,秋天观看那满眼的青红的苹果,红红的大枣,山里红,还有那绿绿的核桃。登高观景,坐下谈心,大山就是我们放飞心情的旷野。山沟里没有公园,没有广场,更没有儿童游乐场。看孩子带孩子玩也只有在山坡上,在大树下。这些房后的山坡便是大人孩子的广阔天地。

  ▲出生成长在大山里,一辈子打上了鸟语花香、青山绿水的印记,成了一生魂牵梦绕的乡愁。

  

  大一点儿的孩子更是在山坡上互相追逐,打闹,嬉笑,在树上爬上爬下蹦跳不停。其乐无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无忧无虑的玩儿着,玩儿着……慢慢地长大。

  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无论是在山花浪漫的夏季还是在凄凉枯萎的的寒冬,总是向着太阳,向着光明,纯真无邪的露出灿烂的笑容。无论是在房前狭窄的路边跳房子扔沙包玩石子,还是在屋后的山坡上撒欢儿,只要和小姐妹们在一起就其乐无穷!

  

  这些在山沟出生的孩子们,也随着父母过着山区的生活,母亲生完他们56天后就要上班,他们大多数会被家长锁在家里一段时间,直到会爬才送到托儿所。

  再大点儿的孩子就去子弟学校上学,随着军号声起床,放学后便提着小蓝儿去捡煤核;小一点儿的孩子三三两两的在河道或山坡上玩耍,听到下班的军号声后,赶紧往家跑,不然会被家长打屁股的。那时没有拐卖儿童的,家长也很放心。

  

河东这条东西走向的很长的山沟,只有雨季时沟底才有水流淌。在沟两侧山脚下开辟出空地建造厂房。进入厂门口,在沟的北侧依次有办公楼,锅炉房,一车间(铸造车间),变电站,库房,上一个大斜坡远离铸造车间的地方建有理化室。检验科(也称七车间)办公室,三车间办公室。沟的南侧依次有五车间(工具车间)六车间(动力车间),计量室。

向东有托儿所,台儿上有钢材库,二车间(机加车间)各个工段的工房,在上一个大斜坡离工房较远的地方是三车间(总装车间),成品库,以及哨所。这就是东方厂的厂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厂门口外的北侧建有招待所,南侧是技工学校和电视大学班的教学楼。这个最小的小房子则是水冲式厕所,它改善了冬天满地的蝇蛹,夏天满地的肉蛆,臭气熏天的环境。比现在实行厕所革命要早30多年呢。

  

东方厂出生的孩子们,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中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他们纯真善良,吃苦耐劳,坚韧奋发,是最乖的好孩子。当年他们不畏艰苦义无反顾的投胎到山中的妈妈怀中(虽然粗茶淡饭但极少有不育不孕症),而且从不给妈妈们添麻烦,生产家务干活照常。

有的选择在妈妈干活的机床旁就要出世,有的妈妈刚要上班就拦下想见世面。好在厂医务室日夜有人值班都能及时接生,顺利产婴。休完56天产假后妈妈们就要上班。

  

家里若没有老人照顾的孩子,就被锁在家里至少到百天。他们被放到小孩竹车里或是躺在用被褥围起的床上,等待着妈妈回来喂奶。喂奶时间很短,妈妈们都是来回一溜小跑。

为了生产的连续性和省得来回跑路,就把喂奶时间向后推到提前下班。时间延长了,娃娃们饿了就大哭着盼望妈妈早日回来,哭着盼着、累了就又迷糊睡着了。

  

妈妈回来抱起孩子喂奶时,婴儿晶莹的泪珠挂在稚嫩的脸上,妈妈心疼的也潸然泪下,但也很无奈。母乳不够吃,便补充些奶粉和炼乳。百天以后就可以送托儿所了。阿姨们大都是年纪较大的职工家属们,但也有文艺较好的职工教唱歌和跳舞。

一旦厂里有文艺活动时,也有小才女们崭露头角。七周岁就要进入厂子弟小学上学了,上班的军号声催他们快进校门,下班的军号声喚他们快回家吃饭。背着书包,脖子上挂着家门的钥匙,下午放学后,写完作业。小伙伴们便提着小篮,拎着小铁桶,拿着用铁丝拧成的小耙子去捡煤核了。

  

有时刚有一车炉灰倒掉,孩子们便争相恐后的前去扒拉,捡拾没有烧尽的煤核儿,弄得灰头灰脑的。回家后便帮着妈妈拉风箱,添柴做饭。和大人一样常吃着窝头饼子就着熬菜淹菜。尤其是为了春节期间有充足的白面,春节前一连好多天都要尽吃粗粮。

难熬的几天里,一到吃饭孩子们便问妈妈过年的白面攒够了没有,离过年还有几天?那种盼过年的渴望是现在的孩子难以体会到的。只有过年的几天里才能天天吃白面饺子,肉包子,豆包,大米饭。大鱼大肉,炒肉菜。穿新衣,戴新帽,放花炮。这是最快乐最幸福的日子。

平日里都是穿妈妈亲手缝制的衣服,从不挑剔,也觉得很漂亮,心里也是美美的。破了小了缝缝补补弟妹接着穿。他们朴实无华,把心思都用在发奋学习上,从小学,中学,大学,学好本领为祖国做贡献。这些孩子们对父母的故乡很陌生,他们生长在山区,但又不是农民,只能定位于三线厂军工子弟。对三线厂有特殊的情怀,传承着三线军工厂的家风厂风。

  

  无论在何种岗位上都坦蕩肯干,不追名逐利;有担当有抱负,到哪儿都是优秀行列中的一员。他们见证了父母曾经的沧桑岁月,体会到他们的苦与乐,倍加孝敬父母。陪伴他们,带他们旅游,也带他们常回老厂看看,那毕竟也是他们出生和生长的地方。

  

  ▲这些小脚的奶奶姥姥们,为了减轻儿女们的劳累,疼爱自己的孙男孙女们,也来到了东方厂,帮儿女们操劳家务,照顾好小宝贝儿们。

  

  ▲ 看这些大辫子的漂亮姑娘们,个个青春靓丽。他们都是跟随父母从四面八方来东方厂的,名副其实的军二代。为东方厂补充了新生力量,干起活来巾帼不让须眉,顶起了半边天。

遵照最高指示,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他们都是十六七岁的小姑娘,远离父母,远离家乡,来到艰苦的山区,穿上工作服手捧红宝书自豪的当了一名军工工人。

  

生产迫击炮弹,各项质量指标检查合格以后,最后一道检验项目是靶场试验。靶场位于距离厂区30多公里外的涞源县城西北方向。靶场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长期驻扎在外,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随时准备打靶实验,若有一发炮弹靶试不合格,则整批都要报废。

这是一项技术性和危险性都很高的工作。当年就有一位工人由于弹片从瞭望孔钻入室内撞到墙上反弹击中而牺牲。为军品生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是成品82毫米迫击炮弹,是一般的常规武器,之所以长期使用它得益于它的抛物线型的弹道轨迹,也称隔山炮,

 

产品出厂前,驻厂军代表要在库房按一定比例抽取数箱(每箱三个)炮弹进行靶试。靶场位于涞源县城西北方向的的地方。为工作方便在靶场附近建了一个小生活区,平时职工在这里学习专业知识保养仪器设备,时刻准备着进行靶场试验,经过各种数据的测试决定此批炮弹是否能出厂。除了保证完成生产任务外,靶场负责人还要协调靶场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搞好和本地村民的关系。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是检验科理化室的室主任工程师和老师傳与驻厂军代表的合影,确保军品的质量是检验科与军代表共同的职责。正是他们共同的努力保证1971年试制定型产品的质量合格。驻厂军代表们不辞辛苦,认真负责,下车间,跟检验,随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供改进,兢兢业业与生产企业共同对产品质量进行着监督。

文革时期,还要阻挡各造反派对靶场的冲击,还要应付社会闲杂人员的敲诈、勒索和骚扰,预防突发事件,于是全家也只能常年驻守在靶场,孩子们也只能在涞源县城就读。在繁杂的事务中,能保证靶试的正常进行实属不易。在一次靶试中,弹片从瞭望孔飞射到墙上反弹到吳师傳身上,抢救无效,为军工生产献出了年青的生命。让我们记住他!军工产品有我们的热血浇铸。

  

祖国要我建三线,收拾行李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国防线上把根扎。1969年和1970年有两批复员军人进厂,分配到保卫科、四车间和其它各车间。他们带来了好品德好作风,在各单位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后来又有一批年长的转业干部来厂,也是令我们敬佩的一批人。

他们都曾在核基地当兵,受核辐射的伤害,身体不太好,大多被分配到后勤服务部门。虽然他们有的已是连级团级的干部,但从不邀功求赏。坚守着保密规则,忍受着身体的不适,仍然在国防科技战线贡献自己的余生,献了一生献子孙,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家有小女初长成。这些老工人的子女们到了适龄年龄顺理成章地进厂,成了名副其实的军二代,父一辈子一辈的为军工作贡献。还有一批晚些年到工厂的军二代们。为了解决部分职工家属是农业户口的问题,从1986年开始陆续分三批为家属和孩子办理了农转非手续。家属安排了工作。孩子小的继续上学,年满16岁的孩子即可子承父业进厂学徒,也成为军二代。他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更加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军工产品贡献力量。

  

  ▲看这些阳光男孩们,他们或动或静都透着顽皮的嘎劲,他们上过山爬过树打打闹闹是形影不离的玩伴和哥们。但这些军二代们在生产上都是生龙活虎的小干将。

  

  ▲这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厂长、书记、工会主席、纪检委书记等领导与保卫科全体成员合影。他们大多数是转业兵。他们忠于职守,不辞辛苦站岗放哨,在各个哨所时刻坚守着,保证着厂区的安全,保证着职工家属生活的安全环境。同时也负责全场职工家属的户籍管理。

  

  ▲车队有绿色的解放牌CA10B型大卡车15辆,白色新型的CA141型解放牌大卡车5辆,还有黃河,跃进,东风,北京130,双排座车等约30多辆。名副其实的大运输队。司机大都是从部队转业的汽车兵,他们技术娴熟,常年奔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保定拉来柴米油盐日用杂货,从蔚县拉回煤炭和过冬的白菜,萝卜,土豆,从东北或高碑店拉回原材料等,非常辛苦。看这几位从学校分配来的中专生们,他们有专业知识又有专业技能,能开车能修车,为车队增加了新生力量。同期分到东方厂的还有学基建的,铸造的,机加的中专生们,为工厂增添了新生的技术力量。

  

四车间的老师傳·和小青年小姑娘工人的合影

四车间负责包装箱的制作。他们心灵手巧,善于学习,不但能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而且有很多人都成了有手艺的小木匠,自己打的家具有模有样的。

刚建厂时,要像老乡一样在井里打水。开始时水桶在井水面上摇晃就是不倒,灌不进水去。渐渐的学会了摆桶,拿着井绳左右一抖桶就倒下灌满了水。建好大口井后,水塔建在山顶上,经挖沟接管奋斗后,终于在一排或几排家属房前安装一个自来水管。各家都准备了水缸或水桶在屋里储存一些水,洗菜淘米或涮衣服就都在水管处完成。

涞源县冬季时间长,一入冬便把水管用保温材料包裹起来,即使这样大冷时水嘴·也要冻,四周变成了小冰山。谁起的早便用开水把水管浇开,或用点着的劈柴用火烤开。春节前夕是最冷的时候,又是人们习惯于搞卫生的时候,衣服窗帘被褥都要拆洗。

在家里,用大盆放好热水,再放点碱面溶化以后把该洗的放入浸泡一会,再用搓板打上肥皂使劲搓干净后,就要到外面去涮了。脚踏着冰坡,放好大盆来回冲洗直至干净。冰冷的水刺的手彻骨的疼痛。以至于到老了以后,只要一触凉水手就过敏的庝。几年后盖起了几座楼房后才实现水管入户。

  

六车间主任与工人们的合影

六车间为动力车间,负责车间机器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维修,还负责全厂水,暖,电,气,风等能源动力的正常运行。他们工作地点分散,需三班倒24小时始终坚守,为正常生产保驾护航。

入乡随俗随遇而安,城里人看我们是带点土气的山沟人,而村民们看我们是带点洋气的城里人。亦工亦农,亦土亦洋,亦城亦乡是我们的生活状态。天暖时在灶台上炒菜做饭,天凉时在屋里安装带有沟槽的铸铁炉子取暖做饭。灶台的大铁锅里贴饼子熬稀饭一锅出,蒸窝头烙大饼香喷喷。也学着象当地老乡一样熬搅粥吃淹菜。也煮过钢丝面伴着酸菜鹵爽快咀嚼。烧的是刨花,据末和煤渣。铸铁炉子烧的是大煤块。

  

木工车间定期的供给每家据末刨花,一角钱一麻袋,全家上阵,一人撑开袋口,一人使劲往麻袋里装,手摁脚踏砸得实实的,后来干脆把两个麻袋缝成一个,也是一毛钱,经济的拮据,恨不得一分钱掰八半花。点着刨花放上几块小劈柴,火苗旺时再放两煤铲煤渣,拉几下风箱,煤渣燃起,饭菜做好,煤也烧尽。

在国庆节假日里,便把煤炉和烟筒安装好,稍一变天即可点火取暖做饭。通常10月下旬就会下第一场雪,直到来年的五一节后才可撤火。在铁炉上可以烤红薯,烤土豆,烤馒头片,孩子们围着火炉吃着说着笑着,高兴极了。

  

检验科部分工人合影

检验科也称七车间,因为它除了办公室,理化室,计量室,靶场外,还包括各生产车间的工序道检,复检,总检等。人员众多,地点分散,责任重大。他们以高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把好产品质量关。

  

三车间的书记主任与车间工人的合影

三车间是总装车间,要给弹体装药,然后把配套厂的引信等组装好凃漆检验合格后装箱入库以备靶试。装药工房的工作很辛苦。是重有毒有害作业,尽管防尘防火工作做的很好,一般下来,工作服,帽,口罩等也都沾上土黄色的药粉粉尘。必须洗完澡才能换上自己的衣服。但工人们都尽职尽责很好的完成任务。

每周仅有的一天休息日里,女人们在家勾织缝补裁剪缝纫,打扫卫生勤俭持家。烹炒煎炸蒸煮炖改善生活。男人们在春天满山泛绿,桃李杏花争奇斗艳,各色野花争先开放时带着孩子踏青赏春。夏天满山遍野郁郁葱葱山花烂漫,雨后上山采蘑菇摘木耳,秋天到山里摘酸枣,采榛子,翻山串家买核头,红果,国光苹果做孩子的零食。

冬天挖坑筑窖,储存白菜、萝卜、土豆和大葱。两三家分一车大煤块过冬取暖。孩子们更是盼望春节的到来,只有那时才能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吃白面饺子包子和馒头。赶集买回一片猪肉几家分,瘦剁馅肥耗油,猪皮冻骨头汤。五花肉白菜粉条豆腐汤,香气满屋垂涎欲滴。

  

东方厂技工学校最后一届车工班合影

东方厂技工学校从1987年开始招生,共有五届毕业生,这是第五届也是最后一届车工班合影。每届招生车工钳工两个班,每班约45人左右。五届毕业生有近500人的技术工人充实到生产第一线,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

  

敬爱的老师们,教书育人,认真负责,谆谆教导,诲人不倦。辛勤浇灌,桃李回报。不少学生以高出录取分数线50分的成绩考入市区重点中学一一保定一中。还有很多同学考入市区的中专或中技。无私的奉献,收获桃李滿天下。

  

厂领导重视教育,不但调入了经验丰富资深的老教师,同时也接受了很多大学毕业生以充实教师队伍。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军工子弟们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学校组建了初中部。为扩展科学文化知识和将来升入高中和大学垒实基础知识。

  

(本文源自《太行人家》)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